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溶洞面面观
2015-03-16本刊
知名溶洞面面观
四川通江中峰洞
中峰洞又名佛光洞,因同时具备页岩、沙岩、石灰岩地质结构,集雄、美、险、秀、奇、幽于一体而被誉为罕见的“地下岩溶博物馆”。洞总长15千米,面积约20万平方米。入洞后有1600米的电力火车隧道;洞内有下、中、上三层,层层相通,乳笋林立,阡陌纵横,有“巴人风情”“佛光普照”等十大景区及108个重要景点。其中,仅中层就有5条支干道、12条支巷、7个大厅、3个公园、1条暗河和10000余平方米可供游人泛舟的洞海;出洞后有1000余米的栈道。
内部构造:
中峰洞发育于距今543~513百万年间的下寒武统石牌组和金顶山组碳酸盐岩地层之中,现已探明可游面积600000平方米,洞道总长15千米,常年温度18℃左右,湿度保持在96%~98%之间,空气质量优良。该洞集洞厅、峡谷、怪石于一体,分上洞、中洞、下洞三层;大洞、中洞、小洞三种;旱洞、水洞、风洞三类。该洞洞体宽大,洞顶保存有完好的波痕、天涡、涡穴、天沟、天井,是研究该洞穴形成时的水流活动、流向、流速等水文地质条件的绝好证据。它是一个多层次、多类型、多特色的“地下喀斯特博物馆”,被中国溶洞协会会长、国际水文地质学会会长朱学稳教授誉为“天下第一洞”。
贵州毕节织金洞
织金洞又名打鸡洞,位于贵州省毕节市织金县境内。游览织金洞可从安顺前往,约100公里,汽车2个多小时方可到达。织金洞已开发洞厅47个,洞内地形复杂,有迎宾厅、万寿宫等10个景点。规模宏大,形态万千,色彩纷呈,是织金洞景观的显著特色。
内部构造:
织金洞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域,地处我国乌江上游缔结河峡谷南岸,是受新构造运动影响,地块隆升,河流下切溶蚀岩体而形成的高位旱溶洞。地质形成约50万年,经历了早更新世晚期至中晚更新世。由于地质构造复杂多变,因此该洞具有多格局、多阶段、多类型发育充分的特点。
织金洞地貌单元,以织金洞地下河为发育纽带,形成了规模宏大的四层迷宫式化石洞穴系统——织金洞洞穴系统,洞内次生化学沉积物类型齐全,总体属于已停止发育的化石型洞穴喀斯特地貌单元。织金洞是贵州高原喀斯特地貌演化的杰出范例,是全球喀斯特中最为独特的自然美景和重要的美学价值区之一。
织金洞是一个多层次、多阶段、多类别、多形态的完整岩溶系统,拥有40多种岩溶堆积形态,包括世界上溶洞中主要的形态类别,被称为“岩溶博物馆”,是目前世界上已经开发作为旅游溶洞的佼佼者之一。洞内相对高差150多米,最宽跨度175米,洞内一般高宽均在60至100米之间,总面积达70多万平方米,堆积物的高度平均在40米左右,最高堆积物有70米,比世界之最的古巴马丁山溶洞最高的石笋还要高7米多。从洞的体积和堆积物的高度上讲,它比一直誉冠全球并被列为世界旅游溶洞前六名的法国等欧洲国家的溶洞要大两三倍。
重庆武隆芙蓉洞
武隆芙蓉洞位于武隆县江口镇4000米处的芙蓉江畔,发现于1993年5月,是中国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中国国家地质公园,中国唯一作为“洞穴”申报“世界自然遗产”的提名地,被冠以“溶洞之王”的美名。芙蓉洞不仅本身是一座大型的旅游与科考价值极高的洞穴,在以其为中心的周围还发育有一个以大量竖井和平洞组成的庞大的洞穴群——芙蓉洞洞穴群,使其与美国的猛犸洞、法国的克拉姆斯洞并称世界三大洞穴。
芙蓉洞内化学沉积物种类繁多,从宏观到微观、从碳酸盐类到硫酸盐类,包括世界各类洞穴近三十余个种类的沉积特征。其中一步一景的景观中主要解说景点就多达30余处,在国内外属特级景点的就有10余处。
以汽坑洞为代表的垂向洞穴是洞穴探险爱好者和探险家的乐园,以芙蓉洞为代表的横向洞穴,则是游人喜欢的最佳去处。洞体规模宏大,洞内次生物理—化学沉积物多样而丰富,洞穴的各种溶蚀形态,壮观的崩塌堆积,目不暇接的钟乳石类,现阶段不同处境的洞内池塘,石钟乳的坠落及其破坏现象等等无不记录着它的沧桑历史演进过程。我国的著名洞穴专家朱学稳教授评价说:“从科学研究和科学普及方面看,芙蓉洞堪称一座洞穴科学博物馆。”
内部构造:
芙蓉洞是一个大型石灰岩洞穴,形成于第四纪更新世(大约120多万年前),发育在古老的寒武系白云质灰岩中。洞内深部稳定气温为16.1度。芙蓉洞主洞全长2500米,游览道1860米,底宽12至15米以上,最宽69.5米;洞高一般8至25米,最高48.3米;洞底总面积37000平方米,其中辉煌大厅面积在1000平方米以上。整个芙蓉洞的最大静态和客容量为185000人。
洞内各种次生化学沉积形态(即钟乳石类。芙蓉洞中有碳酸盐岩和硫酸盐岩两类)琳琅满目、丰富多彩。其中大多数种类分布之广泛,质地之纯净,形态之完美,在国内发现中实属少见。尤其是正在形成中的池中珊瑚状和犬牙状方解石晶花,洞壁上各种姿态的卷曲石、方解石和石膏晶花更是国内稀有,世界罕见。各类沉积物所构成的洞内景观,既玲珑剔透,又辉煌壮观。
根据成因,岩溶地貌有以下六种。
(1)溶沟(或溶槽):地表水沿灰岩内的节理面或裂隙面等发生溶蚀,导致原先成层分布的石灰岩被溶沟分开成石柱或石笋。
(2)落水洞:地表水沿灰岩裂缝向下渗流和溶蚀,超过100米深后形成落水洞。
(3)溶洞:从落水洞下落的地下水到含水层后发生横向流动形成的洞穴。
(4)坍陷漏斗和陷塘:伴随着地下洞穴形成,地表发生塌陷,深度大面积小的是坍陷漏斗,深度小面积大的则是陷塘。
(5)坡立谷和天生桥:地下水的溶蚀与塌陷作用长期相互作用形成的地貌。
(6)干谷和石林:地面上升,原溶洞和地下河等被抬出地表形成的地貌。
广西桂林七星岩
桂林七星岩景区位于桂林市区漓江东岸七星公园普陀山腹,漓江支流小东江畔,距市中心1.5公里。岩洞分为6个洞天,35处景观,处处栩栩如生,形神兼备。早在1300年前,即从隋唐时代起,七星岩就已经成为旅游胜地,留下的题刻多达120多件。
最美、最宽阔壮丽的当属“江山多娇”,该处是七星岩的地下厅堂,最宽处43米,最高处10米,面积2800多平方米,可容纳3000多人。
内部构造:
七星岩因七星山而得名,原是一段古地下河道,后来地壳变动,陆地抬升,将其悬挂至半空,成为人间奇迹,至今已有100万年以上的历史。岩洞露出地面后,雨水长期沿洞顶裂隙不断渗入,溶解石灰岩,并在洞内结晶,形成许多石钟乳、石笋、石柱、石幔、流石坝,千姿百态,像一条雄伟壮观、气势磅礴的地下画廊,蔚为奇观。(本刊综合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