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两山论”:生态文化的内核及其重要作用

2015-03-14裴冠雄

观察与思考 2015年12期
关键词:银山内核金山

□裴冠雄

“两山论”:生态文化的内核及其重要作用

□裴冠雄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论断是对中国传统生态文化的继承和延续,也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生态思想的发展和深化,拥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和深刻的哲学思辩。“两山论”作为生态文化的内核,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了基础性、牵引性和长效性作用。围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内核的生态文化,应该进一步发挥生态资源的财富作用、政策制度的导向作用、生态科技的转化作用、文化氛围的推动作用、环境友好的普惠作用,进一步推进生态经济化和经济生态化,推动治理理念生态化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升全民生态文明意识和行动自觉,让生态文明建设更好地普惠民生福祉。

绿水青山 金山银山 生态文明建设 生态文化

2005年8月15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安吉余村考察调研时,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论断。2013年9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谈到生态问题时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系民族未来的大计。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①《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重要演讲》,《人民日报》2013年 9月8日。经过将近十年的积淀和发展,2015年3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了《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正式把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写入中央文件。②《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15年第14期。

习近平总书记的“两山论”,其本质是一种符合时代特征和发展规律的先进生态文化。文化是个体如何对待自己、他人和所处自然环境的综合,生态文化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灵魂和内核。“两山论”是对中国“天地人和”传统生态文化的有益延续,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关于生态问题探索的伟大成果,是中国梦之美丽中国未来图景的真实写照。“两山论”已经站在了人类历史发展的新高度,深刻阐释了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其必将深远影响和推动人类思维方式、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总体性变革。

一、“两山论”为内核的生态文化源泉

(一) “两山论”是对中国传统生态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

中国五千年的农耕文明,形成了独特的生态文化与历史传统。尽管它存在着一定的历史局限性,但其中富含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格局与智慧,仍然具有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儒家思想中不乏有关人与自然关系的论述,“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的整体观,把人与天地万物理解为有机的整体,同时隐喻了人与自然的同根性,并由此将对人的“仁爱”,扩展到对万物的“仁爱”,“以情度情,以类度类”,将尊重生命作为一种大的德行。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上,讲求“时”和“度”的把握,《管子》中有“山林虽近,草木虽美,宫室必有度,禁发必有时”,已经将保护与利用、节制与索取的辩证思想运用到政策制定上,提出林木、水塘要按时封禁与开放,顺应生物繁殖规律。

道家是另一影响深远的哲学流派,道家“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等思想,揭示了人与自然的关系。《老子》中有“道常无为,而无不为”,所反映的是一种“无为而治”的方法,其本质并不是说不作为,而是要顺应自然的规律,不乱作为,不横加干涉。“治大国若烹小鲜”,其实也从政治的角度再次强调了掌握规律,因势利导的重要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思想中,其实也折射着一种“无为”中的“有为”,体现了对自然的敬畏和对规律的深刻把握。

佛教文化虽然是外部传入的宗教思想,但早已融入到中国人的价值观念和传统文化中。佛教文化倡导“无我”、“博爱”、“慈悲”的思想,“山川草木,悉皆成佛”,将“佛性”作为万物本原,本质是一种众生平等和对于生命的敬畏之心,强调对于环境中他人、他物的关怀与帮助。佛教中“心净则行净,行净则众生净,众生净则国土净”的思想,引申到今天的生态文明建设,可以理解为由诉诸于外,转化为诉诸于内,从思想统一和心灵环保做起,从而进一步外化于行动。这从一个侧面体现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作为文化核心和思想引领的重要性。

先民们从自给自足的生存需要出发,产生了对自然的特殊情感,进而产生了对自然规律的认知积累和保护意识,形成了以二十四节气、化粪为肥、还肥于田、深耕细作等为代表的“天地人和”的生存哲学。不论是儒家、道家还是佛家,这种浸润在农耕文化中的生态文化,是先人智慧的结晶,其中蕴藏的理念超越时空,有着永恒价值。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中强调:“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树。”①习近平:《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求是》,2013年第22期。恰恰体现着天人合一、天地人和的智慧,充满了对自然的情感和敬畏。

(二) “两山论”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生态思想的发展和深化,充满了理性的哲学思辩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实践中对这‘两座山'之间关系的认识经过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用绿水青山去换金山银山,不考虑或者很少考虑环境的承载能力,一味索取资源。第二个阶段是既要金山银山,但是也要保住绿水青山,这时候经济发展和资源匮乏、环境恶化之间的矛盾开始凸显出来,人们意识到环境是我们生存发展的根本,要留得青山在,才能有柴烧。第三个阶段是认识到绿水青山可以源源不断地带来金山银山,绿水青山本身就是金山银山,我们种的常青树就是摇钱树,生态优势变成经济优势,形成了一种浑然一体、和谐统一的关系,这一阶段是一种更高的境界,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体现了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理念。”②习近平:《之江新语》,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186页。以上这三个阶段,揭示了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一个辩证发展过程。人在试图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将自然人为化,同时,自然作为承载人类生存发展的环境,是人类无法脱离的,自然不断制约和深刻影响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在这个过程中必须找到一个人类与自然关系的平衡点。

“两山论”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生动体现,“两座山”之间既有矛盾,又辩证统一。其中蕴含着对立统一的规律,也反映了从否定绿水青山的野蛮发展,到保护绿水青山的科学发展,其过程中蕴含的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反映了人们正确认识事物发展的曲折路径,反映了人类对于人与自然关系理解的深化。因而,“两山论”是一种生态文化,这一生态文化开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阶段。“两山论”中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理性哲学思辩,为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发展观念进步、人和自然关系的调整和趋向和谐奠定了基础。

二、“两山论”为内核的生态文化对当下生态文明建设的作用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单篇论述生态文明,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总体布局的高度来论述,表明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认识的深化,彰显出中华民族对子孙、对世界负责的精神。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是继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对生态文明建设作出顶层设计后,中央对生态文明建设的一次全面部署。“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内核的生态文化,在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中起到了基础性、牵引性和长效性作用。

(一) “两山论”所发挥的基础性作用

文化是人类对世界的非自然化,生态文化体现的是人对于生态环境非自然化的观念和看法。20世纪现代化大生产和科学技术所导致的生态危机,是源于以人类为中心的生态文化,强调人对自然的征服,进而导致人类失去了对自然的敬畏,最终自食恶果。

而要建设生态文明,要实现人类与自然关系上的进步,就必须有相适应的先进文化,从而进一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内核的生态文化无疑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将原本割裂的人类个体与自然整体相统一,将原本的对立关系转化为和谐共生的系统,它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源泉、制度依托和行动依据。

(二) “两山论”所发挥的牵引性作用

1.“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内核的生态文化,是生态文明观念的总要领

“两山论”反映了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观念,将人与自然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来理解,摒弃“人统治自然”的观念,强调人、自然、社会的协调发展。其次,将生态的价值进一步明晰化,不再单单从人类的角度衡量自然资源的价值,而是认为真正的价值存在于完整的生态系统中,只有借助于完整的生态系统,一切价值才能更好地体现。再次,“两山论”体现了人对自然的尊重和敬畏,体现了生态伦理的观念,明确了对待自然应该采用的道德方式,进一步尊重自然规律和其他生命物种的生存权利。

2.“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内核的生态文化,是生态文明制度的总纲领

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推进,必须依赖于制度创新。其不仅仅是单一制度的创新,而是制度体系和制度结构的创新,这其中就包含了政府管理机制的创新、市场机制的创新、法律机制的创新等相互关联的命题。要做好这些命题,就必须统一认识和思想,就必须明确出发点和落脚点,就必须立足长远和宏观把握,这就要求必须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总纲,从而使得制度设计有法可依,目标一致,形成合力。

3.“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内核的生态文化,是生态文明实践的总引领

任何的生态文明实践都是在生态文化观念指引下开展的,不存在文化“真空”的生态文明实践。之所以有些生态文明实践目标不清、行为失当,主要是源于文化观念没有总结、提升和聚焦,没有形成正确的指导思想和理论。

2005年8月15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到安吉余村考察。在座谈会上,习近平同志听取村干部汇报后,高兴地说:“我们过去讲,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其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9天后,习近平同志在浙江日报《之江新语》发表《绿水青山也是金山银山》的评论。又经过近十年的实践论证,2015年3月24日,“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写进了中央文件。可以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论述,是基于广泛的考察和长时间实践提出的,是符合我国发展阶段和背景的一种先进生态文化。其来源于实践,又反过来指导实践,体现了认识与实践的辩证统一,文化与行动的辩证统一。正因为这种文化是紧密联系实际的,也因此才更加具有生命力和说服力,是对我国以往生态文明实践的高度智慧凝结,也是对未来生态文明实践的深刻引领。

(三) “两山论”所发挥的长效性作用

生态文明建设关系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关系子孙后代的长远发展,关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因此,生态文明建设必须着眼大局、着眼长远。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内核的生态文化,本身就强调系统性、全面性和协调性,本身就具有极强的理性辩思和实践积累,有助于引导生态文明建设算长远账、整体账、综合账;有助于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从而形成更科学的政策导向、制度规范和法律保障;有助于进一步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协调好经济发展与生态优化的关系,协调好科技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协调好民生福祉与绿色福利的关系。

三、“两山论”为内核的生态文化对未来生态文明建设启示

(一)围绕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内核的生态文化,充分认识生态资源的财富属性和作用,通过利用、挖掘和合理转化,促进生态经济化和经济生态化

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两山论”的生态文化首先是一种发展观,其充分表明了“经济发展”与“生态优化”并不是对立的,而是可以并行的;并不是零和的,而是共赢发展的。自上世纪60年代“生态经济”被提出以来,发掘经济原理与生态原理的共通之处,是学术界热议的焦点。我们决不能再重复“先发展再治理”的老路,不能脱离生态承载力一味强调GDP,不能用生态环境的破坏来换取经济的增长。

同时,“两山论”的生态文化更代表着一种财富观。“绿水青山”具有财富属性,其价值的产生需要人的主观参与,需要通过利用、挖掘和转化等手段,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将隐性的“绿水青山”转变为显性的“金山银山”,做活存量;也要在现有的“金山银山”基础上,转变产业发展方式、转变居民消费方式,挖掘生态增长点,做活增量。

将经济生态化和将生态经济化,是基于实践的科学概括,是更高层次的平衡和取舍,两者不可偏废,反映了社会性和自然性的辩证统一。生态经济化和经济生态化不仅仅只是保护生态环境,也不仅仅只是和生态产业“搭边”,而是以“两山论”的生态文化为统领,以生态科技进步和生态产业为支撑,将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将生态优势转变为发展优势,将技术优势转变为环保优势,真正形成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模式,走出“经济发展”与“生态优化”并存的路子。

(二)围绕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内核的生态文化,充分认识到政策和制度的导向性作用,进一步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推动治理理念生态化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两山论”体现了党对执政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也为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设指明了方向。《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建立系统完善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实行最严格的源头保护制度、损害赔偿制度、责任追究制度,完善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制度,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①《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求是》,2013年第22期。生态文明制度是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有力保障和支持,具有规范性和约束性,表现为政策、法规、制度规章等形式。

用发展的观点来看,生态文明政策和制度是“指挥棒”,具有极强的导向性、方向性。《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中明确提出:“要健全法律法规、完善标准体系、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完善生态环境监管制度、严守资源环境生态红线、完善经济政策、推行市场化机制、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健全政绩考核制度、完善责任追究制度的十个方面的重大制度。”“两山论”为这十个方面的制度设计提供了基本遵循,是总的纲领,确定了制度引导的具体方向。同时,在制度设计的具体问题上要与时俱进、动态分析,时刻用发展的观点看待当下的问题。

用联系的观点来看,“两山论”本身就是一种关系的阐释,而这种关系本身又受到方方面面因素的影响。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必须要全面分析交织在一起的各种因素,统筹兼顾,宏观把握,尊重自然规律。《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中指出:“如果种树的只管种树、治水的只管治水、护田的单纯护田,很容易顾此失彼,最终造成生态的系统性破坏。”②习近平:《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求是》,2013年第22期。无论是具体的生态修复还是宏观的制度设计,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解决问题必须全面分析、多管齐下,避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僵化思维。

用辩证的观点来看,“两山论”的落实,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分清时间、空间,要抓住重点、有的放矢。在时间上,稳妥地把握好每一阶段的政策重点和实施力度,深刻把握历史遗留的观念问题、经济结构调整带来的利益格局重组、生产生活方式转变带来的各种社会环境变化,做长远打算、完整规划和细致考虑。在空间上,对一些生态资源禀赋优势地区,要不唯GDP,甚至不考核工业总产值,以生态为先作为地区发展之要。在具体问题上,要明确取舍,多算长远账、整体账、综合账,引导广大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三)围绕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内核的生态文化,充分认识到科技的巨大转化作用,将科技作为生态建设的绿色引擎

科技的进步使人类利用和适应自然的能力不断提高,科学技术也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社会进步和人民幸福。中科院院长白春礼院士认为,某种意义上是科技进步推动了生态文明的产生,而随着创新步伐的加快,科技的支撑作用和驱动力将会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进一步显现。③白春礼:《科技支撑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探索、实践与思考》,《中国科学院院刊》,2013年第2期。

“两座山”之间的转化,很多已经不能仅仅依靠政策、制度、投资等手段,而必须以科技进步作为源动力和绿色引擎。大而言之,新材料、新能源、新工艺、新装备的开发与利用,可以根本解决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能源结构调整的问题,使其走上低能耗、低排放、高效率的发展之路。而具体到生态保护和生态产业内部,大气雾霾的治理、水体富营养化的解决、废弃产品的回收利用、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生态农业的发展等,科技创新都是解决问题的根本之道。

“两座山”之间的转化需要依托于中介,而科技是这座桥梁的核心之一。新一轮的生态文明建设,很多关键问题的解决必须依赖于新一轮的绿色科技革命,围绕“两座山”的中心思想,我们必须加强绿色科技攻关,形成一批关键技术;必须形成产学研一体化,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必须加快实施生态人才战略,培养一批具有社会责任感和专业知识、具有系统分析能力和实践经验的环境领域专门人才。

(四)围绕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内核的生态文化,充分认识到文化氛围营造的内在推动作用,进一步提升全民生态文明意识和行动自觉

对于一个社会来说,任何目标的实现,既需要外在的约束,也需要内在的自觉。治水治气,更需治脑治心,生态危机的深层次原因是生态文明意识和观念的危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们对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认识,也有一个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自然自发到自觉自为的过程。”①习近平:《之江新语》,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13页。“两山论”的提出代表着人类中心主义向人与自然和谐共融的观念的彻底转变,这种转变要真正成为百姓心中所想、百姓日常所行,形成整体的教化意识,需要文化氛围的营造。“两山论”背后虽然蕴藏着非常深刻的哲学思辩,但由于其通俗易懂、朗朗上口,符合传播学的特点,老百姓也更容易接受,对于文化氛围的营造本身是非常有利的。

在文化氛围的营造过程中,应该把握两个重要的抓手。一是夯实“两山论”的文化载体,使其更加生动而丰富,更加具体化。比如将其核心思想渗透进诗歌、戏剧、电影、音乐、书画、文学艺术等精神文化载体中,也可以将其以生态文化小镇、生态创意产业园的形式进行呈现,亦或将其制作成树文化、竹文化、茶文化等物质文化产品,构筑基于精神世界和文化产业的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二是围绕“两山论”全面开展生态文化教育,包括生态伦理教育、生态审美教育、生态道德教育、生态消费教育等,以家庭、社区、学校等为切入点,加强生态教养培养,逐步渗透辐射,形成“以保护生态为荣,以破坏生态为耻”的良好生态文化氛围。

(五)围绕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内核的生态文化,充分认识到环境友好的普惠作用,进一步构建安民、富民、乐民的民生工程

一般而言,就业、医疗、教育等是衡量民生的重要指标,以此来衡量政府的公共治理和服务水平,随着经济增长和人均GDP的增加,人民群众从盼温饱到盼环保,从盼小康到盼健康,体现出了生态安全已经成为了更多老百姓的优先考虑,也为民生工作增加了更丰富的内涵。

“金山银山”是民生,“绿水青山”更是民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②《习近平在海南考察时指出: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海峡都市报》2013年4月11日。绿水青山的特点是普惠,不是少数人享有,而是全社会共享,体现了生态环境作为一种公共服务的均等化,是全社会的宝贵财富。

围绕“两山论”,首先要做好安民工作。保障空气新鲜、饮用水安全、食品安全等,就是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生存权,这是人民群众强烈要求的,是关系到社会稳定的大问题,不能慢也不能等,对群体性环境事件更是要高度重视,切实维护公众的生态环境权益。其次要做好富民工作。在经济生态化和生态经济化的过程中,摆脱“有发展就有污染、无污染就无发展”的狭隘,破除旧思路,淘汰落后产能企业;对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的企业坚决说不,从源头杜绝不环保项目;引导企业做好转型升级,向微笑曲线两端延伸,向价值链高端迈进,促进人民群众在生态优化的同时兴业增收。最后要做好乐民工作。不断加大绿化面积,增加森林覆盖率,增加人民群众亲近大自然的生态文化场所,让城乡都能开门见绿、推窗见景,让生态文明建设更好地普惠民生福祉,增加老百姓的幸福感。

责任编辑:黄建安

作者裴冠雄,男,浙江大学紫领人才团队成员(杭州 310058)。

猜你喜欢

银山内核金山
多内核操作系统综述①
既要GEP也要GDP 普洱的绿水青山正成为金山银山
国外是如何保护“金山银山”的
强化『高新』内核 打造农业『硅谷』
活化非遗文化 承启设计内核
金山农民画
佐渡金山祭三
微软发布新Edge浏览器预览版下载换装Chrome内核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黑龙江伊春:守着绿水青山 收获金山银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