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小秦岭斑岩型金矿成矿规律及找矿方向分析
2015-03-16杨伟明灵宝金源矿业股份公司鑫灵分公司河南灵宝472500
杨伟明(灵宝金源矿业股份公司鑫灵分公司,河南 灵宝 472500)
河南小秦岭斑岩型金矿成矿规律及找矿方向分析
杨伟明
(灵宝金源矿业股份公司鑫灵分公司,河南灵宝472500)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市场对矿石资源的需求量是越来越大,使得金矿开采企业加速对金矿田开采的速度,以满足经济市场对矿石资源的需求量。而河南小秦岭作为我国第二大金矿开采地区,对它的斑岩型金矿进行高效率的开采,是能够有效提高金矿开采总量的最好途径。于是,在这种情况之下,如何对河南小秦岭斑岩型金矿的成矿规律及其找矿方向进行全面的分析,以进一步提高斑岩型金矿的开采效率,成为了各大小秦岭采矿企业的首要任务。因此,本文将针对河南小秦岭斑岩型金矿,对其的成矿规律及找矿方向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究。
关键词:河南小秦岭;找矿方向;斑岩型金矿;成矿规律
1 简析小秦岭斑岩型金矿
勘察发现,在河南省小秦岭所管辖的区域当中,金矿田主要集中在文峪上官地带,它所包含的矿岩系属于上太古界太华群,其赋矿层为一套斜长角的片麻岩。经过科学研究团队对其进行一番仔细的研究之后,发现:小秦岭斑岩型金矿大多产生自脉岩中,所以科学家也称小秦岭斑岩型金矿为“含金石英脉”。到目前为止,在小秦岭斑岩型金矿田中,已经发现的含金石英脉高达一千一百多条,其厚度普遍在0.4米至1.5米的范围之内。其中,还有三十多条含金石英脉的长度已经超过了一千米。
2 小秦岭斑岩型金矿的成矿规律
为了更为直接的体现出小秦岭斑岩型金矿的成矿规律,现以小秦岭金矿田中的某个区域为例,对其成矿规律进行深入的剖析。
2.1研究对象
本文选取的斑岩型金矿区域位于小秦岭东部的一个边缘地带,它包含了一千多条斑岩型金矿脉以及二十多个金矿床,它的构造主要可分为三个部分,即:“变质核杂岩”、“界面拆离层”以及“边界断裂层”。
2.2所含矿石类型
根据该矿区的实际情况及其所含矿石的特点,我们将该矿区的矿石结构分为了五种不同的类型,它们分别是:竹叶型、压碎型、晶体型、假象型以及碎裂型。其中,绝大多数的岩石都以碎裂型的结构方式存在。其次,在经过对该矿区的金矿石分布情况进行一番全面的勘测之后,我们把该矿区的构造划分成了三种不同的类型,即:团块型、网块型以及细脉侵染型。其中,该矿区的构造主要以团块状为主。
2.3成矿物质的主体
经研究(这里主要是指对地层构造、矿区结构、微量元素以及成矿物质特性这四个方面的研究)发现:该矿区的成矿物质主体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花岗绿岩带的变质岩”,另一种则是“燕山期的花岗岩”。其中,该矿区成矿物质的主体主要是以“燕山期的花岗岩”为主。
2.4矿区构造和成矿之间的联系
该矿区矿石中所含的化学元素主要是:金、银、硫、钨以及镆。经研究表明:该矿区中的二十多个金矿床,其分布的方向及其规模都是大不相同的,且其大多都处在糜棱岩层带内。其次,由于糜棱岩层带会受到小秦岭近轴部以及向斜两翼的作用,所以该矿区中的金矿床也主要以带的分布方式呈现。
2.5成矿流体来源及条件
通过对该矿区中石英的含量及其结构进行详细的勘测及研究之后,发现:该矿区热液成因石英的变化规律是比较稳定的,一般都在6.3 至12.7的范围之内。
其次,该矿区成矿的必要条件是:要具备较强的热动力,而这种热动力则主要来自于岩层的裂变,且经研究表明:该矿区岩层裂变的主体,来源于“燕山期的花岗岩”,其形成热动力的原理是:(1)岩浆融化时,会产生大量的热能;(2)岩层借助围岩的传热效能,将热能朝着四周传播出去,使之形成一个热力厂。
另一方面,从物理及化学的角度上来看,该矿区成矿还必须要具备另一个条件,即:宏观上的物理化学条件(它主要有:压力、PH值、温度、同位素以及热晕等),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温度:从早到晚,成矿温度从325摄氏度逐渐降低至156摄氏度;(2)热晕:当热晕呈现出不规则状态的时候,热晕图标将从西南方的矿液运移方向逐渐转向东北方向;(3)压力:成矿时的压力从2逐渐降低至1,且在成矿阶段结束之后,压力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其变化的范围主要在1.65至1.2的范围之内。
3 小秦岭斑岩型金矿的找矿方向
3.1宏观找矿方向
从宏观角度上去分析,我们可以将某些具有化学异常性的元素,拿来作为小秦岭斑岩型金矿的找矿依据,比如:金、钨、银、铜等化学异常元素。其中,金和银可以作为找矿依据的前缘指数,而钨和铜则可以作为找矿依据的尾部指数。
其次,我们也可以将“电异常”拿来作为小秦岭斑岩型金矿的找矿依据,其找矿的原理为:含金石英脉具有“低阻高极化率”的特点,围岩具有“高阻低极化率”的特点,而无矿带则具有“低阻低极化率”的特点。因此,通过这种“电异常”的规律,我们也可以顺利的找到含矿区域。
3.2微观找矿方向
据了解,河南小秦岭中含有的金矿总量在54万千克左右。其中,已经发现的高达20万千克,而还未发现的则大约在34万千克左右。由此可见,小秦岭斑岩型金矿所含的矿产资源是比较丰富的。然而,由于该地区经常遭受到剪切构造带的作用,使得地壳深入到上地幔中,大大延长了地壳的活动周期,从而进一步加深了小秦岭斑岩型金矿的矿化深度。因此,我们在进行找矿的时候,还应当借助于某种特定的勘测仪器,对金矿田进行深度地勘测,以拓展找矿的深度与范围,提高找矿的效率。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通过对河南小秦岭斑岩型金矿的分析与研究,深度挖掘出了其成矿的规律及找矿方向,为河南小秦岭斑岩型采矿企业今后的找矿及采矿工作提供了具备较高可行性的依据。另外,对河南小秦岭斑岩型金矿的全面了解和探究,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小秦岭斑岩型矿石资源的开采效率,以让其为我国经济市场的发展作出了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卢耀东,杨东潮,邵平安等.浅议小秦岭深部金矿成矿规律--以大湖金矿为例[J].四川地质学报,2013(04):412-416.
[2]杨平,江洪飞,马亚雄等.墨江金厂金矿成矿规律及找矿方向[J].中华民居,2012(10):55-56.
[3]王明燕,祁小军.大西沟金矿成矿规律及找矿方向[J].有色金属,2009,61(03):126-129.
[4]马建秦,张复新.秦岭勉略宁地区金成矿规律及找矿方向[C].矿床地质(第17卷增刊),199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