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水灌溉技术与义县农业发展的关系刍议
2015-03-11刘艳芬
摘要:义县是农业县,农业的发展直接关系到我县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性。义县水资源比较短缺,严重制约了我县农村经济的发展。推广节水灌溉工程,可以提高水利用率和农业灌溉水利用系数,改变我县“雨养农业”的现状,为农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关键词:节水灌溉;农业发展;水利用率
中图分类号: S275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5.02.033
1 义县基本概况
义县位于辽宁省西部干旱山区,地处北纬40度16分~41度48分,东经120度51分~121度44分。东部与北镇接壤,北部是阜新市清河门区,西部与北票市相接,南部与凌海市毗连。东部为医巫闾山中低山丘陵,西部为松岭低山丘陵,中部为大凌河、细河河谷平原,南北为开口状阜——义盆地。在全县2481.6平方公里的总土地面积中,中低山丘陵面积占28.03%;低山丘陵面积占41.44%;河谷平原及盆地面积占30.53%。地貌特征为“六山一水(滩)三分田”。义县地处中温带,属大陆性季风型气候。降水量月际变化明显,有“十年九旱”和“春旱秋吊”之说。
2 水利工程现状
我县现有水源11196处,其中铁管井5757眼,大口井5143眼,方塘256座,提水站3处,截潜5处,塘坝32座,全县现有水库10座,其中中型水库2座,小一型水库5座,小二型水库3座,兴利库容3130.13万立方米,现有能发挥作用的水源8217处。
3 农业生产现状及灌溉方式
义县农田以旱田为主,2013年粮食总产量14.85万吨。由于农业基础条件差,土地产出率低,抗旱能力差,作物产量受降雨多少及时空分配差异的影响很大。虽然近几年来兴建了一些水利工程使农业生产条件有所改善,但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雨养农业,靠天吃饭”的现状,农业的主要灌溉方式是漫灌,漫灌受地形、地势的影响很大,并且在灌溉过程中水分蒸发、渗漏的损失严重。目前各乡(镇)没有有效的灌溉设施,一直以雨养农业为主。
4 节水灌溉工程的可行性和迫切性
2009年辽宁省遇到了百年未有的大旱,义县遭遇特大旱灾,致使义县农作物产量大幅减少,许多村、屯由于水源工程的缺乏出现了大面积绝收的局面。当地政府和群众对发展现代农业有了明显的认识。同时,县政府和水利局大力宣传节水灌溉工程优势,提高了当地农民对节水灌溉工程项目的认同,对节水灌溉工程的实施起到推动作用。各乡(镇)近年来通过政府、群众积极参与,正在逐步建立和完善水利工程的管理制度,一些乡(镇)已经实施节水灌溉的地块,出现了“旱年不旱”增产增收的喜人局面,提高了农民对节水灌溉意识,有效推动了节水灌溉工程项目的实施。
5 节水灌溉技术的优点及应用
节水灌溉灌溉技术包括滴灌、管灌和喷灌。滴灌技术,具有省水、节能、适应性强等特点,且对地形要求不高。义县的果树、花生、大豆等经济作物基本种植在规整、地形起伏不大的地块,即使稍有坡度,也可以顺坡方向铺设滴灌带,受地形限制因素相对较少。同时结合滴灌技术的特点又可以根据果树的生长进行适时适量的灌溉控制,与传统的灌溉技术相比能有效降低灌溉用水量,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因此,在义县果树种植区大规模的推广果树滴灌技术可以提高果树结果率,保证水果的质量。喷灌具有节水、省工、节地、增产、适应性强等特点。几乎适用于除水稻外的所有大田作物,对地形、土壤等条件适应性强。与地面灌溉相比,大田作物喷灌一般可节水30%~50%。管灌:管灌输水是以管道代替明渠,采用较低的工作压力将灌溉水输送到田间地块的一种形式。其特点是输水时所需压力较低,出口流量较大,不易发生堵塞。因此具有较高输水效率、节能、节省渠道占地、省工、成本低等优点。我县的大田作物种植的主要是玉米、大豆和花生,根据我县的气候和玉米种植结构,玉米采用微喷灌与低压管灌结合灌溉方式。微喷灌溉主要集中在玉米播种期和出苗期,低压管灌主要在玉米拔节期和抽穗期。利用喷灌技术对地形、土壤适应性强,易于自动化控制的特点,依次对项目区地块进行均匀喷洒灌溉。喷灌技术灌水均匀,土壤不板结,有利于抢季节、保全苗,有利于改善作物局部生长条件。并且与地面灌溉相比,玉米喷灌一般可节水30%~50%,水资源节约效果明显。水灌溉示范项目粮食作物灌溉采用微喷灌与低压管灌结合灌溉方式,经济作物采用滴灌方式。
6 结语
随着农业生产水平和农业灌溉技术的不断提高,传统的农业灌溉方式已不能满足当今农业生产的需要。运用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不仅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了人均粮食生产量和人均收入,还使农民的生活条件得到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进而带动全县的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得到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邹广荣.90年代发展喷灌事业政策与策略的探讨[J].
节水灌溉,1992,(03).
[2] 刘佳朋,白雪秋.毫州市节水灌溉工程运行机制问题及对策[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1999,(08).
[3] 于胜军,刘学.增强抗旱能力 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对黑龙江垦区西部场发展节水灌溉工程的调查[J].农场经济管理,2001,(04).
作者简介:刘艳芬,本科学历,义县水利局,水利工程师,研究方向:水利工程设计。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