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经济带国家发展战略相关问题探讨
2015-03-12甘跃
甘跃
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提出,对打造马鞍山市经济新常态有着重要的意义。文章以马鞍山市郑蒲港发展为例,对长江经济带战略的理论定位、对马鞍山市长江经济带战略的对策建议作了相关理论上的探讨。
一、 对长江经济带国家发展战略的准确定位
1.长江经济带的发展进入非梯度形的“后极化时代”。长江流域城市带经济发展出现“三化现象”,即多极化、同质化和扁平化,沪杭宁汉渝蓉苏甬等叠合型的“多足鼎立”、南京、杭州、合肥等都市圈嵌套式“群雄并起”,沿江其他兄弟城市群的经济发展迅速崛起,这种新现象可以用“后极化时代”来概括,这是典型的“大树旁边长大树”。
2.长江经济带的发展应取向于创新转型、调整升级和协调一体化。面对国家发展战略,长江流域经济的发展要有新思路,经济的转型、结构的调整与发展的升级要有实质性进展,协调一体化要迈出大步伐,才能够担当起新时期我国经济发展 “新支撑带”的重要角色。
3.长江经济带的打造应探索生态文明建设的新路径。李克强总理指出:“长江生态安全关系全局,要按照科学发展的要求,处理好发展和保护的关系,避免产业转移带来污染转移。”努力将长江经济带打造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带。
4.长江经济带的对接举措应加强顶层科学设计。各经济区域应制定对接长江经济带建设的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在岸线开发、港口建设、轨道交通、高速公路、生态建设等方面提前谋划重大项目。
二、对马鞍山市呼应长江经济带国家发展战略的对策建议
1.实施高起点规划,培育临港产业,拓展腹地经济,实现“以港兴市”。(1)秉承高起点规划,高规格建设的原则,加快建设郑蒲港。郑蒲港深水岸线资源有20多公里,这是继上海、南京两个深水港后,长江第三个,也是最后一个万吨级深水天然良港。但是,由于南京长江大桥的壁垒限制,导致万吨以上海轮无法通过到达郑蒲港,导致我们优质的港口资源无法实现效用最大化。长江中、上游的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在不断提出相关的提案和议案,因此,在社会力量的呼吁之下,南京长江大桥的限制问题必将妥善解决。为此,对于郑蒲港的规划和建设,不应只考虑目前的困难,眼界应该放长远,按大吨位来建设港口,为以后的发展留下空间。
(2)培育异型钢生产交易产业园,发展马鞍山轨道产业,加强综合保税区建设,培育临港产业。由于郑蒲港位于江西片区,并且是新建港口,周边产业基础相对薄弱。为把郑蒲港打造成万里长江上最后一个第四代港口,迫切需要培育临港产业。适应经济发展形势、结合马鞍山市产业特点,为培育临港产业,提出三方面的建议。建议之一,按照“一链一基地四园区”发展战略的思路,建议在郑蒲港新区培育异型钢生产交易产业园。之所以提出该建议,一方面,是针对我市主导产业之一——钢铁,其中的普通钢产能过剩严重,产品利润率非常低,而异型钢是以普通钢为原材料进行加工的,产品附加值高;另一方面,是基于部分异型钢的运输需要专用码头与路线。建议之二,建议马钢在郑蒲港新区建设轨道产业园。该建议主要是抢占高铁时代的机遇,因为高铁在我国已经呈现高速发展的态势,并且作为中国的一大品牌,在国际市场大力推广,所以市场广阔。建议之三,建议按照自贸区的标准加强综合保税区建设。马鞍山申请成立的综合保税区获得了安徽省的大力支持,正在等待国务院的审批。
(3)延伸通关一体化,实施“无水港”战略,拓展腹地经济。作为长江黄金水道第三大深水港、作为皖江下游江北唯一的重要港口,郑蒲港的腹地非常广阔。为拓展腹地经济,提出两条建议,建议之一,针对9月22日实施长三角通过一体化的现实效果,建议按照以下两方面延伸通关一体化。一方面,呼吁国家海关将通关一体化的政策沿黄金水道往上游延伸;另一方面,呼吁国家海关将通关一体化的政策往郑蒲港的路上经济腹地延伸。建议之二,利用网络信息技术、移动通讯技术、卫星定位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和无线射频技术(RFID)等,将海港的主要功能及配套服务虚拟化并集成到电子平台,通过电子网络,向有水港口经济腹地交通枢纽城市进行延伸,协同海关、银行、商检、保险等部门提前完成货物进出口的相关手续,并借助科技手段保障进出口货物装运安全,实施“无水港”战略。
2.构建立体交通网络,疏浚域内黄金水道,打造安徽江海联运枢纽中心。(1)积极谋划过江通道,努力解决多式联运接驳的“最后一公里”问题,构建立体交通网络。打造安徽江海联运枢纽中心既要有良好的自然条件,同时还要借助于立体交通网络予以支撑。由于我市江海联运枢纽中心,是在马鞍山市2011年区划调整后的新版图上打造,并且形成的是拥江发展的格局,所以构建立体交通网络的首要任务是积极谋划过江通道。9月25日公布实施的《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走廊规划(2014—2020年)》基本上是全盘吸收了马鞍山市关于本市过江通道的规划,这对马鞍山的发展来说,是难得的历史性机遇,为此,我们应提前谋划,争取将九华路过江通道、慈湖公铁两用过江通道、湖北路过江通道和姑孰公路过江通道早日变为现实。另外,打造立体交通网络,还要实现多式联运的无缝衔接,即实现水水联运、公水联运和铁水联运的无缝衔接。结合马鞍山内通外连的特点,实现上述目标的关键在于努力解决多式联运接驳的“最后一公里”问题。为此,建议加快以下几方面基础设施的建设:一是加快马滁高速与马巢高速的建设,努力解决公水联运接驳的“最后一公里”问题;二是争取加快北沿江铁路建设,努力解决铁水联运接驳的“最后一公里”问题;三是加快太平府大桥建设,努力解决水水联运接驳的“最后一公里”问题。
(2)疏浚域内黄金水道,提升航道等级。中央实施长江经济带战略的主要目标之一是充分发挥黄金水道低运输成本的优势,为此提出了提升长江黄金水道功能的要求。结合我市各大支流的河道状况,建议争取国家、省支持,加强加快驷马山干渠(乌江船闸—入江口)航道维护性疏浚工程、姑溪河航道维护性疏浚工程、德胜河的清淤疏浚工程建设,通过这些建设努力打造水上高速。
(3)组建安徽江海联运枢纽中心开发投资公司,吸收民间资本参与战略投资。打造安徽江海联运枢纽中心的重点内容在于上述基础设施建设,这形成了巨大的资金需求。10月2日,《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的发布与实施,要求我市对上述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需求探索新路径。为此,建议由市内外投融资机构和相关企业组建安徽江海联运枢纽中心开发投资公司,吸收民间资本参与战略投资,以市场化运作推进江海联运枢纽中心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的合作发展。
3.加快产业承接,发展邮轮经济,营造拥江发展城市意象,探索体制机制,助力我市转型升级。(1)加快产业承接,实行“腾笼换鸟”、“凤凰涅槃”。《国务院发布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指导意见》指出:“引导产业合理布局和有序转移,培育形成具有国际水平的产业集群,增强长江经济带产业竞争力”。为实现我市产业转型升级,一方面,应加快产业承接,对我市产业进行“补链”与“强链”。李克强曾指出,从沿海起步先行、溯内河向纵深腹地梯度发展,是世界经济史上一个重要规律。因而,我们在面向整个长江经济带进行产业承接的同时,重点承接长江下游的产业;另一方面,由于我市区划调整的时间不长,产业布局存在非均衡现象,为此,针对江东片区产业布局较为密集的状况,建议实行“腾笼换鸟”、“凤凰涅槃”。
(2)加快建设游轮码头,打造“长江·太白国际生态旅游岛”,发展邮轮经济。《国务院发布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指导意见》指出:“充分发挥长江沿线各地独具特色的历史文化、自然山水和民俗风情等优势,打造旅游城市、精品线路、旅游景区、旅游度假休闲区和生态旅游目的地,大力发展特色旅游业,把长江沿线培育成为国际黄金旅游带”。马鞍山市文化底蕴深厚、沿江景点各具特色,建议加快建设游轮码头,争取纳入黄金水道上的精品线路。另外,我市拥有皖南国际旅游示范区唯一一个处于长江河流中的旅游资源——江心洲,具有重大开发利用价值。
(3)营造拥江发展城市意象,解决“临江不见江”城市建设问题。《国务院发布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指导意见》指出:“依托近山傍水的自然生态环境,合理确定城市功能布局和空间形态,促进城市建设与山脉水系相互融合,建设富有江城特色的宜居城市”。由于历史原因,江东片区长江岸线主要被皖能发电、马钢、港口等企业占用,导致我市“临江不见江”。打造江东片区滨江建设风貌,科学规划江西片区滨江风光带,要树立长远的城市发展眼光,对占用长江岸线的、不符合国家产业发展导向的企业有计划地劝退。
(4)探索呼应长江经济带建设的体制机制。长江经济带是要打造成“东中西互动合作的协调发展带”,我市应探索呼应长江经济带建设的体制机制。为此,提出两方面的建议,一方面,探索共建共享机制。以项目为引领,以资本纽带,通过政府推动、市场运作的方式,实现环境共保、生态共建、污染共治、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加快长江经济带跨区域高速公路、港口码头、轨道交通等交通设施建设;另一方面,搭建区域合作平台,组建政府、企业和民间等多层次区域合作组织,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学会、商会等市场中介组织的作用,继续推进与上海港经济合作工作,形成网络化协作体系,为融入全流域现代市场体系创造条件。
(作者单位:安徽省当涂县政府金融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