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我国高等院校统计学类教材出版的思考

2015-03-13张赏

出版参考 2015年2期
关键词:学科理论教材

张赏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批准印发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2011年)》(新目录)中有一个重要的调整,即统计学脱离应用经济学,成为一级学科。这一调整,对高等院校统计学类教材出版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2011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批准印发《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2011年)》(新目录),这是在1997年颁布的《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基础上修订形成的,其中一个重要的调整就是统计学脱离应用经济学,独立成为一级学科。这对于高等院校统计学类教材的出版而言,既是重大的机遇,也是重大挑战,近年来,笔者一直从事高等院校统计学类教材的出版编辑工作,对于这个问题有许多思考和建议。

高校统计学类教材出版发展的历程与现状

我国统计学学科建设已有五十年的历程,近年来世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统计学的应用更加广泛,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截至2012年,全国具有统计学“博士一级”授予权的高校共56所。

20世纪80年代,在改革开放之初,为了发挥统计了解国情国力、指导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这一时期的统计学教材主要是针对广大干部、经济工作者,为满足其学习统计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需要而编写。在内容上主要以统计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为主,力求理论联系实际,观点明确,通俗易懂。内容编排方面,则配以大量的图表形式及重要的定理、定义和公式列举。

进入20世纪90年代,随着我国经济体制转变,统计教育开始逐渐面临严峻的挑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无论是国家的宏观经济调控还是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都越来越要求准确地把握市场运行的态势,科学分析各种错综复杂的经济关系。因而,对统计信息的需求越来越大,对统计人才的业务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过去培养的统计人才的知识结构比较单一,难以适应这些新变化和新要求。因此,为了提高统计人才队伍的能力,一批反映国内统计科学和统计实践发展的新教材应运而生。与早期的统计学教材相比,这一时期的统计学教材在内容体系方面进行了很多新的探索和尝试。为求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使之具有可操作性强,内容详实等特点。这个时期的统计学教材注重将理论思考与实证分析连为一体,叙述力求精炼缜密。

进入21世纪以来,信息成为时代的主题词,对信息的甄别和处理显得更为重要,因此对统计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统计人才不仅要具有深厚的统计专业知识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能力,较强的科研能力,以及相应的计算机操作能力,更要求具备现代统计意识。基于这一前提,统计学教材的编写意义变得更为重大。而我国加入WTO之后,中国经济正快速同国际经济接轨,为了满足高校师生的需求,国内一些出版相应教材的出版社开始部分尝试引进国外著名高校的经济学类原版教材。也有不少作者开始研究与借鉴国外高校的经典教材来更新和充实国内高校的经济学类教材的内容。通过学习和借鉴国外的统计学教材以及统计实践发展的需要,我国的统计学教材也进行了深入的改革。

近年来,国内出版的统计类教材具有以下趋势:一是更注重基础理论与研究方法,以便为进入高年级阶段的专业学习奠定深厚的理论基础。二是突出联系我国国情,从实际出发,力求做到理论分析与实际经济现象相结合,通过对现实经济现象的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突出统计学的实用性和操作性。三是出版的教材中更凸显了统计计算与计算机的有机结合。大多数教材选用Excel,SPSS,SAS,R软件等作为常用的统计分析计算软件,并且将这些软件的应用与教材内容完全结合。

高校统计学类教材出版中存在的问题

尽管目前市场上高校统计类教材种类繁多,提升和更新的速度也非常快,但我们还是要看到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主要有:

1.教材数量多,但精品教材还较少。目前高校统计学类教材有多种版本,比如统计学、数量经济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教材都不下10种版本。但是,良莠不齐、鱼龙混杂的现象还是比较突出,缺乏严格的编审环节,不排除有些教材的编辑出版目的是为了职称评定、学科评估等,拼凑写作班子,造成教材粗制滥造、辗转抄袭和理论脱离实际的情况。

2.教材层次方向不清,教育目的不明确。总体上看,大多数教材的应用对象没有做出明晰的界定,没有为高等职业教育、本科生、研究生等不同层次和不同统计教育方向的学生量身定做,如一些本科生使用的统计教材,过于注重理论体系完整,严格的数学推理,忽视了本科统计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更多的具有实际统计能力及能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统计人才。

3.过于重视数学公式和推导,轻视统计思维的培养。很多高校统计教材充满了数学味极强的定义、引理、定理、推论,以及贯穿其中的纯粹数学推导和证明。这样的统计教材往往对于背后的基于数据的统计思想介绍得不很充分,也不强调这些充满假定的数学模型都是对现实世界的不同程度的简化,大多数教材仅仅指出这些模型在什么假定下可用,而很少指出违背这些假定的后果。

4.统计教材的市场化推广不够。不同于中小学教材可以在全国范围内统一使用,高校教材的使用与任课老师的选择有很大关系,因此容易出现高校各自为政的局面,除非知名专家和经典教材,否则难以形成规模,影响了教材的销量和作者的积极性。

高校统计学类教材出版中应着重考虑的问题

统计在社会经济活动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要培养出优秀的统计人才,离不开出版高质量的统计学类教材,要实现这个目的,要求我们的编者在出版教材时应深入思考几个问题:

1.要把握学科的前沿和最新动向。当前与本学科密切相关的学科有那些新变动?涉及到了哪些理论和方法?如:外经贸体制改革和加入WTO后的“外贸统计”范围及方法。有哪些新的问题和方法需要补充到教材中?如:电于商务、网络调查、行业内广泛使用的统计方法。同时要关注目前国外本学科教材有哪些变化?是否值得我们借鉴?如国外教材虽大量使用案例,但案例内容可能并不适合我国国情。

2.要牢牢把握目标读者的特点。要考虑教材使用者的认知水平和特点,不能只顾统计学科本身的理论结构,而不顾学生的认知结构,在教材的编写中应注意内容的广度要适量,内容的深度要适当, 如针对普通本科院校,培养的是高级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其统计学专业重在特色。要更加注重教材内容的应用性,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强化统计方法应用,使学生通过教材的学习,真正掌握一些实用的统计方法。

统计学教材出版的建议与对策

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信息和知识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因此,必须要使教材不断地更新与提升,在统计学教材的编审出版过程中,笔者有如下具体建议:

1.统计学教材的出版要以培养学生能力为出发点,严格编审程序,多出精品教材。如编辑要与作者多做沟通,对于教材的编选要有合理的架构,案例的选择要有代表性和实际意义,习题的安排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在初稿完成后要由专家组进行评定、审核,避免出现硬伤,误人子弟。

2.注重教材出版的社会化和市场化需求。针对目前高校统计学教材使用中各自为政的现状,组织建立高校统计学科联盟,在一定范围、一定课程的教材编写上使用招标形式,由高校教师进行联合编写,专家组审定,出版后共同使用,提升教材的编写水平,提高教材的销量和影响力。

3.教材出版划分层次,明确读者群。统计学课程的设置十分广泛,高职高专、本科生、研究生、博士生都涉及统计教材的使用,针对不同的读者群,统计教材的编写也应该有的放矢,打造不同系列教材,以适应多种层次的需求。

4.随着科技的发展,电子网络媒体的应用必不可少,高校教材在编写出版过程中也应适当加入配套产品。比如教材使用的电子课件,配套的数据库等等,方便读者使用。

(作者单位系中国统计出版社)

猜你喜欢

学科理论教材
【学科新书导览】
坚持理论创新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