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自主—协作学习模式的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研究与实践——以《电机与拖动》为例

2015-03-12雷慧杰王立辉姚玉钦

安阳工学院学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精品课程网络资源资源共享

雷慧杰,王立辉,姚玉钦

(安阳工学院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河南安阳455000)

2012 年5 月21 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了《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工作实施办法》(教高厅[2012]2号),办法中指出[1]:“十二五”期间,教育部将在原国家精品课程建设成果基础上,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优化结构,通过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简称“本科教学工程”)支持建设5000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建设是一个很好的契机,它能促进原国家级精品课程在网络资源上的继续建设,教育部还将组织建设国家开放课程共享系统,以保证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的便捷获取和使用,为高校师生和社会学习者的自主学习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空间。

1 精品课程建设现状及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建设意义

1.1 我国精品课程建设现状

2003 年教育部正式启动了“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项目”,到2010年为止,教育部共评选出国家级精品课程3862 门,有746 所高校的课程获得“国家精品课程”称号。与此同时,由于国家级精品课程的申报与评审,精品课程的建设被全国高校和广大教师高度重视,绝大部分高校启动了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形成了精品课程的国家级、省级、校级的三层架构,截至目前,省级、校级精品课程也已有数万门。

庞大的精品课程规模,使各课程团队在认识、定位等方面存在的差异以及对后续跟进的乏力,导致精品课程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目前普遍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精品课程的网络资源没有被有效利用,参与网上学习或下载的人数远未达到预期目标,部分网站现在甚至打不开;二是重申报,轻建设,大量内容仍处于申报时的状态,没有或少有进行继续建设,以至于学习资源不完善,不能满足学习者的系统化学习需求。精品课程网络资源的继续建设、运行、维护和管理没有得到持续关注,网络资源没有达到系统化,不能引导高校师生和社会学习者进行有效的自主学习,利用价值不高。

1.2 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建设意义

2 《电机与拖动》课程建设实施

《电机与拖动》是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必修课,它是将《电机学》和《电力拖动》等课程有机结合而成的一门课程。该课程具有难度大、多学科交叉、技术要求高、理论与实践结合强的特点。它涉及的基础理论和知识面较广,牵涉电、磁、热、机械、化学等综合知识。教师难教,学生难学,仅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当前教育发展的需求。

安阳工学院《电机与拖动》已于2007年申报为河南省精品课程,于2013年11月转型升级为河南省精品资源共享课。《电机与拖动》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建设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2.1 课程团队的建设

本课程拥有一支学术造诣深厚、教学经验丰富、教学特色鲜明、结构合理的高水平教学团队。课程团队承担我校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等专业的主干课程的教学任务。课程负责人统揽全局,对课程进行总体规划,课程团队的教师分工不同,各用所长,各司其职,通力合作。同时主讲教师担任教育技术骨干,自行设计、制作、管理和维护网站,这样有效避免了网站设计人员和教师在沟通与合作上可能出现的脱节问题,任课教师本身能深入把握教学理念与教学思想,通过网络开展自主学习、答疑、讨论、作业、测试等教学活动,对教学资源有着深刻的认识和了解。同时课程团队要掌握和灵活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通过对文字、图片、图像、动画、视频等多媒体设计手段的有效运用,实现传统教育资源向现代网络教育教育的转变。

2.2 课程体系的建设

传统《电机与拖动》课程分为《电机学》、《电力拖动》和《控制电机》三门课,表现出教材厚、内容广、学时多,教学过程强调的是知识的系统性和理论的完整性,缺乏学习的针对性和应用性,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显然不能适应应用型本科教育对高等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因此,《电机与拖动》课程体系改革势在必行。根据应用型本科教育对人才所需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的要求,重新构建了《电机与拖动基础》的课程体系框架(如图1所示),课程按照以电机结构为基础,电磁关系分析为主线,应用为目的的体系结构,强调了理论与实践并重,理论为应用服务的原则。

2.3 课程基本资源的建设

《电机与拖动》多年来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更新完善,已完成较系统、较完整地反映课程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进行基本教学活动必需的资源建设,包括课程介绍、教学大纲、教学日历、教学演示文稿、重点难点指导、作业、参考资料目录和课程全程教学录像等核心基本资源。《电机与拖动》课程基本资源建设详细名目如表1中所列。

表1 《电机与拖动》课程基本资源建设目录

2.4 课程拓展资源的建设

为激发学生对《电机与拖动》课程和对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学习兴趣、提升学习效果,已建成专业知识检索系统、案例库、素材资源库、在线自测/考试/答疑/作业系统等拓展资源。《电机与拖动》课程拓展资源建设详细名目如表2 中所列。

表2 《电机与拖动》课程拓展资源建设目录

3 《电机与拖动》课程建设特色

3.1 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教学效果不断提升

近几年,通过教研室活动、教研立项和教学实践,开展了多种教学方法的改革研究,课程团队成员将探究式教学法应用在电机与拖动教学中,取得了较好效果。探究式教学方法主要是在问题教学法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通过演、讲、练相结合,理论联系实际。电机与拖动实验室内有各种电机的实物教具模型,这些模型简化了铁芯和外壳,再现了电机的基本结构,能体现电机的基本工作原理。在教学过程中首先演示教学内容,让学生观察电机运行时的各种物理现象,如电机的启动过程、电机的发热和温升等,然后提出本节所讲述的内容,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的放矢听课,把现象上升到理论高度分析,得出结论,最后再通过实验(这时让学生自己动手)进一步将理论深化,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3.2 开展基于自主—协作学习模式的网络资源教学方法研究

自主学习是与传统的接受学习相对应的一种现代化学习方式,是指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的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3]。社会和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需要自主学习的人和自主学习习惯。但是,满足自主学习必须要求学习者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此外,要有一定的自主学习空间。

而协作学习是一种通过小组或团队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策略。小组成员的协同工作是实现班级学习目标的有机组成部分。小组协作活动中的个体(学生)可以将其在学习过程中探索、发现的信息和学习材料与小组中的其他成员共享,甚至可以同其他组或全班同学共享,使每个成员积极地参与小组活动。但是,协作学习必须要先进行小组的划分、小组成员功能的分配,在一定的资源环境(如互联网)下完成。

目前已经建立起集交互性、开放性、共享性为一体的《电机与拖动》精品资源共享课网站(http://djytd.ayit.edu.cn/,依托VSB9 高校网站群管理平台)、河南省高校精品课程共享平台(http://jpkc.open.ha.cn/,依托河南省精品资源共享课程资源管理系统)和《电机与拖动》网络教学平台(http://bb.ayit.edu.cn/,依托Blackboard网络教学平台)。

利用建设的网络资源拓展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供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学习小组的协作性。通过学生独立的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探索《电机与拖动》自主—协作学习模式,将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地位有机的统一,依据“资源利用—主题探索—合作学习”,建立起基于网络资源利用的自主—协作学习模式,解决“如何学”、“如何有效学习”的问题。在《电机与拖动》教学过程中,要强化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知识运用能力和协作精神。应打破由教师以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思路,倡导灵活多变的教学组织形式,如理论学习、集体辩论、竞争、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小组合作、作业点评等,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问题解决能力。课堂教学应崇尚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和教师指导教与学结合的模式;增加课堂互动环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注重学习过程,协调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之间的关系。基于自主—协作学习模式的网络资源教学方法(如图2所示)。

4 结束语

通过《电机与拖动》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建设,促进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引领和推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更好的体现“自主--协作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教师从知识的灌输者变为学生的帮助者和学习伙伴,同时也可作为其他高校同类课程和社会学习者参考、借鉴和学习的资源,不仅起到课程的示范作用,更重要的是发挥了共享作用,服务于终身学习体系。

[1]教育部.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工作实施办法》的通知[Z].教高厅[2012]2号,2012.5.21.

[2]教育部.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十二五”期间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Z].教高[2011]6号,2011.7.1.

[3]蔡军.关于自主学习的若干思考[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21(5):75~77.

猜你喜欢

精品课程网络资源资源共享
今年遴选千门左右职业教育国家在线精品课程
知识组织理论下图书馆网络资源发现服务体系优化研究
交通运输数据资源共享交换体系探究与实现
集团公司人力资源共享中心模式探索
Algoblu发布NEV网络资源虚拟化平台
山西省中药材资源共享服务平台通过结题验收
浅谈初中历史课程网络资源的运用研究
针对大数据背景下工程造价信息的资源共享
浅析“互联网+”背景下职业院校在线精品课程的建设
河南省高校篮球精品课程建设长效运行机制研究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