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千年刀靶尚出脸 犹抱琵琶半遮面

2015-03-12谢敏

青年时代 2015年1期
关键词:苗族古镇

谢敏

千年的古文化造就了今天的刀靶水古镇,在逾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刀靶水古镇的古建筑显然有些风雨招摇,有些老街依旧是那古时的青石板,房还是后山枫香古木拼接的古朴木屋。不同于名声在外的历史名镇,刀靶村的古朴宁静与世无争,不足以吸引人们花心思去了解它,所以“刀靶水战役”后,岁月又将其锋芒匆匆掩盖。

走进刀靶村,一条笔直的主干道由进村口通向田间地头,狭窄的街道,高低建筑风格不一、外观粗糙的民房,一切看起来简单甚至有些破旧。每家的房檐下,都悬挂着用红布或彩纸做成的红色五角星,用来纪念刀靶水战役。闪闪的红星代表了一种气节、一种思念,也象征着某种精神。不经装潢修饰的老房子,让整个刀靶村呈现一片整齐的灰黑色。有人认为,这该是古镇固有的颜色,或者说,这是为了凸显那经久不衰的鲜红。

这便是刀靶水古镇的样子,静静地、慵懒地、与世无争地,在三合镇、在房檐下绽放着微微的红色光芒。倘若你不了解刀靶水古镇,定会认为除了红军的刀靶水战役遗址,这儿什么也没留下。其实,千年古镇刀靶水,也有那不为人知的历史故事,作为曾经的贵州四大贸易重镇之一,它辉煌过。

刀靶之名出自关公

刀靶水古镇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三国时期诸葛亮曾在此作战。刀靶水古镇一名,因三国时期一位赫赫有名的大人物而得。相传三国时,关公关云长的第三个儿子关索奉命来此平南蛮,驻扎在镇里的南蛮子们得知关公将至,闻声向今金沙县逃去。关索随即追赶蛮子,欲将其一网打尽。当关索追至慈音寺山门前,见蛮子四处逃窜,便停下来抽刀往地上一凿蔑视道:“这蛮子不战而逃,我还没有打过瘾。”

关索的大刀在水云坝地上凿了一个洞,刀一取出便顺势流出一股如刀把(刀靶)般大小的清泉。那时正值大旱之年,大地干涸民不聊生。从地底流出的清泉甘冽可口,如一场及时雨,不仅解了军民之渴,流过田野还拯救了万亩干枯禾苗。后人饮水思源,为了纪念关将军,便将这股长流不息的清泉命名刀靶水(刀把水)。外地人不知关索在此抽刀凿水的典故,仅从音译上,将刀靶喊作刀坝、叨靶。

依山傍水,民风刀靶

刀靶水古镇位于贵州省遵义市遵义县三合镇,依山傍水,地靠乌江和历史文化名城遵义。刀靶水古镇走势鸟瞰犹如一条横行中的巨龙,它东抵尚嵇新民、白马;南抵乌江河心与息烽交界,西北部与乌江支流偏岩河交界,西面与金沙县交界。

依山傍水,地形易守难攻孕育了刀靶水千年的古文化,也孕育了刀靶水多彩的民族文化。刀靶水居住着汉族、苗族、布依族等民族,他们团结一心,共同发展,编织了多彩有趣又独特的民族文化。这里的民族风情,既有传统的文化内涵,同时又富有强烈的西部地区苗族同胞的另类风情。

苗族和布依族热情大方,能歌善舞。刀靶水古镇的苗族传统节日有踩山节、砍火星、祭树节等。节日当天,苗族同胞全部着盛装前往。每年的9月19日,苗族同胞会举行砍火星的同姓家族神秘集会。届时,他们欢聚饮酒,对山歌,座谈族中家事,检查族中家规,修家谱,处理争端,主张济贫扶弱,同饮“合心酒”……

同贵州其它地区的苗族一样,刀靶水的苗族自己制作盛装。他们采制青丝麻、染彩线、织造麻布、棉面。蜡染工艺以铜刀沾上蜡液,在麻布上绘制花鸟鱼虫等自然界的图案,然后放入染料之中,将布匹染色去蜡再洗净晾干,便成一幅完美纯手工制作的蜡染工艺品。

历史上的刀靶

说刀靶水古镇乃兵家必争的军事要地是因为,历史上曾有多次攸关生死存亡的战役在此上演。除关索将军曾在此平南蛮,蛮子不战而逃外,明朝播州土司杨应龙也将刀靶作为根据地,建立皇城。明万历年间,朝廷大举发兵镇压播州杨氏蛮夷,史称“平播之战”。总兵童元镇率领官兵共计3万余人平蛮,就在渡江时,被杨氏军队围追堵截,大败于刀靶水古镇下辖的乌江关,兵力大损,十不存一。

在刀靶水发生的战役中,最为人熟知的莫过于“刀靶水战役”。“遵义会议放光辉……雄狮刀坝告大捷”一句出自肖华将军编写的《长征组歌》,是其中的两句歌词,“刀坝”便是刀靶水古镇。1935年1月6日至17日,由彭德怀、杨尚昆、邓萍率领的红三军团,在刀靶水古镇驻守期间,与国名党中央军、黔军展开激战,并击败敌军,保障了遵义会议的胜利召开。

而后解放时期,解放大西南,解放贵州。贵州省第一任省主席杨勇主席,曾两次在刀靶水与反共救国军(九路军)展开激战,九路军反被解放军击溃扫平,击败了土匪的猖狂进攻、荡平了反动势力、巩固了新政权。诸如此类的军事事件在刀靶水古镇不胜枚举,造就了刀靶水古镇为兵家必争之地的事实。除了军事要地外,刀靶自古还是一个商贾云集的富有之地。

刀靶水地处乌江之北,古时将其称为遵义府南乡,又叫城南关。据记载,刀靶水的集市最早出现在汉末,那时便有不少商人云集刀靶,形成了集镇。刀靶水古镇乃贵州三大古盐道之一,是清、民时期,贵阳的四大商贸站之一,分别为遵义、刀靶、息烽、扎佐。

民国初期至解放时期,刀靶水古镇曾有一条穿城而过的石板路,后加修贵遵路,由贵阳通往遵义,途径修文、扎佐、刀靶水。因此,前来贩盐、商运的客人常常将仅有的几家客栈塞满。而后经过快速发展,刀靶水古镇从民初拥有的盐号2家变成10余家,茅酒店由2家变得满布大街小巷、客栈、饭店增加至10余家,还有纺织业、蚕丝、木耳业、木炭、染坊、米市等,商客络绎不绝,繁华不可一世。

出土文物,人文风光

走在刀靶水古街,只要是古建筑,就少不了美轮美奂的木雕工艺。木质的建筑上,被木匠精心的雕琢出各种花纹,有精致的木雕窗框、刻有莲花花样的垂花门楼。大门上,在文革时期被愤青敲掉了脑袋的人物雕刻,无不透露出刀靶水古镇文雅的内涵和历史沧桑。

刀靶水人才辈出,自古有不少文人在此办学培养人才,本地居民还自筹资金办学,请进来教,走出去学。这里也出过不少国家栋梁人才,探花、状元、专家博士。如清末有县长吴瑶阶,秀才举人李朝阳、李庆堂等数十位。民国期间,刀靶水办有民办的刀靶女校、刀靶男校,培养了不少人才,更有在北京、南京、上海、黄埔军校念书的大学生李念孙、李克家、李长祖、李洪全等。

作为千年古镇,不少历史遗迹流落在了刀靶水。在刀靶水古镇街场口的桐梓坡,也就是狮子山皇坟出土了不少文物,考证下来是东汉至唐末的,晋宁石寨山铸造品。明万历年间修建的万佛寺至今任被完整保留在刀靶水古街上,有名的刀靶水战役期间,红三军领导人曾于万佛寺开会、居住,活动的遗迹也被保存下来。

1978年,在皇坟内出土的古文物中有一个铜鼓十分特别。铜鼓高27.5厘米,直径34.5厘米,足径5厘米,质地青铜,腰间置4扁耳。鼓面正中心为光体,有十二角光芒,芒处五晕……后鉴定产出年代为东汉至唐末,在此铜鼓的发现,乃贵州鼓发展史上由石寨山型向遵义深化的过度形式。

1968年,在偏岩河河畔出土“骑马俑钮铜印”,青铜铸造,高5厘米、长3.1厘米、宽1.7厘米。印纽为马俑,一个全副武装的古代军人骑在一匹骏马上,双手抓缰绳,头戴盔,腿穿靴,身着甲胄,两眼凝视前方。马体雄壮高大,膘肥肉满,颈上鬃毛竖立,身披战甲,作行军状,栩栩如生。

而红军长征时,在刀靶水街上设有苏维埃银行办事委员会,发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银行纸币,现在刀靶水古镇拥有的8张苏维埃币,已上交5张到中央,是红军长征遗留下来最珍贵的珍藏品。“藏匿”在刀靶街上的苏维埃银行旧址,当年发行苏维埃币的柜台实物仍放置在其中进行保存。

除上述之外,刀靶水古镇及周边不断出土了大量历史文物,强烈佐证了刀靶水乃名副其实的千年古镇之事实。

猜你喜欢

苗族古镇
古镇之旅
苗族古歌《仰阿莎》
盛大节庆——苗族牯藏节
古镇——镇远古镇
同里古镇
苗族民歌
56个民族56枝花 苗族
古镇梦
千年古镇
有个古镇叫大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