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南总里见八犬传》对《三国演义》赤壁之战的翻案
2015-03-15吴蓉斌浙江财经大学东方学院浙江海宁314408
⊙吴蓉斌[浙江财经大学东方学院, 浙江 海宁 314408]
作 者:吴蓉斌,博士在读,浙江财经大学东方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比较文学。
一、序言
日本江户时期文学代表作《南总里见八犬传》简称《八犬传》,由曲亭马琴创作,在日本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该作品中有着众多的中国明清小说的影子。本文围绕《八犬传》对《三国演义》中赤壁之战前后故事章节进行对比分析,指出“孙刘联盟”“草船借箭”“黄盖诈降”“三江口纵火”“义释曹操”等故事在《八犬传》中是如何被翻案创作的;从典故的角度对故事和人物的对应关系做出明确的梳理,佐证《南总里见八犬传》对中国古典小说《三国演义》的参考和借鉴;通过中日古典小说的对比研究,揭示中国明清小说在海外的传播和影响力。
二、《三国演义》和《八犬传》中关于赤壁之战前后故事的翻案
曲亭马琴在《八犬传》中对中国明清小说的移植通常较为隐蔽,人物故事较为分散,难以察觉。但《三国演义》赤壁之战的故事,可以说是《八犬传》中移植得最为直接、最容易辨别的部分,故事的内容呈现出相对集中的特点。
(一)《三国演义》第四十三回、第四十四回VS《八犬传》第一百五十二回
《三国演义》第四十三回 鲁肃曰:“适间所嘱,不可有误。”孔明点头应诺。引至堂上,孙权降阶而迎,优礼相待。施礼毕,赐孔明坐……孔明曰:“向者宇内大乱,故将军起江东,刘豫州收众汉南,与曹操并争天下。今操芟除大难,略已平矣;近又新破荆州,威震海内;纵有英雄,无用武之地;故豫州逃遁至此。愿将军量力而处之: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若其不能,何不从众谋士之论,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数巡之后,权曰:“曹操平生所恶者:吕布、刘表、袁绍、袁术、豫州与孤耳。今数雄已灭,独豫州与孤尚存。孤不能以全吴之地,受制于人。吾计决矣。非刘豫州莫与当曹操者;然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孔明曰:“豫州虽新败,然关云长犹率精兵万人;刘琦领江夏战士,亦不下万人。曹操之众,远来疲惫;近追豫州,轻骑一日夜行三百里,此所谓‘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者也。且北方之人,不习水战。荆州之民附操者,迫于势耳,非本心也。今将军诚能与豫州协力同心,破曹军必矣。曹军破,必北还,则荆、吴之势强,而鼎足之形成矣。成败之机,在于今日。惟将军裁之。”权大悦曰:“先生之言,顿开茅塞。吾意已决,更无他疑。即日商议起兵,共灭曹操!”遂令鲁肃将此意传谕文武官员,就送孔明于驿馆安歇。张昭知孙权欲兴兵,遂与众议曰:“中了孔明之计也!”急入见权曰:“昭等闻主公将兴兵与曹操争锋。主公自思比袁绍若何?曹操向日兵微将寡,尚能一鼓克袁绍;何况今日拥百万之众南征,岂可轻敌?若听诸葛亮之言,妄动甲兵,此所谓负薪救火也。”
《三国演义》第四十四回 却说吴国太见孙权疑惑不决,乃谓之曰:“先姊遗言云:‘伯符临终有言:“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瑜。”’今何不请公瑾问之?”……次日清晨,孙权升堂……瑜曰:“操虽托名汉相,实为汉贼。将军以神武雄才,仗父兄余业,据有江东,兵精粮足,正当横行天下,为国家除残去暴,奈何降贼耶?……”权拔佩剑砍面前奏案一角曰:“诸官将有再言降操者,与此案同!”
《八犬传》第一百五十二回 成氏与显定虽然表面上和解,但因有周秦之隔阂,互相难以解除旧恨,所以定正也对成氏不快。都与成氏如同胡越,互不来往。大石宪仪知道此事的经过,所以感到这次出使无甚把握,但不得已而带了许多随从去见浒我。他与那里的权臣横堀在村见面后,为了告知讨伐里见之事,便将定正的宿怨和八犬士之事、落鲶有种之事和河鲤孝嗣之事,都说成是里见的无理,并加以利诱。他说完这些又接着说:“如浒我将军同意共同举旗进军的话,想推浒我将军为统帅,待凯旋后拥戴他回镰仓。此事非定正个人之意,显定也同意,有联名的誓文在此。请将此意转致浒我将军。”……成氏看过,狐疑不定地皱着眉头对在村等说:“那显定和定正,最近与我和好,虽暂且相安无事,然而他们肆意妄为,毫无君臣之礼。今若帮助他们去攻打与我无怨的里见义成,乃为不义。汝等以为如何?”大家听后,一位老臣下河边庄司行包出班奏道:“……里见氏的祖父季基为保春王和安王,在结城陷落之日阵亡,其忠义之举成为今之美谈。其子义实逃至安房,自开基立业以来,直至如今的义成,每在年初必派使者前来,不失其父祖之旧义。如今怎能无故帮助仇家去攻打有旧义的里见呢?反之,倘若必要时应该派兵支援安房才是。”他毫无顾忌地直言相谏,在村急忙阻拦道:“方才行包之见虽似乎有理,但臣之愚意不同……定正因恨里见而与显定和好,请主君为统帅共同攻打里见,乃本家之大幸。今以自家和他家之势与里见决一雌雄,即使义成并非愚将,仅以房总之兵,如何抵挡得了八州的优势大军。是他的灭亡已经临头……”他这样巧言令色地进行谏诤,成氏终为其所惑,便没再辨明是非,说:“那么就面见宪仪,表示同意。”
通过对两部小说的对比,我们可以看出,《八犬传》中定正和成氏的关系就是《三国演义》刘备和孙权的关系,显定派大石宪仪做使者邀请结盟,刘备则是派遣孔明前去游说孙权。两部作品中都有权臣反对,最终又都听从了另一个权臣之言答应联盟。只不过两部作品的角度略有不同,《三国演义》中的刘备和孙权的联合方是军事行动的防守方,以刘备为正统人物加以描述。而《八犬传》中的浒我将军和定正、显定则是军事行动的联合攻方,而防守的里见一方才是小说的正统形象人物。此外,在《八犬传》的相应章节中都能看到诸葛亮出使东吴游说孙权建立孙刘联盟的影子,这明显受到了《三国演义》中“诸葛亮舌战群儒”“孙权决计破曹操”故事的影响。
(二)《三国演义》第四十六回VS《八犬传》第一百六十一回
《三国演义》第四十六回 却说鲁肃私自拨轻快船二十只,各船三十余人,并布幔束草等物,尽皆齐备,候孔明调用……当夜五更时候,船已近曹操水寨。孔明教把船只头西尾东,一带摆开,就船上擂鼓呐喊……却说曹寨中,听得擂鼓呐喊,毛、于禁二人慌忙飞报曹操。操传令曰:“重雾迷江,彼军忽至,必有埋伏,切不可轻动。可拨水军弓弩手乱箭射之。”又差人往旱寨内唤张辽、徐晃各带弓弩军三千,火速到江边助射。比及号令到来,毛、于禁怕南军抢入水寨,已差弓弩手在寨前放箭;少顷,旱寨内弓弩手亦到,约一万余人,尽皆向江中放箭:箭如雨发。孔明教把船吊回,头东尾西,逼近水寨受箭,一面擂鼓呐喊。待至日高雾散,孔明令收船急回。二十只船两边束草上,排满箭枝。孔明令各船上军士齐声叫曰:“谢丞相箭!”
《八犬传》第一百六十一回 却说犬川庄助和犬田小文吾,这一天突然命令士卒扎一千个草人,这草人要外坚内空,以便外边接受敌箭,里边接纳敌人的枪弹。黄昏时都扎制完毕,便给它们穿上黑衣,分装在四五十只船上。士兵藏在草人的背后。这队战船的头领是登桐山八郎良干、满吕复五郎重时。每只船上士兵和船夫不过二十名。这一天是十二月初三,在咫尺莫辨的深夜,向妙见岛和西河滩的敌寨划去。当靠近敌寨时,各船同时鼓声齐鸣,喊杀之声大作,并从草人后面放枪放箭,做突然进攻之势。驻守两座营寨的敌人头领猿岛郡司将衡、小越小权太表练、彦别夜叉吾数世等,与士兵都十分惊慌,不知敌人多寡,只怕营寨被攻破,便敲起了进攻的战鼓,争相放枪和射箭,矢弹犹如雨点儿和冰雹一般,敌人也不退缩,相持达两个时辰,当天快亮时,良干和重时才下令缓慢返航,将在那里的情况禀报庄助和小文吾。次日清晨从草人身上取下二三万枝箭;又把草人拆开从里边取出枪弹二三斗。众人无不赞他们不劳而得。
《八犬传》第一百六十一回中犬川庄助和犬田小文吾的计谋很显然是模仿了《三国演义》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故事,都是用稻草人扎堆在小船上,为了得到武器都是乘着能见度低下装出攻击敌方的样子,敌军则出于谨慎用弓箭加以回击。当然,曲亭马琴为了显示和《三国演义》的不同,故事中的稻草人除了受箭外,还受了很多的枪弹。而且作为出谋划策的犬川庄助和犬田小文吾也没有像孔明一样亲自前去,只是派了下属去实施自己的计策罢了。
(三)《三国演义》第四十六回VS《八犬传》第一百五十五回、第一百五十六回
《三国演义》第四十六回 却说周瑜夜坐帐中,忽见黄盖潜入中军来见周瑜。来得突兀。瑜问曰:“公覆夜至,必有良谋见教。”盖曰:“彼众我寡,不宜久持,何不用火攻之?”孔明、公瑾掌中之字,已在黄盖意中。瑜曰:“谁教公献此计?”前戒孔明勿漏泄,今问此一句,正疑掌中“火”字漏泄也。盖曰:“某出自己意,非他人之所教也。”虽非学古,却已合掌。瑜曰:“吾正欲如此,故留蔡中、蔡和诈降之人,以通消息;但恨无一人为我行诈降计耳。”自欲使人诈降,故深喜敌人来诈降;及有敌人来诈降,却恨无自家人去诈降。盖曰:“某愿行此计。”瑜曰:“不受些苦,彼如何肯信?”炎上作苦,欲用火攻,安得不苦?盖曰:“某受孙氏厚恩,虽肝脑涂地,亦无怨悔。”瑜拜而谢之曰:“君若肯行此苦肉计,则江东之万幸也。”周瑜苦心,黄盖苦肉。苦心不易,苦肉更难。盖曰“:某死亦无怨。”遂谢而出。
《八犬传》第一百五十五回 毛野听了十分高兴地悄悄回奏道“:臣的计策就有这一条,曾经启奏过,往敌地派遣做内应的,只有点大法师和大角还不够,还得找个伪装投敌的人才行。这投敌的人,不是真里谷,便是千代丸。不管是哪一个,必须是曾一度蒙罪,因而深恨国主的,不然敌人不会相信……”义成听了他的奏请,点头道:“……此情如果属实,我一定赎其罪,令其仿效吴国的黄盖,如诈降成功,作为奖励把木地还给他……”
《八犬传》第一百五十六回 当下毛野把丰俊叫到身边,悄声对他说:“千代丸,你感谢国主的仁政,倘能如愿得到饶恕参加这次战斗,想以战功赎罪的诚心,可以说十分得时。然而以弓箭和刀枪只能杀死一两个敌人,岂能立大功?你如果不是恃个人之勇,而能从我之计,我可以向你说出肺腑之言,未知意下如何?”……丰俊喜出望外,欣然答道:“您的吩咐我都听明白了。如今不仅允许了我的请求,同意我从军,并委以这样的重任。实乃无上光荣……”
《八犬传》第一百五十五回、第一百五十六回是对《三国演义》“献密计黄盖受刑”的直接模仿,甚至在《八犬传》第一百五十五回中直接出现了东吴黄盖的名字,在这里,军师毛野充当了《三国演义》中周瑜的角色,他选择了千代丸丰俊作为苦肉计的实施者去诈降。只不过《三国演义》中的黄盖是东吴老臣,自愿接受这个苦肉计。而《八犬传》中的千代丸丰俊则是囚牢中的罪犯,军师毛野在这里给了他一个将功折过的机会。
(四)《三国演义》第四十九回VS《八犬传》第一百六十回
《三国演义》第四十九回 泽领了书,只就当夜扮作渔翁,驾小舟望北岸而行。是夜寒星满天。三更时候,早到曹军水寨。巡江军士拿住,连夜报知曹操。操曰:“莫非是奸细么?”军士曰:“只一渔翁,自称是东吴参谋阚泽,有机密事来见。”操便教引将入来。军士引阚泽至,只见帐上灯烛辉煌,曹操凭几危坐,问曰:“汝既是东吴参谋,来此何干?”泽曰:“人言曹丞相求贤若渴,今观此问,甚不相合。黄公覆,汝又错寻思了也!”操曰:“吾与东吴旦夕交兵,汝私行到此,如何不问?”泽曰:“黄公覆乃东吴三世旧臣,今被周瑜于众将之前无端毒打,不胜忿恨。因欲投降丞相,为报仇之计,特谋之于我。我与公覆情同骨肉,径来为献密书。未知丞相肯容纳否?”操曰:“书在何处?”阚泽取书呈上。操拆书就灯下观看……曹操于几案上反复将书看了十余次,忽然拍案张目大怒曰:“黄盖用苦肉计,令汝下诈降书,就中取事,却敢来戏侮我耶!”便教左右推出斩之。左右将阚泽簇下。泽面不改容,仰天大笑……操曰:“我说出你那破绽,教你死而无怨。你既是真心献书投降,如何不明约几时?今你有何理说!”阚泽听罢,大笑曰:“亏汝不惶恐,敢自夸熟读兵书,还不及早收兵回去!倘若交战,必被周瑜擒矣。无学之辈,可惜吾屈死汝手!”……泽曰:“岂不闻‘背主作窃,不可定期’?倘今约定日期,急切下不得手,这里反来接应,事必泄漏。但可觑便而行,岂可预期相订乎?汝不明此理,欲屈杀好人,真无学之辈也!”操闻言,改容下席而谢曰:“某见事不明,误犯尊威,幸勿挂怀。”……少顷,有人入帐,于操耳边私语。操曰:“将书来看。”其人以密书呈上。操观之,颜色颇喜。阚泽暗思:“此必蔡中、蔡和来报黄盖受刑消息,操故喜我降之事为真实也。”
《八犬传》第一百六十回 却说十二月初六拂晓,音音和曳手船被顺风吹到了柴滨,呼唤往船中搬运柴草的人夫说:“我们是偷着从安房来的,是统领的亲戚,求见你们老爷,请禀报一声。”大家很惊讶,说:“是安房来的吗?”跑去禀报了仁田山晋六……晋六这才稍微放心,对音音等道:“老婆婆,你是安房人吗?在这个时候,到敌地来做什么?我是扇谷将军麾下的诸侯、本国大冢城主大石石见守宪重的重臣、郎君源左卫门宪仪手下的仁田山晋六武佐。我想你们是被风吹到这来的吧?不然便是回这里的家乡吧?”音音听了说:“不,我们不是那种人,是为顾主做内应派来的密使。”她便把千代丸丰俊之事和在临战时丰俊想叛变烧毁里见的战船等,煞有介事地小声告诉给晋六,然后她接着说:“千代丸的余党潜伏在安房虽然有一百十几名。然而现在如不是女人,就是渔船也不准出海。不得已便派我等来办这件大事……”晋六听了说:“原来你们是早就听说的上总的败将、千代丸的余党呀!如果你们没有说谎,一定带来了他给本家做内应的书信。快拿出来吧!”音音听了面带愧色地说:“方才因为慌张,把这个忘了。即使没有书信,我们也绝不是撒谎。”晋六听了忙说:“你住口!你们这些骗子,就会饶舌。纵然是女流之辈,好丢东忘西,可是不带降人被判的降书前来禀信的蠢人吗?你们定是里见的奸细。士兵们,把她们绑起来,别让她们跑了。”……这时从前方来了一艘快船,扬帆破浪疾如飞箭一般,陡然来至跟前……饼九郎急忙上岸,同站在那里的晋六一边窃窃耳语,一边指着友胜和妙真、单节,禀告事情经过,这时天已经亮了。却说大石宪仪为了检阅聚集在这里的战船,带领五六十个士兵骑马从五十子城来到这里。仁田山晋六和天岩饼九郎急忙迎上去,说:“有事禀报。”……友胜的回答与饼九郎的禀告丝毫不差。友胜诡称是千代丸丰俊的旧臣、滨县马助,呈上了丰俊叛变的降书。大石宪仪登时打开降书,又折起来揣在怀里说:“丰俊想叛变投降的请求,已由我方细作天岩饼九郎探知,所说的不错。不必怀疑……”
以上两篇文章内容,从行文结构和脉络上几乎是完全一致的。《八犬传》第一百六十回模仿了《三国演义》“阚泽密献诈降书”的故事。其中《八犬传》中的音音、曳手和友胜充当了献诈降书的阚泽的角色。两部作品中的另一交战方都非常谨慎,表示识破了对方的奸计,并命令士兵们将投降的来人绑了,《八犬传》中的仁田山晋六和大石宪仪在这里共同充当了《三国演义》中性格多疑的曹操的角色。而两部作品中的主人公又都是在听取了自己派往敌营的细作的密报后彻底打消了对前来投降的人的怀疑,甚至连在耳边窃窃私语的细节都如出一辙。可以说《八犬传》中的细作天岩饼九郎就是《三国演义》中的蔡中、蔡和的缩影。
(五)《三国演义》第四十九回VS《八犬传》第一百七十二回
《三国演义》第四十九回 黄盖在第三只火船上,独披掩心,手提利刃,旗上大书“先锋黄盖”。盖乘一天顺风,望赤壁进发。是时东风大作,波浪汹涌。操在中军遥望隔江,看看月上,照耀江水,如万道金蛇,翻波戏浪。操迎风大笑,自以为得志。忽一军指说:“江南隐隐一簇帆幔,使风而来。”操凭高望之。报称:“皆插青龙牙旗。内中有大旗,上书先锋黄盖名字。”操笑曰:“公覆来降,此天助我也!”来船渐近。程昱观望良久,谓操曰:“来船必诈。且休教近寨。”操曰:“何以知之!”程昱曰:“粮在船中,船必稳重;今观来船,轻而且浮。更兼今夜东南风甚紧,倘有诈谋,何以当之?”操省悟,便问:“谁去止之?”文聘曰:“某在水上颇熟,愿请一往。”言毕,跳下小船,用手一指,十数只巡船,随文聘船出。聘立于船头,大叫:“丞相钧旨:南船且休近寨,就江心抛住。”众军齐喝:“快下了篷!”言未绝,弓弦响处,文聘被箭射中左臂,倒在船中。船上大乱,各自奔回。南船距操寨止隔二里水面。黄盖用刀一招,前船一齐发火。火趁风威,风助火势,船如箭发,烟焰涨天。二十只火船,撞入水寨,曹寨中船只一时尽着;又被铁环锁住,无处逃避。隔江炮响,四下火船齐到,但见三江面上,火逐风飞,一派通红,漫天彻地。
曹操回观岸上营寨,几处烟火。黄盖跳在小船上,背后数人驾舟,冒烟突火,来寻曹操。操见势急,方欲跳上岸,忽张辽驾一小脚船,扶操下得船时,那只大船,已自着了。张辽与十数人保护曹操,飞奔岸口。黄盖望见穿绛红袍者下船,料是曹操,乃催船速进,手提利刃,高声大叫:“曹贼休走!黄盖在此!”操叫苦连声。张辽拈弓搭箭,觑着黄盖较近,一箭射去。此时风声正大,黄盖在火光中,哪里听得弓弦响?正中肩窝,翻身落水。
《八犬传》第一百七十二回 当下犬阪毛野将一万军兵、一千余条战船分做三队,擂鼓扬旗命令士兵前进。于是先锋小森但一郎高宗、千代丸丰俊的三千士兵,分乘三四百艘战船,破浪划去。划在最前面的那只船标写着“降人千代丸丰俊”。扇谷先锋船上的是大茂林小彦、滨川小渡和水禽隼四郎、锦帆八四九郎,后面船上的是大石宪仪、小幡东良。主帅(定正)与副帅(朝宁)看见都觉得很奇怪,定正说:“原来说好因千代丸丰俊没有顺风之便,不能从里见船队的背后放火,所以故意到前边来。然而里见的士兵并不觉得奇怪而加以阻挡,反让他们长驱直入地划上前来,不知是何缘故,令人难解。快把滨县马助找来问问。”在他说话间,小森和千代丸的船队如风驰电掣一般划了过来,将准备好的柴草夹着火药投向敌船,恰好海风猛烈,所放之火很快点燃了敌船上的柴草,浓烟四起,火神爷大施神威,先锋船队无一幸免……朝宁的近侍保护着主公与靠近的敌人厮杀,朝宁也放箭防身,且战且走……他(犬山道节)拿起一张三力弓,搭上一枝箭,轻而易举地把弓拉开,朝宁哪里知道,提着眉尖刀回头看时,道节“嗖”地把箭射了出去。朝宁被射中,仰面坠入海里。
经过梳理,可以发现《三国演义》第四十九回的内容和《八犬传》第一百七十二回存在着明显的对应关系。《八犬传》的千代丸丰俊充当了《三国演义》中黄盖的角色,他们都是借着假投降的名义来到水战之中,而且都被敌方发觉出有可疑之处,都使用了火攻方式将对方的船只烧掉。而且水战之中都伴随着弓战,都有大将或者统领在水战中被弓箭射落水中。只不过《三国演义》中被射落的是放火的黄盖,而《八犬传》中则是受到火攻的副帅朝宁。因此,我们可以理解《八犬传》中的洲崎海战就是《三国演义》中的赤壁之战。
(六)《三国演义》第五十回VS《八犬传》第一百七十七回
《三国演义》第五十回 言未毕,一声炮响,两边五百校刀手摆开,为首大将关云长,提青龙刀,跨赤兔马,截住去路。操军见了,亡魂丧胆,面面相觑。操曰:“既到此处,只得决一死战!”众将曰:“人纵然不怯,马力已乏,安能复战?”程昱曰:“某素知云长傲上而不忍下,欺强而不凌弱;恩怨分明,信义素著。丞相旧日有恩于彼,今只亲自告之,可脱此难。”……云长是个义重如山之人,想起当日曹操许多恩义,与后来五关斩将之事,如何不动心?又见曹军惶惶,皆欲垂泪,益发心中不忍。于是把马头勒回,谓众军曰:“四散摆开。”这个分明是放曹操的意思。操见云长回马,便和众将一齐冲将过去。云长回身时,曹操已与众将过去了。云长大喝一声,众军皆下马,哭拜于地。云长愈加不忍。正犹豫间,张辽纵马而至。云长见了,又动故旧之情,长叹一声,并皆放去。
《八犬传》第一百七十七回 不料这时忽然从背后响起了枪声,定正和宪仪“哎呀”地惊叫一声,马也吓得跳了起来。他们主仆赶忙勒住马头往回看看,只见有一队敌兵将他们围了起来,高声喊道:“定正你已无路可逃了。现有这队人马的头领小凑目坚宗和小头领内叶四郎与猿冈八奉军事的将令来捉拿你等。你是自杀后把头交出来,还是人马一同绑起来押送安房?”士兵们这样责骂着从三面不住放空枪,枪声震耳欲聋。定正和宪仪更加惊慌“,扑通”从马上跳下来,躲在马后边,宪仪颤抖着说“:追兵的头领,请少候。我是大石宪仪。我君有话亲自对你说,请等等。”……(小凑目坚宗)将他们唤住说“:猿冈和内不得鲁莽!此乃军师犬阪大人之预见,我是遵照执行,不要太急躁了。”他说罢对宪仪说“:统领想亲自减掉发髻代替首级,这个请求合乎我君仁慈的宗旨,可允其所请。然而没有证人,担心别人认为是我的私意,所以要把你们也带走。”……接过发髻便立即拨给内叶四郎一百名士兵护送定正。
对比两处文章可以发现,《八犬传》第一百七十七回是《三国演义》“关云长义释曹操”的翻版,虽然故事的内容上略有偏差。作品中的统领扇谷定正和《三国演义》中的曹操一样在大战中溃逃,都被军师事先埋伏好的将领截住了去路,最终又都被放走,才得以活命。《三国演义》中关羽义释曹操是出于对曹操旧时的恩义,而《八犬传》中的统领定正算是一个小人,小凑目坚宗并没有要一定要对其施以恩义的义务。但是为了凸显里见的仁义,最终还是以统领剪发和扣押大石宪仪作为交换条件释放了定正。
三、结论
《南总里见八犬传》在对《三国演义》赤壁之战前后故事的模仿中显示出非常集中明了的特征,有的地方甚至直接出现了三国典故的人物,比如《八犬传》第五十五回就出现了“令其仿效吴国的黄盖”这样的语句。《南总里见八犬传》的洲崎海战整体就是对应了《三国演义》赤壁之战的故事,其中在《三国演义》中出现的“孙权决计破曹操”“用奇谋孔明借箭”“献密计黄盖受刑”“阚泽密献诈降书”“三江口周瑜纵火”“诸葛亮智算华容”“关云长义释曹操”在《南总里面八犬传》后半部分的创作中都有着集中的体现。可以说整个赤壁之战前面的伏笔以及后面的收尾,被曲亭马琴几乎是完整地套用了,虽然立场有所变更,人物更加多样化,但故事中的各个角色都能在《三国演义》中找到对应的原型人物,犬阪毛野对应诸葛亮、千代丸丰俊对应黄盖、小凑目坚宗对应关羽、音音和曳手、有胜对应阚泽等。
《南总里见八犬传》共计一百八十章,其中小说的前部和中部虽然也有零碎的《三国演义》的素材,但基本以《水浒传》为大的原型展开,但是在后半部分大规模的战争描写中则非常明显地带有了《三国演义》的气息,这在里见和定正、显定、浒我将军、成氏的大决战中有着明显的体现。可以说,《南总里见八犬传》对《三国演义》的受容主要集中在了小说的后半部分,而且模仿得较为直接,容易辨别。这或许和曲亭马琴对该小说的创作到了晚年阶段,精力和思辨能力下降有关。他已无法将后半部作品像作品的前半部分那样,高超地将中国小说的人物故事不显山露水的融入到作品之中;抑或可说《三国演义》关于赤壁之战的小说过于经典,以至于曲亭马琴在创作中无法割舍任何一部分,最终整个故事在未经过很大的修改后就被移植进了《南总里见八犬传》洲崎海战的故事中。
作为日本江户时期文学代表作的《南总里见八犬传》能够这样完整地参考《三国演义》赤壁之战的故事,一方面说明了《三国演义》对日本江户时期文学曾产生过不小的影响;另一方面也说明了赤壁之战故事经典至极,虽然很多外国作者争相模仿,但其文学高度却是难以逾越的。
[1] 罗贯中.三国演义[M].长沙:岳麓书社,1987.
[2] 曲亭马琴.南总里见八犬传[M].李树果译.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2.
[4]吴蓉斌.论《八犬传》对《三国演义》的借鉴和模仿——以犬江亲兵卫和关羽的对比为中心[J].名作欣赏,2013(11).
[5] 吴蓉斌.论《南总里见八犬传》对《三国演义》战争场景描写的模仿[J].名作欣赏,201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