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课堂提问困境成因探析
2015-03-13彭正余重庆市綦江南州中学校401420
彭正余 (重庆市綦江南州中学校 401420)
初中数学课堂提问困境成因探析
彭正余 (重庆市綦江南州中学校 401420)
课堂提问是数学教师跟学生交流的重要方式,不少教师独自努力探索初中数学课堂如何提出有效问题,从而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对此,本文从原因出发,从“提问看重问题数量胜过问题质量”“问题过于肤浅,偏离问题重心”“提问范围过小,忽略多数学生;”“提问方式过于形式化,忽略学生回答”以及影响课堂提问反馈的其他因素等五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希望对同行有所启发。
初中数学 提问 困境 成因
数学作为一门抽象的学科,与其他学科与生活紧密相连不同,对学生的理性思维要求较高。对于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扩大课堂师生交流的有效性、及时考查学生的学习能力、掌握学生的学习进度来说,课堂提问以其简便快捷的方式成为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方式。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多种原因导致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出现“提问难”“响应少”的现象,不仅影响教师教学的积极性,也使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降低了课堂的教学质量。对此,本文拟就简要分析导致初中数学教学课堂提问陷入困境的因素,以供同行参考。
课堂提问是教师向学生传递数学知识和数学思维的重要方式。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提问方式,但是在目前的教学背景下,教师的提问并不尽如人意,现状颇令人担忧,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提问看重问题数量胜过问题质量
素质教育强调学生的自我意识的成长以及学生主动获取知识与信息能力的培养,在教师方面则强调与学生之间良好的沟通机制和和谐的师生关系。为此,为了在课堂上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教师也将课堂提问的数量作为衡量师生交流和学生参与度的重要参数。但是,部分教师急于求成,片面追求问题的数量,从而忽视了问题的质量,也违背了课堂教学提问的初衷。比如,问题多围绕课本的基本概念,无暇顾及问题的深度,留给学生反应的时间被大量缩短,一个问题接一个问题,教师上课也觉身心疲惫。从学生的角度来说,大量的粗制滥造的问题让学生应接不暇,疲于应付,因此没有时间进行思考和消化吸收,导致知识的接受过于零碎化和片段化,知识深度达不到,只停留在问题表面,浮光掠影。最终的结果是导致学生无法获得系统的知识,无法构建自己的数学体系。
二、问题过于肤浅,偏离问题重心
按照提问的宗旨,每一个问题都尽可能对应每一个知识点,且问题只作为引起学生思考的引子,它的目的在于抛砖引玉,给学生留下大量的思考空间,促使学生进行深度思考,从而探索问题答案。但是,就目前的课堂提问现状来看,有些教师更为倾向提一些非彼即此的问题,如“是不是”“对不对”“对还是错”这样的问题,只注重了课堂提问的形式,忽视了问题的关键点,丝毫不能起到促使学生思考的目的。面临着已给出正确与否答案的问题,留给学生选择或探索的余地非常小。这种提问方式非常容易导致学生不加思考就随意回答,或者跟风回答。这种提问方式非但对学生数学思维的形成毫无帮助,并且造成了课堂上师生交流良好的错觉,使教师得到错误反馈,也因此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违背了教学提问的宗旨。
三、提问范围过小,忽略多数学生
有的教师总喜欢成绩优异、课堂反映积极、表达能力较强的学生,所以课堂教学也主要以这几个学生为重点,课堂提问也总是以这几个学生的反映为衡量课堂提问的标准。这种以数学成绩较为优异的学生为受众的问题,不仅问题难度大,没有考虑到全班同学的平均水平,而且导致响应者寥寥无几。这种小众教育的方式很容易引起学生觉得遭受不公平对待,并对该教师、该学科甚至这部分学生产生怨恨心理,从而导致其学习兴趣不高,对课堂提问反映也不热情,对数学问题毫不关注,更不会去积极思考,课堂开小差,做与数学毫无关系的事,导致数学学习成绩下降,两极分化严重。同时,教师对其的关注度则进一步下降,这样恶性循环,导致数学教学的目的也不能顺利实现。
四、提问方式过于形式化,忽略学生回答
教师的提问是一方面,而倾听学生的回答则是提问的关键。但是,在考察教师课堂教学的实际现状后,发现有的教师反应并未表现出任何期待学生回答的热情。如在学生的回答过程中,有些教师目光游离,或关注其他学生,或低头看下一个问题,做一些其他的小动作,甚至轻微摇头,不认可学生回答。在得到教师这样的反馈之后,部分学生则可能产生误判心理,认为自己的答案不正确,或认为教师根本对自己无任何期待,迅速结束回答问题。这样的提问方式缺乏技巧性,既忽视了自己的表现对学生的影响,也忽视了学生的回答可能对学生以后的课堂表现产生持续性影响,这种消极的反映会极大程度降低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对这些影响提问效果的次要因素,教师应当多加重视自身的原因,关注倾听,关注学生的反映,找到具体的原因,并努力调整。
五、提问得不到学生反馈的其他因素
影响课堂提问反馈的因素有很多,除了上述所提出的问题以外,还有其他影响因素。比如,教师的表达不清楚,学生未抓到问题的重点,从而无从回答问题。又如,教师提出的问题过于深奥,超过了课本知识范围,超出学生的认知水平,导致学生也无从答起,这样的问题太多,容易使学生产生挫败心理。再如,在提出问题之后,教师忙于赶课程进度,留给学生的反映和思考的时间非常少,在很短的时间内,学生若回答不出,教师就马上让其他学生回答该问题,导致该学生被忽视了,也会影响学生学习的回答兴趣。教师的自身的人格魅力和影响力也是影响学生回答的因素。诸如此类,影响提问效果的其他因素还有很多,限于篇幅的原因,本篇不再详细列举。教师可以通过留意实际的提问过程发掘其他原因。
课堂提问是数学教学的关键,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初中是学生从小学的感性思维逐渐过渡到高中理性思维的阶段。在此阶段,教师能够帮助学生培养正确的数学观和思维方式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将会产生重要的影响。而提问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是启发学生思维和学习热情的关键方式,自古以来,无论是孔子的“循循善诱”还是朱子的“教书无疑者须教有疑”都是对教学中的问题的重视,因此绝大多数教师都将课堂提问当作不可替代的一种教学方法,对其倍加重视。故而,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应当积极探索影响课堂提问的因素,努力探索解决方案,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责编 乔召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