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化医院护理安全预警管理与成效
2015-03-12陈永琴田继书魏大琼杨兴春
陈永琴,田继书,魏大琼,杨兴春,毛 丹,胡 腾
(重庆三峡中心医院护理部,重庆万州404000)
保障患者安全,是医院质量管理的核心。如何尽可能地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构建科学有效的患者安全保障体系,已成为护理管理者研究的重要课题[1]。本院是重庆市卫生局指定的首批集团化模式试点医院之一,设有1个总院,7个分院。由于集团化医院医疗业务快速发展,收治患者数呈显著上升趋势,加上新聘批量护理人员专科业务技能、知识水平、工作经验参差不齐,护理安全面临严峻考验。医院扩建后如何有效地规避风险,降低损失成为管理者首要关注的问题[2]。安全管理是指为保障患者的身心健康,对各种不安全因素进行有效的控制[3]。为了落实新三甲患者安全质量标准,确保护理安全,本院于2012年1月启动了护理安全预警控制机制(以下简称机制),该机制实施后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院是1所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设有1个总院、7个分院(儿童、精神、传染、康复、口腔、肿瘤、急救7个专科医院)、71个护理单元,开放床位3 000张;护士总数1 655人,其中男89人、女1 566人;年龄19~59岁,平均(31.78±9.67)岁;中专140人,大专958人,本科557人;护士829人,护师465人,主管护师280人,副主任护师77人,主任护师4人;身体基本健康。
1.2 方法
1.2.1 完善护理安全管理组织机构 按照新三级甲等标准,建立由院长、护理部主任、护士长、各职能科室正主任组成的护理质量安全管理委员会,各临床科室设立护理安全管理小组,安全管理委员会办公室设于护理部,配备3名专职人员(副主任1名)负责全院护理安全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反馈、整改、督查与追踪工作。实施护理部-总(科)护士长-病区护士长三级质量控制和护士自我控制的护理安全管理体系,遵循PDCA循环程序开展集团医院的护理质量控制,促进质量持续改进。
1.2.2 完善护理质量标准及工作流程 护理工作流程应以最短的时间、最小的范围、最有效的措施,减少护理安全隐患对医院、患者及护士造成的伤害[4]。集团护理部对全院护理缺陷进行原因分析,将差错原因看作质量持续改进要点及护理风险预警项目。护理部针对因护理质量标准及护理流程等方面的缺陷而造成的护理差错事故,按照新三级甲等标准及重庆市规范,结合本院实际修订的集团医院统一的护理质量标准,进一步完善了重点环节标准化工作流程。
1.2.3 排查安全隐患,制订预警控制方案 护理安全管理委员每月定期进行护理安全评估,按科室、岗位仔细评估护理工作各方面的安全漏洞和隐患,对评估发现的问题和隐患及时反馈给临床科室落实整改,将实施整改后仍存在的不安全因素确定为对护理安全具有警戒或防范意义的预警信号,并针对每一个预警信号制订出预警控制方案下发相关科室。
1.2.4 分级实施护理安全巡查与安全信息网络直报及反馈机制 由护理部制订电子版的护理安全信息周报表,该表包括护理核心制度的执行、技术操作规范、设施与设备管理、药品管理、病区环境、投诉与纠纷、医疗费用等项目。按照周报表项目分级实施护理安全巡查、安全信息网络直报及反馈机制。(1)临床一线护士:每班进行岗位隐患巡查,发现隐患立即列出相关护理安全预警内容,及时落实整改,并以书面形式交班,对各班护士进行预警;(2)临床护士长:每天对本科室进行安全巡查,及时处理安全隐患,将巡查结果每周上报护理部,对本科室不能解决的问题则列出预警内容以书面形式上报相关职能部门协调解决;(3)总(科)护士长:每周对分管区域进行安全巡查1次,指导并协助临床科室解除安全隐患,并追踪整改效果,每月将本片区巡查结果上报护理部;(4)护理部:每月对全院护理单元进行护理安全巡查1次,并将本月全院上报的安全信息进行归纳分析,按安全隐患的性质、级别启动安全预警机制,进行安全防范部署。
1.2.5 实施患者风险预警评估,落实安全防护措施 按新三级甲等标准对患者实施风险预警评估,患者入院时立即给予入院评估(含生理、心理)、疼痛评估、跌倒/坠床及压疮、管道滑脱危险因子评估等。患者住院期间护士会根据其用药及病情变化对上述危险因子实施动态评估,根据评估结果有针对性地制订并实施风险预警方案,落实安全防护措施。
1.2.6 完善设施设备,打造安全环境 在医院建筑设计中全方位体现安全理念,病区地面全部安装防滑地板,墙面安装有扶手,配备有多功能双侧床栏的病床,病区厕所、盥洗间铺设防滑垫并安装防护窗,电梯及楼道安排保安人员保护患者行走的安全,医院的各种服务设施均贴有醒目的标识及使用说明,为行动不便的患者配备了手推车、轮椅、徒手电梯等。医院在硬件配备上处处体现了保障患者安全的人文服务理念,力图营造以患者为中心的安全疗养环境。
表1 机制实施前后护理缺陷发生率及上报率比较 [ n(x)]
表2 机制实施前后护理质量考评比较(±s,分)
表2 机制实施前后护理质量考评比较(±s,分)
时间 基础护理 特、8 92.89±3.56 94.18±3.12 91.78±2.96实施后 96.18±2.98 96.96±2.12 96.22±3.08 95.36±2.34 96.73±2.26 97.26±1.54 95.28±2.22 t 2.942 4.189 3.591 4.576 3.155 3.067 3.277 P<0.05 <0.01 <0.01 <0.01 <0.01 <0.05 <0.01一级护理 优质护理 护理文书 病区管理 急救物品 消毒隔离实施前 92.46±3.21 93.16±2.32 92.21±2.34 90.56±2.7
1.2.7 实施护理人力资源的弹性调配 人力资源管理缺陷也可构成护理安全隐患,属于安全预警范畴。合理排班,实行弹性排班制、层级管理制、新老护士搭配制,以减轻超负荷工作状态、减少职业倦怠、提高护理质量,使患者安全系数增加[5]。护理部以新三级甲等标准为依据制订了各病区护士配备原则和紧急状态下护理人力资源调配预案,并根据各病区实际床位使用率、患者护理等级比例、工作量进行人力资源弹性调配,做到合理、灵活、高效,以达到人力资源利用的合理性和均衡性。
1.2.8 落实安全警示教育,提升护士风险防范意识 实施科室、片区及护理部三级护理安全警示教育。科室护士长每周五组织召开安全教育会,对本周安全问题进行总结分析,提出下一步安全预警内容,布置整改方案;总(科)护士长每月组织分院(片区)安全警示教育会,对分院(片区)存在的安全预警问题进行分析点评,提出管理对策,并部署安全预警控制方案;护理部每季度召开全院护理缺陷总结暨安全警示教育会议,对季度护理缺陷的性质、类别、发生率等进行系统讲评,对护理不良事件典型案例进行原因分析,制订切实可行的安全预警方案,下发临床科室落实整改。通过分级安全警示教育,以警醒全体护理人员吸取教训,做到警钟长鸣,提升护理风险防范意识。
1.2.9 评价方法[6]将2011年(实施前)与2012年(实施后)护理缺陷发生率及上报率、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进行比较。护理缺陷包括警告事件、意外事件、不良事件、未造成后果事件、隐患事件5项内容,每周上报统计1次;护理质量包括基础护理、特级和一级护理、优质护理、护理文书、病区管理、急救物品、消毒隔离7项内容,使用本院统一的护理质量评价标准,每月检查1次;患者满意度包括对服务技能、服务礼仪、人文关怀、生活照护、心理支持、安全保障、健康指导的满意度及对护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等8项内容,使用本院统一的患者满意度调查表,每季度调查1次。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以分值表示,护理缺陷发生率及上报率以百分率表示。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方差齐的数据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护理缺陷 护理安全预警机制实施后较实施前护理缺陷发生率明显下降,上报率显著提升,见表1。
2.2 护理质量 护理安全预警机制实施后较实施前护理质量评分全面提升,见表2。
2.3 患者满意度 护理安全预警机制实施后患者满意度得到明显提高。护理安全预警机制实施前后者满意度分别为(91.72±3.27)分、(97.64±2.36)分,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3 结论
识别护理风险是确保护理安全的前提,护理风险始终存在于操作、处置、配合抢救等环节中,作为管理者应不断发现护理安全的薄弱环节,评估风险管理的重点,识别并确定现存的和潜在的护理风险,制订护理风险管理计划和护理风险防范等措施[7]。现代护理安全管理强调实施前瞻性管理和全程动态管理,这对降低护理缺陷发生率、提高临床护理质量和节约卫生资源具有重要意义,也体现了护理质量管理预防为主的原则[8]。近年来,如何保证患者安全已受到世界卫生组织和各国的广泛关注,美国医疗机构评鉴联合会(JCAHO)在促进患者安全方面有更具体明确的做法。我国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2011年版)已将护理安全管理列为独立评审标准。如何在集团化医院中同质化实施新三级甲等安全管理标准,最大程度地减轻损失,是医院护理安全管理的最终目标。
3.1 健全的管理体制是保障集团化医院护理安全的关键 管理体制不健全、规章制度不完善、管理监督不得力等影响护理安全的组织管理因素,是对患者安全的最大威胁[9]。护理风险管理是一项长期、持续工作,需不断更新、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健全安全管理组织机构。只有建立完善护理安全管理体系,才能有效地防范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患者和护理人员的服务满意度[10]。本院按照新三级甲等标准,进一步完善了护理安全管理组织机构,强化了各级安全管理职能,实现了分级护理安全预警的管理体系,切实发挥了个人护理风险预控的主观能动性,从而达到了规避风险的目的,与传统方法比较,护理缺陷的发生率显著下降(P<0.01)。
3.2 无惩罚性护理不良事件报告机制在集团化医院标准化的实施,可提升护理安全的预警作用 无惩罚性护理不良事件呈报机制的标准化实施,有利于消除护理人员抵触情绪,体现了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和谐一致,增强了护理人员参与安全管理的责任心与主动性;使护理人员在缺陷发生时均能以积极、轻松的心态应对,自觉分析护理程序中发生安全事件的原因,并对系统和流程提出改进意见,变被动管理为主动参与,能尽早发现隐患苗头并及时报告与处理。与传统方法比较,全院护理缺陷发生率显著降低、上报率显著上升(P<0.01),表明无惩罚性护理不良事件呈报机制的标准化实施,可实现集团化医院护理安全管理质量的同质化提升,有效控制护理风险的发生,使安全关口前移,起到安全预警的作用。
3.3 护理安全信息网络直报系统及反馈机制的建立与实施,可实现护理风险的前馈性控制 集团化医院护理安全信息网络中心的建立使总院护理部及相关职能科室能及时收到全院各护理单元的安全信息,在第一时间给予归纳、分析与处理,并迅速提出预警项目与控制方案反馈给相关科室实施。同时,对预警控制方案的实施进行追踪评价,在风险可能发生前及时采取前瞻性预警干预,实现了护理风险的前馈性控制,与传统书面护理不良事件报告方法比较,上报率显著上升。
3.4 护理风险预警评估及安全警示教育,可增强护士风险意识,提升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 护理工作中风险无处不在,护理风险预警评估是对住院患者跌倒/坠床、走失、自杀、管道滑脱、压疮等风险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针对不同护理风险等级实施前瞻性风险控制。护士在对患者实施标准化风险评估中不断强化了自身的风险意识,能自觉参与安全预警控制,及时将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同时通过分级安全警示教育,对典型案例进行深刻分析与警醒,使护理人员吸取经验教训,避免同类缺陷的再度发生,患者安全得到了保障,患者的满意度提升(P<0.01),护理质量评分显著提高(P<0.05),实现了集团化医院护理质量的同质化持续提升。
综上所述,集团化医院通过对护理风险预警机制持续的标准化实施,可明确各级护理安全管理职能、规范护士行为、提升护理安全防范意识及风险评估能力、充分发挥护士的主观能动性。这也对实现护理风险的前馈性控制,同质化提高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确保护理安全有重要意义。
[1] 催妙铃,李敏燕,杨连招.医院护理管理者患者安全评价体系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10,45(1):76-78.
[2] 王芳,杨艳萍,葛学娣,等.军队医院护理安全管理指标体系的构建[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0,27(23):1761-1765.
[3] 殷玉明.护理安全管理在妇科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29):75-76.
[4] 田素斋,曹雯雯,陈慧霞,等.护理安全管理现状与对策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11,25(21):1886-1888.
[5] 张文娴,崔妙玲.在护理工作中影响患者安全的六大因素分析及对策[J].护士进修杂志,2009,24(6):560-562.
[6] 陈永琴,田继书,向雪,等.我院护理部落实等级医院评审新标准的方法与效果[J].护理管理杂志,2013,9(13):637-638.
[7] 陈毅文,郑小鹰.护理安全预警监测防范机制的建立与成效[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7,10(23):64-65.
[8] 张瑞敏,杨春玲.护理风险管理与患者安全[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9:45.
[9] 左月燃.对加强护理安全管理的认识和思考[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3):191-192.
[10] 刘影.老年精神障碍护理安全管理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J].重庆医学,2011,40(4):41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