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络素养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2015-03-11王璇
王璇
[摘要]当今网络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网络传播的主要受众——大学生,他们的网络素养直接影响着价值和行为取向。利用好网络,大学生的生活将受益无穷,反之会使涉世未深的大学生掉入无底深渊。通过调研本文总结出大学生网络素养的现状,并针对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素养;现状;对策
一、大学生网络素养的现状
1、网络的使用率较高,自我约束能力较差
调查数据显示,被调查学生中有76%的学生将网络视为最喜欢接触的媒体,有80%以上的学生每天花1-3小时上网。但是,大学生上网主要用于聊天者占34%,用于玩游戏者占28%,用于查资料者占30%,其他占8%。如此看来,62%的大学生上网从事与学习、工作无关的活动,说明大学生在使用网络上缺乏自我约束性。
2、年轻冲动盲目跟风,辨别能力有待提高
大学生在学校集中生活,上网频率高且访问站点集中,当遇到重大事件或突发事件时,敢于表达、勇于质疑,易于形成网上网下互动,但由于心理不够成熟,人生阅历较浅,对网络信息的真伪和性质缺乏辨别和分析能力,多是对吸引眼球的语言和哗众取宠的做法产生兴趣,从众心理导致人云亦云。
3、网络防范警惕性差,法律意识亟待强化
大学生尚未完全形成独立的人生观、价值观,社会阅历浅,法律意识不高,容易受到网络谣言等不良情绪的煽动。如在多起网络人肉搜索事件中,有的网友误当做被搜索者,手机和家庭住址等私人信息都被公布在网络上,更有甚者不堪压力,自杀身亡,这已涉嫌侵犯他人隐私,违反了相关的法律法规。
4、道德责任意识下降,价值观念容易偏差
一些大学生乐于在网络上宣泄情绪和寄托感情,而网络的虚拟性,也让大学生误认为可以免除道德约束和承担责任。例如,一些大学生采取极端的网上攻击行为,宣泄情感,导致校园事件波及社会,造成问题复杂化;有的沉迷于网恋,同时和几个网友交往,形成错误的爱情观;有的肆意抄袭网络文章,侵犯他人知识产权,助涨了不良学术风气;有的浏览暴力、黄色等不健康网站,身心受到负面影响,价值观也发生扭曲。
二、提高大学生网络素养的对策
培养大学生网络素养,需要社会、学校、个人三方面共同努力,齐抓共管,不断提升大学生网络素养。
1、社会方面
一是加强行业自律,网络从业人员要坚持开展自查、互查和自纠行动,坚决清除有害信息,坚决做到不发布违反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德的有害信息,不传播谣言和虚假信息,不提供不健康的内容和链接,努力塑造中国媒体守法诚信的良好形象。
二是加大舆论宣传,定期开展网络媒介素养的社会宣传活动,让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大学生了解提高网络素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三是加大信息透明度,政府、企业、行业协会等各类主流机构设立专职发言人,及时澄清不实信息,使大家得到充分、透明的信息反馈,消除谣言、谎言滋生的土壤。
四是加强社会调研,建议各级政府成立专门机构,同时也鼓励相关的公益性组织和社团对我国网络素质开展调查,并对大学生等重点人群有所侧重,及时公布调查结果,研究制定措施,提高人民群众尤其是大学生的网络素养。
五是完善法律法规,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规范公众的网络行为,通过法律手段使那些散发不良信息、虚假信息的人受到应有的惩罚。
2、学校方面
一是创造健康的网络环境,通过开设网络素养教育专栏、举办培訓班、设立网络素养教育咨询点等多种方式,创造积极健康网络环境;通过校园局域网、远程教育平台、丰富多彩的社团主页等网络平台,推出大学生喜闻乐见的网络文化产品,为他们提供健康的媒体空间。
二是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大学教师首先要具有良好的网络修养,一方面学校重点开展对网络素养教育专任教师的培训,大力推动教师网络素养的普及工作;另一方面,教师要积极关注大学生网络舆情,把握学生舆情动态,做好学生舆情引导工作。
三是设立合理的网络素养教育课程,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设立不同的课程体系,明确网络素养教育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使网络素质教育成为通识教育的一部分;同时注重将网络素质教育参透到不同的课程教学中。
四是建立健全校园网络舆情监督机制。分级设置网络舆情监督员。针对一般性的网络舆论,要知晓、能判断、有回应,对网络群体性事件要做到有预案、有应对、有措施。而对于特殊性的网络舆论,一定要做好搜集和整理,及时汇报,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处理。
3、个人方面
培养对网络信息的敏感程度,对网络信息能够有特殊的、敏锐的捕捉力,能够捕捉真实信息,增强对网络信息的判断能力;对网络信息保持长久的注意力,对有价值的信息保持足够的专注度,对信息的积极态度形成一种习惯性倾向。
大学生网络素养的完善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是长期渐进的。对于大学生的网络素养问题,应持续关注,努力创造健康、安全的绿色网络氛围,努力提高大学生辨别、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其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