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山深处的中国梦

2015-03-12冯在谊

含笑花 2015年1期
关键词:大山深处修路条路

冯在谊

路漫漫,梦闪光,一步一步向前走,就能触摸到梦的金光。

美丽的彩云之南,是山的世界,云的故乡,高原绿洲如梦似幻的奇观妙境,是最美的家园。山的伟岸挺拔,赋予了大山儿女坚定、担当、务实的品质,高原汉子钢铁一般坚实的脊梁,把自己和大山融汇成高原之魂,沿着那一条条穿梭在峰峦脊背上的山路,不断升华着高原精神和大山的品质。

在西畴县,有一个叫肖家塘的小山村。虽距县城不到二十公里,但这里的人们,原来去一趟县城要花四、五个小时。大山成了通向外界的屏障:石的天、石的地,除了石头就是悬崖,孩子们可谓是艰难地“爬”出去上学。卖一头猪,买两袋化肥,那可是举全村之劳力、全家老幼皆出动的一件伤心费神的大事情。煎熬之路,众盼之路,希望之路,在祖辈遗脉腾起的“等不是办法、干才有希望”的精气神中,不断升华,化为历史的定格。

修一条通向山外,可以追逐梦想的路,对山里人来说,那是祖祖辈辈的奢望。

一条山路,弯弯曲曲,蜿蜒在崇山峻岭之间,这可能是一条对城里人来说再平常不过的路。然而,对地处北回归线的喀斯特山区,身居大山皱褶中的山民,那可是一条希望之路,幸福之路,其中的心路历程,饱含着多少韵味无穷的感人篇章。

修路是为方便走出去,也是为方便走回来,沿着这条路高高兴兴出门追梦,再顺着这条路开开心心回家团聚,这是山里人朴实的想法,也彰显了路的真正含义——回归。

或许是山的阻隔,让高原上的子民,骨子里固有一种坚韧,有一种笃定,有一种追梦的豪情。这种用坚韧和笃定编织的梦想,用汗水和心血凝筑的梦想,无疑会更厚实,更温润,更能让人敬畏。

为了实现回归的梦想,大山儿女以对家园的笃定与坚守,以对走出大山与外界通融的美好憧憬,演绎了四个“愚公”修一条路的感人故事。

时光轮回到上世纪90 年代初,当时的西畴群众,面对山大石头多,人多耕地少的艰苦条件,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村村寨寨掀起外出打工热潮。山里人纷纷踏上了走向大都市的旅程。肖家塘村更是典型,走的走、搬的搬,这个原本有十二户人家的山寨,变得十室九空,仅剩下四户人家,继续坚守着几间老屋、四周绵延的大山和那片红土地。

走出大山,可以改变闭塞、贫困的局面,甚至可以开创一片新天地,可是祖祖辈辈留下的家园,从此就会慢慢消失。是搬走,还是留下?四户人家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后,最终决定留下:一定要把这个村庄守住,把家园守住,把祖宗的根守住。留下来了,又该怎么办?靠山吃山,只要人勤,生活就没有绝路。“搬家不如搬石头!修路!”四户人家齐聚一堂,召开会议,商定每家出一个劳动力,不管用多长时间,付出多大代价,一定要开山凿石、修道筑路,开通一条通向山外的路。四个男人义不容辞,同表决心、签订协议、筹集资金,用四个红手印,将担当烙在心上,把希望放飞山外。

2006年农历六月十二日,一声炮响宣告了肖家塘村修路的漫漫征程正式开启。四个人,除了年轻力壮的侯寿高外,其他三个人的年龄都在50岁以上,最大年龄是71岁。修路是大家共同的协定,是改变不了的决定!买炸药、打炮眼、砸石头、铺毛路,开始了筑梦之旅。当初只是想着怎么接通山外那条大路就行,然而,真正动起工来,大家对修路不专业,面对满眼的乱石,让所有人心里都没谱。一些来到肖家塘村玩耍的村民也调侃:“你们这是做梦,这种路怎么可能修通?”邻村群众的冷嘲热讽,反而激发了四个男人一定要把路修通的斗志。

有时三天修一米,有时一个月修不到五米……看着山路在慢慢延伸,大家慢慢挥去了心里的犹豫和顾虑,抛却了所有的迟疑,并坚信“路会修好的”。面对如林乱石,他们更坚定了踏碎顽石、追逐梦想的决心。

为加快工程进度,四位村民立下工作制度,规定修路要像城里人上班一样,每天早上8点准时开工,到晚上7点才能休息,中午由各自的家属轮流送饭到工地。寒来暑往,年复一年。艰辛的汗水,垒成了一米又一米的路;满脸的困惑,在一米又一米的新修山路上消融。面对那些陡峭的山崖,最年轻的侯寿高,先用绳子把自己吊上去,在悬崖上打炮眼炸石,惊心动魄的场面,让人看了感到不寒而栗。用侯寿高的话说,修这条路,比修长城还难。秦始皇修长城兵多、人多,我们才有四个人啊!

为了不影响修路进度,邓招财的妻子杨世美做完脑瘤手术,急匆匆出院为工地上的老邓送饭;邓招财的左手中指被石头卡断了,没有落下一天工;姚仕斌的左手食指被石块压断了,依然带伤上阵。梦想的金光,聚成战斗的合力;坚定的信念,取代了钻心的疼痛;执着的精神,勾勒成美丽家园的画卷。

“有志者,事竟成。”经过六个春秋的鏖战,2012年腊月末,他们换来了五公里的进村山路。虽然每家都欠下2万到3万元不等的外债,但四户人家16口人从此开启了一道通向外界的大门。姚仕斌、侯寿高、邓招财、姚光金四个男人,用恒心铺就了传奇,用行动诠释了当代愚公精神,用四双手在悬崖峭壁上和乱石丛中为自己,也为后代修了一条路。这是一条艰辛之路,一条回家之路,更是一条希望之路……

或许每个人都会疑惑:“他们为什么不搬走,欠债也要修路,这是何苦呢?”俗话说“住惯的山坡不嫌陡”,因为这个家园就是根,就是魂,就是我们心灵的归宿。

路,就是这条路,把落叶归根的深情,把月是故乡明的情结,把亲情、快乐和幸福不断缀联成美丽的梦想。修好路的当年,侯寿高借钱买了一辆摩托车,在大山深处传出了发动机的轰鸣声。杨世美在昆明打工的女儿听说家里的路修通了,硬是要在大年三十前赶来看看老人和孩子。过年了,全家团圆了,期盼,成了现实。一条山路,换来了山村的幸福和团圆,播种了明天的希望和收获。

为了这条路,为了建设家园,为了美丽的梦想,八只长满老茧的手,用一滴滴汗珠,用“愚公”精神,用敢于向困难说不的大山品质,编织着绿洲梦境、美丽家园。这就是守候家园的大山情怀,这就是建设美丽家园的执着精神,这就是大山之魂、红土地之魂。他们把不可能变成了现实,把坚定、担当、务实的精神彰显,把西畴精神、云南精神生动再现,把实现中国梦的正能量在大山深处传递。endprint

猜你喜欢

大山深处修路条路
这条路
七月
在这条路上行走
大山深处的甜蜜事业
我是一粒种子
清洁包 健康行(下)
《修路》教学设计
“要想富先修路”先富了谁
南京一修路工人给他娘的信
这条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