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本田科学施肥夺高产方法
2015-03-11张影
摘要:水稻是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促进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科学合理施肥,是确保水稻增产提质的重要技术措施。
关键词:水稻;本田;科学施肥;注意事项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5.02.049
水稻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占粮食作物的首位,总产量居世界之首。近年来随着科学种田、科学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水稻产量大幅度增加。
1 施肥要参考土壤肥力
在水稻增产的许多因素中,加强本田管理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科学合理的施肥对改善水稻品质、提高水稻产量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底肥最好增施腐熟的农家肥,以增加土壤有机质,补充营养元素,同时,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增加团粒结构,增加土壤粘结性,增强吸附能力。有机肥要均匀撒施在田里,不能成堆。追肥要根据土壤肥力而定,采用测土配方科学施肥,根据土壤中的各种元素的含量进行合理补施。水稻的不同生长阶段,需肥的情况也不同,要根据各阶段的不同生长情况进行测重施肥,来满足水稻的生长发育。水稻生长后期主要是巧施穗肥和粒肥,可提高后期光合作用,加快灌浆速度,增加千粒重。在施用穗粒肥时,主要考虑土壤条件、水稻长势、气候因素等。
2 施肥要做到科学配施
施肥既要做到全层深施,又要做到科学配施。全层施肥是在翻地后耙地前,将肥料均匀地施到田间,经过耙地把肥料混合在10~12厘米的耕层中。这种施肥方法氮肥利用率高,损失少,比表层施肥利用率可提高20%左右。由于肥料均匀混合在耕层中,不仅生育前期能供给植株养分,而且养分供应能达到幼穗形成期,是一种省肥高效的施肥方法。
3 要做到各种元素均衡
各种养分对水稻的生长有不同的作用,而且其作用又是不能相互替代的。增施氮肥能提高产量,特别是在地力较低的条件下更为明显。但当氮肥增加到一定水平时,水稻生长效率明显下降。随着产量水平的提高,水稻对磷、钾肥的需求也越来越多。因此必须重视氮磷钾肥的配合使用,使营养元素间的比例协调,相互促进,有利于高产稳产。水稻对氮、磷、钾元素的吸收比例一般为2∶1∶3。
水稻一生中各生育期对氮、磷、钾的吸收是不同的。水稻分蘖至穗分化期是水稻一生中吸收氮最多的时期,约占氮肥总量的65%~70%;返青至分蘖期占15%~20%;穗分化至抽穗开花期占15%~20%;抽穗至成熟期占5%~10%。水稻对磷的吸收量自分蘖开始至成熟差异不大,吸收量最多的是分蘖至穗分化期。水稻对钾的吸收主要是穗分化至抽穗开花,约占60%,其次是分蘖至穗分化期,约占35%,也就是说分蘖至抽穗期水稻几乎吸收全部钾肥,抽穗后基本不吸收。因此,生产上要底肥深层施,追肥分次施。一般翻地前施入氮肥总量的50%,磷钾肥总量的60%,耙地前施入氮肥总量的30%,磷钾肥总量的40%,缓苗分蘖期追施氮肥总量的10%,拔节孕穗期追施氮肥总量的10%。
据调查,当前九台区水稻生产普遍存在翻地时不施肥,只在耙地时将底肥一次性施入现象,这样既做不到全层施,又做不到深层施,化肥利用率低。当前全区水田中氮肥的利用率在30%~60%,磷肥的利用率在12%~20%,钾肥的利用率在40%~70%。本来化肥的利用率就不高,如果再不科学施用,那么利用率就更低了,既浪费资源,又增加生产成本。另外,生产上还存在施肥量过大但配比不合理的现象。据九台区土肥站测土结果,常年公顷产量在7500公斤以上的中高产水田地块,公顷应施入纯氮125~175公斤,纯磷50~75公斤,纯钾50~75公斤,折合成尿素为225~310公斤,二铵为110~165公斤,硫酸钾为100~150公斤。而常年公顷产量在7500公斤以下的低产地块,要考虑障碍因素,一般公顷施纯氮125公斤左右,纯磷50公斤左右,纯钾50公斤左右。折合成尿素225公斤左右,二铵110公斤左右,硫酸钾100公斤左右。如果是冷浆地或小井稻,应加大磷肥的施用量。
4要注意土壤的物理特性
一是水稻施肥应根据土壤的酸碱度选择化肥种类。酸性土壤应该施碱性肥料,碱性土壤应该施酸性肥料,这样既能中和酸碱度,又能提高肥效;二是氮素化肥不能和生石灰、草木灰、钙镁磷肥等碱性肥料同时施用,因为铵遇碱会变成氮气而挥发,肥效损失快。必须错开施用,先施氮肥,过5天后施碱性肥料;三是化肥易溶于水而随水流失,要在施肥前排除田水。最好施肥后进行中耕,使泥肥结合;四是早上露水没干时不要撒施化肥,防止化肥沾到叶片上,烧伤叶片。
总之无论是高产地块还是低产地块,适量增施肥量都能达到增产增收的效果,但肥量过大,投入产出就不成比例,往往导致投入太多,收效太少。因此施肥一定要适量,配比一定要科学,按水稻的需肥规律将各种营养元素协调施入。
作者简介:张影,中专学历,九台区苇子沟镇农业技术推广站,助理农艺师,研究方向:农技推广。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