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流行文化融入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策略研究

2015-03-13王超越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2015年2期
关键词:流行文化高中语文课堂教学

摘 要:流行文化是对一个时期内具有“流行”特质的涵盖不同类型的特定文化现象的整体性概括。其表现形式多样,是当前高中校园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流行文化的“流行”特质既契合于高中群体对文化本身的需求,又具有创新性。将影视作品、流行歌曲和网络语言等流行文化内容中的优秀元素引入高中语文课堂,既能拓宽语文课堂教学的视野,又能丰富语文课堂教学的内容。

关键词:流行文化 高中语文 课堂教学

当今社会,文化发展的态势呈现多样化和多元化。此背景下由博客、微信、网络语言、流行音乐和影视作品等构成的流行文化元素发展迅猛,已成为当下人们生活的一部分。高中生群体活泼且充满朝气,喜欢新鲜时尚,流行文化易为他们所接受。语文学科的生命力植根于生活,语文课堂教学要回归生活,流行文化也应当是其回归生活视野的重要内容之一。

一、核心概念界定

“流行文化”,由关键词“流行”和“文化”共同组成。“流行”一词,《中国大百科全书》解释为:“一种普遍的社会心理现象,指社会新近出现的或某权威性人物倡导的事物、观念、行为方式等被人们接受、采用,进而迅速推广以至消失的过程。又称时尚。”[1]“流行”是相对稳定与及时更新的结合,是一种自发形成的表现文化与习惯传播的社会现象。而“文化”若以其广泛的民族学意义而言,就是一种复杂的整体,其中包括知识、信念、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作为社会中一名成员的人所获得的其他一切才能和习惯,[2]是历史积淀与现实存在以整体或系统的方式的结合。台湾学者高宣扬认为,流行文化即是“时尚、时髦、物质文化、消费文化、奢侈文化、流行生活方式、流行品味、休闲文化、都市文化、次文化、大众文化以及群众文化等概念所组成的一个内容丰富、成分复杂的总概念”[3]。对“流行文化”的概念进行分析之后,我们不难发现,流行文化所包含的文化类型具有多样性,且具备世俗性、商业性、及时行和娱乐性等特点,即“流行”特质。流行文化的内容和形式极为丰富,可谓包罗万象,从选秀节目、网络语言、流行歌曲、网购、哈韩、影视作品到网游、草根人物、博客、微博、玄幻小说等,都是流行文化样式的反映,涉及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把流行文化简而概之为:流行文化是一定时期内被大众普遍热爱并追捧的一种普遍的生活方式,是对多种具有“流行”特质的涵盖不同类型的特定文化现象的整体性概括。而本文所涉及的流行文化是高中生日常生活中接触较多、与高中语文教学关系密切、适合与高中语文教学融合的部分优秀流行文化内容,尤其是网络语言、流行歌曲和影视作品之类。

二、流行文化融入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必要性分析

长期以来,我国的语文教学存在着“少、慢、差、费”等问题,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不浓,积极性不高。这与传统守旧的语文教学方式有很大的关系:在高考这根“指挥棒”的影响下,教师一味地追求升学率,把本该生动活泼、贴近生活的语文课上成了枯燥乏味的“字词辨认、段落分析和试题讲解”,这种模式化语文课使得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被抹杀得一干二净,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提出,“要求学生要以开放的心态和发展的眼光对待外来文化,关注当代现实文化生活,拓宽思维空间和文化视野,提高文化修养,积极参与先进文化的传播和交流。”[4]高中语文教学要改变现状,语文教师就必须改变教学方式,走进现实生活,联系现实文化,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高中生思想活跃,喜欢求新求异、追逐时尚。而流行文化恰以时尚为风向标,具有很强的“亲民”效应,给人以轻松愉悦之感,符合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点,并以其独特的多元化审美元素迎合了高中生群体的审美需求,因此深受高中生的喜爱。对高中生而言,语文学习的过程多是被动的、枯燥乏味的,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学生接触流行文化的过程是主动的、有趣的。例如,对于当下流行的歌曲《小苹果》,学生能倒背如流,甚至还能在有意无意之间哼唱,这对于他们来说简直就是一种享受,而面对曹操的《观沧海》却是一种无可奈何的重复背诵。再比如热播电视剧《甄嬛传》里面人物众多,关系复杂,但喜欢此类型剧作的学生却能像如数家珍一样,不仅能把复杂的人物关系理清还能结合自己搜集到的材料从不同视角进行个性化的自我阐释。而同样作为戏剧的曹禺先生的《雷雨》,却有很多学生难以把握这其中不算太复杂的人物关系,甚至个别学生连文本中的主要人物都无法说出。

现代学习理论所倡导的体验性、探究性的个性化学习方式,无疑在流行文化中得到了充分的张扬和展示。如果单从文本的经典程度来讲,《甄嬛传》的思想性、艺术性等方面是难以与《雷雨》相比拟的。但之所以会出现上面这种“倒错”的现象,这与流行文化的特质有很大关联。而这种特质一方面契合了高中学生对文化本身的需求,凸显了流行文化的享用功能、愉悦功能;另一方面流行文化具有与时俱进的创新性,其所采用的传播手段往往是最新科技成果的直接应用,具有传统课堂教学无可比拟的优势。学生的兴趣、需求、积极性等在流行文化中无疑得到了充分的释放,而这也正是当下语文教学所欠缺的。

优秀的流行文化中有很多元素既体现着对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又契合了语文学科的特点及语文教学的基本原则,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和鲜明的人文特色,越来越成为人们的必争之地。“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如若将优秀流行文化作为语文教材的有效补充,则能与语文课堂教学相互渗透,相得益彰。语文教育工作者应该正确认识和利用流行文化,在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适当融入一些优秀的、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优秀流行文化内容。这种传统与时尚的有机融合不仅体现了“教育回归生活”这一理念,使得语文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而且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融入优秀流行文化,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提高学生语文学习兴趣、改变高中语文教学现状的需要,也是尊重多元文化、顺应当代中国语文课程改革的需要。

三、流行文化融入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策略

(一)影视作品融入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策略

鲁迅先生说:“意美以感人,一也;音美以感耳,二也;形美以感目,三也。”[5]而影视作品最大的优势就在于集意、音、形三种美于一体,赋予枯燥抽象的文本材料以生动形象性和直观性。高中生的语文学习通常以“班级”或“课”的形式展开。它会使学生的学习受到诸如时间、空间、情境等具体条件的限制,加之高中生阅历尚浅,使得他们很多时候难以以直观的方式,直接感受文学作品中所蕴含的多姿多彩的“美”。而影视作品却可以借助演员的表演,通过画面与声音同步直观的方式呈现作品中原本蕴含的抽象意蕴与内涵。既形象生动,又可以使学生们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利用影视作品的现场情境感,与文本内容有机对接,增强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把握。有很多经典文学作品都被制作成为影视作品。其作品文本中叙述的情景内容,经由荧屏得以直观再现,学生可以以第三者的身份“身临其境”地参与其中并亲身体验。因此将影视作品中创设的现场情境与文本内容有机结合,将能有效增强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对人物精神品质的把握。例如,教师在讲授世界名著《老人与海》时,可以播放同名电影,并设计一个“进入录音棚”的教学活动环节。学生们可以依据自己对人物形象的把握,对照课文为其配音,在配音中把握故事情节,感悟人物形象,体会主人公身上的那种不屈不挠、永不放弃的精神。

利用影视资源的丰富性优化语文课堂教学效果。影视资源类型多样,不同类型的影片可以培养学生不同的兴趣和文学涵养。例如,在讲授沈从文的小说《边城》时,可以播放一些有关湘西的风土人情、山川风景的视频,并以之作为文本切入口,使学生能够置身于田园牧歌式的湘西生活情韵中,感悟湘西的山川之美、人情之美。另外,组织学生观看《探索发现》《走近科学》等影片可以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增强他们阅读科技文的速度和准确性。

利用影视作品的吸引性和感染力,引导学生对影视剧本进行改写,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一部流行电影,无疑对学生具有吸引力,学生在欣赏影片的同时,对故事的情节、人物的性格、结局的设定等都或多或少有自我的感悟、思考和评价。对学生而言,他们已经充分占有了故事的材料资源,借助于教师的引导,他们能从更深思的想层面挖掘故事的意义和价值,能使既定写作技巧进一步娴熟,进而提升自身的写作水平。

(二)流行音乐融入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策略

流行歌曲将音乐性、情感性与艺术性有机地融为一体,娱乐性较强,深受学生的喜爱。为此,语文教师应充分挖掘流行歌曲中存在的真善美,寓教于乐,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中完成对语文既定知识的掌握。借助歌词的句式特点,引导学生学习语法和修辞。歌词本身就蕴含着诗性美、韵律美,其语法和修辞的运用极其讲究,通过对歌词本身句式特点的分析和讲解,能使学生快速掌握歌词本身蕴含的句法知识。如周杰伦《青花瓷》中歌词,“你嫣然的一笑如含苞待放/你的美一缕飘散/去到我去不了的地方”,显然歌词中的“嫣然一笑”,并非写实的手法,借由比喻从而将对方笑容中的优雅美、含蓄美生动地展现了出来。借助优美的流行歌词,引导学生对其进行分析和品味的方式便成为学习修辞手法的绝佳路径。

音乐创作的源泉之一,就是对古典文化内容的借鉴。这既包含古典诗词的现代谱曲,也包括按照古典诗词格式要求的现代创作。现实生活中以古典诗词为蓝本而创作的流行歌曲不仅具有深远的意境,更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将之引入课堂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和古典文化素养。像邓丽君的《在水一方》《独上西楼》,伊能静的《念奴娇》等,这些原汁原味的古典诗词,在这些歌唱大师的全面诠释、深情演唱下,极好地还原了诗词的意境。学生在倾听中已然感悟到了寄托于作者内心的那份或期待、或忧愁、或赞叹之情。引导学生从熟悉并喜欢的歌曲入手,帮助他们分析和反思作品的主题、意象及情感等,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借助歌词仿写,丰富学生的情感语言表达。流行歌曲中的语言活泼生动,句式灵活多变,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听歌过程中就能积累作文材料,形成富含诗性美的语言表达习惯。在教师有目的的引导下,学生更能快速掌握歌词的句式特点、表达习惯等形式技巧,从而为写作技巧的提升做好积淀准备。

(三)网络语言融入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策略

语言是随着时代而不断丰富和发展的,在每个时代它会都会有属于自己独特的部分。网络的普及,让不同地域的人可以汇聚一个平台,在彼此相互交流碰撞中,网络语言得以快速创新。其突出表现就是符号创新、缩略创新、数字创新、谐音创新,另外还有新词创造和借词等。

语言的创新过程是对语音、语法和词汇的融合再创造。这其中蕴含着大量的语言知识。这些语言知识形成的背景、过程,乃至使用的语境,学生都或多或少有所了解。而且,如果时间充足,学生很愿意就这些内容作全面而深入的探究。为此,这些具备创新意义的网络语言,是完全可以服务于语文课堂教学的。在进行“汉字起源和发展”的专题讲解时,教师可开设“网络语言造词规律”的知识讲座,加深学生对汉语知识的理解,了解汉字的发展演变过程。网络语言形式中亦包含大量的修辞手法,教师可依此开设修辞专题,由于这些所选例句贴近生活,内容为学生所熟悉,可以轻易消解学生的抵触心理,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语法修辞知识的学习。

当然,任何一种语言的发展,都会伴随不文明语言,乃至低俗污秽语言现象的出现。网络语言的形成与发展亦不例外。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应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低俗污秽式网络语言对整个社会的危害,知晓使用这些不文明语言是不可取的。尤其是作为即将成人的高中学生,更应该自觉抵制网络低俗污秽用语,不断提升自我语言的使用品位。

四、结语

“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要求语文教育必须顺应时代的潮流,表现时代文化精神的风貌和特质,为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需要服务,从而完成时代与社会赋予语文教育的特殊使命。”[6]这种特殊的使命感就需要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以恰当的方式面对当下的流行文化,既不过分排斥,也不过分依赖。既要传承历史优秀文学文化,又要善于创新,融优秀流行文化内容于语文课堂教学。在传统与时尚的结合中与时俱进,使语文课堂教学焕发出更强的生命力。

注释:

[1]中国大百科全书社会学编辑委员会:《中国大百科全书社会卷》,北京:中国大哲科全书出版社,1998年版。

[2]泰勒著,连树声译:《原始文化》,上海文艺出版社,1992年版。

[3]高宣扬:《流行文化社会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5]鲁迅:《鲁迅全集(第九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

[6]曹明海,史岩:《语文教育与文化精神的建构》,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6期。

(王超越 新疆喀什 喀什师范学院教育系 844000)

猜你喜欢

流行文化高中语文课堂教学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浅析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实用性和创新性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浅谈流行文化对小学教育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流行文化对高校美学教育的影响
韩国流行音乐对中国流行音乐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