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控制缺陷与企业经营效率
2015-03-12北京交通大学涂腾翔郭雪萌
北京交通大学 涂腾翔 郭雪萌
进入21世纪的这十余年是中国内部控制体系发展完善的重要时期。2008年和2010年,为了加强和规范企业内部控制,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财政部等五部委先后联合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两个重要文件,其中要求上市公司开始逐步强制施行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这标志着我国上市公司正式进入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的分类分批实施阶段(周守华等,2013)。
源于市场体制的成熟,国外的内部控制研究大多围绕内部控制缺陷而展开,Kam Chan,Gary Kleinman和Picheng Lee(2009)的研究表明,在2004年按照《萨班斯法案》404条款报告内控缺陷的243个企业,次年仅有72%的公司成功地修正了他们的内控缺陷,这表明萨班斯法案强制施行并不一定能确保内部控制问题被成功整改。而国内,由于各类内部控制规范文件的相继颁布,近年内部控制缺陷的相关研究也在逐渐增多。王惠芳(2011)认为应采用“原则式”和“规则式”相结合的制定思路,明确内控缺陷的种类,从而在操作层面上对内控缺陷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田勇(2011)则经过实证检验得出重大重组与内控重大缺陷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当前企业的经营效率与效果方面的研究相对偏少,而其对于内部控制规范的推行却又更具有现实意义,故本文以内部控制缺陷为研究对象,实证检验其对企业经营效率的影响。
1 研究假设
2002年《萨班斯法案》的颁布无疑对美国上市公司有着显著的积极影响,但该法案严苛的执行要求也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内部控制成本,Michaels(2003),DeFond和Francis(2005)及Romano(2005)等学者便对强制内部控制体系最终能为企业带来正向收益提出了质疑。对于存在内部控制缺陷的上市公司而言,企业经营管理环节必然存在着较为不合理之处。依据委托—代理理论,内部控制缺陷通常使得企业管理者为自身利益而发生的道德风险显著增加,进而影响企业经营效率和效果;若是资源配置、成本控制等方面存在缺陷,企业便无法依靠有效的管理体制进行高效率的生产活动,因而在同等的投入下,其经营效率较其他不存在内部控制缺陷的上市公司要弱。综上所述,提出假设1。
H1:内部控制缺陷信息的披露和企业经营效率呈负相关关系。
在我国内部控制制度规范起步晚、市场成熟度不足的情况下,企业所面临的环境不确定性相对较高。环境不确定性增强了投资者对企业管理者行为的监督难度,减小了经营失策时管理者所需要承担的责任风险,进而使得其为自身利益最大化损害企业利益的道德风险上升,最终损害了企业的经营效率。同时,环境不确定性对企业建设和执行内部控制制度带来了更大的困难,其风险评估的准确性和信息传递的通畅性均有可能因为环境不确定性的增加而下降,进而使得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性减弱,无法达成其提升企业经营效率和效果的目的。综上所述,在企业所面临的环境不确定性更高时,风险相应增加,其内部控制制度的不完善程度会对其经营业绩带来更大的负面影响,故提出假设2。
H2:环境不确定性更高的企业,内部控制缺陷将对其经营效率带来更为显著的负面影响。
2 研究设计
2.1 样本及数据来源
基于强制执行内部控制规范的制度变迁背景,本文选取2011~2013年沪市A股制造业为实证的样本来源,其中内部控制缺陷和相关财务数据均来源于国泰安(CSMAR)数据库。
2.2 模型与变量
为检验假设1,本文构建下述多元回归模型1:
为检验假设2,此处引入环境不确定性,以模型1为基础构建模型2。
其中,β0为截距项,为各自变量系数,为残差项。模型变量汇总表如表1所示。
表1 模型变量汇总表
根据表1,其中因变量经营效率以数据包络分析法(DEA)对制造业上市公司的效率进行度量。采用经典CCR模型:
为第j家制造业上市公司的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而 为其净利润、总资产和员工人数。求解所得 便是第j家上市公司的总体经营效率值。
3 实证检验分析
3.1 描述性统计
各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如表2所示。
表2 各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样本中经营效率为基于DEA的无量纲相对值,最大为1,最小值为0,均值为0.043,这表明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经营效率有着较大的差距,行业中领先的企业效率值十分之高。内部控制缺陷信息的情况为平均值0.184,说明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中披露自身存在内部控制缺陷的比例依然较低。环境不确定性的平均值为0.034,最大值为0.069,说明样本上市公司所面临的环境不确定性总体水平较为稳定。
3.2 多元回归分析
模型1与模型2的OLS回归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模型1和模型2 OLS回归结果
模型1显示企业存在内部控制缺陷变量与经营效率存在1%的水平上显著负相关,即内部控制缺陷会对企业经营效率带来明显的负向影响,而内部控制制度建设良好,不存在缺陷的公司则其经营效率会相对较高。模型2中,以中位数为标准将全样本分组后,其回归结果显示环境不确定性较高组的内部控制缺陷与企业经营效率在5%的水平上显著负相关,而较低组却不存在该显著相关性。这说明企业所面临的环境因素越不稳定,其内部控制缺陷越容易影响其经营效率。
4 结论与建议
通过对内部控制缺陷和企业经营效率的实证研究可知,内部控制缺陷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造成较大影响,最终会降低其经营效率,而此效应在企业面临较高的环境不确定性时则更为明显。因此,从企业自身角度出发,完善自身内部控制制度是必要的,对进一步推行我国当前的内部控制规范体系意义重大。同时,企业在进行内部控制建设中,环境因素是不可忽略的重要一环,应完善相应的环境评估措施,提升不确定性的应对能力,使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1] 周守华等.2012年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研究[J].会计研究,2013(07).
[2] 张瑶,郭雪萌.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影响因素研究——基于缺陷信息披露的实证证据[J].经 济问题,2014(07).
[3] 梅丹.内部控制缺陷披露的经济后果:述评与展望[J].华东经济管理,2013(12).
[4] 申慧慧.环境不确定性对盈余管理的影响[J].审计研究,2010,01(89).
[5] 吴静.基于DEA的黑龙江省装备制造业经营效率评价[J].经济师,2008,07(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