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林批孔”运动始末
2015-03-15把增强
把增强
“批林批孔”运动是1974年1月18日至6月,经毛泽东批准,在“文化大革命”后期发起的一场以批判林彪、孔丘为主题的政治运动,由于其违背了中国的发展实际,最终以失败而告终。
开展“批林批孔”运动的缘起
“批林批孔”运动,承转于批林整风运动。当“批林整风”运动开展到l973年时,毛泽东从意识形态的阶级斗争论出发,提出了“批孔”的问题,以促使“批林整风”运动更为深入开展。
有人说,毛泽东提出“批孔”主要是想通过批判儒家“反对变革”来诠释和强化“批林”以便统一认识,实现维护“文化大革命”的主观愿望。早在1919年7月,毛泽东就在其主编的《湘江评论》创刊号上发表了四则揭露康有为等人“尊孔”行为的短评。后来,毛泽东于l966年12月对一位外宾谈起“文化大革命”的开展缘起时说,其重要任务之一是“消除孔夫子在各方面的影响”。毛泽东还说:要抓住阶级斗争和还未完成的反封建主义的斗争,孔夫子在大学文科的影响,如哲学、历史、美术等方面存在着。他们灌输帝王将相思想、资产阶级思想,这些都同孔夫子影响联系着,要在教育方面进行革命。
但毛泽东借助“批孔”以深化“批林"的愿望被江青等人利用,他们借题发挥,企图掀起一场类似“文革”初期那样的群众性大动乱,以乘机在党政军领导机构中夺取更多的权力。
正是在这样复杂的政治背景下,一场声势浩大的“批林批孔”运动开始在全国兴起。
批周公——江青等人的真实意图之一
“九一三事件”后,在毛泽东支持下,周恩来主持中央日常工作,各方面工作有了转机。江青虽不得不承认周恩来所起的重大作用,但越是这样,她就越发感觉到危机,并总是伺机挑唆,对周恩来进行陷害。
江青等人对周恩来的批评陷害,多是采用影射方式进行的。1973年11月1日,《红旗》杂志第11期发表了一篇由罗思鼎炮制、经姚文元修改的文章——《秦王朝建立过程中复辟与反复辟的斗争——兼论儒法论争的社会基础》。提出“批宰相”“批折中主义”,影射攻击周恩来。对于当时的不正当风气,在中国访问的美国国务卿基辛格一语道破天机。l973年11月10日下午,基辛格第六次访问北京,同毛泽东、周恩来就国际形势问题进行了多次会谈。基辛格在后来撰写的回忆录里谈道:“令人迷惑的现象是中国报界正在开展的‘批孔运动’,各种证据使我们倾向于认为运动是指向周恩来的。”
在此次基辛格访华中,周恩来于11月中旬的一天晚上同基辛格进行了最后一次会谈。对于此次会谈,在周恩来汇报前,即有人向毛泽东作了汇报。听完汇报后,毛泽东对会谈中的一个问题有意见,认为周恩来在同美国会谈中有错误,是“温和派”,并指示政治局应该批评总理。
听到这个指示后,江青四处活动,分别找王洪文、张春桥、姚文元、汪东兴、华国锋、王海容、唐闻生等人,成立了所谓“帮助总理小组”,在未获毛泽东同意的情况下,即把这次“帮助”称为“第十一次路线斗争”。
毛泽东虽然说过政治局应该批评总理的话,但深知周恩来不能倒。
1973年12月9日,毛泽东在会见尼泊尔国王后,与外交部副部长王海容和翻译唐闻生谈起对周恩来的批评会议时说,批评会“开得很好。缺点是有人讲错了两句话(指江青)。一是讲11次路线斗争。不应该那么讲,实际上也不是。一个是讲总理迫不及待。他(指周恩来)不是迫不及待,她自己(指江青)才是迫不及待!”然而,江青对于毛泽东的批评置之不理,依然指桑骂槐。还借用批判孔子的“克己复礼”“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把斗争矛头直指向周恩来。
江青为了急于打倒周恩来,1974年1月24日至25日,尚在春节放假期间,江青等人即未经批准,在北京连续召开两个万人大会。对于这两个大会,主持中央工作的周恩来事先均不知情,中央政治局更未予以讨论。得知开会的消息后,周恩来即通知国务院各单位去参会。在大会上,迟群等人发表了长篇煽动性讲话,有意将到会的周恩来等人置于受指责的地位。在会上,江青、姚文元等人还通过频繁插话的方式对周恩来进行了间接批评。
江青等人对周恩来的批评,扰乱了整个社会秩序、工作秩序及生产秩序,全国重新出现了大动乱的局面。
对于江青等人借机进行篡权活动的不正当意图,毛泽东有所察觉后,不仅对他们作了严厉批评,扣住江青等人1月25日大会的录音,不准他们发往全国,还多次宣布他们是“四人帮”,并揭露了江青有当党中央主席和操纵“组阁”的野心。毛泽东的这一系列举动,对于支持周恩来正常工作、遏制江青等人“批周公”起到了重要作用。
以批“走后门”的方式批老干部
“批林批孔”运动中,发生了一件在当时看来颇为新奇的事件,即“钟志民退学事件”。该事件以当事人自省的方式揭露了当时社会存在的“走后门”现象,但却被江青等人利用、放大成为对老干部“走后门”的批评,以达到其打倒老干部的目的。
为了将此事发酵放大,在江青等人授意下,l974年1月18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刊出了钟志民的退学申请报告,为批“走后门”释放政治信号。紧接着,江青等人于1月25曰召开了批林批孔动员大会。在此次大会上,江青等人继续对“走后门上大学”一事进行发酵,并借机对老干部的“走后门”现象大加批评。这样一来,主旨意在批“复旧”的“批林批孔”运动一开始就把矛盾指向拥有各种社会关系资源而又难以不为己用的老干部,批“复旧”是批老干部,批“走后门”也可以批到老干部身上。
当然,江青等人批评老干部“走后门”,其中的一个重要针对对象就是叶剑英。当时叶剑英的一个儿子在空军当飞行员,一个女儿在北京外语学院学英文。在受到江青等人的含沙射影之后,1974年1月30曰,叶剑英写信给毛泽东,表明自己对“批林批孔”、批“走后门”的看法。为了安抚老干部的情绪,2月15日,毛泽东在叶剑英的信上批示:“现在,形而上学猖獗,片面性。批林批孔,又夹着走后门,有可能冲淡批林批孔……”这样,一场反“走后门”的运动,在毛泽东的干预下混战不到一个月就被遏止了。
“批林批孔”运动形式根本无法承载江青等人妄图达到的政治目的,但该运动的开展却造成了极为严重的后果。
首先,“批林批孔”歪曲了历史的本来面目,广为宣传了封建专制主义,否定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造成了民族思想文化的巨大污染。
其次,“批林批孔”大肆鼓吹斗争哲学,进一步破坏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准则,社会风气进一步败坏,造成社会伦理道德的大沦丧。
再次,“批林批孔”使刚刚趋向稳定的政治局面又遭到破坏,许多已恢复的有成效的管理措施再度被批判。派性斗争烽烟又起,国民经济重新陷入混乱,生产急剧下降。不过,毛泽东通过江青等人的折腾,也更清醒地看待中国的现实问题,客观上帮助了党内健康力量的聚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