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急疏散状态下人群疏散时间的不确定性分析
2015-03-12张望梧
刘 宇,高 瞩,2,张望梧
(1.西安理工大学,陕西 西安 710054;2.常州工学院,江苏 常州 213002;3.南通中能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江苏 南通 226575)
0 引言
随着经济和文化的迅猛发展,公共建筑成为人们经济和文化的主要空间,各种娱乐、大型商业、宣传等公共活动的主要集散地,具有密度高、流量大及环境特殊等特点。公共建筑中一旦发生紧急事件,将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因此,公共建筑的安全问题已引起国家和人们的高度重视,业界正在强化对其的研究力度。
人群疏散的不确定性对于人群疏散时间最小化有重要的影响,对其的研究在国内外已有很长的历史,早期疏散研究一直沿用观察为主的数据获取方法,故难以获得疏散数据,更无法得到人群疏散的种种不确定性因素。如Togawa、Melinek和Booth以及Pauls通过观察和经验总结出不同场景下的疏散时间计算公式[1-3]。由于疏散过程中存在许多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简单的经验计算公式无法反映出人群疏散时间的不确定性。计算机仿真模拟技术的发展,已使许多计算机模型可以仿真出模拟人员的疏散时间[4-5],但是计算机模型仅局限于反映疏散环境对于人群疏散时间的影响。为此,本文利用多项式混沌展开法,对人员密度、人群组成、单个人员预动时间等不确定性因素展开分析,研究出人群疏散的各种影响。
1 紧急疏散过程的描述
图1 疏散过程
人员疏散过程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涉及当事人的心理、生理及疏散环境等各方面的因素[6]。疏散过程一般分为反应过程和疏散运动过程两部分,如图1所示。的确定存在较大难度,如人群密度、人群组成和预动时间等。由于这些参数的可变性和随机性,可将这些参数视为不确定性参数。确定性因素是指公共建筑内部出口的相关参数。
通过对疏散过程的分析,可知疏散时间与确定性参数和不确定性参数相关。人群的疏散时间表示为
式中:x={x1,x2,…,xna,xan+1,…,xna+nb}是参数的集合,其中包括确定性参数和不确定性参数;x1,x2,…,xna为确定性参数集合,na为确定性参数的个数;xna+1,…,xna+nb为不确定性参数集合;nb为不确定性参数的个数;na+nb为参数的输入个数。
2 多项式混沌展开法
反应过程是指紧急事件发生到开始疏散的过程。反应过程主要是指当事人对紧急事件的识别和响应,此过程可分为识别过程和响应过程。识别过程是指发生紧急事件到当事人确认的过程。在识别过程中,当事人的运动不受警告信号的影响,但识别过程受疏散环境、人员特性、建筑物运营管理的影响[7]。响应过程是指确认紧急事件发生到开始疏散的过程。在响应过程中,当事人会有预动作。疏散运动过程是从开始疏散到疏散结束的过程。疏散运动过程受到疏散环境和当事人运动特性的影响,如路线的选择、当事人运动速度以及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等。在疏散运动过程中,当事人的运动速度由其人员特性决定,且在疏散运动过程中不断地发生变化,人员的疏散行为及决策的选定也存在不确定性。
人群的疏散过程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且含有许多不确定的因素。人群疏散过程与个体人员特性(如人员性别、年龄、运动能力和人群密度等)、人员对紧急事件的识别、路线的选择、人员心理与生理等因素相关[8]。根据参数的可控性,可将人群疏散时间的影响参数分为确定性参数和不确定性参数。由于紧急事件的发生和人群的个体行为存在随机性,使人群疏散中某些相关参数
多项式混沌展开是由齐次混沌理论演变而来[9],主要用于有限二阶矩计算过程的随意性描述[10]。基于人群疏散时间的不确定性,可通过多项式混沌展开方法来处理。
结合多项式混沌展开使用条件,可构建疏散时间数学模型T:
①假设确定性参数x1,x2,…,xna在设定范围内服从均匀分布。
②输入参数 x1,x2,…,xna,且相互独立。
不确定参数作用下的疏散时间可表示为
式中:αi(i=0,1,2,…,n)为多项式混沌展开系数;ξ={ξ1,ξ2,…,ξn)为随机变量;φi(ξ)是以随机变量ξ为参量的多维正交多项式。
为便于计算,可将输入参数 x={x1,x2,…,xn}根据下式转化为均值为0、方差为1的随机变量 ξ={ξ1,ξ2,…,ξn)。
式中:E(xi)为xi的期望;δ(xi)为xi的方差。由式(2)可知,若已知 ξi,可求得 xi。
为方便估计输出量的不确定性[11],式(1)中T的多项式混沌展开截断到其中的某一阶数。如下式所表达的T关于随机变量ξ的a阶截断多项式混沌展开。
式中,θlkk(ξk)是以随机变量ξk为参量的lk阶一维正交多项式。
3 人群疏散时间的不确定性分析
3.1 疏散模型的构建
3.1.1 人群疏散量的定义与描述
疏散过程是一个连续性过程,且每个人的位置和速度都是连续变化的,所以连续性模型更能准确反映人群疏散的过程。关于连续性模型的研究,Helbing提出的社会力模型能够较好地反映人与人、人与紧急事件、人与建筑物之间的相互作用[12]。基于社会力模型的研究,运用芬兰VTT研究中心开发的FDS+Evac计算机疏散模型中提出的运动方程来控制,人员控制方程为
式中:xi(t)为人员i在t时刻的位置;fi(t)为周围环境对人员i在t时刻施加的作用力;mi为人员i的重量;ρi(t)为人员i在t时刻受到人员之间的作用力;人员i的速度可表示为vi(t)=d xi/d t。
3.1.2 人群疏散时间的计算模型构建
由于人群疏散的不确定性是固定存在,且不能将其排除在外,关于人群疏散时间不确定性的处理方法,本文运用Anylogic软件对每个疏散场景进行多次模拟,来获得平均人员疏散时间作为该场景下的疏散时间。
运用Anylogic疏散模型对疏散场景进行重复模拟的方法如下:
①保证平均人员疏散时间的收敛性,确定最小模拟次数nmin;
②运用Anylogic软件进行nmin次重复模拟获得平均疏散时间;
上述步骤中平均疏散时间T的收敛性可通过相对误差l来判断,即
一旦获得疏散时间,便可获得在不确定参数影响下人群疏散时间的期望E(T)、方差δ(T),分别分析出人群密度、人群组成和人员预动时间对疏散时间的影响。
3.2 示例
3.2.1 案例描述
以地铁站台为例,假设地铁站台层的建筑面积为200 m2,将上行自动扶梯和楼梯看为出口。由于地铁展开两侧均有上行楼梯和自动扶梯,所以出口数分为2个(A和B出口),且2个出口均在中间位置,出口宽度设定为3.5 m,人员密度均值约为1.0人/m2,如图2所示。
图2 地铁站台简图
此处考虑的不确定性因素包括人群密度、人员组成和预动时间,这些参数根据文献[13]的研究课题获取,如表1~3所示。为方便计算,本文假定人群密度在整个空间内是均匀的,故预动时间服从正态分布[14]。
表1 人群密度调研 人·m-2
表2 人员组成
表3 不确定参数分布与范围
3.2.2 分析与讨论
为确定疏散时间多项式混沌展开T的收敛,分别抽取输入样本数为29和51构建其疏散时间T,按人群密度、儿童载荷比和预动时间的3阶和4阶进行混沌展开。为方便计算,本文基于所有数据拟合出人群密度与疏散时间关系曲线、儿童载荷比与疏散时间关系曲线、预动时间与疏散时间关系曲线。
1)人群密度与疏散时间关系
人群密度与人员的运动速度密切相关,人群密度越大,行人之间的距离越近,人员运动速度越小(见图3)。人群疏散速度与疏散时间有密切关系,疏散时间由步行时间和停留解除时间构成,疏散时间与人员运动速度的关系如图4所示,人群密度与疏散时间的关系如图5所示。
2)儿童载荷比与疏散时间关系
在人群疏散过程中,由于体质因素,老年人和儿童总是处于弱势。由于其行走速度较慢,故在紧急事件发生时容易滞留。另外,在紧急事件发生时由于受到其他人的作用,很难紧跟前面的疏散队伍。因此,不同的儿童载荷比对疏散时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图6为100人情况下不同儿童载荷比对疏散时间的影响。
图3 人员运动速度与人群密度关系曲线
图4 人员运动速度与疏散时间曲线
图5 人群密度与疏散时间曲线
图6 儿童载荷比与疏散时间曲线图
3)反应时间与疏散时间关系
反应时间主要是人员确定紧急事件发生到响应的时间,由于人员的不同,反应时间也是不同的。根据不同人数反应时间的差异来分析反应时间对疏散时间的影响,如图7所示。
图7 反应时间与疏散时间曲线
4 结语
本文结合实例,利用多项式混沌展开进行了人群疏散时间不确定性研究,可得如下结论。
1)当人群密度低于1.1人/m2时,行人速度与人群密度呈非线性变化,人员的运动速度主要是由自身的特点决定,不受周围其他人的影响;当人群密度为1.1~2.6人/m2时,从有关图表可以看出人员速度与人群密度呈线性变化,所有行人的行为特征基本相同;从人群密度与人员疏散时间图表可以看出:当人群密度低于1.5人/m2时,呈线性变化;当人群密度大于1.5人/m2时,呈非线性变化。因此,在疏散和运营中应当合理控制区域间的人群密度。
2)疏散过程中,老人、儿童等不仅自身行走缓慢,而且会对整个疏散队伍产生不利的影响。因此,在疏散过程中应加强对此类人员的专项疏散引导和指挥。
3)在疏散人员相对较少,且人员的反应时间服从正态分布的情况下,反应时间对疏散时间的影响相比人员数量的影响较小;当反应时间相对较长时,人员的反应时间对疏散时间的影响较大,而人员数量造成的影响则较小。
因此,在具体设计人群密集区域疏散通道和相关产品、标识系统的时候,要充分考虑上述结论所涉及的内容,从而设计出高效、完美、人性化的区域疏散通道和相关产品、标识系统。
[1]宋彪,朱建明,黄启发.基于群集动力学和演化博弈论的网络舆情疏导模型[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14(11):2984-2994.
[2]刘少博.人员疏散中个体和群体行为的实验和计算机模拟研究[D].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
[3]李俊梅,胡成,李炎锋,等.不同类型疏散通道人群密度对行走速度的影响研究[J].建筑科学,2014(8):122-129.
[4]肖睿夫.考虑人员行为的火灾疏散时间的研究[D].沈阳:沈阳航空航天大学,2015.
[5]张滨雅.步行设施空间特征与行人安全出口选择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15.
[6]屈云超.密集人群疏散行为建模与动态特性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15.
[7]郭雩.地铁车站火灾乘客应急疏散行为及能力研究[D].湘潭:湖南科技大学,2012.
[8]胡玉玲,王飞跃,刘希未.基于ACP方法的高层建筑火灾中人员疏散策略研究[J].自动化学报,2011(2):185-196.
[9]迟春见,于万波,魏小鹏.基于函数展开与超混沌系统的图像加密[J].计算机工程,2011(8):146 -148.
[10]王小胜.不确定统计的若干问题及应用研究[D].镇江:江苏大学,2010.
[11]锁斌.基于证据理论的不确定性量化方法及其在可靠性工程中的应用研究[D].北京: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2012.
[12]李慧颖,梁启宇,万千,等.基于行人过街场景的社会力模型改进研究[J].交通信息与安全,2015(1):29-34.
[13]刘宇.基于风险的公共交通性自动扶梯安全保障技术研究报告[D].西安:西安理工大学,2015.
[14]姚小林,陈俊敏.人员密度和出口宽度的不确定性对疏散行动时间的影响[J].工业安全与环保,2014(10):5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