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若干问题及应对措施
2015-03-13黄惠兰
黄惠兰
在行政事业单位实行内部控制的目的是为单位内财务活动的安全、有效进行提供保障,从而确保单位会计信息的安全性与完整性。围绕内部控制实施的一系列的管理举措有助于提升单位本身财务管理水平,有助于保障资金安全运行,提升资金使用效益,督促业务活动合法合规进行,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工作存在不少问题,影响了良好内控环境的建设,因此要积极分析问题现状探索应对举措,以改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现状,为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支持。本文在当前施行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基础上,指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中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
一、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问题分析
(1)单位内部存在不良现象
由于缺乏良好的内控意识与环境,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中不免存在着忽视内部管理的情况,以至于财务开支失控、资产管理不当、资金使用效益低下,造成国有资产流失、严重影响行政事业单位效益与发展。
(2)风险评估体系缺漏
当前行政事业单位缺乏完善的内控风险评估体系,因此导致了诸多管理不顺,风险评估的缺乏意味着单位缺乏高度的风险意识,无论是从单位发展层面还是经济活动业务层面来看,都为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埋下了安全隐患,且缺乏对风险的识别能力无疑不利于单位财务管理与内部审计工作的顺利进行,给单位资产管理、财务管理带来损失,影响单位提供公共服务效率低下、浪费和舞弊。
(3)内控方法单一
事业单位内控方法包括归口管理、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预算控制、单据控制、内部授权审批控制、会计控制、信息内部公开、财产保护控制等,大多数行政事业单位都选用其中的一种或几种进行内部控制,然而在实际应用中,存在方式单一、不严格等缺陷,很多单位只是单纯选择几种方法,缺乏对内控方法的详细了解,在选择的时候并没有考虑内控方法的优缺点以及组合效果,没有实现控制效果的最优化。
(4)信息问题
随着信息技术融入内控管理,不仅财务管理应用电算化,而且资产管理、合同管理、建设管理等也应使用相关软件,但由于各单位使用信息化水平低等隐患,从而影响了内控工作质量与效果的提升。信息与沟通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致使单位内各类信息无法及时、准确、完成外部传递,不利于信息披露,尤其是信息技术的应用,增加了信息泄露的风险,也是需要倍加关注的严重问题。
(5)内控监督不力
行政事业单位内控管理中因缺乏有效的监督,而且单位内部监督措施实行不到位、不具体、缺乏执行力度,因此很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只能流于形式,尤其是一把手集权制状态下很难加强对单位经济活动及会计工作的有效监督,正是由于缺乏高效监督机构的管控,从而无法在内部广泛开展审计监督,影响了内控制度的执行及考核,造成重考核轻内部控制的现象。另外,不少行政事业单位审计工作主要针对预算执行情况,因此无法对内控制度展开专项审计,甚至受人情影响并未坚决执行,直接造成内控监督不力。
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应对举措
(1)构建良好内控环境
良好内控环境的建设首先要提升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工作人员的内控意识与认知,完善内控制度建设,合理设置组织架构,建立相应的决策议事机制;要在单位内部加强宣传培训,从管理层、执行层充分认识到内控管理的重要性,从而提升内部人员的内控认知与意识,为内控举措的落实及监督工作的落实创造良好环境;要积极完善内控制度建设,根据单位性质规范控制程序,以提升事业单位资金利用率、财务管理水平等为目标积极实施管理,最后,在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政策约束下,合理制定有关预算、收支、政府采购、资产和债务管理、基本建设、经济合同管理、会计核算以及单位相关的其他内部管理制度,保证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明确各个岗位权限范围、责任及审批程序,做到各部门相互交叉监督、相互制衡的工作机制,尤其要重点关注容易出现问题的失控环节,以提升自我约束能力,构建良好的内控环境。同时,单位内部组织机构之间要做到权责分明,相互制衡,应当制定相应工作制度和程序,以确保组织、决策、执行、监督、检查等程序的顺畅,为单位资产使用效率的提高、管理目标的实现提供组织保障。
(2)完善风险评估机制
根据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策略,结合不同发展阶段和国家政策变化,为促进单位持续、健康发展,实现管理目标,确保信息收集工作的全面性,需要制定科学的风险识别、评估机制,并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变动风险应对措施。行政事业单位的风险评估机制的完善不仅需要考虑单位层面,还需要考虑经济活动业务层面的问题,只有完全契合单位的实际情况,才能建立最有效的风险防范机制,确保企业财务、财产安全。此外,风险防范机制中还要建立相应预警机制,做到对财务风险的监管。要提高单位内部风险监测技术水平,建立合理科学的预警系统,谨慎应对筹资、投资中的不确定因素,确实加强对成本资金的分析管理,对各项指标做横向、纵向比较,分晰财务运作中的潜在风险,并出台相应的控制措施,对于可能会发生的突发事件与风险问题,要建立相对应的应急处理策略,并将职责与责任明确到个人,确保能够应对风险的发生。除此之外,还要根据单位实际情况,针对业务关键环节中的风险控制点加强监督管理,建立预警、评估、报告、应急、防范等一整套规章制度,以避免重大资金、财产损失。
(3)加强内控制度的落实
行政事业单位内控管理中,要结合单位行业特色及业务特点,设置内部控制管理机构,明确职责权限,将权利与责任落实到位,并通过健全规范化、稳定的组织架构体系,保证行政事业单位业务流程完整清晰。单位内部要根据财政要求建立预算机制,加强预、决算管理,制定全面预算编制、执行及考核流程,并结合本单位管理计划制定发展战略,每年对计划预算指标完成情况进行分析比较,并按年度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考核,充分体现效能完成程度。要加强政府采购业务执行,通过合理设立采购、付款业务的岗位分离,明确申请、审批、采购、付款、验收、领用等相关业务程序,款项的支付必须在履行相关审批权限手续后办理,以此控制采购与付款风险。同时资产管理方面要加快信息化步伐,统一使用国有资产管理动态软件,从资产购置、领用、保管、维护、报废和处置全过程,实现对资产的动态、实时管理,从而实现管理单位、财务机关以及数据的同步,尽可能避免资产管理中风险的发生率,提升国有资产的使用成效。对于财务报告工作,应当根据相关的准则制度制定符合单位实际情况的制度与实施细则,严格规范会计核算工作,确保财务报告的及时性、真实性、合法性与完整性,从相关部门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4)加强信息管理
要积极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信息反馈机制,加强信息化管理。单位内部管理信息经过适当审核后,以会议纪要、文件、报告、通知、报表等多种形式在内部管理层传递,并有效实施,确保“三重一大”事项发生后,在内部沟通畅通,使全体职工能通过正常渠道反映单位经营管理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同时单位要通过内部、外部审计及绩效考核办法等多种方式,保障内部管理信息报告的准确性和有效执行。信息系统方面,要结合单位实际管理情况进行信息系统的规划与设计、积极组织开发与实施,并配备专业人员负责信息系统的运行与维护,加强专业人员后续培训及继续教育,及时变更、升级、备份管理信息,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实施各项操作,确保各项流程的规范化、合理化,有效实现办公自动化,尽可能减少人为因素对程序的影响,确保信息化管理得到有效落实。
(5)建立内控监督评价体系
要对内部控制情况进行考察与评价,单位就必需建立监督评价系统,由内部审计部门定期提交内部控制评价报告,从完整性、合理性和有效性等方面,对单位内部各个责任部门和干部职工的业绩进行考核和评价,建立合理公平的薪酬激励机制,提高预算管理的严谨性和整体水平。同时,要充分发挥财政部门和外部审计部门的作用,定期检查、抽查、离任审计等方式检查制度的落实情况,不断完善内控制度,避免形同虚设。
三、结束语
内部控制工作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在实际工作中,相关工作人员应当重视内部控制工作中的问题,找出科学的应对措施,加强内部控制环境的建设,提升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促进行政事业单位的健康发展。
[1]李淑清.浅谈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缺陷及对策[J].时代金融,2012(36):125-127.
[2]曾梅.浅谈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实施的难点与对策[J].经济研究导刊,2013(33):174.
[3]何晓宏.浅谈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下,2011(6):136.
[4]李晓欢.浅谈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措施[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下,2011(7):144-145.
[5]王鹏.全面准确理解好执行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J].财务与会计,2013(1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