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气道湿化护理干预方法对气管切开患者应用价值的比较

2015-03-15何冰娟任晓凤北京军区总医院附属八一脑科医院北京00700北京军区总医院干一科北京00700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5年11期
关键词:氧气雾化气管

何冰娟,任晓凤(.北京军区总医院附属八一脑科医院,北京 00700;.北京军区总医院干一科,北京 00700)



不同气道湿化护理干预方法对气管切开患者应用价值的比较

何冰娟1,任晓凤2(1.北京军区总医院附属八一脑科医院,北京 100700;2.北京军区总医院干一科,北京 100700)

目的 探讨持续氧气雾化法与间断氧气雾化法对气管切开患者气道湿化的效果。方法 将该院64例气管切开非机械通气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持续氧气雾化法)和观察组(间断氧气雾化法),比较2组患者气道湿化满意度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湿化满意度(65.5%)略优于对照组(51.4%),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观察组患者刺激性咳嗽、痰栓形成、气管损伤、肺部感染、痰痂形成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两种雾化方法进行气道湿化均可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但间断氧气雾化法在湿化效果、并发症发生率及节约雾化液方面略优于持续氧气雾化法。

氧气雾化湿化; 气道湿化; 气管切开; 肺部感染

气管切开建立人工通道是为了解除呼吸道梗阻、保持气道通畅,改善通气功能的重要措施之一,该法在神经外科患者和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普遍使用。建立人工通道可改善患者呼吸道梗阻,但若不重视护理容易产生较多且严重的并发症,不利于患者病情的稳定和康复,给临床治疗带来不利影响。该方法发生并发症的原因是空气进入气道时,其湿度、温度等导致气道干燥、形成痰栓或痰痂,再次造成呼吸道梗阻从而致使一系列肺部感染,严重者可危及生命。为此,临床上对此类患者进行气道雾化湿化,最大程度地保持通过人工气道进入肺组织的温度和湿度接近患者正常呼吸时进入肺部气体的状态[1]。气道雾化方法较多,近几年文献中有较多的研究与报道,但不同学者由于采用的雾化液、病例样本及干预措施不同,治疗后的效果存在差异[2-6]。本研究探讨在护理干预措施的前提下应用持续氧气雾化法与间断氧气雾化法对气管切开患者气道湿化的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该院2013年9月1日至2014年2月1因颅脑损伤需气管切开的成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64例,男43例,女21例,平均年龄36.8岁。纳入标准:入院后告知家属研究意图并获得直系亲属同意;患者行气管切开但未进行机械通气;无其他器官衰竭征象;入院后行胸部X光线或CT检查无肺挫伤、肺出血及肺部感染等;入院前无频繁咳嗽病史者。

1.2 方法

1.2 分组及雾化方法 按入院先后顺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2组均采用同一种雾化液(灭菌注射用水)。(1)观察组采用间断氧气雾化法:将湿化液注入雾化罐内,接通气管切开面罩,连接于密闭式吸痰管侧口,5 L/min氧气驱动湿化液,雾化频率为每隔2 h雾化1次,每次雾化时间为0.5 h。(2)对照组采用持续氧气雾化法:面罩等连接方法等同观察组,雾化方法为不间断的持续氧气驱动雾化,雾化氧气流量为5 L/min。

1.3 护理干预措施 护理人员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和消毒隔离制度,对照组患者每隔2 h观察痰液黏稠度1次,若黏稠则增加雾化氧流量(1~2 L/min);若稀薄则减少雾化氧流量(1~2 L/min)。2组吸痰方式均为密闭式吸痰管,按需吸痰,每次吸痰时间不超过15 s,并配合声门下吸引。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的基础护理:每隔2 h翻身1次,每天口腔护理2次,气管切开护理每天2次,每隔2 h观察各管道是否畅通,并评估胃内容物残余量,避免呕吐误吸。

1.4 满意度评价 (1)湿化不足:患者痰液黏稠,不易咳出或吸出,或人工气道内形成痰痂,听诊气道内有痰鸣音,患者突然出现吸气性困难、烦躁或血氧饱和度降低。(2)湿化满意:痰液较稀薄,吸出或咳出顺利,患者呼吸通畅,人工气道内无痰栓、痰痂形成,患者症状良好。(3)湿化过度:痰液稀薄,听诊气道内有较多痰鸣音且需频繁吸痰,患者咳嗽次数增加。

1.5 湿化并发症评价指标 (1)咳嗽症状:患者出现刺激性咳嗽咳痰。(2)痰栓或痰痂形成:肉眼观察人工气道内壁有明显的痰栓或痰痂。(3)气管损伤:人工气道建立1 d后吸痰时发现痰中带血或咳出血痰,视为气道损伤或气管黏膜损伤。(4)肺部感染:X光线或CT检查发现肺部新增阴影,或患者出现发热并白细胞总数和(或)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临床症状伴或不伴咳嗽症状。

1.6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研究样本纳入结果 64例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2组,每组各32例,实施过程中观察组有3例家属要求采用持续性氧气雾化法,最终对照组为35例,观察组29例。2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2 2组患者湿化满意度结果比较 观察组患者气道湿化不足及湿化过度现象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湿化满意度则高于对照组,但观察组与对照组总体湿化满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湿化满意率结果比较[n(%)]

注:χ2=1.291;P=256。

2.3 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比较 气管切开常见的并发症中,观察组患者刺激性咳嗽、痰栓形成、气管损伤、肺部感染、痰痂形成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湿化满意度及并发症发生率数据显示,2种方法均具有较好的效果,但间断氧气雾化法可能效果更佳。见表2。

表2 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比较[n(%)]

3 讨 论

重症颅脑损伤是神经外科最为严重的急危重症,病死率高达30%~50%,其入院后常需要及时行气管切开建立人工气道,其主要目的是解除呼吸道梗阻,这是抢救患者极为重要的措施之一[7]。气管切开建立人工气道保证了患者的呼吸通畅,维持了正常的呼吸功能,为临床治疗获得宝贵的时间。正常情况下空气进入肺部后会得到机体的加温、湿化与过滤,但气管切开后由于改变了空气进入肺组织的正常通路,人工气道缺乏相应的功能,使气道暴露在空气中极易产生气道干燥、形成痰痂或痰栓,从而再次发生气道梗阻,影响患者通气功能,进一步增加了肺部感染等疾患的风险。为了既达到畅通呼吸道又减少相关并发症发生,临床上通常会采用人工气道湿化或雾化方法,使气道保持一定的湿度从而避免或减少并发症。常用的方法主要有超声雾化吸入法、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法、空气压缩雾化吸入法等,各种方法均有各自的优缺点[1]。目前国内学者采用不同方法进行研究对比,但由于所用研究样本、护理干预措施、雾化液配置及流量流速不同,得到的研究结果也有所差异[2-6]。

由于氧气驱动雾化法简单、有效且护理人员易通过短期培训掌握其操作要点,故目前其在国内的研究报道较多。该方法根据雾化湿化持续时间又分为间断和持续氧气驱动雾化湿化法2种[2]。本研究结果显示在气道湿化效果方面,间断性湿化法满意度高于持续湿化法,2组湿化满意度分别为65.5%和51.4%,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种方法均可使半数以上的气管切开患者获得良好的气道湿化。本组湿化满意度结果与陈晓艳等[2]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但湿化满意度略低于其研究结果。全银凤等[4]研究表明,输液泵控制持续气道湿化法(加氧)优于传统的间断气道湿化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研究的2组病例中,1组采用持续湿化法并联合氧气吸入,另1组为单纯间断性湿化法,该研究与本研究结果有不符之处,其主要原因可能为氧气的作用所致,以氧气驱动雾化,高流量的氧气吸入,可迅速提高血氧饱和度,更好地改善通气不足。本研究2组患者均采用了以氧驱动的雾化湿化法,这可能也是导致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的主要原因。

本研究结果显示2组雾化湿化方法在患者气管切开常见的并发症中,观察组患者在刺激性咳嗽、痰栓形成、气管损伤、肺部感染、痰痂形成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但2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湿化满意度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表明,均有较好的效果,间断氧气雾化法疗效更佳。原因可能为间断法和持续法均在积极的护理观察及干预下进行的,护理人员通过定时对患者痰液黏稠度和呼吸状况的观察,发现湿化不足或过度,会及时调整湿化液流量,根据痰液稀薄情况及时采取综合干预措施,所以2组在气道湿化满意度和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从构成比分析,间断雾化湿化法效果更明显。秦霞[8]研究表明雾化湿化法不仅可以提高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动脉血氧分压(PaO2)和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而且间断雾化湿化组获得的满意率更高,同时由于该法时间的控制使得护理人员的观察更为细致,且使用的雾化液较持续组少。此外,持续雾化组由于需要频繁添加雾化液,尽管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但也不能完全避免出现交叉感染的概率,与间断组比较,护士的依从性可能更差[3]。

尽管本研究结果与其他研究结果存在差异,但研究结果表明以氧驱动的雾化湿化方法对气管切开患者的气道湿化是有效的,这一点与其他文献报道的结果一致,但持续法与间断法比较,本组结果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与部分学者的研究结果存在一定的差异,可能与纳入研究的样本不同、护理研究人员对湿化满意度及并发症的观察存在差异以及护理措施干预是否得当等有关。

综上所述,本研究结果表明,持续氧气雾化法与间断氧气雾化法应用于气管切开患者的气道湿化均可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间断氧气雾化法在湿化效果、减少并发症及节约雾化液方面略优于持续氧气雾化法。

[1]窦金霞.雾化吸入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研究进展[J].职业与健康,2012,28(12):1529-1530.

[2]陈晓艳,曹玲,仲悦萍.不同气道湿化方法用于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效果比较[J].护理学杂志,2013,28(20):65-67.

[3]孙龙凤,代冰,王爱平.不同气道湿化方法应用于气管切开患者的效果比较[J].中华护理杂志,2013,48(1):16-18.

[4]全银凤,郭艳,李彩钱,等.昏迷患者气管切开后不同气道湿化方法的效果比较[J].海南医学,2013,24(2):309-310.

[5]麻雪娇.气管切开患者应用不同气道湿化方法的临床观察[J].护士进修杂志,2010,25(21):2009-2010.

[6]蒲红英,程文丽,王轶,等.气管切开后两种雾化吸入方式的效果观察[J].护理学杂志:外科版,2011,26(6):39-41.

[7]余安斌,韩斐,何旭,等.重症颅脑损伤术后联用高压氧治疗疗效的评价[J].职业与健康,2012,27(24):3016-3019.

[8]秦霞.两种气道湿化方式对ICU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的效果比较[D].乌鲁木齐:新疆医科大学,2010.

10.3969/j.issn.1672-9455.2015.11.063

B

1672-9455(2015)11-1641-02

2014-12-20

2015-02-15)

猜你喜欢

氧气雾化气管
聚焦空气与氧气
氧气的测定与制取
氧气汇流排间电气设计
慢性咽炎雾化剂含漱治疗慢性咽炎的疗效观察
哪些情况需要雾化治疗?
雾化时需要注意什么?
地球上的氧气能用得完吗?
气管镜介入治疗并发大咯血的护理体会
探讨早期气管切开术对防治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作用
解读DeVilbiss TTS智能雾化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