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西高铁整治宽枕板有碴线路晃车探析
2015-03-13李峰
摘要:大西高铁个别车站到发线铺设宽枕板有碴线路,由于施工、维修等方面原因造成线路晃车。文章对造成宽枕板有碴线路晃车的原因、预防措施及建议、晃车整治措施、效果及体会等方面进行了有益尝试和探索。
关键词:大西高铁;宽枕板;有碴线路;线路晃车;整治措施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U213 文章编号:1009-2374(2015)04-0105-02 DOI:10.13535/j.cnki.11-4406/n.2015.0334
1 概述
线路晃车轻则影响乘客的舒适度,重则危及行车安全。大西高铁正线及大部分车站到发线铺设无碴轨道,个别车站到发线铺设宽枕板有碴线路,如临汾西站6道,运城北站1、2、5、7、8道。
同无碴轨道相比,宽枕板有碴线路具有造价低、施工速度快的优点,但道床沉降变化快,缺乏有效的维修捣固手段,轨道几何尺寸难以保持,容易发生轨道不平顺而导致线路晃车的缺点也显而易见,给运营期间的线路维修工作带来很大挑战。比较有代表性的是临汾西站6道,在大西高铁试运行阶段就多次发生线路晃车,该股道从2014年6月27日开始限速45km/h,直到9月29日才取消限速恢复正常。三个月的时间里,工务部门对该股道进行了多次整修和沉降观测。文章以临汾西站6道为例,对宽枕板有碴线路晃车的原因、预防措施及建议、晃车整治措施、效果及体会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尝试。
2 线路晃车的概念
2.1 宽枕板线路结构
临汾西站6道全长915m,其中站台部分及两端各延长10m范围内铺设混凝土宽枕板。站台以外范围采用Ⅲ型混凝土枕。临汾西站6道设计一次性铺设无缝线路,道床结构为宽枕板,1760根/km,道床厚度35cm,宽度3.4m,面砟带宽度0.95m,道床由碎石道砟和面砟带组成,宽枕范围内采用渗水性材料填平至轨枕以下3cm,渗水材料上层部分铺设5cm厚粒径10~35mm的细粒道砟。
2.2 线路晃车概念
线路晃车是列车在运行时由于线路不平顺产生的受迫振动引起的车体晃动,是动车组(列车)司机(添乘人员)在列车通过质量不良线路地段时的人工不良感觉,一般有车体上下颠簸或左右摇摆等现象。当出现线路晃车时,晃车地段的轨道静态几何尺寸一般都超出了临时补修标准,出现晃车现象说明列车对线路的作用力加大,对线路的破坏力增强。所以说,线路晃车就意味着线路质量出现了问题,需要立即整修或限速运行。
3 线路晃车原因分析
大西高铁临汾西站6道于2014年6月27日发生线路晃车后,中国铁路总公司组织安监局等单位进行了现场联合调查并形成结论,具体原因分析如下:
3.1 施工单位施工管理严重违规
一是未按规定组织压道。《铁路营业线施工安全管理办法》(铁运[2012]280号)文件规定:新建站线轧道30次,经验收交接后方可开通。施工单位没有按规定进行碾压。二是道砟标准掌握不清。根据轨道工程设计规范,面砟粒径要求为10~35mm,现场道床面砟粒径为3~5mm,由于面砟粒径过小,在列车动载和雨水下渗的影响下,将导致细颗粒流失,引起线路沉降。三是施工质量不达标。测量数据表明临汾西站6道多处轨面标高低于设计标高,最大值为-59mm。
3.2 监理单位未认真履行监理职责
一是施工质量监控不到位。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对施工单位施工用料、施工质量等关键环节没有进行认真把关盯控,导致施工质量低下。二是技术交底把关不严。施工监理没有按照设计及技术交底严格进行现场巡检及旁站,致使轧道等关键项目不符合规定及设计规范。
3.3 设备管理单位提前介入工作不充分
设备管理单位没有全程跟踪施工单位施工组织和施工质量;没有及时掌握隐蔽工程质量隐患和在施工过程中存在未按规定轧道等违规行为;验收检查过程中没有认真履行验收规范;发现轨道下沉后,没有重点督促建设管理单位和施工单位限期整治;接手后由于不掌握基础设备情况,使问题整治不到位,造成开通后限速。
3.4 建设管理单位没有认真履行管理职责
建设管理单位对施工、监理单位管理不严、监督检查不细,没有严格管控施工过程中的施工组织、施工质量、验收交接等关键环节,对发现的问题未及时督促施工单位进行整改。尤其是没有严格按照规范程序进行遗留工程的质量控制及工程验收,致使线路质量隐患没有得到及时彻底整治。
4 预防措施及建议
4.1 优化设计
鉴于高铁对线路高平顺性的要求,建议今后取消高铁车站到发线采用宽枕板有碴线路的设计,全部设计为无碴轨道。
4.2 建设管理单位、监理单位要认真履行监管职责
严格管控施工过程中的施工组织、施工质量、验收交接等关键环节,对发现的问题及时督促施工单位进行整改。严格按照程序进行工程质量控制及验收,使线路质量隐患得到及时整治。
4.3 设备管理单位充分做好提前介入工作
接管设备的工务部门必须全程跟踪施工单位施工组织和施工质量,验收检查过程中认真履行验收规范,发现问题后及时督促建设管理单位和施工单位限期整治,否则拒绝验收和接收设备。
5 线路晃车整治措施
5.1 组织机车轧道
为了尽快使临汾西站6道道床达到密实状态,工务部门积极协调进行了2次机车轧道。6月29日15∶30~6月30日4∶30组织了第1次机车轧道,采取了边整修边轧道的方式,2台DF8B机车(轴重25吨)连挂进行了2轮共22趟次的压道。7月3日,组织了第2次机车轧道,2台DF8B机车(轴重25吨)连挂进行了2轮共12趟次的
压道。
5.2 恢复轨面设计标高
工务部门接手临汾西站6道时,线路轨面实际标高普遍低于设计标高,最大值为-59mm。它带来两点危害:造成线路严重的高低不平顺;造成6道站台限界和接触网限界超限。为此,恢复轨面设计标高成为当务之急。在2次机车轧道期间,工务部门组织大量劳力对临汾西站6道进行了抬道补碴,恢复了轨面设计标高。
5.3 加强线路、路基检查检测
根据上级部门安排,工务部门对临汾西站6道进行了三方面的检查检测:一是每周2次的静态几何尺寸检查;二是每周2次的动态添乘机车检查;三是每周2次的路基沉降观测。通过以上三个方面的检查,及时发现并总结线路变化规律,制定病害整治方案并付诸实施。
5.4 改进整修手段、反复道床沉落整修
导致临汾西站6道晃车的主要病害为部分地段高低、方向、水平、三角坑超限。方向不良采取拨道手段,高低、水平、三角坑超限整修的主要手段为轨下垫入调高垫板(最大量20毫米)或宽枕板下垫入小石碴(垫碴板)。
拨道、轨下垫板、枕下垫碴这三种手段结合使用,对线路道床进行反复沉落整修,直至稳定。据不完全统计,经路局审核批准对临汾西站6道进行的整修就达25次。在此期间,工务部门研制成功了不同厚度的垫碴板,用于替代碎石碴,解决了起道时在宽枕板下垫入碎石碴时厚度不易控制的难题。
6 效果与体会
6.1 效果
经过3个月的整修,临汾西站6道静态检查各项几何尺寸均达到《高速铁路有砟轨道线路维修规则(试行)》中作业验收标准,人工动态添乘机车检查无晃车处所。11月9日,中国铁路总公司动检车DJ22次专门对临汾西站6道进行动态检测,均分0,无病害,检测结果完全优良。
6.2 体会
6.2.1 及早排查,及时汇报。工务部门在提前介入阶段要主动对设备进行排查,发现问题及早向上级部门报告,以便将问题消灭在接收设备之前。
6.2.2 提前上手,积累经验。接管高铁养护的工务车间要全程参加施工单位的宽枕板线路铺设施工,一方面监督施工单位高标准完成更换施工,一方面留取全面的影像资料,以保证在正式运营阶段出现问题时干部职工能熟练维修。
6.2.3 总结规律,全面提高。35次的路基沉降观测情况。第一次与最后一次观测数据相比对,最大变化量为2~3mm。通过观测,临汾西站6道路基基本稳定。
道床沉降情况。通过工务部门对临汾西站6道整修作业情况来看,6月27日~7月5日作业后,每3~5天道床变化量为6~10mm;7月6日~7月15日作业后,每3~5天道床变化量为3~5mm。7月16日以后道床基本趋于
稳定。
参考文献
[1] 高速铁路有砟轨道线路维修规则(试行)(铁运[2013]29号)[S].
[2] 高速铁路轨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754-2010)[S].
[3] 高速铁路轨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铁建设[2010]241号)[S].
[4] 铁路营业线施工安全管理办法(铁运[2012]280号)[S].
作者简介:李峰(1972-),男,山西临汾人,大秦铁路股份有限公司侯马北工务段临汾西综合维修车间主任,工程师,研究方向:铁道工程。
(责任编辑:陈 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