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用“例子”,让品德教学“亲近”学生

2015-03-13姜春玲

中小学德育 2015年2期
关键词:例子雷锋品德

姜春玲

摘 要 品德教材是学生学习的重要资料。教师要立足儿童生活,研究教材,充分挖掘和使用其中的素材,让教材服务于儿童的品德成长。

关 键 词 小学品德课程;教材资源;教材开发;社会性发展

中图分类号 G41

文献编码 A

文章编号 2095-1183(2015)02-0051-02

品德教材中蕴涵着丰富的生活素材,教师要善于挖掘和使用这些素材,引领学生观察社会,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探究社会,促进学生的品德与社会性发展。

一、精选教材“例子”

品德教材以学生生活为基础,选用素材多是与学生成长息息相关的典型事例。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实际生活经验,精选教材提供的事例,促成教材预设向学生经验的转化。

例如,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一课《鲜艳的红领巾》(鲁教版,下同),第三色块内容“红领巾是红旗的一角”展示了董存瑞、雷锋、龙梅和玉荣三张图片。教材意图非常明显:透过这些英雄人物的事迹,让学生知道红领巾来之不易,在和平年代也不能忘记先辈们作出的贡献。但在学情调查中笔者发现,孩子们对董存瑞舍身炸碉堡的行为很难产生共鸣;提起龙梅和玉荣,他们更是一脸茫然,体会不到二人为了保护集体财产与风雪搏斗意味着什么。孩子们最感兴趣的是雷锋——课外阅读和媒体宣传让很多孩子或多或少都能说出雷锋的事迹,很多孩子还在效仿雷锋学做好事。

鉴于此,在教材处理上,笔者将“雷锋”作为本课的“点”,通过课前搜集雷锋的资料,课上讲雷锋的事迹,课后开展“寻找身边活雷锋”“争做小雷锋”等活动,真正发挥了雷锋在学生生活中的榜样和引领作用,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教材中其他英雄人物以及“十佳少先队员”等事迹,笔者则视为补充材料,采用师生交流或故事引导的方式,进一步强化孩子对红领巾是“红旗一角”的认识。

有针对性地选择教材中学生熟悉的“例子”,根据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展开教学,既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又超越了单一的书本知识传递,有效推动学生道德情感的提升。

二、重组教材“例子”

品德课程以“一条主线,点面结合,综合交叉,螺旋上升”为设计思路。教师只有从整体上把握教材,立足学情重组素材,才能用好教材,让学生在体验、探究中产生积极的道德情感。

以四年级下册《神奇的中医》一课为例,从单元设计看,教材力求从衣食住行以及国粹等几个层面引导学生领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感悟祖先的智慧和创造力。《神奇的中医》一课图片多、内容杂,按摩、中药、针灸、眼保健操、食物疗法、中医在国外、扁鹊、“望闻问切”诊病方法等都有所提及。在教学实践中,有的老师将它上成看图说话课,有的上成中医知识普及课。实际上,教材真正的编写意图是通过这一个个“点”,帮助学生构建起中医文化的框架,让他们从中发现中医文化的独特性,进而对中医文化产生亲近感和认同感。

为此,笔者以“神奇”为主线,设计了“动画导入,感受神奇——走进中医,体验神奇——走出国门,续写神奇”三个环节。由此,重组教材中的“例子”并融入生活元素,让它们各就各位,从而将其转化为生动的课程资源。

课堂上,笔者摇身一变(换上白大褂)成了中医,现场为学生(争先恐后当病人)诊病,重现“望闻问切”这一学生熟悉的场景,引出扁鹊的“四诊法”。由此,拉近了中医与学生生活的距离,学生兴趣高涨。之后,笔者选取“切”开展体验式教学——让学生现场测脉搏(学生已有测脉搏的经验)、谈感觉(多数学生只能感觉到脉搏的跳动)。当知道中医能测出长短、强弱、虚实等几十种脉象,并能依据脉象准确诊病时,学生赞叹不已。真切的体验让学生感悟到中医的“独特”“神奇”和“博大精深”,对中医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油然而生。这也为第三环节——升华“传承中医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的情感做好了铺垫。

三、改造教材“例子”

品德教材往往只是个“例子”,需要教师领会其中的线索和意图,根据学生实际改造“例子”,延伸和拓展素材所蕴含的学习资源,引领学生在探究中体验。

例如,对于《学做“小雄鹰”》一课,许多教师往往注重指导学生掌握克服困难的方法。根据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的要求,通过学习本课,让学生形成由应对挑战的信心和勇气,在学习与生活中遇到困难时愿意想办法解决,敢于尝试有一定难度的任务或活动,才是更上位的目标。

在教学中,笔者对教材中的“例子”进行了改造:第一,一“例”多用。教材中有一幅图片,一个小女孩躺在床上说:“外面好冷啊,我……”,意在让学生通过补白,领悟遇到困难要学会解决。教学中,学生经过课堂学习会不假思索地回答“要学会坚持”等。生活在山东,孩子都有冬天的生活经验,这样的回答很自然,但也比较浅显。有“要坚持”的态度,更要在生活中践行,知行统一才更重要。因此,笔者采用原有图片,将引导语改为“冬天来了,被窝里好温暖啊……”等,进而提出:“假如遇到下面的情况,你会怎样做?”让学生自己作出分析和判断,并尝试说出解决办法。教材的最后是让学生制定“争做小雄鹰计划”,笔者以此为“例”,在教室后墙以“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开辟“困难墙”,鼓励学生将遇到的困难写进“困难”表格,如遇到的困难、解决方法、监督人、评价等,可以寻求老师和同伴的帮助,并做监督者和评价者。

改造后的“例子”,将课堂延伸至学生的日常生活,引领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

四、替换教材“例子”

现行品德教材虽历经修订,但因教材编写固有的滞后性和地域性,其中的一些情景和素材与鲜活、生动的社会生活相比,仍嫌不足。教师可从鲜活的社会事件中选取素材,替换教材“例子”,引领学生走进社会生活,深化道德情感。

例如,在教学五年级上册《不屈的中国人》一课时,教材中有一段介绍“十二兽首”的资料,意在从印证列强对中国的践踏和强取豪夺。教材对圆明园已有介绍,学生也已经学习过相关内容,因此,笔者用“圆明园是否重建”这一社会热点话题替换“十二兽首”,让学生展开辩论。鲜活的社会生活事件、自由开放的辩论现场,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无论是主张作为爱国主义教育活教材的“保留派”,还是主张作为历史遗迹促进旅游业的“主修派”,两方都引用了大量素材,试图说明对方。在不同观点的碰撞中,学生的民族归属感、为振兴中华而奋发图强的自信心不断生成。

生活是品德课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最终归宿。只有回归生活,才能促进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巧选“例子”,让品德课教学离儿童近些、再近些,才能为儿童成长为有爱心、责任心和良好个性品质的公民奠定基础。

(作者单位:莱州市第二实验小学

山东烟台 261400)

责任编辑 毛伟娜

猜你喜欢

例子雷锋品德
助人为乐的“小雷锋”
接过雷锋的“枪”
立德立言,为何重要
致敬新时代雷锋
好学者贤
如此乐观
猴哥来了
品德
商界求生
少年儿童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着成中值得关注的48个生活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