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镜 四言吉
2015-03-13王纲怀陈灿堂
王纲怀 陈灿堂
铜镜铸造业在明清时期获得了很大发展,铸镜工匠在继承传统的同时,对纹饰等方面也进行了创新,形成了独特的时代风格。这时,铜镜已不仅是一种生活必备品,同时还兼具教育、馈赠、祈福、辟邪等功用,因此铸造量很大。
镜铭始于汉初,吉语内容贯穿始终,其中尤以四言与七言为多。明清铭文种类繁多,远超前代。既有纪年、记事类,也有吉语、诗文类;既有作坊、人名类,也有修道、供养类等。再从书体上看,有楷书、草书、篆书、魏碑、行书等。
明清镜吉祥铭文的使用比历代都突出,也更鲜明,尤其是四言吉语镜,如同雨后春笋般地问世。这些铭文字体较大,书法颇工。明清祈求福禄寿的铭辞比汉镜更接近现实,呈现出明显的世俗化倾向,不像汉镜那样,充满了强烈的升仙理念和辟邪思想。据不完全统计,这些四字吉语铭有数十个品种,按原字(繁体)的首字笔画排列,大致顺序如下:
一品当朝,人齐月圆,九世同居,三元及第,大吉利富,天下太平,五子登科,百子千孙,百年偕老,百寿团圆,巧画娥眉,吉祥如意,早生贵子,君瑞富贵,长命富贵,形表端正,金玉满堂,冰清玉洁,年年太平,彦中永保,连中三元,连进三元,连科及第,连生贵子,喜生贵子,喜报三元,喜喜喜喜,为善最乐,厚德荣归,睢麟衍庆,福自天来,福贵双全,福寿荣祥,福寿康宁,福寿双全,琴瑟偕老,熊羆叶梦,寿山福海,寿比南山,兰桂呈芳,龙凤呈祥,龙飞凤舞,麟凤呈祥,麟趾螽斯,鸾凤和鸣。
纵观以上45个吉语铭,大体可分为科举高中、福寿喜庆和子孙兴旺等大类,其内容多通俗易懂,毋需赘述。本文挑选出其中值得玩味或较为艰涩的12句作一简要释考。
一品当朝(图1)
一品乃封建社会中官品的最高一级。自三国魏以后,官分九品,最高者为一品。
《晋书·惠帝纪》:“乃发王公奴婢手春给兵廪,一品以下不从征者,男子十三以上皆从役。”
唐贾岛《上杜驸马》诗:“妻是九重天子女,身为一品令公孙。”
清龚自珍《珍良论三》:“而凡满洲、汉人之仕宦者,大抵由其始宦之日,凡三十五年而至一品,极速者亦三十年。”
“三元及第才千顷,一品当朝禄万钟。”功名利禄乃世俗的追求,在明清时期,人们将“一品当朝”铸造在镜铭中,反映了那个时代的普世价值。
九世同居(图2)
九代,《左传·襄公二十五年》:“九世之卿族,一举而灭之,可哀也哉!”
南朝宋谢灵运《撰征赋》:“皇晋受命河汾,来迁吴楚,数历九世,年踰十纪。”
《归唐书·卷一百八十八》:“张公艺,九代同居。”
张公艺,郓州寿张人,生于公元578年(北齐承光二年),卒于公元676年(唐仪凤元年),历北齐、北周、隋、唐四代,寿99岁。“公艺幼年,有威德之望,正德修身,礼让齐家。立义和广堂,制典则,设条教,以诫子孙,是以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正妇顺,姑婉媳听,九代同居。合家九百人,每日鸣鼓会食;养犬百只,亦孝家风,缺一不食。”张公艺的故事是我国历史上治家有方的典范,千年以来备受人们尊敬,传为美谈。
三元及第(连中三元、状元及第等,见图3)
科举时代称解试(后称乡试)、省试(后称会试)、殿试(后称廷试)第一为解元、会元、状元,合称三元。
宋赵昇《朝野类要·举业》:“解试、省试并为指魁者,谓之双元;若又为殿魁者,谓之三元。”
《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八:“(冯京)不上二十岁,连中了三元。”
科举应试中选,因榜上题名有甲乙次第,故名。隋唐只用于考中进士,明清殿试之一甲三名称赐进士及第,亦省称及第。
唐韩愈《与祠部陆员外书》:“其后一二年,所与及第者,皆赫然有声。”
宋高承《事物纪原·学校贡举·及第》:“汉之取士,其射策中者,谓之高第,隋唐以来,进士诸科,遂有及第之目。”
自隋唐开以科举取士之先河始,一千多年来,真实的“连中三元”者只有13人, 清代200多年的时间里仅有2人,真可谓凤毛麟角。
巧画娥眉(图4)
娥眉即女子的秀眉。
《楚辞·大招》:“嫮目宜笑,娥眉曼只。”
南朝宋鲍照《翫月城西门廨中》诗:“始见西南楼,线线如玉钩,未映车北墀,娟娟似娥眉。”
以黛描饰眉毛。《汉书·张敞传》:“敞无威仪……又为妇画眉,长安中传张京兆眉怃。有司以奏敞。上问之,对曰:‘臣闻闺房之内,夫妇之私,有过于画眉者。’”
唐朱庆馀《近试上张水部》诗:“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后以“画眉”喻夫妻感情融洽。
南朝梁刘孝威《鄀县遇见人织率尔寄妇》诗:“新妆莫点黛,余还自画眉。”
唐岑参《韩员外夫人清河县君崔氏挽歌》:“仙郎看陇月,犹忆画眉时。”
在唐镜铭文中,多有“画眉人”之词。古时“画眉人”系指夫婿,巧画娥眉喻意着闰房之乐。
隋薛道衡《豫章行》:“空忆常时角枕处,无复前日画眉人。”
唐王昌龄《朝来曲》:“月昃鸣珂动,花连绣户春。盘龙玉台镜,唯待画眉人。”
宋张元幹《清平乐》词之一:“凭仗东风说兴,画眉人共春回。”
明高明《琵琶记·临妆感叹》:“朱颜非故,绿云懒去梳。奈画眉人远,传粉郎去。”
彦中永保(图5)
“彦”是“颜”的省偏旁或简写,即指容颜。铜镜主要功能系照容之用,铭文的意思是把美好的容颜永远保存在铜镜之中,暗喻“永葆青春”之意。
明唐寅《妒花》:“昨夜海棠初着雨,数点轻盈娇欲语。佳人晓起出兰房,折来对镜化红妆。问郎花好奴颜好?郎道不如花窈窕。佳人闻语发娇嗔,不信死花胜活人。将花揉碎掷郎前,请郎今日伴花眠!”
《红楼梦·葬花词》:“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厚德荣贵(厚德载物、厚德载福,图6)
《国语·晋语六》:“吾闻之,唯厚德者能受多福,无德而服者众,必自伤也。”后谓有德者能多受福为“厚德载福”。
《易·坤》:“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明何良俊《四友斋丛说·史四》:“余益德君,君真厚德人也。”
清王士禛《池北偶谈·谈献五·成相国二世厚德》:“人称其两世厚德云。”
晋潘岳《西征赋》:“乾坤以有亲可久,君子以厚德载物。观夫汉高之兴也,非徒聪明神武,豁达大度而已也。乃实慎终追旧,笃诚款爱,泽靡不渐,恩无不逮,率土且弗遗,而况于邻里乎,况于卿士乎?”
清陈梦雷《周易浅述》卷一:“地势之顺,以地德之厚也。厚,故万物皆载焉。君子以之法地德之厚,而民物皆在所载矣。”坤,象征大地,地具广厚之德,故能载生万物,借指人事,犹谓以厚德育人。
睢麟衍庆(图7)
睢,仰目,睢麟取自“关睢麟趾”;衍,延续;庆,喜庆。衍庆取自“螽蟴衍”。“睢麟衍庆”是祝颂子孙众多、门丁兴旺、多子多福的意思。
北京故宫后三宫之一的交泰殿有对联:“恒久咸和 ,迓天休而滋至。关睢麟趾 ,主王化之始基。”交泰殿,殿名取“天地交泰”之意,也是帝后大婚礼仪中最重要的场所。他们一个象天,一个象地,意思是这一对新夫妇的结合就是天地交泰也。迓,迎接。休,福禄。迓天休:接受天赐之福。滋至:滋润之至。关睢麟趾:指淑女和王子。立王化之始基。《诗经·周南·关雎序》:“正始之道,王化之基。”此指帝王事业的新开端,比喻帝王事业后继有人。
琴瑟谐和(图8)
比喻夫妇间感情和谐,亦借指夫妇、匹配。
《诗·周南·关雎》:“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宋苏轼《答求亲启》:“许敦兄弟之好,永结琴瑟之欢。”
明王錂《春芜记·感叹》:“我年已逼桑榆,尔尚未谐琴瑟。”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竹青》:“且卿兴僕,名为琴瑟,而不认一家,奈何!”
此铭之反意谓琴瑟不调,比喻夫妻不和。唐赵璘《因话录》卷一:“郭暧尝兴昇平公主琴瑟不调。”
熊羆叶梦(图9)
熊羆喻指生男之兆。
语本《诗·小雅·斯干》:“大人占之,维熊维羆,男子之祥。”
《三国志·魏志·高柔传》:“而顷皇子连多天逝,熊羆之祥,又未感应羣下之心,莫不悒戚。”
唐李群玉《哭小女痴儿》诗:“平生未省萝熊羆,稚女如花坠晓枝。”
明谢谠《四喜记·大宋毕姻》:“更须夸兰玉祥开,何必虑熊羆古缓。”
“叶”可作“代”、“世”。《诗·商颂·长发》:“昔在中叶,有震有业。”毛传:“叶,世也。”陈奂传疏:“‘中世’,汤之前世也。”《后汉书·郭躬传》:“三叶皆为司隸,时称其盛。”唐张九龄《南郊文武出入舒和之乐》:“祀事孔明,祚流万叶。”全句可释:生育男儿是世代之梦。
兰桂呈芳(图10)
即兰桂齐芳,这是近代用词。兰桂指代子孙一辈;芳,比喻美德。旧指儿孙同时显贵发达。
明胡文焕《群音类选·百顺记·王曾祝寿》:“与阶前兰桂齐芳,应堂上椿萱同茂。”
《红楼梦》第一二○回:“现今荣宁两府,善者修缘,恶者悔祸,将来兰桂齐芳,家道復初,也是自然的道理。”
兰桂齐芳也是清代流行纹饰,图绘兰花与桂花,寓子孙昌盛,也有集高贵、典雅于一身之喻意。
麟趾螽斯(图11)
此语比喻子孙昌盛。
南朝齐王融《三月三日曲水诗序》:“族茂麟趾,宗固盤石。”
元无名氏《抱妆盒》第三折:“天祐宋室,螽斯麟趾之庆,当必有期。”
《诗经》篇名。《诗·周南·螽斯序》:“螽斯,后妃子孙众多也,言若螽斯不妬忌,则子孙众多也。”后用为多子之典实。
《后汉书·皇后纪下,顺烈梁皇后》:“夫阳以博施为德,阴以不专为义,螽斯则百,福之所由兴也。”
明陈汝元《金莲记·慈训》:“追昔缘成孔雀,期今庆衍螽斯。”
鸾凤和鸣(图12)
鸾是中国古代传说中凤凰一类的神鸟,凤凰是能带来天下太平的吉祥鸟。又传,鸾与凤的组合常以一雄一雌为象征,“鸾凤和鸣”比喻夫妻和美。鸾鸟与凤凰相应鸣叫,声音和悦。
《左传·庄公二十二年》:“初,懿氏卜妻敬仲。其妻占之,曰:‘吉。是谓凤凰于飞,和鸣锵锵。’”杨伯峻注:“此两语盖言其夫妻必能和好。”
三国魏嵇康《琴赋》:“远而听之,若鸾凤和鸣戏云中。”
宋无名氏《张协状元》戏文第十六出:“似鸾凤和鸣,相应青云际。效鹣鹣比翼,鸳鸯双双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