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丹青妙笔神传 爱黄河玉汝于成——成方国画长卷《黄河全图》问世
2015-03-12小康罗屿
《小康》记者 罗屿
8 月的北京,酷热,坐在记者面前的画家成方,身上却套了一件长衫。她有些不好意思地说,是为了“遮丑”——多年来,成方一直忍受腰椎间盘突出的折磨,坐不住、站不久。激光、针灸、点穴、牵引、火烧、正骨、小针刀、按摩,所有能想到的办法她都试过,但效果始终不佳。她只能长期身穿护腰钢架,无冬历夏,从不离身。
若遵医嘱,成方本该卧床静养,但她却用七年时间,完成了巨幅国画长卷《黄河全图》。9 月12 日,长40 米、宽0.4米的该幅作品,在北京炎黄艺术馆首次展出。首展结束后,《黄河全图》将在国内外巡展。
拿起画笔就忘了病痛
最初,《黄河全图》对成方而言,是个“命题作文”。
2008 年春,作为《黄河报》美术编辑的成方,接到了上级任务——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希望她创作一幅以黄河河道为主的“黄河流域形势图”。
接到任务后,成方马上投入工作,先是去档案馆查资料,后又到黄河电视台看上中下游纪录片,心中有底后,她立即驱车赶往黄河中下游写生。那时的成方显然忘了医生的话——2007 年成方因腰疾严重,不得不住院接受治疗,三个月后成方出院,而那时的她仅仅是“能正常行走”。
钢架系在腰上、膏药贴在肩上,整日跋涉在黄河大堤上的成方忘记了病痛。但家人和同事其实都为她捏把汗。成方说,自己那时每到一处首先要向家里报平安,但她也说,自己心里装着黄河,手上画着黄河,黄河也会护佑她。这次采风,成方行程数万公里,画了上千幅速写,拍了上万张照片,查阅了不同时期黄河的历史资料。此后,她用最短的时间起草了一幅长10 米,宽0.15米的草图,经专家审定后,于2009 年3月正式进入绘画阶段。
2010 年3 月,成方完成基础稿创作,一幅高40 厘米,长46 米的画作完成,虽还是草图,但已初见精神。后经领导和水利专家组认可后,成方进入创作第二阶段,即水墨技法的创作表现阶段。2014 年12 月,《黄河全图》终于落笔收卷。
《黄河全图》的创作历时七年,可谓“浩大工程”,成方除了要耐得住寂寞,还要忍受腰痛折磨。开始她还能坐着站着画,后来腰椎疼得根本坐不住、站不久,家人就给她做了一张特制硬板床。她天天趴在床上,画纸铺在地上。
“家里光绘的草稿都摞了一人高,崭新的橡皮一个个都被用成了黄豆粒状。”说起创作过程的不易,成方短短几句略过,虽然 “出了医院就进画室”,但她却说,“人进入创作的时候是很幸福的,那是常人体会不到的神仙日子。”
为黄河而生
成方喜欢讲的,是她和黄河的缘分。
成方出生于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的一个职工家庭。少年时代的她,就在绘画上表现出了自己的天赋:7 岁开始不断参加省市和全国的少年儿童画展,14 岁时她的水粉画《参观飞机场》便入选全国首届少年儿童美术作品展。
1978 年8 月,一个偶然的机会,原黄委会主任王化云把成方引荐给了时任中国美术家协会河南分会主席谢瑞阶。那时,谢老已经从事黄河美术创作20多年,被称为“黄河老人”。而成方也正式拜谢瑞阶为师,成为其关门弟子。从“芥子园画谱”入手,成方跟随谢瑞阶系统学习临摹唐、宋、元、明、清以来诸位名家的作品,在山水、花鸟、人物等方面,取得一定成绩。
成方,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水利文学艺术协会副秘书长,黄河水利文学艺术协会理事,香港《收藏家画轩》专职画师,现任黄河报社美术总监、高级编辑。
17 岁拜师于著名国画大师谢瑞阶,收为关门弟子。先后师从陈少丰、孙其峰、周韶华、曹新林、周彦生等美术大师。擅长人物、山水、花鸟。作品多次入选全国美展并获奖。创作有《黄河滚滚出龙门》、《今日黄河三门峡》、《中流砥柱》、《壶口春雷鸣》、《黄河流域形势图》、《晨》、《湍流》、《激流勇进》等一批反映黄河题材的画作,作品多次被各级领导、国外友人、国内外财团、国家相关部委、美术馆、博物馆、人民大会堂等收藏。
曾和著名国画大师谢瑞阶合作为北京人民大会堂接待厅创作《大河上下、浩浩长春》巨幅国画,受到国家领导人和国际友人的好评。
曾和著名国画大师周韶华一起考察黄河全程,历时半年,行程万余公里,收集积累了大量创作素材,创作的《黄河组画》以整版形式刊登在《民族画报》,成为中国美术界第一位走进黄河源头的女画家。
曾获澳洲雪梨金奖·亚太区水墨大奖赛亚军,加拿大多伦多国际艺术双年展金奖。作品被选送美、加、法、澳、日、东南亚等地展出,其名载入《世界名人录》、《中国当代美术家名人录》、《中国当代国画家词典》、《世界当代书画名家辞典》等,并编入《中国美术家年鉴》。1998 年应美国路易斯安纳洲“世纪大学”邀请赴该校学术讲座及画展。2001 年参加中日水墨画交流展。2006 年应充承集团邀请赴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香港举办画展及讲学。
论文曾发表在《中国记者》、《编辑之友》、《新闻爱好者》、《中国新闻出版报》、《美术之友》、《民族画报》、《美术研究》、《美术观察》、《艺术界》、《美术画刊》、《美术界》等国家级核心期刊。
著有《水墨丹青绘黄河》、《报刊插图设计艺术与实例》、《黄河如画,青春如梦》、《天堂里的山水》、《塑说黄河》、《走进黄河》等著作。
本着“古法今用”的学习态度,成方还先后多次随谢瑞阶到黄河禹门、壶口、延安、山东一带进行实地写生。为吃透黄河,他们在黄河禹口一待就是几个月,和站上的职工吃住一起,观察、了解黄河职工的一线生活,结合所学,创作出许多反映黄河人精神风貌的作品。
为了更好地掌握人物画的技法,谢瑞阶还带成方去了山西芮城“永乐宫”实地临摹写生,手把手教她用线、用色、构图、浑染等技法。两个月的学习,成方的线描水平大幅提高。在学习人物画的同时,她还多次临摹《清明上河图》、《八十七神仙卷》等名画。
那时,谢瑞阶每次去北京开文代会,都要带上几幅成方的画。他的老师刘海粟,对成方画的《溪上行旅图》大加赞赏,并亲自画了一幅老鹰送给谢瑞阶,肯定他教学有方。李苦禅、亚明、秦岭云、陈少丰都对成方的画评价颇高,特别是陈少丰,看到成方作品后,坚持让她到广州美术学院,考他的研究生。
从广州美院毕业后,陈少丰虽多次希望成方留在广州工作,但她还是回到了养育自己的黄河岸边。
毕业后的成方在《人民黄河》杂志社从事美术编辑和摄影记者工作,后调入《黄河报》担任美术编辑。因为有了更多的专业知识和众多美术界大师的辅导,加上自己整日和黄河打交道,成方的黄河画创作水平不断提高。
那时,成方的同学很多都去了国外深造,大家也纷纷劝她出国。但成方觉得,自己是谢瑞阶的关门弟子,“谢老画黄河的技法自己的儿女都没有教,却手把手教了我”,自己不能离开。
1981 年,成方有幸作为助手,和年届八十的谢瑞阶一起,为北京人民大会堂接待厅创作了巨幅国画《大河上下,浩浩长春》,受到国家领导人和国际友人的好评。成方说,谢老每每作画,她都在身边观看,而“谢老瞬间就把波澜壮阔的黄河水,画得有声有色”,这让成方震撼不已。
从1978 年到1998 年,成方跟随谢瑞阶整整学了20 年的绘画。2007 年成方住院期间,曾完成十五万字《天堂里的山水》,以此书怀念已经去世的恩师谢瑞阶。她始终觉得,自己之所以偏重黄河画创作, 一方面是因为工作关系,更重要的,是老师谢瑞阶对黄河创作的执着和成就深深影响了她。
除谢瑞阶外,著名山水画家周韶华也是成方的恩师之一。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成方曾随周韶华对黄河进行全程考察、写生,从源头到入海口,历时半年、行程万里,积累了最原始最珍贵的图片和黄河资料,成方也成了中国第一个走进黄河源头的女画家。“这次采风我们领略了沿黄各地的文化和民族风情,对敦煌、麦积山、炳灵寺、龙门等著名石窟都进行了深入研究。特别是敦煌,我们在那里整整画了一星期壁画,早上七点入洞穴,晚上七点出洞,一天常常只吃一餐。”
正是这些积累,为成方日后画黄河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作为被黄河水泡大的孩子,很多人都说成方是为黄河而生,画黄河也非她莫属。
首部全景式黄河画卷
在完成《黄河全图》前,成方自1990 年起,已有很多以黄河为题的作品,除与恩师谢瑞阶共同创作的《大河上下,浩浩长春》外,《今日黄河三门峡》、《黄河滚滚出龙门》、《中流砥柱》《黄河壶口》、《黄河龙门》、《黄河入海流》等等,都是她的代表作。
十年前,她的巨幅画作《黄河壶口春雷鸣》,挂在黄委主任会议室;十年后,黄委办公大厅依然挂着她的《大河长春》。
成方创作的黄河画作,每一幅都透出无尽的浑厚、雄壮和苍劲。站在这些画前,看着“成方”的落款,很难想到它们出自一个女画家之手。大概正因如此,一些素昧谋面的人,会误以为成方是位老先生。
有一次,她的黄河作品以两个整版的形式刊登在《民族画报》,编辑部给她寄来两本样书,没等她拿到,两本书就被朋友拿走。之后,成方到北京开会,到《民族画报》编辑部,接待她的是位50 多岁的老编辑,当得知对面这位就是成方时,老编辑大吃一惊,打量了她一会儿说:“我们都以为作者是位上了年纪的老画家,你的画,太老道了。”
虽然一直在画黄河,但此次完成的《黄河全图》对成方无疑是极大挑战。从古至今,画家画长卷多描绘江南水域,如夏圭的《万里长江图》,黄子久的《富春山居图》,张大千的《长江万里图》,表现黄河的宏篇巨作并不多见。但黄河无疑是一个令画家们激动不已的题材,因为若问最能代表中华精神的风物是什么,想必多数人的回答不会少了绵延北国的黄河。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它孕育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化,象征着华夏文明中波澜壮阔、激昂雄健的内在属性。
因此,画黄河者不胜枚举,但独立一个人画黄河全图的,却极为罕见,这与黄河的地理地貌有关——黄河全长5464 公里,分上游、中游和下游,流经九省,地形多变,从雪域圣山到黄土高原,从丹霞地貌到喀斯特地形,有时两岸峭壁直立,峰峦峥嵘,有时千里平广,一泻千里,绵亘蜿蜒,如黄龙入海。
成方之前的积累与功力这时便显现出来。她所绘的《黄河全图》全程表现了黄河源头至入海口的自然和人文景观,包括黄河河道、水利工程、文物古迹、沿岸风光、城市、湖泊、沙漠、平原、沼泽、湿地等,结构完整、意象丰富。
黄河上游两湖一海
黄河下游
在技法上,成方采用中国画传统的散点透视技法,虚实相间、浓淡结合,运用中国山水画近二十种山石皴擦画法、十多种水形表现法全方位地表现了不同地质地貌的形态特征。在长卷中,上游远山积雪,牛羊成群,牧民生活丰富;中游塬、梁、峁、坪等黄土地貌千姿百态,滚滚黄河从两岸山崖中呼啸而过;下游“地上悬河”绵延千里,标准化堤防和控导工程数量众多,好似“水上长城”。
在成方看来,黄河下游部分这段黄河景观相对单调,因而不好入画,对她而言,这也是长卷中表现难度最大的一部分。为此,她多次驱车沿黄河大堤奔走,认真观察写生,虚心听取治黄老专家的意见,并精心制作了下游河道模型,极力寻找地貌与长卷的结合点。
最终,对于这一段的处理,成方在虚实浓淡、映物象形中找到灵感。她利用云遮雾罩等自然现象描绘黄河大堤,虚化其长度、硬度,收到了笔断意连的效果,可谓充分运用中国画表现手法去描绘人文现象的一次探索。
当成方完成《黄河全图》后,曾第一时间拿到老师周韶华面前。成方至今仍记得自己的紧张,直到老师点头,她悬着的心才落下来。周韶华对《黄河全图》评价颇高,在他看来,作为中国首部全景式黄河画卷,《黄河全图》是对中国国画长卷的继承与发展,是充满时代特征的史诗般的美术作品,不仅能给受众提供浓郁的艺术芳香,也是黄河人文历史研究的形象参考书。周韶华将成方称作“母亲河的女儿”,在他看来,成方以自己的执着和智慧,绘制出一幅波澜壮阔的艺术黄河。
著名美术评论家阎正则表示:在这个时代,有成方这样的学者,实属不易。成方历时七年独立完成《黄河全图》的创作,从规模和表现手法上看,都是一般人难以做到的,这是一种艺术修行,用佛家的话说叫“修成正果”。
《黄河全图》创作后期,成方总觉得作品还欠缺些什么。美术书法领域,自古就有“诗书画印”之说。一幅可能传世的长卷,没有相应的诗词歌赋序跋,总是不够完美。于是,有人向她推荐了1989 年曾遍跑黄河上中下游,以合作采写《唱给母亲河的颂歌》赢得原黄委会主任龚时旸高度评价的新华社记者解国记。此时,解国记还在《新华每日电讯》总编辑岗位上。受托之后,他查阅大量资料,耗时数月创作出《黄河赋》,此后又与诸多专家学者多次推敲修改。
最终,成方将成稿后的《黄河赋》以小楷精心书写,同时还请中国书协主席张海题写画名,诗书画印相得益彰。
北京首展后,《黄河全图》将开启国内外巡展。成方明显更忙了。但在朋友眼里,她一直都是那个纯净简单的女画家。按朋友说法,多年来总有画商以高价登门向她求画,但她却谢绝了一个又一个求画的人。“因为她不想最后成为一个画匠,在金钱面钱,她始终淡定。”朋友说。
最疼爱的女儿有时会“笑”成方跟不上时代,但女儿其实也是成方最大的支持者之一,母女俩早已形成共识:投入做事,不计较得失。
多年来,成方一直有个习惯——只要北京有好的展览,她必会利用周末自费进京。“乘180 次火车睡上一觉,第二天早上六点就到了北京,在中国美术馆看一天画,晚上乘179 次又回到郑州,工作学习两不误”,成方说。
成方就是这样一个把绘画当作生命的人,而她也用自己的言行诠释了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提出的“耐得住寂寞,才有可能出接地气、经得起时间考验的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