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LR-CO分析的乡村旅游开发策略研究——以紫帽镇园坂村为例

2015-03-13龚有坤范水生

经济研究导刊 2015年24期
关键词:旅游发展

龚有坤,庄 惠,范水生

(福建农林大学 经济学院,福州 350002)

三农问题一直以来都是我国的重点关注的问题,关怀三农,怀情三农,实现“中国梦”梦想,让农民生活富裕,也一直以来是我国的目标。党的十八大提出了新型城镇化这一概念,新型城镇化对于解决三农问题、促进中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是中国城乡协调发展的持续动力。

2007年以来,福建省举办了一系列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活动,各地也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建设美丽乡村,取得了一定成效,从不同角度打造新农村“宜居宜业”幸福家园和富有特色的“水碧山青、村美民富”的美丽乡村。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美丽中国”建设,勾画出中国未来发展的蓝图,“美丽乡村”是“美丽中国”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美丽乡村注重“生态美,农民富”的建设性目标,美丽既体现在自然层面,也体现在社会层面[1]。

美丽乡村建设的有效途径之一就是通过发展乡村旅游来促进农村地脉的延续、人脉的保留、文脉的传承、业脉的创造、财脉的增加[2]。在美丽乡村建设下,通过乡村旅游形成的大发展、快发展、优质发展的良好态势,能够让农民在不失地、不离土的情况下,就地致富、就地产业化、就地城镇化,在一些乡镇甚至能成为当地产业和乡村经济的主体,这有利于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有利于解决三农问题。通过发展乡村旅游来就地致富、就地产业化、就地城镇化,探索出了一条发展美丽乡村,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道路。

一、区域概况

园坂村位于晋江市西北部紫帽山东南山脉,全村583户、人口2 456人、海外华侨348人。园坂村山川毓秀,地灵人杰,人文荟萃,古今贤达,人才辈出,是现代著名诗人蔡其矫的故乡。紫帽镇工、农业生产发展迅速。农业发展以有宝艺工艺厂、纸巾厂、鞋厂,农业有水稻、地瓜、花生、大小麦、蔬菜及果树,是晋江市果林区,又是水果之乡,是优秀绿色家园。

园坂村始终以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治、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宗旨,先后投入资金250万元,全面开展整治建设。为进一步建设美丽乡村,园坂村利用现有的基础和条件,促进乡村旅游的发展,推动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增美、城镇增辉。

二、乡村旅游发展的LR-CO分析

(一)区位分析(Location)

园坂村晋江市西北部,距离泉州市区西南6公里,紧邻清蒙科技开发区。距紫帽镇政府1.5公里,东北与江南前后店村接壤,西北与鲤城龙岭交界,南临324国道,西与泉州市高尔夫球场交接,距泉州火车站10公里,泉州晋江机场15公里,泉州后渚港8公里。园坂村面临324国道,而国道线在村前自东向贯通行驶,有泉山高速公路从村中贯穿而过,并设有泉山高速公路园坂出入口、收费站,交通运输,四通八达,区位条件优势明显。

(二)资源分析(Resource)

根据旅游资源分类标准和评价标准,园坂村乡村旅游资源拥有地文景观、水域风光、生物景观、建筑与设施、旅游商品和人文活动6大主类旅游资源,并细分出9个亚类,16个基本类型,58个资源单体,旅游资源种类相对丰富。其中,山水资源丰富,具有蔡其矫诗人文化、华侨文化等,有弄龙舞、开路鼓等闽南民间民风民俗,有一定的历史文化沉淀,为乡村旅游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此外园坂村生态环境优良,自然与人文交相辉映,为园坂村开发乡村旅游提供了良好的资源基础;农耕文化浓厚,生态自然条件良好,有利于发展乡村旅游,且乡村旅游资源错落分布,分布相对合理,自然与人文资源各具特色,有利于旅游项目组合及旅游线路串联。但园坂村优良级资源的数量不及普通级资源的数量,整体资源等级偏低,有待进一步整合、提升。

(三)竞合分析(Competition)

1.竞争分析。紫帽镇园坂村周边部分景区已经具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条件较为成熟,有稳定的客源市场,其中紫帽山风景区、深沪湾国家地质公园、安平桥等最具知名度,以其独特的旅游资源吸引广大游客。目前园坂村周边的景区已初具规模,具有较好的接待能力,对园坂村构成了一定的威胁与挑战,而园坂村处于旅游初步开发阶段,其知名度与美誉度有待进一步提高,市场竞争力较弱。紫帽镇园坂村周边各个景区的功能定位主要是地质观光休闲、生态观光、科考研究、科普教育为主。紫帽镇园坂村定位则侧重于乡村旅游,以诗人故里体验游、乡村休闲度假为主体,以文化旅游为特色,逐步形成具有较强核心竞争力的旅游产品,避免同质化竞争。

2.合作分析。从矛盾分析法的角度,紫帽镇园坂村虽与周边的景区资源存在竞争关系,但可遵循优势互补、品牌带动,与周边存在差异性的旅游景区在空间上进行合作。紫帽镇园坂村村可与紫帽山风景区、安平桥、深沪湾国家地质公园等景区合作,依托各自的特色资源优势,通过联合开发、线路互补、客源共享、信息互通、联合营销等,为游客提供多样化的旅游产品,丰富游客的旅游体验,将紫帽镇园坂村打造成周边景区重要的分流地,加强区域之间的交流合作逐渐形成规模,扩大影响力和知名度,促进区域旅游整体的经济效益的提高。

(四)机遇分析(Opportunity)

1.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及“清新福建”构建的推动。福建成为十八大以来,国务院确定的全国第一个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意见中提到:“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积极发展现代种植业、生态农业和设施农业,发展壮大林产业,推进商品林基地建设,积极发展特色经济林、林下种养殖业、森林旅游等产业,加快发展现代物流、旅游、文化、金融等服务业。”福建省委省政府提出“打响清新福建品牌”的指示精神,清新福建成为福建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紫帽镇园坂村发展乡村旅游正是符合福建省打造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以及“清新福建”的需求。

2.闽台乡村旅游合作交流火热。近年闽台乡村旅游交流合作频繁,发展迅速。福建省旅游局通过推动两地乡村旅游在规划策划、业态延伸、产品定位、技术咨询等全方位、实质性合作,通过学习借鉴台湾发展乡村旅游的先进经验,努力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塑造“百姓富、生态美”的福建乡村旅游新形象。泉州是海峡西岸旅游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台旅游的重要基地。近年来,以“海丝文化”为主题,旅游业发展势头持续强劲、旅游产业地位全面提高、发展格局基本形成、对外旅游形象日益鲜明、旅游引擎功能不断增强。闽台乡村旅游的火热合作,为紫帽镇园坂村的乡村旅游交流、学习、发展提供可能。

3.产业发展前景广阔。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发展在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增美的同时,拉动区域消费,推动城乡一体化,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和支持。一方面,随着城市化的进一步发展,面对快节奏和压力大的城市生活,越来越多的人渴望在工作之余,能够离开城市,到城郊享受休闲的生活。国民休闲计划纲要的实施、带薪休假制度和法定节假日的调整优化,使居民休闲时间明显增多,这为项目地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提供了巨大的动力。另一方面,通过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乡村的配套设施得到完善,使得广大农民从中受益,参与的热情高涨,投资者的参与积极性也得到提高。再则,伴随休闲时代的到来,乡村旅游越来越受到青睐,持续升温,为紫帽镇园坂村发展乡村旅游提供发展契机。

三、园坂村乡村旅游开发对策

乡村旅游是指以乡村空间环境为依托,以乡村独特的生产形态、民俗风情、生活形式、乡村风光、村居所和乡村文化等为对象,利用城乡差异来规划设计和组合产品,集观光、游览、娱乐、休闲、度假和购物为一体的一种旅游形式[3]。以美丽乡村建设为发展契机,以“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增美、城镇增辉”为核心,积极发展生态、精致的乡村旅游,营造优美的生活环境,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和美丽乡村建设,推动当地产业结构升级与调整,发展新型的消费业态带动区域发展,从而实现紫帽镇园坂村美丽乡村建设与乡村旅游协调发展。

(一)制定乡村旅游规划

遵循乡村性原则、景村一体化原则、本土化原则、创意性原则、低碳化原则,制定园坂村乡村旅游规划,用规划指导园坂村乡村旅游发展。将紫帽镇园坂村乡村旅游的发展定位为:以著名诗人蔡其矫故里为核心,以现代农业、文化资源、乡村风情为特色,集诗人故里、耕读体验、生态休闲、乡愁回味于一体的闽南风情乡村旅游地。

1.乡村旅游发展格局

整合资源,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4]。对园坂村旅游资源进行整合,形成“一心一带三区”的乡村旅游发展格局:一心:旅游综合服务中心,主要功能为旅游集散、综合服务;一带:滨水景观带,主要功能为滨水观光、休闲度假;三区:中部——蔡其矫怀乡区,体验诗人文化、华侨文化(乡愁文化);东南部——闽南风情体验区,体验闽南民俗文化、闽南建筑文化;北部——农耕文化体验区,体验龙眼文化。

功能布局图

2.重点项目建设

旅游综合服务中心建设充分利用园坂村村委会的优势地理位置,建设旅游综合服务中心,作为园坂村的旅游门户宣传与旅游接待中心,为旅游者提供途中休闲娱乐、旅游咨询、住宿、餐饮、购物以及停车等服务。中心建筑外观(造型、色调、材质等)突出闽南民居的建筑特色,建筑材料本土化,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滨水景观带围绕仙洞桥水库及山水合一的仙桥洞公园规划,在滨水景观带两岸修建路亭、休息椅等设施及小品,作为村民和游客的休憩、观景场所。沿岸使用当地的青石板、卵石等原始材料,采用自然台地式处理高差,沿河设置出挑水面的青石板,开发亲水项目,满足游客亲水和村民洗衣的功能要求。把农耕生活中常见的酒缸、石臼、瓦罐作为表现素材,运用乡土植物进行绿化配置,以大量软质景观柔化桥头景色,避免大面积硬质铺装造成的公园化模式,也保证园坂溪水域生态的可持续性,并通过对植物的修整,开辟对岸的视线通廊,将河两岸紧密联系,营造浑然一体的乡村景观效果。

突出地域特色,体现差异性和多元化,形成一村一品[2]。中部——蔡其矫怀乡区,充分利用现代著名诗人蔡其矫故居资源,聚集诗人文化、华侨文化、乡愁文化对园坂村进行规划建设蔡其矫文化艺术中心,建立诗人展区、诗歌荟区,打造文化体验、耕读体验功能的现代著名诗人蔡其矫怀乡区;东南部——闽南风情体验区,充分利用晋江闽南文化资源,打造都市里的村庄。对园坂村泉山庄(安置新区)和湖盘村进行规划,建立东南部闽南风情体验区。着力保护闽南乡村原生态自然景观、乡村景观与乡村文化本色,以闽南建筑环境和闽南民俗文化为核心吸引力,发展闽南乡村“慢生活”体验旅游;北部——农耕文化体验区,充分利用当地龙眼林资源,对园坂村龙眼林及其附近区域进行规划,打造农耕文化体验区,建设龙眼生态体验园、福圆休闲站、龙眼小屋、自行车慢道、田园休闲区,丰富龙眼休闲和体验。

(二)整治乡村环境

1.垃圾整治。加强农村环境卫生治理,建立长效保洁机制[2]。在主要接待中心、主要游步道沿线设置垃圾桶,并根据不同景点的主题对垃圾桶的外观进行设计;定期开展垃圾整治教育活动,号召当地居民、游客自觉遵守卫生公约,保持乡村整洁;组织建立环卫队伍,及时清理主要景点、游线的垃圾,并集中处理;设置垃圾回收中转站,便于车辆转运垃圾到垃圾处理场进行统一处理。

2.旅游厕所整治。乡村旅游特有的污染少、自然性、综合性等特点决定了其能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途径[5]。在人流量大的主要景区、景点的出入口附近设置景观生态厕所,实现旅游生态厕所的外观生态化,周边设置绿地、花坛等,提高设施的可观赏性,生态厕所内部以花卉、绿植等作为装饰,美化内部环境。

3.村庄景观整治。加强乡村院落景观整治。根据各个村不同的房屋建筑特色,结合所在分区的功能定位和旅游项目设计,对村庄民居进行整治,增加当地传统文化元素,屋前屋后种植特色树种、花卉,形成幽静、古朴的乡村院落景观;加强公共空间景观整治。对村庄的溪岸、道路、公共活动空间等进行美化绿化,适当设置优雅的景观小品,突出各个功能区的主题。对农村电网系统进行改造,采用地埋电缆的方式,减少对村落景观的破坏。

(三)提供乡村旅游发展保障

1.组织保障。园坂村发展乡村旅游过程中,需要有组织保障,引导乡村旅游有序发展。可以成立园坂村乡村旅游领导小组,统筹园坂村乡村旅游发展的重大事项,并实施监控,为推动园坂村旅游产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组织基础;建立旅游联席会议制度,包括旅游部门与乡直属其他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和旅游企业联系会议制度等,加强旅游主管部门与乡直属其他部门、旅游主管部门与旅游企业的联系与沟通,及时协调解决旅游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组建园坂村乡村旅游合作社,对园坂村主要乡村旅游点、农家乐等实行统一管理,并及时掌握动态,规范经营行为,推动园坂村旅游产业有序发展;成立园坂村乡村旅游行业协会,充分调动旅游行业参与者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和行业内公平竞争秩序的积极性,发挥行业协会的自制、自律作用,充当旅游行业和政府之间的协调者、沟通者;成立园坂村乡村旅游发展的专家指导委员会,吸收省内外的专家广泛参与,定期组织交流研讨,针对具体的资源与环境、保护与开发等问题进行深入实际的调查研究,为政府和各职能部门提供前瞻的、科学的依据。

2.政策保障。政府要提供各类政策保障,助推园坂村乡村旅游发展。可以有以下几类政策支持:一是土地政策,提倡和允许在农民自愿的前提下,以股份合作或出租经营的形式进行多种形式的有偿转让;加强对土地流转的规范和管理,防止出现无序现象;国土部门对于重点景区、项目设计的居民拆迁、用地补偿等给予重点和优先考虑;二是税收政策,给予旅游重点企业一定的税收优惠政策,包括营业税、房产税、土地使用税等方面的优惠,可通过减免或者返还的方式进行;三是投资政策,积极争取各种专项资金用于发展园坂村乡村旅游发展,鼓励通过招商引资,加大对园坂村乡村旅游的投资力度;四是辅助政策,尽快制定关于园坂村乡村旅游发展的相关条例,加大对旅游企业的政策性奖励,建立完善的旅游部门安全生产管理责任制,制定和落实生态环境保护、技术、人才培养等管理机制和政策措施。

3.资金保障。资金是乡村旅游发展中最重要的一环,要拓宽园坂村旅游发展的融资渠道,实现投资主体的多元化,重点引进旅游龙头企业,鼓励农民集资、特许经营或者租赁、转让等方式共存;对于旅游公路、污水处理、安全保障和景区环境整治等非经营性项目,应积极争取上级政府与有关部门的支持,如林业部、水利部、建设部等;对于旅游交通、桥梁、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及效益好的项目的开发,可积极探索采用BOT融资方式;推动园坂村村级融资担保基金的有效运作,健全农村金融体系,加大对乡村旅游发展的信贷支持力度,为农民和农村发展提供更贴近的金融服务;建立园坂村旅游发展投资基金,用于旅游营销、旅游发展战略研究和旅游从业人员培训等。

4.人才保障。人才是乡村旅游发展的智力支持,可以从泉州、厦门、武夷山、福州等旅游业发展成熟的地区的优秀旅游企业中高薪聘请高层次、有丰富工作经验的人才,并从省内华侨大学、厦门大学、福建农林大学、福建师范大学、闽江学院等旅游专业办学良好的高等院校选聘优秀毕业生,为他们提供锻炼机会和发展空间,从而提高管理层的整体水平;依托晋江市旅游局、泉州市旅游局和华侨大学及其周边高校资源,以本地人才培养为主,定期对当地旅游主管部门领导、旅游企业负责人、参与旅游业经营的乡村农户等进行旅游教育培训;并选派优秀员工赴旅游院校攻读相关的学位班、学习专业技能,或到知名旅游企业、成功景区进行考察、学习和培训;开展各类职业技能竞赛活动,如导游风采大赛、客家美食大赛等,提高从业人员的职业技能水平。

5.社区保障。社区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主体,因此,要重视园坂村社区建设。这就需要对园坂村的社区居民进行旅游知识的宣传、教育、培训,提高社区参与意识,赋予社区居民参与旅游发展的决策建议权,实践于旅游规划、开发、经营、管理、监督各环节中,提高当地社区居民的旅游发展决策能力;采用“公司+合作社+农户”“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加强利益相关主体间的协调与合作。一方面,通过对开发者、经营者经济活动中负外部性的约束,形成多元化的利益补偿机制;另一方面,通过一系列有效的利益激励机制,让社区团体及居民介入旅游经营活动中,给当地社区带来持久的经济利益,对农民进行服务技能、经营管理方面的培训,提供培训机会;减少旅游文化交流中对社区社会文化和生活方式的异化,强化社区传统文化的传承教育,确保闽南传统文化核心的传承;在日常生活中,通过舆论、媒体等多种途径,增强社区居民的文化认同感和社区归属感。

[1]黄克亮,罗丽云.统筹城乡发展视角下的广州现代化美丽乡村建设研究[J].探求,2012,(5):5-11.

[2]李应军.论乡村旅游开发中的生态文明战略[J].吉林工商学院学报,2008,(5):62-64.

[3]肖佑兴,明庆忠,李松志.论乡村旅游规划的概念和类型[J].旅游科学,2001,(3):8-10.

[4]卢美贞,蓝文权.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现状与建议[J].浙江农业科学,2014,(1):6-9.

[5]王立国,胡明文,钟海燕.基于乡村旅游的生态文明建设途径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08,(28):240-244.

猜你喜欢

旅游发展
我们一起“云旅游”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从HDMI2.1与HDCP2.3出发,思考8K能否成为超高清发展的第二阶段
小A去旅游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旅游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携手同行 共建共享:怎么看我国发展不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