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影响因素分析*
——基于X省14个市的实证分析

2015-03-13刘晓莉范福兰周平红白清玉

现代教育技术 2015年6期
关键词:因素信息化培训

张 屹 刘晓莉 范福兰 周平红 白清玉

(华中师范大学 教育信息技术学院,湖北武汉 430079)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影响因素分析*
——基于X省14个市的实证分析

张 屹 刘晓莉 范福兰 周平红 白清玉

(华中师范大学 教育信息技术学院,湖北武汉 430079)

课题组设计调查问卷调查了X省中小学的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现状,利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的方法探索了影响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水平的主要因素,并对相关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对中小学教师信息化应用水平影响较大的是教师对应用信息化的态度、电子备课的能力、网络教研能力、师机比、获取并合理使用数字化资源的能力、信息技术培训内容、利用网络交流的能力、生机比,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高教师信息化应用水平的建议。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影响因素;回归分析

引言

教育部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中明确提出“采取多种方法和手段帮助教师有效应用信息技术,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1],并于2013年启动“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促进广大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有效应用信息技术。国外已有不少学者通过实证研究来分析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水平的影响因素,例如Drent M、Meelissen M[2]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和案例分析的方法,分析了阻碍或促进教师在教育中创新使用ICT(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的影响因素。最终结果显示,教学方法、教师的ICT能力、教师个人的企业家精神直接影响了教师ICT的应用,学校因素不会直接影响教师ICT的创新使用。但是分析结果表明,学校的内部支撑结构(例如管理)影响个人的创业精神,并因此影响教师ICT的应用。而我国学者对影响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因素的研究还停留在理论层面,缺乏实证研究。由于所在地域、环境等的不同,我国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水平的影响因素可能与国外有所区别。究竟哪些因素会对国内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产生重要影响?为解决这一问题,本文对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水平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以便为提高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水平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研究,在调查X省750多所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水平的基础上,运用线性回归的分析方法,建立了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影响因素的数学模型,并应用建立的模型计算各市、不同地理位置、不同性质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得分,根据得分进行排名,最后对提高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水平提出了建议。

一 文献探讨

目前,国内外已有很多学者、专家对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并在相关领域结出了硕果,可以为我们的研究提供有益的借鉴。

外国学者Afshari、Mojgan等[3]认为,教师本身的特点(受教育水平、年龄、性别、教育经历)会影响教师对新方法的接受,并且教师应该知道ICT作为一种教学和学习的工具该如何运用,基础设施的建设水平、教师对计算机的态度、操作计算机的能力、教师培训的质量也是关键的因素,在工作中对教师使用ICT提供有效的支持也是很重要的。Kreijns K[4]认为教师的态度、主观规范、自我效能感影响对数字化学习材料的运用,从而影响教师ICT的使用。我国学者顾晓玲[5]指出,影响信息化教学的因素有教师素质(包括教师的教育理念、信息素养、信息技术融合能力和角色转换能力)、学生素质以及教学软件和硬件。谢光、张景生等[6]指出,影响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原因是对信息技术的认识不足、信息技术能力欠缺、培训趋于形式。

研究发现,教师信息化应用水平主要与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以及教育培训的情况有关,但是这些研究在我国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缺乏实证性的分析。因此,本文主要通过实证研究,分析我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受哪些因素的影响以及它们是如何影响的。

二 研究方法

1 研究指标

项目组在参考《马来西亚智慧学校质量评估星级指标(SSQS)》、教育中的 ICT测量指南(Guide to Measuring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n Education)及我国教育信息化六要素模型等大量资料的基础上[7],确定调查指标,并邀请X省教育信息化专家、电教馆工作人员和一线教师召开专家会议,讨论指标体系的修订建议,根据修订意见编制了《X省基础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现状调查问卷》。问卷共7个部分:学校基本情况、信息化应用、信息化人才培养、信息化资源建设、信息化环境、信息化管理、信息化保障体制,每一维度的具体指标如图1所示。本研究根据文献探讨的启示,结合所编制的问卷,从教师因素和学校因素两个方面考查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水平的影响因素,具体情况如图2所示。

图1 教育信息化评价指标

图2 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水平指标

2 调查对象

为使本次调研样本能够充分代表X省数字化校园建设与应用现状整体情况,课题组在全省范围内选取了14个市作为调研地区,受调研对象为教学点、普通小学、普通初中、普通高中,约占全省中小学总数的10%。

3 数据分析方法

本研究采用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的方法,以教师信息化应用水平为因变量(用y表示),教师ICT能力、教师态度、学校基础设施、管理与政策中各个指标为自变量(用X表示),建立了回归模型,并利用该模型对因变量进行预测。

三 研究结果与分析

1 回归模型的建立

本模型的建立利用强制策略回归法,进入模型的显著性水平设置为 0.05,剔除或保留变量的显著性水平也设置为0.05,回归分析的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教师信息化应用水平影响因素分析结果

由表1可得到一个回归模型,如下面公式所示:

根据表1和上述公式可以看出,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受8个因素的影响较为明显:第一,教师方面,包括教师对学校信息化应用的态度(0.124),教师使用计算机进行电子备课的能力(0.107),教师进行网络教研的能力(0.1),获取、合理使用数字化资源的能力(0.057),教师利用网络交流的能力(0.048);第二,学校方面,包括师机比(-0.067)、信息技术培训内容(0.05)、生机比(-0.027)。其他指标对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水平的影响则不如这8个因素显著。教师因素与学校因素相比而言,教师自身的因素尤其是教师对学校信息化应用的态度、使用计算机进行电子备课的能力和进行网络教研的能力,对其信息技术应用水平的影响最大。

2 模型的检验

回归方程的拟合优度检验(R2检验):由表2可知,本模型的决定性系数调整R2=0.500,说明自变量对因变量有一定的影响。

回归方程的显著性检验(F检验):本模型的F检验值为98.435,Sig.值为0.000(小于0.05),应拒绝原假设,认为回归系数与零存在显著性差异,被解释变量y与解释变量X的线性关系显著,可以用线性模型描述和反映它们之间的关系。

表2 教师信息化应用水平回归模型汇总

回归系数的显著性检验:Sig.值小于0.05时认为可以保留在回归方程中。由表1可知,自变量的Sig.值均小于0.05,说明自变量都通过了回归系数显著性检验。

3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水平的影响因素分析

根据建立的模型,可将影响X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水平的因素分为四类:学校基础设施、教师对应用信息技术的态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学校对教师进行信息技术培训的内容。

(1)学校基础设施

在整个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事业当中,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是其他建设要素的基础和先决条件[8]。农村偏远地区的中小学由于经费投入的差异,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严重落后于城镇等较发达的地区,比如生机比、师机比都存在显著的差异。目前,X省中小学平均生机比为28:1,平均师机比为2.2:1,但不同性质的学校计算机比例差距较大,高中学校几乎每位老师拥有一台计算机;而农村学校学生人均拥有计算机数明显处于平均水平以下,平均50名学生拥有一台计算机。由此可见,教学点在计算机设备建设方面与初高中相比较为薄弱,农村学校在计算机设备建设方面与城市学校相比较为薄弱。

(2)教师态度

教师对应用信息技术的态度,影响了教师信息技术应用的水平。在相同的环境中,教师呈现积极的态度会对其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产生积极的影响,反之,则会产生消极的影响。教师ICT教学应用态度主要包括教师价值认同、成本认同和应用意愿[9]。具体来说,价值认同是指教师对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应用的意义和重要性的认可;成本认同是信息技术在教学中运用的成本和代价,例如使用信息技术会在技术上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等;应用意愿是指教师在教学中愿意花费时间和精力应用信息技术。

(3)教师信息技术能力

教师队伍建设是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是信息化社会教师必备的专业能力[10]。研究结果显示,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尤其是使用计算机和网络进行电子备课制作教案的能力、利用网络参与教研的能力、获取并合理使用数字化教学资源的能力、利用网络与学生及家长沟通的能力等,对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具有较大影响。但是,不同地理位置学校的教师信息技术能力也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教师尤其是农村薄弱学校的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缺乏,也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面临的一个巨大的挑战。

(4)教师信息技术培训

信息技术培训是推动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是提高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的必然选择。目前,大部分中小学校每学期都能开展教师信息技术培训;调研发现 91%的学校每学期组织教师进行信息技术培训,学校平均每学期组织教师进行信息技术培训的次数为3.67次。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的内容,包括现有设备的使用、学校网站的应用、网页制作的知识、多媒体课件制作、视频录像的编辑等。从培训内容来看,农村学校主要集中在现有设备的使用和网页制作知识方面的培训,比例为 21.8%;城市学校主要集中在对学校网站的应用和其他方面的培训,比例为19.5%;县镇学校主要集中在视频录像的编辑和学习网站的应用方面的培训。

4 模型的应用

(1)各市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水平比较分析

运用建立的评估模型,获得X省各市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得分,并根据得分从高到低进行排序。X省各市具体的评估得分及排名如表3所示。

由表3可知,X省14个市的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存在一定的差距,最高分为0.2864,最低分为-0.4297。最高分与最低分之间差距较大,说明X省各市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水平没有得到均衡发展。

表3 X省各市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得分及排名

根据14个市的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得分情况,可看到X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水平的发展特点:A市作为该省的省会城市,得分最高,排在第一位;N市为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条件相对比较落后,其得分最低;该省各市之间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发展不均衡,存在着显著性差异;某些地区如B市、C市,其环境建设水平并不是很高,但是较为重视教师信息技术应用,因此其应用水平与A市相当。

(2)城市、县镇、农村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水平的比较

从城市、县镇、农村三大区域来看调研的14个市所呈现的X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现状,如图2所示。由图2可以看出,城市学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得分最高,其次为县镇学校,农村学校得分最低;城市、县镇、农村三个不同的层次区域在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上依然存在较大的差异,城市和农村之间的差距较大。因此,应该更加注意关注如何提高农村的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水平。

(3)教学点、小学、初中、高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水平的比较

计算了不同类型学校的教师信息技术应用得分,教学点、小学、初中、高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现状如图3所示。

图2 不同地理位置学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水平比较

图3 不同性质学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水平比较

由图3可知,高中学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水平最高,其次是初中和小学,教学点最低;不同类型学校的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之间存在着显著性差异,高中与教学点之间的差距最大。因此,在以后的工作中,应采取措施提高薄弱学校的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水平。

四 结论与建议

1 结论

从以上分析结果可以看出,教师因素和学校因素是影响其信息技术应用水平的关键因素;教师因素中最主要的是教师信息技术能力以及教师在教学中对应用信息技术的态度,学校因素中最关键的是学校对教师进行信息技术培训的内容以及生机比、师机比。利用建立的回归模型计算各市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得分,可知A市得分最高,N市得分最低,并且不同地理位置、不同性质学校之间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存在着显著性差异。本文的研究可以为提高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水平提供实证依据。

2 建议

(1)加强薄弱学校基础设施的完善与提升,努力缩小硬件“数字鸿沟”

农村教学点及边远地区学校等在内的信息化薄弱学校,目前的教学信息化设备仍然以电视机/DVD为主,其教学信息化设备已跟不上快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计算机作为最基本的信息化设备,不管是生机比还是师机比,农村教学点学校与其他类型学校相比均存在着显著性差异,其具体情况如表4所示。

表4 不同类型学校生机比、师机比

在X省基础教育信息化未来发展中,应针对基础教育的实际需求,提升农村地区及边远贫困地区学校、教学点等信息化薄弱学校在基础设施、教学资源、软件工具等方面的配置水平;应做到硬件设备先到位、优质教育资源先输送;应改造薄弱学校的传统教室、提升交互式多媒体教室在此类学校中的覆盖率、增加教学信息化接收终端(计算机、移动终端设备等)的配备率,为薄弱学校的教师和学生提供良好的信息化学习环境。

(2)提高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促进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

近年来,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的提升越来越受到国家的重视。2013年教育部颁发《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意见》,明确规定各地要将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作为教师资格认定、资格定期注册、职务(职称)评聘和考核奖励等的必备条件,列入中小学办学水平评估和校长考评的指标体系[10]。因此,应鼓励X省中小学校分别以区域、学校为单位,面向课堂教学主阵地,健全教师信息化教学激励与评估机制,提高一线教师的信息化教学意识,培养教师信息化教学习惯。通过应用激励政策、课题研究、教学评估,进一步鼓励并督促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创新课堂教学模式。

(3)转变培训内容和方式,全面提高培训质量

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训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促进教育均衡的有效手段[11]。培训的内容应根据教师的年龄、受教育程度、已有的信息技术水平等开展层次化培训,对于年龄较大、基础较差的教师可以加强基础知识的培训,对于一些接受能力较强的教师可以加强多媒体课件制作等方面的培训。在培训的方式上,应进一步探索并实施信息化环境下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同时,改革中小学教师的评估与聘任机制,将信息技术能力培训参与情况等与教师职称的评估与聘任结合起来,全面提高培训的质量。

[1]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OL].〈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

[2]Drent M, Meelissen M. Which factors obstruct or stimulate teacher educators to use ICT innovatively?[J]. Computers & Education, 2008,(1):187-199.

[3]Afshari M, Bakar K A, Luan W S, et al. Factors Affecting Teachers’ Use of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Z]. Online Submission, 2009,(1),77-104.

[4]Kreijns K, Van Acker F, Vermeulen M, et al. What stimulates teachers to integrate ICT in their pedagogical practices? The use of digital learning materials in education[J]. 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 2013,(1):217-225.

[5]顾晓玲.对中小学教学中影响信息化教学的因素与对策的思考[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28):231-232.

[6]谢光,张景生,等.影响中小学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因素及对策[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8,(18):9-10.

[7]张屹,黄欣,等.中小学数字化校园管理水平影响因素分析——基于 X省 16个市区的问卷调查[J].中国电化教育,2013,(10):36-41.

[8]张屹,范福兰,等.我国中学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的测评与预测[J].电化教育研究,2012,(7):5-10.

[9]林秀钦,黄荣怀.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的态度与行为调查[J].中国电化教育,2009,(9):17-22.

[10]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意见(2013)[OL].

〈http://www.gov.cn/gzdt/2013-11/06/content_2522685.htm.〉

[11]李葆萍.我国城乡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差异及原因分析[J].现代教育技术,2012,(4):29-33.

Factors Influencing on Teachers’ ICT Application Level of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An Empirical Analysis Based on the 14 cities of X Province

ZHANG Yi LIU Xiao-li FAN Fu-lan ZHOU Ping-hong BAI Qing-yu
(College of Educational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Wuhan, Hubei, China 430079)

A questionnaire survey was designed to investigate the construction and application status of education informatization of primary and secondary in X Province. The multivariate linear regression analysis method was utilized to explore the main and relative factors affecting teachers’ ICT application level. It investigated that teacher’s attitude toward the applic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bility of electronic preparation, network research capacity, the ratio of teacher to computer, ability to access, rational use of digital resources, the content of ICT training, the ability to use the Internet to communicate, the ratio of student to computer are the important factors affecting the ICT application level of teachers. Finally, strategies to improve teacher’ ICT application level were put forward.

teachers of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ICT application level; influencing factors; regression analysis

G40-057

A【论文编号】1009—8097(2015)05—0044—07【DOI】10.3969/j.issn.1009-8097.2015.05.007

编辑:小西

本文为基础教育信息技术服务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研究项目“湖北省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研究平台”(项目编号:XTCX20130001)、信息化与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协同创新中心课题“教育信息化促进湖北省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政策与策略研究”(课题批准号:14Z9210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张屹,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教育信息化实证评估与发展战略、移动学习与智慧教育,邮箱为zhangyi@mail.ccnu.edu.cn。

2014年9月22日

展开全文▼

猜你喜欢

因素信息化培训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解石三大因素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短道速滑运动员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
培训路上的感悟——“喜、忧、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