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近代建筑入口装饰式样与空间特征研究
——以苏南地区为例

2015-03-15过伟敏

学术探索 2015年8期
关键词:式样苏南地区入口

陈 曦,过伟敏

(江南大学 设计学院,江苏 无锡 214000)

近代建筑入口装饰式样与空间特征研究
——以苏南地区为例

陈 曦,过伟敏

(江南大学 设计学院,江苏 无锡 214000)

通过对苏南地区近代建筑的考证与调研,从装饰风格与空间关系的角度论述了近代建筑入口的四种基本装饰式样:新艺术运动式样、古典复兴式样、折中主义式样和装饰艺术式样,梳理了苏南地区近代建筑入口的典型空间特征,以对当代城市高速更新过程中的“历史原点”加以理论探索和实践参考。

近代建筑;入口;装饰式样;空间特征

近代是中华文化历史长河中极具代表性的历史时期。在此期间,西方各种文化强势进入中国,中国延续数千年的传统建筑文化或被迫或自愿地与外来文化融合、发展与演变,并由此导致近代城市风貌及建筑式样的强烈变革,形成了具有阶段特征的中国近代建筑。目前国内外建筑史学界普遍认为,中国近代建筑的发展时间与中国近代史基本一致,即“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110年的历史,也是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从发生到胜利的历史”[1]。近代时期,以苏州、无锡、常州为代表的苏南地区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迅猛发展,金融市场活跃,加之临近上海,使该地区在近代涌现出大批具有典型意义和研究价值的近代城市群。

一、建筑入口与装饰式样

(一)建筑入口

入口是建筑物必不可少的功能要素,《现代汉语词典》将其解释为“进入建筑物或场地所经过的门或口儿。”诚然,“入口”一词含有“门”“洞”“豁口”等含义,但将其纳入建筑式样与空间的范畴时,此解释则略显狭义。本研究的“入口”是近代建筑空间体验的起点,是将建筑内外空间串联的通道,是包含门洞、雨棚、台阶、山头装饰图案、柱式、檐口等含义在内的空间位置,也是将近代建筑功能、中西建筑美学、异质建筑文化等多种要素融合在内的综合概念。

(二)装饰式样

装饰式样是“建筑表现出的艺术形式或被刻画成的艺术形象”[2]。由于近代建筑特殊的时代背景,代表欧美文化的西式建筑涌入中国,接受西方教育的中国建筑师大量涌现,加之人们往往以捕捉西式建筑元素作为“时尚”与“流行”的心理,使中国近代建筑在装饰式样上或多或少地“包含了‘传统’与‘西方’两种不同的建筑语汇和文化内涵,形成了具有阶段性历史特征、文化内涵和式样特点的中国近代建筑”[3],具有“中西合璧”的式样特征。苏南地区近代建筑的“中西合璧”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式样元素多来源于西方近代建筑,而非纯粹西方古典主义建筑,且式样内容与当时的西方建筑基本处于同步推进的状态;二是式样来源具有明显的“杂糅性”,即不局限于式样来源的“纯粹”,具有灵活自由的“混搭”特征。

二、近代建筑入口的装饰式样

(一)新艺术运动式样

新艺术运动式样来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在欧洲及美国产生并发展起来的艺术思潮,它对建筑装饰及工艺设计风格的影响极为深远。这种式样特别注重自由流畅的曲线图形,多取材于花卉、蔓藤等自然形态,将建筑装饰的线脚造型,门窗的金属构造和室内家具等以自然化的流畅曲线塑造,使建筑整体形态趋于简洁、生动、自然。

苏南地区此种式样的建筑入口传承了新艺术运动在欧洲及美国的基本形态,即入口“山头”部分采用流畅的曲线造型,在建筑入口的其余部分则用直线、直角等形态。如由毕业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学专业且深受西洋建筑影响的建筑师赵深于1901年设计建造的无锡茂新面粉厂,见图1所示,其入口山头与墙体线脚融为一体,采用几何曲线将建筑入口与维护部分统一,山头曲线在入口处抬高,强化了入口的空间感受,这是对新艺术运动式样的直接使用。同时,苏南地区新艺术运动式样也存在间接使用的情况,如1895年建造的苏州苏伦纱厂及1921年建造的苏州乐益女子中学,在建筑入口都采用了西方传统“巨柱式”构图手法,但由于建筑体量与巨柱式构图的矛盾,遂于山头位置采用新艺术运动式样加以调和,山头线脚在立柱处中断并继续连接,一方面突出了建筑入口的空间感受,另一方面加强了立面的垂直动感。由此可见,近代建筑师面对西式新式样的选择与重组过程时表现出的“犹豫”,以及中西建筑式样的“博弈”与“妥协”。

图1 新艺术运动式样

(二)古典复兴式样

古典复兴式样来源于20世纪初至20世纪20年代盛行于欧美的仿古典艺术思潮。在建筑上,这种式样以恢复古希腊、古罗马及中世纪哥特式建筑风格为特征,因此又称“新古典式样”。

苏南地区采用古典复兴作为建筑入口基本式样的案例较多。如建于1930年的无锡华新制丝养成所,见图2所示,其入口采用古罗马巨柱式和壁柱式构图,左右对称,在两对巨柱之间辅以半圆拱门洞的拱券结构,上设拱心石,线脚烦琐;而建于民国后期无锡社桥的原轻工学院主楼则完全采用了古典复兴式样的构图形式,以四根巨柱式古罗马多立克柱形成柱廊,柱廊置于较高的石质基座上,在多立克柱的柱头上方设置极具古希腊代表性的三槽板装饰和三角形山花,再现了西方古典主义建筑式样的立面特征。此外,由于近代苏南地区民族工商业发达,许多中小型商业建筑入口也采用了古典复兴式样的构图手段,但将某些较为纯粹与烦琐的构件省略或简化。如民国时期无锡王大生药店,见图2所示,其建筑入口采用两根巨柱式方壁柱贯穿入口处的两侧空间,壁柱纸上设三槽板,将三角形山花部分省略。

图2 古典复兴式样的直接继承

苏南地区部分近代防御建筑也有采用古典复兴式样的案例。如建于1922年的苏州罗马式样金门,见图3所示,设三个拱券结构的门洞,拱顶砌有拱心石,檐口挑出,形成装饰性的顶冠带。在金门建成12年后的1934年,苏州阊门也以此为蓝本进行改建,在中央拱券的左右两侧辅以装饰性的巨柱式壁柱,顶冠带做法也与其高度相似。

图3 古典复兴式样的防御建筑

苏南地区近代公共建筑入口对此种式样的应用也较为广泛。如建于1933年的常州武进医院病房大楼,建于1927年的苏州大公园图书馆及建于1906年的苏州火车站。(图4)武进医院为美国传教士建立的教会医院,建筑入口处采用古罗马科林斯柱式的连续券作为构图手段,左右各一方形装饰性壁柱,使其极具古典主义色彩;苏州大公园图书馆为四面钟楼的城堡式建筑,屋顶做尖形,上置钟楼,其构图手法严格遵循了古典复兴式样;苏州火车站主体入口采用对称式布局,以位于正面及左右侧面的三个半圆形拱券门洞,上设拱心石,拱券落于四角的拱柱上,建筑入口两边角石在转角处以长、短石块叠砌,呈整齐的锯齿状以加强结构。

除上述建筑之外,近代苏南地区的宗教建筑也呈古典复兴式样。如1881年建造的苏州天赐庄圣约翰教堂,见图5所示,入口以古罗马宫殿式建筑立面为特征,左右各一方形壁柱,上设小型三槽板线脚及装饰性的三角形山花;1892年和1916年建于无锡的三里桥天主堂和中山路天主堂,以古典哥特式建筑式样为主,包含玫瑰窗、透视门等哥特元素,在建筑入口外墙处还采用了中世纪哥特教堂中典型的下大上小的扶壁结构,以突出建筑的高耸感,减少墙体的外推力。

图5 古典复兴式样的宗教建筑

(三)折中主义式样

折中主义一词来源于古典哲学,原意为“可选择的”,后引申为“把各种不同的观点无原则地拼凑在一起的做法及有关理论”[4]。折中主义建筑式样指19世纪上半叶至20世纪初在欧美地区盛行的混杂古希腊、古罗马、拜占庭、哥特式、文艺复兴等多种风格的建筑式样。其典型特征是任意模仿和组合各种历史式样及建筑风格,不拘泥于固定的法式,注重形式美感。苏南地区近代折中主义建筑式样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西风东渐”影响地愈发广泛,至1937年日军侵占前,苏南地区涌现出大批具有折衷主义色彩的近代建筑。由于近代西方文化对中国的强烈影响,苏南地区近代建筑都或多或少地具有“折中”的色彩。因此本研究对折中主义式样的分析主要集中在中西文化同时反映且中西杂糅的元素与构成更加明显的案例上。

苏南地区近代折衷主义建筑入口的基本构成形式是由简化的壁柱,半圆拱、弧形拱或平拱的拱券,通两柱长度的凸凹形顶冠带和圆弧形或锯齿形的山头共同组成,入口两侧的围护墙体及与建筑入口连接的主要墙面则为苏南地区的民间传统形态。因此,苏南地区的近代折中主义建筑式样并非基于西方古典建筑范畴内对各西洋风格装饰元素的组合,而是基于中西两种建筑形态及装饰元素的组合。

由于苏南地区近代折中主义式样建筑入口自身构成形式的一致性,可按其山头形态分为两类:一是以曲线为主的折衷主义建筑式样,二是以直线为主的折中主义建筑式样。

在以曲线为主的折中主义式样建筑入口中,山头部分造型呈现圆弧或半圆的形态,此曲线折断于柱或在柱处中断后再次连接;以直线为主的建筑入口山头部分采用如西洋中世纪城堡的直线、直角或锯齿形态,见图6所示。需要指出的是,纯粹的西式山头装饰多以人物或花草浮雕作为装饰,花样繁多,见图7所示。但苏南地区的浮雕形式更为简洁,甚至以工商建筑的名称文字取代装饰。

图6 曲线为主的折中主义式样建筑入口

图7 直线为主的折中主义式样建筑入口

(四)装饰艺术式样

装饰艺术式样起源于20世纪20年代,其造型趋向于几何块状体的镶嵌组合,块状体间常设有堆叠式线脚,与古典的圆形线脚大异其趣。此种式样在苏南地区的发展过程与欧美地区基本保持同步,并于1920年至1937年间广泛应用。

苏南地区的近代装饰艺术式样建筑入口主要有建于20世纪30年代初的苏州大光明电影院、苏州国货公司、苏州军管会和建于20世纪40年代的无锡第一副食品商店等,多为2至4层的三段式布局形式,立面以竖向长条线脚或装饰性壁柱贯穿整体,线脚或壁柱间设置窗户,并于窗台竖向位置加以方形、矩形或圆形等几何图案或更细的竖向线脚,使整体建筑上升感强烈。需要指出的是,此种式样往往设有突出建筑墙体之外的入口,竖向线条在入口雨棚处终止,个别建筑在一、二层之间设置水平线脚,形成竖向与横向的线条对比。(图8)

图8 装饰艺术式样建筑入口

三、近代建筑入口的空间特征

(一)左右空间对称特征

苏南地区的近代建筑入口,不论是装饰元素还是建筑构件,在组合模式上都存在左右空间的对称性,“均为双侧对称中的左右对称,以垂直轴线为基准,两侧相对应的形态完全一致”。[5]建筑入口左右空间的对称布置符合东西方的建筑构图形式和建筑形式美法则,因此得到广泛应用。因苏南地区近代建筑中私营业主自建的工商建筑占有较大比例,自建过程的随意性和主观性也导致部分建筑虽在入口处对称,但其入口所处的整体立面不对称,见图9所示。

图9 局部对称的建筑入口

(二)上下空间主次特征

苏南地区近代建筑入口空间具有上下空间主次有别的特征,即建筑装饰的重点并非平均对待,而是主次分明,呈现“上重下轻”的特点。如山头浮雕、拱心石及顶冠带的锯齿形装饰及柱式的柱头部分,都是入口装饰的重点区域。而入口中下部的拱券、柱身、柱基、台阶等,则装饰较少,甚至很多柱式在柱身部位取消凹槽。在装饰性壁柱、三角形山花、山头等中间部位的建筑装饰上,较之欧美本土的复杂程度也有所省略。

(三)深浅空间并存特征

苏南地区近代建筑的入口空间,既有凸出于建筑外墙的独立式深空间入口,也有与建筑外墙处于同一立面的浅空间入口。凸出墙面的独立深空间使建筑纵深方向的层次感得以加强,提高了建筑整体的宏伟感和庄重感,并通过独立设置的大体量空间使“入口”概念得以强化,因此多存在于公共建筑、大型商业建筑、政府建筑及学校建筑中。浅空间入口因布置灵活、建造成本较低等原因,多存在于私营工商建筑,尤其是小型商业建筑中。

结 语

苏南地区近代建筑入口的装饰式样种类繁多,既有直接继承西式建筑元素的做法,又有对其进行本土化改造的尝试;既有严格遵循西式构图的愿望,又有对“中西合璧”构图方法的探索。上述装饰式样及空间特征同中国近代早期开埠城市在“建造规模、造型手法及建造动机上亦呈现明显的差异,有着本质区别”[6]。由于民族工商业发展的“自发性”,苏南地区近代建筑更多地融入了该地区民族工商实业家的主观取舍和自由改造,在中国近代建筑中占有一席之地。

[1]李良玉.关于中国近代史的分期问题[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1).

[2]胡正旗.《营造法式》建筑用语研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05.

[3]陈曦.近代工商城市的建筑式样与特征探析——以无锡为例[J].学术探索,2015,(1).

[4]陈晓燕.中国近代折中主义建筑研究[D].武汉:湖北美术学院,2007.

[5]秦耕.哈尔滨近代建筑入口装饰艺术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

[6]过伟敏.近代江苏南通与镇江两地“中西合璧”建筑的比较[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1).

Research on the Decoration Patterns and Spatial Characteristics of Modern Building Entrances—Taking the Southern Area of Jiangsu Province as an Example

CHEN Xi,GUO Wei-min
(School of Design,Jiangnan University,Wuxi,214000,Jiangsu,China)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historical origin of modern architecture.Based on investigations of modern buildings in the southern area of Jiangsu province,four basic decoration patterns of building entrance are discuss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decoration style and spatial relationship.Namely,new art movement style,classical revival style,eclecticism style and decorative art style.Then their typical spatial features are examined and reviewed.It is hoped that this study can provide some practical reference for the high speed updating of current city.

modern architecture;entrance;decoration patterns;spatial characteristics

J59

:A

:1006-723X(2015)08-0153-04

〔责任编辑:葛 萌〕

江苏省青蓝工程资助项目;2011年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2011ZDIXM046);2014年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2014SJD386)

陈 曦,男,江南大学设计学院2012级博士研究生,无锡城市学院艺术设计系讲师,主要从事建筑艺术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研究;

过伟敏,男,江南大学设计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建筑艺术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研究。

猜你喜欢

式样苏南地区入口
高速公路入口疏堵解决方案及应用
国土空间治理视角下苏南地区农用地生态修复分区
基于新一代称重设备的入口治超劝返系统分析
新版新闻记者证式样
基于弱磁性奥氏体不锈钢磁导率测量探索
秘密入口
第九道 灵化阁入口保卫战
苏南地区商业插画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
屯堡女子“尖头绣花鞋”探析
农业现代化背景下家庭农场发展模式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