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探讨
2015-03-11张婷
摘要:我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的改革,有利于推进城镇化建设,有利于发展农村生产力,刺激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本文研究分析了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的历史沿革及现状,指出现阶段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的三种创新模式及存在的问题,进而通过落实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创新农村土地流转模式;建立健全农村土地流转保障体系三个方面探讨湖南省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希冀对湖南省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农村土地;农民合作社;探讨
中图分类号: F301.1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5.02.006
土地是农民生存发展的根本,历来受到国家和组织的重视,在历史的改革中处于中心地位,而土地产权制度作为土地问题的核心内容对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稳定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具体的说就是国家通过相关法律手段对农村地区土地产权在结构和关系方面的制度规范进行合理的设计和安排,使其能够符合最广大的农村地区人民利益的需要。科学合理的对农村产权制度进行设计和安排不仅能够有效的提高农村地区土地资源的相关配置效率,还能够进一步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发展,对于维护我国社会的稳定也有着重要的意义。但是由于我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是建国初期才开始具体制定的,经过60多年的发展,到现在不但不能满足农村地区现代化建设的需要,甚至还对现代化事业的起到了抑制作用。所以相关部门应该加强对相对科学合理的土地产权制度的构建,进一步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推动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
1当前我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的变迁和发展现状
1.1当前我国农村地区土地产权制度的变迁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政府迫于新解放区社会发展的需要于1950年6月正式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通过由上至下进行改革的方式实现了对土地制度的首次强制性变迁。该法律通过立法的手段废除了地主阶级具有封建剥削性质的土地所有制,真正地推行将土地归于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所有制,维护了农民的利益,将农民从传统的土地雇佣关系中解放出来,提高了农村的生产力水平,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50年代后期我国社会发展进入到人民公社化时期,这一时期的农业生产在国家“大社”思想的指导下有计划的逐步将小型合作社合理的合并为大社,土地产权也归回大社所有。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经济发展,但这种土地形式的改革违背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应该相适应的原则,造成了资源的浪费,是一次不成功的土地产权制度的变迁。70年代末至今,在农村实行土地家庭联产承包经营责任制,这种土地产权制度的实施,有利于小农家庭经济体制传统优势的发挥,其经济效益是极其显著的。
1.2当前我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的发展现状
我国现行的土地产权制度是改革开放以后确立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这一制度的规定下土地归集体所有,农民具有对土地的长期使用权,在土地分配上坚持按劳分配的原则。这一制度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将集体利益与家庭利益有机的结合,既维护了集体与个人的权益,又调动了农民进行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将集体与家庭相结合。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家庭联产承包制由包干到户及包产到户两种基本模式历经多地试点摸索演进为的现行的股份合作制。股份合作制不仅能够使农民增收,且在维护农村社会稳定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同时股份合作制在解决当前农村集体经济产权不清的问题方面效果明显。在农村实行股份合作制不仅是经济取向的要求,同时也是政治取向的要求。农村股份合作制的“股份”最大的优势在于对农民个人财产权利的明确;相应的,农村股份合作制的“合作”就是对生产资料归属权的明确。农村股份合作制同集体经济一样,在生产资料的所有权上面,体现出了很大的公有制性质,这与我国社会主义国家的国体相统一。
2我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的探索及存在的问题
2.1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的探索
鉴于新时期我国农业社会发展的需要,我国多地农村对土地产权制度的改革进行了探索和创新,较为成功的主要有武汉地区的武汉模式、益阳地区的益阳草尾模式和山东、安徽等地实行的土地托管模式。武汉模式。湖北省最早在武汉市蔡甸区的齐联村开始了对农村地区集体资产所有权制度的探索,在这一创新模式中由当地政府对已经明确产权的土地资源进行登记,再通过科学的方式对企业和农民手中的土地资源进行整合,然后将土地进行公开的公共交易。同时在交易过程中企业和农民还可以通过资源入股等方式在各种金融市场上进行融资,将土地资源资本化,彻底转变农民无产者的身份;益阳草尾模式。益阳市在草尾镇进行的“土地信托流转”模式的探索是在2009年开始的,到如今已经取得了非凡的成就。该模式通过“政府信托”的手段将存在于农户手中的较为分散的土地集中起来,以合同流转的形式再次分散到企业和能够承担大型生产的农户手中,进而实现农业的集中生产。在这种模式的作用下,政府不再只是农业生产的管理者,还成为了土地流转的中间人,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对土地的管理,解决了传统的土地流转所具有的协议松散和农户违约频繁的弊端,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土地托管模式。土地托管模式是我国山东、安徽等地的农业区经过长时间的探索而得出的适合当地农业发展的新模式,该模式重新提出了合作社的方式,利用合作社对农民的粮田进行管理,在不改变农民对土地所具有的使用权的情况下,运用农民对土地的购买能力使农民在合作社中购买服务,逐渐的将农业经济向着规模经济过渡,进而实现农业增收,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2.2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存在的问题
2.2.1我国现行的土地产权制度存在缺陷 当前我国实行的土地产权制度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虽然在制度制定的初期对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已经无法满足现阶段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甚至导致土地产权的主体虚置,也对土地的承包经营权、处置权和收益权造成了一定的不良影响,严重伤害农民生产积极性,制约农村经济发展。同时由于该产权制度没有明确产权关系,致使农民的利益因没有相应的制度的保护而常常受到社会其他层面的侵犯,以至于土地流转难以真正的实行,最终导致城乡差距进一步扩大。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社会公共设施建设不断增加,对农业用地占用和破坏现象屡禁不止,而由此引发的农民群体上访事件逐年增加,已经对社会的稳定造成一定影响,开始受到国家和社会的重视。endprint
2.2.2城乡土地制度的二元制限制了农业增收 我国城乡土地制度因地域和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但是这种差异随着农村地区经济的不断发展已经开始对农民的财产性收入产生限制。在市场经济体制的作用下,城市土地实行的是市场经济体制,国家允许对土地进行自由的交易。但是对农村而言,由于农村实行的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只享有土地的使用权,致使农村土地得不到自由流通,农村土地资源无法转变为财产,对农民的财产性收入的提高造成一定的限制。调查显示农村土地被征用后获得的补偿只为政府对土地进行招标挂卖后获得的收入的5%左右,对农民的权益造成了严重损害。
3湖南省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的探讨
鉴于十八届三中全中提出的关于农村综合改革的若干意见,2014年11月5日,湖南省委书记徐守盛在其发表的《在现代农业建设上寻求新突破》中指出,当前湖南省对农村的改革已经进入到新的发展阶段,全省各个农业区要借助于对土地承包经营权进行试点登记的手段,逐步完善土地二轮承包和流转等相关政策,进一步加强对农村土地承包的管理。同时他还在文件中对当前湖南省土地产权制度改革的发展状况进行了简要介绍。当前湖南省对土地流转体制的建设愈加完善,绝大多数的县市已经建立了较为科学的土地流转平台,并且在1000多个农业乡(镇)中成立了相应的为农进行土地流转服务的土地流转中心。特别强调的是在2013年,湖南省农村地区土地流转的面积已经高达1300多亩,土地集中率将要达到30%。到现在,湖南省在农村地区已经开辟了众多的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极大地改变了当地农村地区农业经营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使湖南省农业经济与国际接轨,加快了湖南农业经济发展的国际化进程。
此外,湖南省还下发了《关于开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以国家调控的手段对制度改革的试点地区加以确定:长沙县果园镇双河村、武冈市水西门办事处富田村、常德市武陵区东郊乡三闾港社区、资兴市东坪乡大水口村、双峰县永丰镇城中社区共5个村社作为试点村。这一制度改革的试点在不改变传统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从统筹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角度树立了在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这一改革的具体实践为了达到正确梳理农村集体经济体系下分配关系的目的,将保护农村集体经济中相关成员的合法权益作为实践和核心内容,又根据农村集体经济的相关管理和运行机制的创新点对改革实践的发展方向加以明确,最终通过股份合作的手段来真正的在试点地区开展改革试点工作,逐步建立起符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科学合理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促进湖南省城乡经济的均衡发展,实现共同富裕。
为了进一步加快湖南省农村土地流转的进度,促进该省农业生产向着规模化、产业化的经营方式发展,逐步实现城乡共同富裕,该省对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的改革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3.1要重视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问题,做好颁证工作
为了使相关改革在相对稳定的环境下执行,湖南省可以利用5年的时间为农民登记和颁发新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相关证书,避免出现农民承包的土地面积不均、四至不清的不良现象;做好林权办证的扫尾工作;全面开展对归于集体所有的建设用地使用权的登记工作;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相关物权进行重点保护,为制度改革的实践创作良好的条件。
3.2对农村的土地流转模式进行革新
积极的对土地流转模式进行探索,对其他地区已经成功探索出的相关模式进行实践,逐步探索出符合当地农村实际情况的产权制度;由政府对相关实践进行引导,鼓励企业和农民对各类土地流转模式进行尝试;适当的增加农民的财产性收入;因地制宜,借鉴全国各地试点案例,根据我省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性,确认相应的改革重点,鼓励各地探索具有区域特色的改革模式。
3.3完善农村土地流转保障体系
3.3.1为农村土地流转建设相应的信息服务平台 政府应该加强对农村地区土地流转的重视,为其建设一个可以关联市县、乡(镇)和村级服务人员的具有层次性的服务体系,使其在能够为企业和农民发布土地流转的相关信息、政策的同时,也能对大型土地流转活动进行协调和评估,促进土地流转健康有序的发展。
3.3.2加强农村金融支持 为农村经济的发展建设符合农村实际需要的农商银行,逐步组建村镇银行,切实提高金融机构对农村地区的放贷能力,为促进农村的发展建设相应的资金互助组织,并对农村地区原有的小额贷款业务进行规范。探索和扩大有效抵押物的品种,实行动产抵押、权益抵押等多种担保形式,开展和完善林权、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民住房财产权“三权”抵押等项目,特别是在“三权”抵押承贷的工作中要切实理顺各职能部门的协调配合关系,健全金融机构投贷程序,开通绿色通道,鼓励农民创业。
3.3.3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设立相应的监督机制 政府的各级督察部门要加强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等问题的重视,定期对其流转状况进行检查,一旦发现问题要及时对相关问题进行跟踪解决。同时政府有关部分要对大力推进土地流转制度改革、科学管理土地流转工作并已经取得显著成效的地方管理部门以及相关工作人员予以表彰奖励;对于不够重视的地方管理部门则予以批评,情节严重者应该追究其相关责任。
我国农村现行的土地产权制度虽然存在一定的缺陷,但并不能对其完全否定,我国各省市对土地产权制度改革的探索也不是要建立一个全新的制度,而是要在坚持农村土地归集体所有的前提下,按照现代产权制度的要求,对现行制度安排作出调整与改进,努力实现产权明晰化,土地资源配置市场化以及制度运行法制化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周炜.我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探讨—以贵州省赤水市为例 [D].北京:中国地质大学,2011,(5).
[2]熊金超,徐海,邹云,等.资本化之变 多地试水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EB/OL].(2012-09-14)http://jjckb.xinhuanet.com/2012-09/14/content_401310.htm.
[3]张立先.深化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 促进农民财产性收入较快增长[J].农村工作通讯,2012,(15):28-29.
作者简介:张婷,南华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行政管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