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诺贝尔奖
2015-03-11
2014年诺贝尔奖已陆续揭晓。生理学或医学奖由曾经的师徒三人分享,他们揭示了大脑中内置的“GPS系统”;两位日本科学家和一位美籍日裔科学家获得物理学奖,他们关于蓝光LED的发明受到了表彰;化学奖则由美国和德国的三位科学家收入囊中,他们打破了光学显微镜分辨率的极限,使光学显微步入纳米时代。
诺贝尔奖最牛关键词
关键词1:历史
阿尔弗雷德·伯恩哈德·诺贝尔是诺贝尔奖的创立者,他是瑞典的化学家、工程师、发明家、军工制造商,他曾在全世界20个国家开设了约100家公司或工厂。诺贝尔曾获得技术发明专利355项,以他的名字命名的诺贝尔奖在创立初期就有了一定的权威和号召力。诺贝尔奖自1901年创立开始直到今天都有着无法撼动的地位。
关键词2:严格
诺贝尔奖十分注重评审,有一个权威的评审团,并设立了苛刻的评审机制。从1901年开始,为了避免选出错误的候选人,评审团每年都会从国际科学界征集候选人。每个奖项都有一个5人委员会,征求并评审数千份提名。经过严密删减,委员会将一小批甄选结果交给瑞典皇家科学院或者卡罗林斯卡学员,由他们最终决定这一年的奖项归属。
这样一个系统的方法,能让委员会清楚地感受到科学界的想法,评估结果要保密50年,所以委员会的成员们可以放心大胆地写下自己真实的想法,不用担心被别人看到。
关键词3:奖金
诺贝尔奖的巨额奖金也是这个奖项吸引人的地方。早期,一份诺贝尔奖的奖金相当于一个学者20年的薪水。有了这份奖金,学者们就能更自由地追寻自己的科学梦想。具体来说,诺贝尔奖的得主能获得金质奖章、证书和奖金支票。2014年,每个诺贝尔奖项的奖金是11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682万元),这些钱给公众带来两方面的信息——这些奖项十分重要,而奖项得主一定是举足轻重值得关注的科学大家。
也许有人认为,就奖金本身而言,所有奖金仅仅能买下发达城市的一套房子。但诺贝尔奖的权威效应和品牌效应是不容忽视的,获奖者可以通过这次机会得到更高的荣誉和公众认可。
关键词4:声望
获得诺贝尔奖的发明堪称科学界的标杆,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也是业内翘楚。人们想说诺贝尔奖的时候,都会自然而然地想起爱因斯坦、海森堡、居里夫人、薛定谔等这些频繁见诸物理课本、化学课本的科学巨星。
获奖者的声望赋予了诺贝尔奖光环,也进一步奠定了诺贝尔奖的权威。
诺贝尔奖的趣事
不设数学奖
诺贝尔奖中为何没有设置数学奖?不少人都会有这样的疑惑。传说这是因为诺贝尔曾向一位小姐求婚,后来这位小姐嫁给了一位数学家。这个故事流传甚广,但并无佐证,有人结合史料分析,比较靠谱的诺贝尔奖没有设立数学奖的原因大约有三:第一,当时在数学领域里已经有了一个很有影响力的奖项——斯堪的纳维亚奖,诺贝尔可能因为这样就没有设置数学奖;第二,诺贝尔在他的遗嘱中说,奖金主要是“奖励那些对人类有巨大利益的发明和发现”。作为一个发明家和工业家,诺贝尔不设数学奖可能是他觉得数学对“利益”的贡献不大;第三,抽象的数学与诺贝尔从事的发明和工业事业没有十分紧密的联系,所以诺贝尔可能对数学不是很感兴趣,所以就没有设置数学奖。
拒绝领奖的“牛人”们
获得诺贝尔奖,一直被认为是一个人一生中最大的荣誉,有人千方百计地想得奖,但有人偏偏拒绝领奖。迄今为止,共有三位作家拒绝领奖。一位是法国作家萨特,他的理由是“我向来拒绝一切来自官方的荣誉”,因为他需要维护自己独立的人格和自由的精神。一位是奥地利女作家埃尔弗里德·耶利内克,她罗列了两个理由:第一,我身体状况不佳;第二,我认为自己没有资格获得这一大奖。而苏联作家帕斯捷尔纳克则是因为他的长篇小说《日瓦戈医生》被当局认为是反对十月革命和苏联制度的作品,因而最终被迫放弃了诺贝尔奖。
常惹争议的两个奖项
翻开诺贝尔文学奖的名单大家会发现,20世纪最好的几位作家,例如托尔斯泰、马克·吐温、契诃夫、卡夫卡、老舍等都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无缘于诺贝尔文学奖。有批评者指出,托尔斯泰和契诃夫始终没有获奖是因为评委向来反感俄罗斯文化。人们甚至认为诺贝尔文学奖的评委们有严重的“欧洲化”和“政治化”倾向。
可能是出于对发明炸药的愧疚,诺贝尔对和平奖十分重视。但和平奖授奖对象相较于其他奖项,缺乏客观性,存在更多争议,往往不能服众。虽然诺贝尔奖组委会力求代表世界权威,但它是用西方社会的主流世界观、价值观评估一切,所以存在局限性,获奖者也很难被所有人认可。
热点链接
梳理诺贝尔奖114年的漫长历史,我们会发现,自瑞典化学家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用其遗产设立诺贝尔奖以来,诺贝尔奖已向860个个人和22个机构颁发了889块诺贝尔奖章。无论是按获奖者出生地还是获奖时所在国计算,美国、英国、德国和法国的获奖人数均稳居前四,就像诺贝尔奖的4个“常任理事国”,其中,生于美国的诺贝尔奖得主达到267位,获奖时在美国工作的得主更是高达365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