智慧城市从概念走向落地
2015-03-16赵光磊
本刊记者 | 赵光磊
智慧城市从概念走向落地
本刊记者 | 赵光磊
编者按
智慧城市概念并不是新话题,实际上近几年来,各个地方城市打着“建设智慧城市”的旗号不断跑马圈地,打造示范项目,各种智慧城市试点如雨后春笋般涌出,其中大部分只是概念炒作,多数仍是传统城市信息化建设的范畴。然而,从今年的行业发展来看,智慧城市的建设已经逐步呈现出个性化差异,很多地方的智慧城市布局开始真正落地,以智慧城市为方向的产业生态不断完善扩大,直接推动智慧城市各个环节有效联接起来。
2015年,我国开始大力推动“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等国家战略的实施,全面推动ICT技术与传统行业的有效结合,从而进一步激发产业创新活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也成为今年经济发展的新浪潮。基于智慧城市各个行业细分领域的模式创新得到集中爆发,而云计算、大数据等创新平台的支撑,让这些业务模式的创新得到快速落地,IT平台支撑一步到位,数据的发掘更加精细化,商业模式得到快速复制。最重要的是,智慧城市业务发展模式各具特色,小到智能家居中的智能门等产品创新,大到智慧交通、智慧农业等行业创新,由细分产品到细分领域,进而构建智慧城市的中枢神经,一个完整的产业生态体系已经基本构建完成,让一直处于概念中的智慧城市真正有血有肉,并具备了庞大精细的神经辐射体系。
政府性投入持续扩大
智慧城市的发展需要庞大的资金支撑,政府的投入力度就成为整个产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虽然过去几年的智慧城市多数处于跑马圈地阶段,业务模式创新输出较少,然而也正是得益于政府过去几年的持续性投入,才真正将整个市场培育成熟。即使是在当前阶段,政府的持续投入依然是产业发展的关键。得益于我国政府在“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等国家战略上的推动,智慧城市等相关产业得到了极大的政策利好。与此同时,政府的资金投入也再攀高峰。据了解,我国智慧城市的投资将达到5000亿元人民币的规模,而全球市场空间将达到万亿元级别。
实际上,智慧城市的布局,全球各国都有系列战略推动。以新加坡为例,其大力推动的“智慧国”建设就是一个典型案例。新加坡在智慧城市领域的布局由来已久,据了解,在过去25年里,新加坡的政府投入已经增长了8倍,由此可见其投入力度之大。值得一提的是,通过智慧城市的建设,新加坡很多行业领域的商业模式不断创新,工作岗位也不断增加,显著拉动了国民经济的增长。
智慧城市计划发展较好的地区都是得益于国家的战略性投入,包括日本的Smart Japan、马来西亚的Smart community等,都取得了较好的发展。
除此之外,有专家也指出,政府除了前期的战略投入,还需要在后期制定相应的政策保障机制,以推动智慧城市相关项目的推广普及,从而全面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产业生态体系逐步完善
在智慧城市的战略布局中,以城市为主体的中枢神经系统需要实现对各个细分环节的联接,这需要产业链各个环节的有效协同,才能真正实现如臂使指的效果,这需要智慧家庭相关产业的各个参与者能够有效整合成完整的生态体系,这也是智慧城市能够妥善运转的必要条件。
结合当前的ICT产业发展趋势来看,无论是传统的系统设备领域,还是当下热门的云计算市场,产业的发展模式越来越趋向于构建产业生态体系,通过更加开放式的合作,共同将市场培育做大。处于产业链上游的玩家构建发展平台,吸引中下游厂商参与其中,从而整合上下游产业链,完善业务支撑能力。在服务方面,则根据不同地市的智慧城市发展需求,定向推出个性化的解决方案,打造极具地方特色的智慧城市布局。开放的生态系统让智慧城市的建设更加精细化,同时也衍生出了更多的商业机遇。
如今的智慧城市建设方向更加明确,脉络更加清晰,而且参与其中的玩家也越来越多,进一步激发了产业的创新活力,原本空洞的地方样板也开始更多聚焦落地应用。我们可以预期,在政府的战略引导下,以智慧城市为主体的产业结构将更加完备、丰满,同时对于各地经济的发展也将起到积极有效的拉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