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国有企业提升内部审计效果的一些思考
2015-03-11钟海东
钟海东
摘要: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国企治理和管理的规范化已成为重要趋势。在这种背景下,内部审计的作用日益凸显。本文结合笔者的工作实践,就国企提升内部审计效果谈一些自己的想法。首先,笔者阐释了提升内部审计的重要性;其次,笔者分析国企内审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最后,笔者就如何提高国企内审效果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国有企业 内部审计 效果
内部审计效果是指内审对企业管理控制过程以及实现组织目标的有用程度,其最终将反映在财务报表上。在越来越重视内部控制的国企当中,内审效果已经直接影响到其业绩,通过一系列操作性强且行之有效的手段提升国企内审效果迫在眉睫。
一、国有企业提升内部审计效果的重要性
(一)提升国企治理水平
公司治理明确出资人、董事会、监事会和管理层之间权责利及相互制衡关系,信息透明是治理有效实行的前提,内审是解决信息不对称的有力措施。国企的内审效果越好,所进行的评价和鉴证越客观,就越有利于出资人、董事会,监事会、管理层从不同角度获得有效信息审视公司运作,提升治理的可靠性和客观性。
(二)提升国企业绩
现代内部审计职能已从单纯的事实确认转向服务性质的价值增加,国企内审活动通过分析、确认、揭示关键性的经营风险,在一定程度上帮助管理层及时调整企业战略,减少对业绩的不利影响;通过对业务流程的再审视,促使管理层采取改进措施,提升价值链上各个节点的经营效率,汇集合力改善公司整体业绩。
(三)提升内审在国企中的地位
内审效果是衡量内审质量的关键,直接影响内审的地位和作用。出色的内审效果将覆盖国企所有的业务单元及流程,其提出的修改和增强内部控制的建议,导致价值链环节上的各部门主动寻求内审部门的帮助和支持,使内审部门真正成为国企中提供各种增值服务的中心,建立起属于内审部门的权威,并由此持续获得内部资源配置的倾斜优势,形成一个高投入、高产出的良性循环。
二、国有企业内部审计效果差强人意的原因
(一)内部审计机构的原因
1.独立性缺失
国企内审机构一般由公司管理层或董事会领导,业务上接受同级政府审计机构或上一级主管部门审计机构的指导。这种管理模式下,内审部门的独立性受到限制,容易产生因缺乏必要的内部牵制或监控而造成严重的“内部人控制”问题,难以对国企管理层的经济责任进行客观的监督和评价,使审计的独立性大大降低。
2.规范性建设薄弱
国家虽然制定了统一的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及具体细则,但缺少针对国企的业务规范和操作指南,使得内审部门地位并未得到制度规范层次上的肯定和落实,话语权和权威性先天不足。
(二)内审工作人员的原因
1.独立性缺失
国企管理层拥有充分的用人权,内审人员的任免、奖惩、升迁均由企业管理层决定。国企内审人员在内部审计法律不完善的条件下从事审计活动,一方面要维护国家利益,另一方面又要接受管理层领导,当两者产生矛盾时,内审人员往往只能服从于后者。这种从属地位,使内审人员的独立性受到较大影响。
此外,国企内审人员的工作还具有多重性质,具体体现在履职上。由于人力资源条件限制,内审人员往往既要承担制订标准的任务、检查标准的工作,又要履行评价的职能,这种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的做法必将影响工作独立性。
2.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国企内审人员绝大多数是由财务、会计人员转岗,甚至是兼职,缺乏与经营、管理、生产等相关的专业知识和经验,比较擅长进行财务收支审计,往往重视账面审计而忽略账外内容,直接导致对经济业务复杂性了解不足,尤其是面对多业务单元、交叉流程、计算机辅助大量应用等情况,往往力不从心。
此外国企中循规蹈矩观念较为主流,部分内审人员观念守旧,既不利于外部市场竞争,又扼杀内部创新。
三、提升国有企业内部审计效果的一些途径
(一)以企业文化为基石提升内审认识
良好的企业文化,为企业内部控制提供良好的软环境,是公司日常运作的隐性调节机制。国企文化建设离不开自身特色,运用得当将使内审工作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以公司治理为基础强化内审独立性
公司治理既是内审效果提升的目的,又是内审效果提升的基础。出资人、董事会、监事会和管理层之间权责的明确,将大大增强审计人员和审计部门的独立性,独立的机构及人员、独立的预算和考核将使国企内审工作在开展过程中保持人、财、物的独立;独立的汇报途径会加强各方对内审部门意见的重视程度。
(三)以风险管理为导向丰富内审内涵
企业面临来自内部和外部的不同风险,这些风险随经济、行业、监管和经营条件而不断变化,国企需要以风险管理作为内审工作的导向,明确范围、紧抓重点,合理配置有限资源,使内审工作取得较好效果。
以风险管理为导向的内审首先要确定审计领域,识别所有潜在的待审业务及其风险,不仅局限于某些职能,还要考虑到产生潜在风险的具体业务活动;然后检查主要的风险因素,用风险识别、风险度量和风险排序的方式评估风险;最后确定审计顺序,将得到认证的高低风险同企业的风险战略相平衡,综合其对企业目标影响大小和管理层对风险的容忍度,将风险程度高、审计效果大、审计风险小的待审项目作为实施项目。
(四)以大数据、云服务为手段增强内审手段
第一,利用大数据,提高审计效率。国企应加强此方面的投入,应用大数据收集和分析拟审计业务相关资料,提高审计效率。
第二,利用云服务,扩大审计效果。社会审计机构是云服务的提供者,对技术专业性强、工程造价计算难度复杂的内审项目,通过内审外包,提高内审效率。
(五)以人员培训为辅助充实内审力量
国企应通过系统培训、知识更新等多种方式,帮助内审人员掌握较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强化综合分析能力,掌握和运用先进的内审理论和技术方法,提高利用计算机的水平,努力使其成为内部管理专家、计算机技术专家和风险评估专家。
当国企利用自身优势,从企业文化、公司治理、风险管理、大数据、云服务、人员培训等方面去创新完善相关内容,必将对内部审计效果带来巨大提升。
参考文献:
[1]Octavia, Evi.The Effects of Implementation on Internal Audit And Good Corporate Governance in Corporate Performance[J].Journal of Global Business & Economics,2013(1).
[2]钟骏华、寇洁.国有企业内部审计问题与对策[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4(4<下>).
[3]蒋政.优化审计资源配置提升内部审计效果效率[J].中国内部审计,2011(4).
(作者单位:宁波大榭开发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