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情感互动的城市综合体公共空间景观序列设计

2015-03-13陈展川

关键词:综合体景观节点

孙 蓉,陈展川

(海南大学 园艺园林学院,海南 海口 570228)

基于情感互动的城市综合体公共空间景观序列设计

孙 蓉,陈展川

(海南大学 园艺园林学院,海南 海口 570228)

以景观序列为研究对象,从情感互动的角度出发,在城市综合体公共空间这一大环境下,探讨了景观序列与人情感之间的动态关系,并对景观序列的组织及其丰富性设计提出了相应的策略与建议,以期能为城市综合体景观环境的规划设计起到参考作用.

城市综合体; 情感互动; 景观序列; 公共空间

城市综合体公共空间包括广场、步行街、中庭、屋顶花园等多种空间类型,融合了商务会展、休憩娱乐、交通集散等多种活动内容,是人与空间环境接触最为密切、互动最为频繁的区域,也是展示城市综合体景观特色、树立高端品牌形象的主要阵地.以人的情感动态为依据,对城市综合体公共空间的各景观节点在时间和空间上进行合理的组织与安排[1],创造出具有愉悦性与归属感的景观环境,从而达到主观情感与客观景观良性互动的目的,这已在越来越多的设计实例中得到重视与体现.

1 城市综合体公共空间景观序列中的情感互动分析

序列是指将某类事物按一定的次序排列,从而形成的具有内在联系或规律变化的群体组合.景观序列是指在时间和空间上将各景观要素在时间、空间上按一定的线索进行排列,从而形成的一系列能给人美的感受的景物组合.它有两层含义,一是指在形式层面上,节点空间的有序展开及景观要素的实体组合,具有时空运动的特点;二是指在情感层面上,人随景观的时空变化所作出的即时反应,它来源于客观景物的刺激,却超越形式表象而唤起情感的升华,是对主观景观情感感受的意趣组合[2].

1.1 景观序列中的情感互动分析景观序列不仅是景物在时间与空间上的有序排列,同时也是观者在景观体验中形成的情感变化过程[3].在这一过程中,人的情感与景观序列之间存在着互动,即:人对景观序列的各节点单元进行感知、比较、联想,最终形成完整的情感印象[4];而景观空间通过不断的时空变化与美景呈现,同时也在影响、加深着人的情感印象.

具体看来,人与景观序列的情感互动主要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首先,进入新空间时,对需要的信息进行选取和了解,初步形成空间感知;然后,在连续经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节点空间后,人会习惯性地对所感知的空间印象进行比较与联想,由此形成对下一个节点空间的期待和预测;之后,人会将预测信息与身临其境后的印象感知相比较,唤起情感上的反应;最后,人会将所有阶段性的印象感知与比较结果连贯起来,形成连续完整的情感序列,并对景观空间的印象做出最终评价(图1).

在这一情感互动历程中,当景观序列的组织能契合甚至超越人的情感期待或预测时,二者则相互促进,产生情感共鸣;当景观序列的组织不能契合甚至与人的情感预测相矛盾时,二者就会相互削弱,产生情感落差.处理好前后空间的景观呈现效果,合理地控制情感共鸣与情感落差的形成,有助于使观者在行进的过程中产生抑扬顿挫和跌宕起伏的情感历程,从而使其对所经历的景观序列留下深刻的印象.

图1 人与景观序列的情感互动过程分析

1.2 城市综合体公共空间景观序列中的情感互动分析结合城市综合体公共空间这一特定场景,依据其不同空间布局下的景观序列形式,可抽离和推演出城市综合体中存在的景观序列与人的情感的相互影响模式.即:基础模式、多转折模式、交织模式、混合模式(图2).

图2 城市综合体景观序列中的情感互动模式

基础模式是指在“入口空间——过渡空间——核心空间——缓冲空间——出口空间”这一基础景观序列模式下的情感互动模式:在入口空间可形成对所处环境的初步印象并被吸引,产生对下一空间美景的期待;过渡空间与入口空间可形成比较,并被引导和再吸引,在渐入佳境的同时对下一空间产生期待性的美景预测;在核心空间形成与之前空间的景观对比,产生情感上的震撼与精神上的亢奋;在缓冲空间可形成情感落差,产生对主景空间的对比与留恋;在出口空间可产生记忆上的回顾与评价,并最终归于平静,安然离去(图3).

图3 基础模式下的情感互动分析

其他三类情感互动模式是基础模式在具体情景下的复杂化.多转折模式往往有两个或以上的核心空间,人由入口空间行进至第一个核心空间后,会经历过情感上的转折与酝酿,继而行至第二个核心空间,经过反复的情感“回落—吸引—亢奋—回落……”,最终行至出口空间.交织模式是指两条或以上的景观序列在公共空间中形成交织影响的情感互动模式,人的情感会在交织节点形成积极的或消极的情感浮动,从而使整个情感历程的走向受到影响.混合模式则是多转折模式与交织模式的结合,其空间演进最为复杂,情感历程最为跌宕起伏.

基于以上分析,可以得出城市综合体中人的情感与景观序列互动关系的一般规律:

1)城市综合体公共空间的景观序列具有可逆性,由于路径方向的不同,入口空间也可作为景观序列的出口空间,因而在通往主景的不同方向均要有所铺垫,使观者从任一入口起始,均能随景观序列产生丰富的和变化的情感互动.

图4 基于情感互动的城市综合体公共空间景观序列组织模式

2)景观序列的时空变化与人的情感感受同时进行,而后者具有延时性,且前后空间的景观效果的对比越强烈,人的情感波动与延续就越持久.

3)景观序列的转折与交织的复杂程度越高,越容易产生跌宕起伏的情感互动历程,给人的景观印象也越深刻.

当前,许多城市综合体公共空间的景观序列设计存在不足,这主要体现在:景观空间的演进太过平铺直叙,缺乏丰富的层次与动态的时空变化,难以使人在情感上产生吸引与期待;景观空间的组景设计过于“模式”化,缺乏特色化的景观主题定位与深入性的意境组织,难以唤起持久深刻的景观共鸣.在实践设计中,对人的情感与景观序列的互动模式与规律加以应用,可对城市综合体公共空间景观序列设计起到指导性的作用(图4).

2 城市综合体公共空间景观序列的控制性设计

结合景观序列与人的情感的互动关系,以使观者达到最理想化的情感经历为目标,可从主题的定位、路径的组织、节点的设计这三个方面进行城市综合体公共空间景观序列的控制性设计.

2.1 主题定位要契合情感目标景观序列的主题应与人的情感目标相契合.主题是景观序列的艺术灵魂所在,它维系着城市综合体公共空间景观风格的整体统一,也是使人的情感与景观序列产生交集的精神纽带.个体的心理因素能够影响空间感知、空间经验和空间说明[5],由于地理气候、人文风俗、价值取向的影响,人对目的场所的景观主题会产生情理化的心理预想与期待(即情感目标),城市综合体公共空间的景观序列主题应与这些期待相契合,甚至有所超越,才能使观者乘兴而来、尽兴而归,与所在环境产生积极的互动.如三亚水居巷城市综合体以颇具城市地理风情特色的“城市岛屿发现之旅”为主题,这与游客预设的情感目标相契合,并通过“云上的岛”、“岛影月下”、“水岸椰林”、“山涧剧场”、“台地花园”、“时光水巷”等主题空间,对人的情感不断地吸引、刺激、强化,使之在观赏行进的过程中不断加深对其景观设计的积极印象,从而实现情感目标.

2.2 路径组织要契合情感走向景观序列的路径组织应与人的情感走向相契合.路径是连续景观序列各节点的关键线索,是引导视线、组织运动的关键因素,完成景观序列从一个空间到另一个空间的过渡.它同时也充当着对人的情感走向的的吸引与导向,通过道路、铺装、绿化等景观要素的重复、渐变引导着人的行进方向和速度节奏[6],直至经历景观序列全过程的情感递变.它的连续性使得人在不同序列区间的情感印象得以延续,保持情感序列的完整;它的方向性决定着人所到达的新环境是否与预测结果相一致,唤起情感印象的强化.城市综合体通常具有体量庞大、功能复杂的特点,因而在组织路径时,也须注意景观分区中“动”、“静”的分隔与联系,既要隔断屏蔽,避免情感的错乱干扰;同时也要适当地流通、渗透、交织,使情感走向有起伏变化,丰富情感体验.

2.3 节点设计要契合情感尺度景观序列的节点设计应与人的情感尺度相契合.节点是景观序列的组成单元,每一个节点空间都是景观序列上的锚固点,其景观形象对周边区域具有较大的辐射力,任一个体空间景观设计的成败都将影响景观序列的整体形势.在进行城市综合体公共空间的节点设计时,须以人在景观序列上不同类型空间的情感需求为尺度,不可敷衍,也不可太过,以便创造出具有辨识度与导向性的出入口空间、具有流动感与层次感的过渡缓冲空间、具有震撼性与凝聚力的核心空间.如在入口空间,人有被吸引进入的情感需求,若无醒目的入口景观,则难以产生视觉吸引和情感期待;若入口景观太过庞大和富有感染力,则会吸引过多的人群在此观赏、拍照、停留,既影响交通集散,也会使人的热情过早耗散,削弱其在城市综合体内部的活跃性.

3 城市综合体公共空间景观序列的丰富性设计

景观序列的丰富性由人的总感受量与距离、变化幅度、时间或速度四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决定[7],分解来看,人对景观序列丰富性的总体情感感受可以分为秩序感、节奏感、层次感三个方面(图5),并依此对景观空间的设计方法提出相关的策略与建议.

图5 景观序列丰富性的三种情感感受示意

3.1 景观序列的秩序感设计秩序感是形成美感的基础,是人对所处环境产生安全、舒适、愉悦等情感感受的前提.在城市综合体中,丰富的景观序列只有形成一定的内在逻辑和规律,才能被人接受和理解,避免因混乱的环境而产生的迷失、不安等情绪干扰,进而更好地发现和认识其中存在的层次感和节奏感.

人的秩序感可以通过顺序合理、功能明确、导向性强的空间设计来实现.轴线是组织空间单元秩序的基本方法,等级可强化空间单元的主从秩序[8],通过加强核心空间与主要轴线的景观设计,来对整体的景观序列形成强大的凝聚和统摄效应,是城市综合体中进行景观序列的秩序感设计的主要手段.南京水游城以中心位置的水上广场为核心空间,对四周的景观空间形成强大的空间辐射与景观感染,使其公共空间体系更具围合感与整体性;北京三里屯SOHO则以贯穿整个项目基地的中心绿地为景观主轴,并对景观次轴形成了有效的整合串联,形成了主次分明、结构清晰的公共空间景观体系(图6).

图6 城市综合体景观序列的秩序感设计举例

3.2 景观序列的节奏感设计节奏感,是人在景观序列中捕捉、感受到的节拍、韵律等节奏美的情感体现.只有缓急分明、过渡平和、变奏强烈的景观序列才能演绎出扣人心弦的情感节奏,才会更加地吸引人、感染人.城市综合体公共空间景观序列的节奏感设计主要可通过速度的调控和形式的突变两个方面进行.

速度的调控:速度的快慢决定景观序列演进中节拍的急缓,是节奏感形成的基础.在城市综合体中,在需要快速行进的区域(如交通疏导空间),通常会利用平坦的地形、透视感强的树阵或是动势感强的线条图案来形成明快的节奏感;在需要吸引停留或是慢速行走的区域(如商业步行街),常通过道路的弯曲、微地形的塑造、休憩空间的设计等方式来减缓行进的速度,形成平缓的节奏感.

形式的突变:形式的突变产生旋律的变奏,可使景观序列的节奏更为热烈丰满.突变最典型的做法是抑扬法,或欲扬先抑,或欲抑先扬,让叙事有陡然的翻转,使人的心理预测与实际环境产生落差与对比,从而在情感上产生出乎意料、引人入胜的效果.在城市综合体中,可插入一些过渡性的小空间,或形成视觉上的障景,或形成心理上的暗示,从而与主要空间形成对比,使景观序列有更丰富的表现形式和更跌宕的情感体验.香港朗豪坊购物中心的景观设计就采用了形式突变的手法.游客须经入口乘着电扶梯经过几层略感压抑的空间后,才能到达一个近60米高的开敞大中庭.这种强烈的空间对比,可将人的情感活力瞬间激发出来,使人尽情投入到对空间的场所体验中(图7).

图7 城市综合体景观序列突变的形成示例

3.3 景观序列的层次感设计层次感是景观的尺度、形状、色彩、位置、主题等方面的递变在情感感受上的直接体现,可使人产生玄奥幽深的情感体验.在城市综合体中,景观序列的层次感主要体现在多变的空间形式和深远的景观意境两个方面.

3.3.1 多变的空间形式 人在经过整个景观序列时所感受到的抑扬顿挫、有起有伏的情感历程是需要各景观节点空间在形式上的起、承、转、合来实现的.这要求景观空间在保证其连续性与协调性的同时,所创造的视觉效果不可过于平淡呆板、空间画面亦不能显得空洞直白,应该有远近的区分、高低的参差和宽窄的变化[9].城市综合体中,可通过多种手法来创造多变的空间形式(图8):利用地势的高低变化或者建筑的层层退台来抑制视线的直视,增加空间的进深感和曲折感;过渡空间(过道、回廊、门洞等)的渗透与穿插可形成“隔而不断,露而不透”的视觉效果,极富层次感和趣味性;建筑的阴角空间或是步行街交汇处扩大形成的小广场空间,可削弱线型空间的单调感,在单一空间形式中寻求变化.另外,植物种类与种植结构的差异也可对空间的层次感产生影响.

图8 城市综合体景观序列的层次感设计建议

3.3.2 深远的景观意境 意境是客观景物和其所表现的思想感情融合一致而形成的一种艺术效果[10],是使人的情感与景观节点产生联系的无形的媒介,它可激发人的主观情感与客观景物不断产生碰撞,融合,升华,使得所造之景超越形式的表象而具有深远的内涵.因此,它是景观序列的呈现从形态到意蕴的升华,是人从观赏到体悟的情感递进.

城市综合体景观意境的表达,常会引入景观叙事(Landscape Narratives)的概念[11].即:通过声、光、电的处理以及色彩、材质、外形的搭配等手段来营造故事推进和发展的场景,从而引发对感官上所接收的信息的联想,赋予景观空间在意境上的独特感受.如重庆龙湖时代天街,其屋顶花园的草间树丛,固定了隐秘的小型扩音器,播放流水、鸟鸣等自然之声,通过听觉的输入给人身处大自然的深远幽静之感;上海世博园的主轴区,将全彩全色温LED智能投光灯在水波状的张拉膜上,营造出分别以绿色、蓝紫色、黄色、红色为主色调的春之绚丽场景、夏之凉爽场景、秋之灿烂场景、冬之温暖场景,光与影的演绎给人四季交替的视觉盛宴,使观者如同置身在时空隧道,充满无限遐想[12].

4 结 语

在城市环境建设的背景下,人对公共空间景观环境的参与度愈来愈高,“主题型”、“体验型”、“休闲型”城市综合体方兴未艾.将景观序列的设计与人的情感感受结合起来,创造出更具人性化和感染力的空间环境,是当前城市综合体公共空间景观设计的必由之路,值得在更多的项目实例中得到借鉴与推广.

[1] 戴娜.园林绿化设计中景观序列的展开与景观节点的构建[J].林业建设,2014(6):41-43.

[2] 李瑞星.城市公园景观序列性研究[D].南京:南京林业大学,2009.

[3] 杨杰.城市公园景观序列设计手法探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10):78.

[4] 刘滨谊,张亭.基于视觉感受的景观空间序列组织[J].中国园林,2010(11):31-35.

[5] Jader T,Clara C. Body organization and spatial representation[J].Cognitive Processing,2006,7(5):95-97.

[6] 王淑华.景观空间序列中的“墙”[J].山西建筑,2009,35(2):52-54.

[7] 马西娜.城市滨水景观规划空间序列的组织研究[D].西安:长安大学,2013.

[8] 崔巍.城市园林景观风格比较—以杭州西湖与苏州金鸡湖景观为例[J].绿色科技,2010(7):1-3.

[9] 郑文亮.城市综合体公共空间的设计研究[D].厦门:华侨大学,2012.

[10] 燕天池.论景观设计中的意象传递[J].艺术科技,2012(5):143.

[11] Potteiger M, Purinton J. Landscape Narratives: Design Practices for Telling Stories[M]. John Wiley & Sons, Inc,1998:109-111.

[12] 高原,黄丽.光,城市,生活,未来……——世博轴及地下综合体工程艺术灯光景观[J].中国照明,2010(3):42-45.

Landscape Sequence Design in the Urban Complex’s Public Space Based on the Emotion Interaction

Sun Rong, Chen Zhanchuan

(College of horticulture, Hainan university, Haikou 570228, China)

In our report, based on the emotion interaction, the landscape sequence was us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nd under the complex’s public space, the dynamic relationship of landscape sequence and people’s emotion in the environment of the urban were discussed. In order to give some guides and advice for landscape plan and design in the urban complex’s public space, some suggestions and strategies about landscape sequence’s organization and richness design were also proposed.

urban complex; emotional interaction; landscape sequence; public space

2015-04-01

海南大学横向课题“四季康城环境景观规划设计”(HD-KYH-2010-103)

孙蓉(1989-),女,湖南常德人,海南大学园艺园林学院2012级硕士研究生,E-mail:820263305@qq.com.

陈展川(1969-),男,广东潮阳人,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景观规划,E-mail: 466495583@qq.com

1004-1729(2015)04-0377-06

TU 247

A DOl:10.15886/j.cnki.hdxbzkb.2015.0066

猜你喜欢

综合体景观节点
CM节点控制在船舶上的应用
Bořislavka社区综合体
景观别墅
Analysis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lectronic equipment usage distance for common users
Megapark商业综合体
火山塑造景观
基于AutoCAD的门窗节点图快速构建
包罗万象的室内景观
B CAMPUS教育综合体
抓住人才培养的关键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