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正向的价值观立世

2015-03-12

中国新闻周刊 2015年6期
关键词:端正公正知识分子

改革开放三十六年之后,国家以及每个中国人,站在了重要的历史节点之上。我们的货物要走出去,中国制造要立得住;我们的人要走出去,每个个体都是这个国家最好的品牌形象。中国的形象,不只靠在纽约时代广场上打几次广告,不只靠在海外建立数百个孔子学院,而是靠高质量的产品和有尊严的个人立于世界。一个三聚氰胺毒奶粉丑闻就足以让整个行业蒙羞、国家声誉受损。一个游客在海外不经意的“到此一游”,就会令别人对中国人的形象大打折扣。而要扭转这一切,有赖于正向的价值观深入人心。

建立正向的价值观,首先是要求政府营造公平公正的环境。公平公正是社会良性运转的压舱石。这要求政府摆正自己的位置,不能又当裁判又当运动员,不能“越俎代庖”,不能“手乱伸”。这是依法执政的前提。

“没有正确的价值观,一切都等于零。”这是本刊采访企业家董明珠时她说的一句话。这位“中国制造”的代言人深感政府要做的最重要的事就是维护公平。现在中国要解决的,不仅仅是偷税漏税、招投标暗箱操作问题,而是要改变文化环境,包括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

建立正向的价值观,还要解决为官动力的问题。如何让官员“不敢、不能、不想”腐败,需要端正为官之道。一个公正廉洁的社会需要官员们有正确的价值观。民以官为标。官员的价值观端正了,社会风气就会跟着转好。

建立正向价值观,企业家们要有所作为。要把大部分时间和精力放在创业、创新上,而不是用来和官员打交道上。不再坑蒙拐骗,不再制造假冒伪劣,不再抄袭别人的知识产权,“中国制造”才能升级为“中国创造”,产业才能整体上档次。才能真正有利于一个创新、创富、守法的社会氛围。

建立正向的价值观,不能缺少知识分子的引领。知识分子要秉持民主、自由、法治的旗帜,为社会进步找到共识或最大公约数。知识分子既是知识的创造者、传播者,也是世道良心的看护人。因此,一个理性、建设性的社会氛围,需要一个理性、建设性的知识分子群体。多研究问题,提出解决方案,不打口水战,这是社会之期待,也是时代之呼唤。

建立正向的价值观,还在于每一个公民的参与和践行。为什么现在社会这么喧嚣浮躁?在这个看似大家都有充分想法的世界,但却充满了种种偏见。如果缺失了基本的同理心,那么谁也不会宽容,更没从容;我们只会捍卫自己,却不知捍卫“别人的权利”;而没有“别人的权利”,就不会有“自己的权利”;我们口口声声多元化,却仍在排斥他人,唯我独尊,这样的社会只能是一个原子社会和丛林社会。

社会是由每个个体组成的。每个人表露出的价值观都是该社会的反映。如果人们上学送礼,工作搞关系,办事送红包,那么社会怎么会有一个良好的风气?如果我们的社会处处充斥着成功学价值观、应试教育、竞争主义,这样的社会如何能够看到未来?

端正社会风气,要从每个公民做起。不要论断别人,因为你怎样论断人,别人就怎样论断你。没有同理心的社会也不会有同情心。

中国的经济正在崛起,中国在世界上的影响力与日俱增。北京APEC会议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开启了中国大规模“走出去”的全球化进程——无论国家形象,还是企业和产品,或是作为海外游客个人,必须“走出去”。在中国经济经过三十余年高歌猛进取得长足进步的同时,我们也要思考下一个三十年怎么走,面对腐败成风,信仰缺失,道德沦丧的社会风气,请先端正我们的价值观,然后践行之。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只是,价值观不只是用来背的,而是用来行的。如何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践行才是每个人的考验。

“影响有影响力的人”——这是《中国新闻周刊》理想主义的宣言;每年一度的“影响力人物榜”——这是本刊的价值观坐标,我们褒奖的与其说是人或事,不如说是褒奖一种正向价值观。我们相信,只有正向价值观被付诸行动,才能一步一个脚印地践行出“中国梦”来。

猜你喜欢

端正公正知识分子
形直则影端
Chapter 21 A dilemma 第21章 艰难的抉择
形直则影端
还你安宁的睡眠
名家谈教育
对知识分子的希望
对知识分子的希望
不公正
大公无私
知识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