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浙江省龙泉市查田镇东皇至大坑下一带铁矿详查报告

2015-03-16厉一元

城市地理 2015年2期
关键词:探槽矿化剖面

厉一元

(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地质勘查中心浙江总队,浙江 杭州 310000)

1.区域地质

矿区区域上处于闽中——浙西南成矿带的北段,大地构造隶属华南加里东褶皱系丽水——宁波隆起西南部遂昌——龙泉隆起区,华夏古陆的北东部份。

1.1 构造

区域上分变质岩基底和火山岩盖层两大构造层。本区构造的基本特点是断裂发育,褶皱不明显。北东向、北北东向断裂再配以北西向断裂构成本区构造形态的基本骨架。区内断裂构造以北东向断裂形成最早,次为北北东向断裂构造,北西向断裂一般错切上述断裂,南北向、近南北向断裂形成最晚。

1.2 侵入岩

区内岩浆活动强烈,侵入岩出露较多,大小岩体近百余个,大多呈岩株产出,且多为复式岩体,大于100平方公里的岩基少。在区域上,因所处构造环境不同,各期岩浆活动特征亦有较大差异。岩类较齐全,超镁铁质、中性岩,中酸性岩、酸性岩及碱性岩等均有不同程度发育,尤以酸性、中酸性岩分布最为广泛。按侵入时代,可划分为吕梁期、晋宁期、燕山期,其中以燕山期最为发育。

1.3 矿产

区域成矿条件良好,毗邻勘查区周围,有多处矿床(点)。西侧为八宝山金矿,北东侧有南弄、银场多金属矿,南侧有小梅萤石矿和多金属矿等。

2.勘查工作及质量评述

2.1 工作方法及工程布置原则

2.1.1 勘查类型及工程间距确定

本次勘查工作主要利用地质填图和槽探揭露圈定矿体,根据本矿床矿体受地层岩性控制,矿体原岩为风化角闪片岩,属风化壳型变质岩低品位铁矿床,矿体沿走向及倾向延伸稳定,矿体形态、产状、厚度变化不大,矿石质量分布较均匀,矿体规模中等的特点,参照DZ/T200-2002《铁、锰、铬矿地质勘查规范》的要求,确定矿床类型为第Ⅱ勘探类型,勘查线间距为200~400m,矿体宽度大于20m的用1-2个浅钻控制风化带深度,勘查线垂直矿体布设。以200m工程间距探求控制的内蕴经济资源量 (332),沿矿体走向和倾向外推的部分为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 (333)。

2.1.2 勘查方法

为全面了解区内地层、构造、岩浆岩,查明矿区地表地质特征,以及含磁角闪片岩中的矿体、矿化带的形态、规模及矿化特征,布置了1:1万地质草测、1:1万物探磁法剖面测量,基本查明了矿区铁矿的含矿层位、铁矿带的空间位置和铁矿的成矿地质背景条件,达到了预期目的。

为查明铁矿体的地表的形态、规模及矿化特征,了解矿体品位变化情况,对普-详查区内铁矿带进行了1:2千地质测绘。同时沿矿带走向,总体按400米的间距布置了探槽工程,详查地段探槽、钻孔加密至200米间距。通过施工基本查明了各矿体的分布范围,圈定了主要矿体和次要矿体,达到了设计目的。

2.2 勘查工程质量评述

2.2.1 探槽工程

槽探工程主要用于控制地表已知矿 (化)体、新发现的矿化蚀变带或物化探异常,布置原则由中部向两端,先疏后密,基本垂直于矿 (化)体走向布置。探槽间距:普查阶段基本间距400米,详查阶段加密至200米。探槽头钉木桩作标记,注明探槽编号及方向。探槽开口为1.2-2.0米,底宽多为0.8-1.2米。一般挖至1.5米左右,可挖至新鲜基岩0.4米以下。探槽均达到壁直底平,能满足地质观察、编录和刻槽采样要求,槽探施工严格按规范要求执行,工程布局合理,完成工程质量可靠满足地质编录规范要求。

2.2.2 浅井工程

在普查阶段的前期为了了解几个小的矿化带的矿化情况,布置了几个浅井工程。施工规格为1.1×0.7m2,深度为2米,工程质量达到底平、壁直。技术人员及时进行跟踪指导,保证达到探矿要求。

2.2.3 钻探工程及质量评述

根据槽探揭露情况结合物探测量成果将钻孔布置在矿化较好部位,对矿体水平宽度大于20m以上的布置1~2个钻孔,施工以达到新鲜基岩0.5~2m后终孔。钻孔由测量定位。施工前下达安装通知书,做好准备工作后再进行钻进施工。

钻探工艺110或91毫米复合钻头单管钻进,前20m采用干钻钻进,后20m采用泥浆护壁钻进;至新鲜基岩时换合金钻头取芯后终孔。

钻孔倾角为90°,共施工钻孔77个。本矿区共完成钻探进尺2325.3米。钻探施工质量严格按固体矿产岩芯钻探六项指标要求标准执行,工程质量可靠。

(1)钻孔岩芯采取率和岩芯管理

依据规范要求,设计要求岩芯采取率≥65%,矿芯采取率≥80%,

不允许出现零回次,矿芯采取率82.32~98%,钻孔岩矿芯采取合格率为100%,确保了原始资料的真实性、可靠性。施工的77个钻孔岩芯采取率80.74~99%。

岩芯提取后按顺序准确摆放,用防雨布盖好防止被雨水冲洗,待地质人员编录。

取样后,将岩芯运至芯库统一存放,岩芯入库由甲方、地质人员和钻机机长签字验收。

(2)孔深校正

要求每钻终孔后,均用有效钢尺丈量钻探,校正孔深,孔深误差均在允许误差范围以内。

(3)封孔及检查

区内水文工程地质条件简单,按六项指标要求孔口用水泥封孔,孔口全部用水泥竖立了标志,高出地面20厘米左右。标明了孔号,终孔深度,施工日期及施工单位。

(4)原始记录

岩芯取出洗净后用红油漆逐一按顺序编号装入岩芯箱,放入岩芯牌,并在岩芯箱上标明矿区、孔号、箱号及该箱的回次。

原始班报表记录随钻探速度及时认真填写,做到了内容齐全,数据准确,字迹清晰,完好无损及时归档。

2.3 地形测量、地质勘查工程测量及其质量

测区面积20.3平方公里;剖面线共57条,共长22616米;孔位77个;D级控制点11个,E级控制点42个,图根点207个。工程点318个;测区内均为山地,植被茂盛、灌木丛生,通行困难,给测量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一)地形测量

1、基本规定

(1)1980年西安直角坐标系;

(2)1956年黄海高程系;

(3)成图比例尺:1/2000;

(4)基本等高距:2米;

2、地形测图

(1)碎部点采用全站仪采集各点三维坐标;

(2)现场绘制测点草图;

(3)成图后作业人员和作业小组对完成的成果成图资料进行了100%自检和互检。

(二)工程测量

1.测量内容:工程坐标测量指剖面测量、剖控点测量、钻孔、地质点测量和水文点测量及工程点展绘。

2.工程坐标测量:工程点测量全部采用全站仪在控制点上直接采集三维坐标。共测定剖面端点114个;钻孔定测77个;水文点测量17个,地质点测量340个。

3.剖面施放:按地质要求布设57条地质剖面间距200~400米不等,设计方位90°、58°或71°,先由地质人员在剖面线上定点,用地质罗盘测定方位,然后采用全站仪按远距离定向的方法施放。

4.工程展绘:各工程点用全站仪直接采集坐标后记录在仪器中,用成图软件展绘。

(三)剖面测量

本次测量以西到东方向为基准,依次测了1、3、……46等57条勘探线剖面,其中除了24、25、26、27、28、29、30、31、33线方向为58°,28-1、30-1线方向为71°外其余56条线方向均为90°。各条剖面线上地形变化处均有测量点,测量点按自西向东方向,以阿拉伯数字自大到小顺序编号;均以木桩或刻石为标志。

地质剖面是以1:1000剖面地形剖面图为基础,实地用钢尺丈量,勾绘微地形。在各线进行系统挖槽揭露和刻槽取样,探槽要求揭露出新鲜基岩,而后进行1:200槽探编录,将地质现象、工程布置及取样位置等反映到剖面图上,形成1:1000地质暨资源量估算剖面图共57张。探槽未能揭露地段,相邻剖面宽度及空间位置来确定地表矿体水平宽度及空间位置。对于 (1)号矿体以类比法确定地表矿体水平宽度。所编制的剖面图及估算资源量的精度均满足要求。

2.4 高精度磁测及其质量评述

据浙江省工程物探勘察院《浙江省龙泉市大梅口——大运墩地区高精度磁测报告》测地、磁测质量点检查326个,检查率3.2%。测点平面位置精度为±3.25m,精度达到规范要求,点位误差小于5m的点占84.57%;野外观测均方误差为2.76nT,各单项精度和异常总精度均达到±4.0nT。

根据磁测结果区内共推断磁性体14条,地质体34个,其中10个甲类异常中有7个为已知矿体异常,3个为未知矿体,根据异常特征和成矿条件,建议推断矿体,可优先进行地质勘查。10个乙类异常磁铁矿含量可能较低,建议作为后备勘查靶区;丙类异常14个为一般不含磁铁矿的角闪岩引起,磁性体埋深一般在20~32m左右,最小为12米,最大可达60m。

经本次普-详查,对区内磁异常进行检查,共圈定磁铁矿体15个,矿化体2个,均与异常吻合,推断的磁性体埋深与风化带厚度基本相同,因此,磁测工作质量可靠。

猜你喜欢

探槽矿化剖面
矿化剂对硅酸盐水泥煅烧的促进作用
大麦虫对聚苯乙烯塑料的生物降解和矿化作用
三点法定交叉剖面方法
——工程地质勘察中,一种做交叉剖面的新方法
基于曲线拟合的投弃式剖面仪电感量算法
复杂多约束条件通航飞行垂直剖面规划方法
渭河断裂咸阳段活动性研究*
不同矿化方式下丝素蛋白电纺纤维的仿生矿化
仿生矿化法制备HA/SF/Ti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近年来龙门山断裂GPS剖面变形与应变积累分析
槽探素描图AutoCAD数字化成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