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会诊:如何度过复习“瓶颈期”?
2015-03-13李广学
李广学,高级教师,上海市数学学会会员。所教班级高考升学一本率为100%。上海市闵行区骨干教师,华东师大兼职导师。其个人博客荣获新浪网“全国十大榜样教师博客”,上海教育新闻网“名师博客”博主(点击率第一)。
紧张而有序的高考一轮复习就要结束了,但是很多考生反映,经过这段时间的复习,学习成绩会出现停滞不前的情况,甚至学过的知识也变得有点模糊。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被称为“瓶颈效应”。那么如何总结一轮复习中遇到的问题,利用好二轮复习,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呢?下面我们总结复习中遇到的问题,帮助大家理清复习思路。
症状1:喜欢钻研难题、怪题,
对有针对性的训练不屑一顾
会诊秘方:淡化偏怪,找出弱点,重点专练
一轮复习以后,这种现象很常见。很多考生认为,在攻坚阶段就是做大量偏、难、怪的题目,才能显示水平,才有档次,才能增强综合能力,才能拿下高考中的压轴题。与此同时,一些考生对热点、重点内容的专项训练不屑一顾,草草应付,眼高手低。忽视基础题是最大的误区,也是许多考生停滞不前的根本原因。其实,针对高考的重点和热点内容进行专项训练,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然后找出自己的薄弱环节并加以完善,这样可以扫除障碍。另外,《考试说明》中也明确指出,不考偏题、怪题,所以建议大家别做无用功。
求学提醒:考生只有牢固掌握常规解题思路和常规方法,才能以不变应万变。即使是尖子生,花费很多时间去钻研偏、难、怪的题目,也不是一个好方法。
症状2:不注意知识系统化,
没把知识贯穿起来
会诊秘方:梳理知识,形成网络,纲举目张
不把知识系统化,是复习效率低下的根本原因。没有系统,就难有头绪,各个知识点之间就彼此孤立。哪些知识过关了,哪些知识还是薄弱环节,考生心中无数,会整天忙碌,不知道做了什么,又觉得还有很多事情要做。所以一轮复习结束后,考生应在梳理各个知识点的基础上,找出各个知识点之间的有机联系,形成知识网络。
求学提醒:通过归纳,不仅可以把知识点梳理清楚,而且还为今后攻克难题提供解题思路。
症状3:学习面面俱到,
不注重抓学科重点
会诊秘方:合理取舍,深化重点,有的放矢
有些考生总是希望各个学科、各个知识点都能学得面面俱到,造成样样都想抓,反而样样都抓不牢的情况。他们常常怀着沉重的心理负担去请教老师,觉得自己下了很大的功夫,但学习越来越没有方向。
其实,经过一轮的基础知识复习后,我们应该学会抓住重点。一方面要注意重点学科的学习及“补差”,因为差的学科上升空间大,考生应予以重视,坚持学科间的平衡;另一方面,要理清各学科的重点内容,进行强化训练,触类旁通。考生要把重要的知识点作为复习重点,达到以少胜多,举一反三的效果。
症状4:没找到科学、高效、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过早出现“高原现象”
会诊秘方:提升境界,有效解题,领会真经
有的考生在高考复习中,没有摸索出适合自己的方法,总是跟着别人走,严重影响复习效果。要想在高考中取得成功,我们需要掌握正确的方法。很多考生学习不可谓不努力,可成绩总是上不去,为什么呢?因为方法不当。
成绩停滞不前,这在心理学上被称为学习的“高原现象”。考生需要从方法上寻求突破,要明确看书和解题的三重境界。
·看书三重境界·
第一重境界:记,就是记住书上所讲的概念、定理、公式,明白相关知识的意义。
第二重境界:联,就是将现在所学习的知识与已经学过的知识联系起来,形成知识体系。
第三重境界:用,就是把所学的知识用到解题中,灵活运用才算真正掌握。
·解题三重境界·
第一重境界:解,就是想尽一切办法解决当前问题。
第二重境界:思,就是解题后的回顾和反思,总结解题经验和方法。
第三重境界:归,就是把知识经验与书本知识联系起来,回归书本。
症状5:不善于总结归纳、开拓思路和举一反三
会诊秘方:由表及里,总结得失,去伪存真
这种症状是长期题海战术造成的。考生习惯拼命做题,认为题目做多了,题型见多了,方法总会掌握的。但是题海茫茫,能做完吗?
俗话说:“学会总结,才能学会学习。”这是教育教学实践中被充分证明的宝贵经验。总结归纳其实是一个信息收集、整理和加工的过程,这对增强我们的探究与创新能力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对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能让我们对知识的认识逐步深化,达到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效果。
在具体的复习中,考生首先要学会总结归纳知识系统,建立错题档案;其次是归纳解题方法,如归纳某些问题的相同解题思路和经典问题的多种解题途径;最后是归纳不同知识点的内在联系和相近知识点的本质区别。
症状6:旧错屡犯,成绩不见提高
会诊秘方:反思错题,追根溯源,提炼成经
这是一部分考生最为头痛的事,不仅阻碍成绩的提升,还容易打击信心。下面我们来看看北京大学黄芳同学的对策。
通过平时的学习,我摸索出一套适合自己的方法,就是在错题中淘“金”。做错的题目,我会马上寻找做错的原因。
一些同学认为选择题就是考一个个知识点,做错了是因为自己没有把知识点记牢。其实高考很少考一个个单独、具体的知识点,而是要分析事件发生的原因、结果。所以在平时复习的时候,我更重视对知识系统的分析,更注重答题的针对性。
知道自己做错了题目后,我会对做错的客观题和回答不完整、不理想的主观题进行认真的整理。认真反思和研究每个专题的切入角度,以及专题之间的联系,进一步明确专题的不同层次,然后得出需要运用哪些基础知识来解题。同时,还要在提取有效信息及答题规范方面下功夫,增强解题能力。
经过这样一段时间的训练,我将错题记录下来,把错误一一纠正,决不让同样的错误再犯第二次。经过长期的积累,我犯错越来越少,解题正确率也就提高了。
症状7:平时随堂测验都挺好的,可是
一到月考就特别紧张,容易患得患失
会诊秘方:看淡成绩,调整心态,确定目标
考试对高三学生而言就像是家常便饭,成绩起伏在所难免。每次考试结束后,考生要理性分析考试得失。例如,可以结合每次考试暴露出的短板制定一个“补漏”方案,让每次考试都能成为备考路上的“加油站”。
其次是卸下思想包袱。考生只有回归心无杂念的备考状态,惧考症状才能逐步缓解。考生要明白眼下的每一场考试都不足以影响整个人生,只要付出努力,取得怎样的成绩都是一种宝贵的人生经历。以每一次考试为新的起点,鼓足干劲,有计划地向下一个奋斗目标前进。
以上问题是不是也是你复习中存在的问题?没有戳中的就赶紧参与“我要提问”活动,把你复习中遇到的困惑发送给我们,一经采用,即有名师给你答疑解惑,并奉上当期杂志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