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明孝宗少子与嘉靖议礼之争探论

2015-03-12陈旭

北方文学·下旬 2015年12期

陈旭

摘 要:明孝宗除明武宗一子成立之外,再无其它子嗣。孝宗缺少子嗣一事竟然因为正德朝明武宗拒不择宗室以备储贰之选的演变,酿成了后来嘉靖初年“大礼议”的激烈风波。

关键词:明孝宗;明武宗;明世宗;嘉靖;大礼议

美政颇多号称贤君的明孝宗贵为天子,为何竟然只落得个只有明武宗一子得以成立的结果?明孝宗缺少子嗣,最主要的原因应该归于张皇后的专宠。孝康皇后张氏,兴济人,成化二十三年(1487)被选为太子妃。是年,孝宗即位,册立为皇后①。据说“昭圣在孝庙时专宠骄妬,致孝庙终身无他嫔御”②,所以明孝宗得子只有二人。武宗朱厚照、蔚王朱厚炜,俱张皇后生。蔚悼王朱厚炜,孝宗次子,生三岁薨,追加封谥。明孝宗得女有三,一为太康公主,二为永福公主,三为永淳公主③。可惜仅凭张皇后一人生育儿子之力毕竟是有限的。除此之外,明孝宗少子,与弘治年间谢迁等人阻止广选妃嫔也有重要的关系。

一、谢迁等阻纳妃嫔导致孝宗少子

弘治元年(1488)二月丁巳日前,御马监左少监郭镛曾请预选女子于宫中或诸王馆读书习礼,以待服阕之日,册封二妃,广衍储嗣。到了丁巳日,时任左春坊左庶子兼翰林院侍读的谢迁上疏大力阻止:“伏闻陛下因内侍进言欲选妃嫔以充后宫,臣愚闻之且骇且惧。以为陛下聪明神圣,岂宜有此举动?夫六宫之制固所当备,而三年之忧岂容顷忘。……伏望皇上当此春秋鼎盛之日,益笃义理养心之功,必如成汤之远声色以保和圣体,必如武王之矜细行以培养圣德。姑从臣迁之言行之于祥禫之后,庶为得礼”④。由于礼部尚书周洪谟等人也阻止选妃,所以明孝宗同意了谢迁的建议。至迟到弘治二年(1489)十月己酉日,荆王朱见潚奏:“陛下继统三载,储嗣未闻。请遣内官博选良家女入宫,以备采择”。明孝宗却贻书复王曰:“王以朕未有储嗣,请遣官选取女子,固为盛意。此系人伦重事,不可轻举。朕即位方及三年,过先帝大祥未久。若遽选妃,将不启天下之私议乎?况祖宗朝册后之后无遣官重选妃例,朕果欲选妃,亦当禀命于太皇太后、皇太后然后行,岂敢任意自为?王所拟诚有未当者,朕志已定,可不劳尊虑也,惟叔亮之”⑤。荆王朱见潚本是一番好意,明孝宗竟然在回书中对此建议颇为不悦。至迟到弘治三年(1490)八月乙巳日,礼科左给事中韩鼎又上言:“陛下嗣豋大宝三年于兹,而前星未耀,嗣续未广。乞遵古者天子一娶十二女之义,慎择幽闲以充六宫”。明孝宗却只批答:“章内所言事朕自有处分,赍醮之事已灼知之,决不为所惑矣,所司其知之”⑥。至迟到弘治三年(1490)闰九月丁酉日,礼科右给事中韩鼎再次上言:“早敕内外诸司慎选良家女为妃嫔以充六宫,为宗庙社稷长久之计”。明孝宗还是态度不积极,批答曰:“立大本之言诚有理,但慎选妃嫔未宜遽行耳,下所司知之”⑦。

明孝宗缺少子嗣,确实是因为妃嫔太少所导致的,在很大程度上谢迁等人不能辞其责也。黄景昉评:“孝皇初年选妃嫔,谢文正谏止。焦泌阳憾谢,诬为媚中宫地。时张后爱最笃,同上起居如民间伉俨。然焦指为媚,故邪论不足辨。然终弘治世不备三宫,后骄姤,二张恣横,仅一传止。倘不如谢言,庶或有蕃条之望”⑧!夏之蓉说:“有明家法谨严,后妃鲜失徳者。悍妬之风,自周太后开之。嗣是而万贵妃啄刘殆尽,西宫一脉,殆岀天幸。昭圣钤制孝宗,武宗而外卒无他子。驯致国统中绝,外取兴藩。张、桂借大礼之议以博富贵,而孝宗遂以无后。妒后之为祸,一至此哉”⑨!

二、武宗出生及继承人地位的确立

到了弘治四年(1491)九月丁酉日,皇长子朱厚照也就是后来的明武宗终于出生⑩。弘治四年(1491)十月丙辰日,明孝宗以皇长子生颁诏天下。朱厚照的出生,让明孝宗及张皇后总算满足了求子的久违愿望。此后的弘治七年(1494)十二月庚申日,明孝宗又得皇第二子之生。可惜到弘治九年(1496)二月癸酉日,皇第二子却夭折,诏追封蔚王。

朱厚照出生后,群臣对建储也变得热心起来,朱厚照很快就被立为太子。至迟到弘治五年(1492)二月癸卯日,文武群臣太师兼太子太师英国公张懋等三上表请册立东宫,明孝宗批答:“览表具悉卿等请立皇储忠诚恳切,至再至三。钦承圣祖母、圣慈仁寿太皇太后、圣母皇太后慈训,与舆论同。兹特允请,其令礼部择日具仪以闻”。弘治五年(1492)三月丁丑日,明孝宗赐皇子名朱厚照。弘治五年三月戊寅日,又以册立皇太子礼成诏告天下。到了弘治十八年(1505)五月辛卯日,明孝宗驾崩之前,召皇太子朱厚照面谕曰:“朕不豫,皇帝与东宫做。礼仪悉依先帝遗典,祭用素羞。东宫务遵守祖宗成法,孝奉两宫,进学修德,用贤使能,毋怠毋荒,永保贞吉”。当日午刻,明孝宗崩,颁遗诏曰:“朕以眇躬,仰承丕绪,嗣登大宝十有八年。敬天勤民,敦孝致理,夙夜兢兢,惟上负先帝付托是惧。乃今遘疾弥留,殆弗可起。生死常理,虽圣智不能违。顾继统得人,亦复何憾?皇太子厚照聪明仁孝、至性天成,宜即皇帝位。其务守祖宗成法,孝奉两宫,进学修德,任贤使能,节用爱人,毋骄毋怠。内外文武群臣其同心辅佐,以共保宗社万万年之业”。此后,明武宗顺利即位。

随着朱厚照的日益年长,群臣不断上疏提醒明孝宗当注意对明武宗的培养教育,以便他将来成为一位合格的皇帝,明孝宗对这些建议也多加采纳。明孝宗对惟一成立的儿子朱厚照显然是寄予了殷切期望的,比较期待他能够在将来当个好皇帝。弘治十八年(1505)五月庚寅日,在明孝宗“大渐”之际的当日晓刻,命遣司礼监太监戴义召内阁大学士刘健、李东阳、谢迁甚急,至乾清宫东暖阁御榻前听命。明孝宗着燕服坐,龙床御榻上。健等入至床上榻前,叩头问安。明孝宗自序即位始末甚詳,欲有所记录。于是太监扶安、李璋捧纸及砚,戴义执朱笔跪于榻前,陈宽、萧敬、李荣俱跪于床下。明孝宗命戴义书于片纸曰:“朕昔侍太皇太后宫闱。及长,蒙先皇厚恩,选配昌国公张峦女为后。于弘治四年九月二十四日诞生皇子厚照,册立为皇太子,正位东宫。年已长成,主器婚配不可久虚。礼宜择配,可于今年举行”。书讫,明孝宗执刘健之手又曰:“先生辈辅导辛苦,朕备知之”。又说:“东宫聪明,但年尚幼,先生辈可常请他出来读书,辅导他做个好人”。刘健等皆饮泣对曰:“东宫天性睿智,今年尽勤学,望皇上宽心少虑,以膺万福”。语久,明孝宗“王音渐清,反复告谕,若不忍释”。

三、对武宗培养教育的归于失败

可惜事与愿违,虽然明孝宗期待方殷,群臣也对朱厚照的教育提出了很多建议,并且也部分得到了施行,然而对朱厚照教育的成果却颇不能尽人意。明武宗朱厚照虽然天资聪颖,可是却日益贪玩成性,父亲明孝宗对他也失于约束不严。黄景昉评明孝宗对明武宗教育的失败云:“孝庙最垂注讲臣。如因王华讲李辅国事,赐之食。因王鏊讲文王不敢盘于游田章,罢西苑游,召内臣申诫。因张元祯身短小,为设低几。又如评刘机敷陈启沃之语,咸优柔曲委,惟恐伤之,称缉熙光明盛事。方孝庙在东宫,讲官周经进讲《文华大训》,每起立拱听。而吴宽于弘治中以皇太子讲学少间率僚属,两朝隆替蚤分是矣。时训储功疏略,奈何使刘瑾、马永成者驰逐其间?不记曩诵经避大伴时耶”?明武宗的贪玩无道,不勤政于国事,是明朝开国以来诸帝中最罕见的。所以明世宗在《大明武宗毅皇帝实录序》中对他的弊政多有指出。明人陈建也批评武宗朝政治之败坏,语气极为激切:“正徳间濒危者,有数事焉。逆瑾滔天,八党乱政,无异于汉五侯十常侍、唐元和甘露之党也。流贼之扰,遍及于两畿、山东、河南、川蜀、江西之境,无异于汉黄巾、唐黄巢、元红巾之乱也。寘鐇、宸濠之变,无异于汉七国、晋八王之祸也。召边兵入京师,无异于何进召董卓之乱也。武皇帝之嬖幸盈朝,政在下臣。巡游燕乐,荒弃万几,无异于秦、隋、汉、唐之季也。呜呼!前代有一于此,未或不亡。正德朝丛是数者,而国家安如盘石,岂非天与”?清朝乾隆帝也作诗批评说:“连疏请诛阉,惊泣忘食矣。尚可诿年少,及壮益堪鄙。恶事无弗为,实厌数偻指。庄宗李天下,成帝张公子。较彼尤甚焉,不亡更何俟?而竟未即亡,殊难究此理。向著读召诰,约略明其旨。”

而明武宗虽然荒淫好色,和其父明孝宗只专宠张皇后有天壤之别,却依然也落得个无子的结局,这种情况不得不引起当时朝野官员对时局的关切。所以在武宗朝日益有建议明武宗选择宗室建储之议,若是明武宗及时采纳,明朝的皇位继承在其死后自然就难有风波。由于明武宗拒不立嗣,对此消极应对,时人也考虑到武宗无嗣后新皇继承人的诸多可能性。上文中所见焦芳之批评谢迁阻明孝宗纳妃嫔虽然过火,出于报复,语气过于激愤,然而其批评却也有一定的道理。事机一失,则难挽回。史载:“孝宗之在东宫也,皇太后已册为妃。及即位后,有以选宫嫔广圣嗣为请者。孝宗以三年之哀未释,不忍从。盖久而储贰未立,中外方窃忧之”。尤其是弘治四年(1491)九月丁酉日朱厚照出生后,明孝宗更是对不需广选妃嫔有了理由。后来虽有弘治七年(1494)十二月庚申日皇第二子之生。可惜到了弘治九年(1496)二月癸酉日,皇第二子却又薨,明孝宗诏追封为蔚王。此后,明孝宗除明武宗一子成立之外,再无其它子嗣。冥冥中似乎有天意注定,明孝宗缺少子嗣一事竟然因为正德朝明武宗拒不择宗室以备储贰之选的演变,酿成了后来嘉靖初年“大礼议”的激烈风波。

注释:

①(清)张廷玉:《明史》卷114《孝康张皇后传》,第3528页。

②(明)朱国祯:《涌幢小品》卷1《中宫废立》,四库存目子部106册,第183页。

③(清)张廷玉:《明史》卷121《公主》,第3674页。

④《明孝宗实录》卷11,弘治元年二月丁巳,第256-259页。

⑤《明孝宗实录》卷31,弘治二年十月己酉,第704页。

⑥《明孝宗实录》卷41,弘治三年八月乙巳,第862-863页。

⑦《明孝宗实录》卷43,弘治三年闰九月丁酉,第884页。

⑧(明)黄景昉:《国史唯疑》卷4,续修四库史部432册,第62页。

⑨(清)夏之蓉:《读史提要录》卷12,四库未收02辑30册,第475页。

⑩《明孝宗实录》卷55,弘治四年九月丁酉,第1076页。

《明孝宗实录》卷56,弘治四年十月丙辰,第1084-1085页。

《明孝宗实录》卷95,弘治七年十二月庚申,第1789页。

《明孝宗实录》卷109,弘治九年二月癸酉,第2004-2005页。

《明孝宗实录》卷60,弘治五年二月癸卯,第1143-1146页。

《明孝宗实录》卷61,弘治五年三月丁丑,第1163-1164页。

《明孝宗实录》卷61,弘治五年三月戊寅,第1165-1176页。

《明孝宗实录》卷224,弘治十八年五月辛卯,第4244-4245頁。

《明孝宗实录》卷224,弘治十八年五月庚寅,第4242-4244页。

(明)黄景昉:《国史唯疑》卷4,续修四库史部432册,第67页。

(明)焦竑:《皇明人物要考》卷1《武宗毅皇帝》,四库禁毁史部20册,第12页。

(清)弘历:《御制诗集》五集卷32《过清河望明陵各题句》,文渊阁四库集部1310册,第105页。

《明武宗实录》卷1,第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