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专业应用为导向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初探
2015-03-11曹海英元元
曹海英++元元
摘 要:该文提出了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出现的教学内容侧重于操作技能,计算机基础教育和学生专业应用脱节等问题。从指导计算机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文件、国内知名高校对计算机基础教育开始的改革,以及计算机专家明确的计算机基础教育的根本目标,三个方面阐述了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同时,从改革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进行教学方法设计等方面给出了以专业应用为导向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方案。
关键词:计算机基础 专业应用 模块教学 教学项目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12(c)-0096-02
随着时代的发展,计算机已经成为服务于各行各业的重要工具,不论在是社会生产还是科研方面都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良好的信息素养和专业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已经成为人们进入社会的必备素养与技能。作为人才摇篮的高校,已将计算机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部分,开设成非计算机专业的必修课程。但是部分地方高校的计算机基础课程现在进行的还是计算机知识的普及教学,在实际的教学中与学生需求、社会需求脱节,并出现了一些问题。为了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人才,计算机课程必须要改革,除了做好“着力培养大学生的信息素养”的计算机普及教育,也应该做好“面向专业应用、服务于专业需求”的计算机教育。
1 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出现的问题
计算机公共基础教育内容侧重于操作技能。计算机基础教育课程“大学计算机文化基础”,较为全面地讲述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中的一些基础性知识和重要概念。但是各大高校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更多的是单纯地注重对操作技能的掌握,只讲如何操作,没有在更高的层次上利用计算机来解决问题。要想使学生在计算机的应用中游刃有余,除了单纯的操作方法和技能之外,也需要理论的支撑和指导。在教学过程中就应当引导学生了解计算机,学习必要的基本知识,掌握用计算机处理问题的方法和规律。
计算机基础教育存在“一刀切”现象。大多来自城市的大学新生在初高中已经学习过一些计算机基础知识,但高校中计算机基础课程是从零起点授课。因此,很多学生觉得学过,引不起学习的兴趣,觉得课程“流于形式,收效甚微”,而从农村来的大学新生之前从未系统的学习过计算机知识,又需要从头学起。因此,目前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层次性不够,不能根据学生的基础和实际做到因材施教。
计算机基础教育和学生专业脱节。大学的计算机基础课,普遍存在着统一由计算机学院制定课程教学计划、大纲以及统一安排教学进度的情况[1]。也就是计算机专业的专家,在没有院系专业教师的共同参与下,就已完全决定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学什么,并且据此制定相应的课程规划。各个专业需要用到什么样的计算机知识,作为计算机专家是不能全面了解的,更无法针对学生的专业来安排课堂内容。所以对于学生来讲,无法学习到与学生专业需求紧密结合的专业计算机知识。这就好比一个想学驾驶飞机的人却在学习如何设计飞机,而并没有学习到真正需要的知识。
2 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课程体系(2008)》是指导计算机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文件,其中都提出不同专业应有不一样的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并强调要增强学生运用信息技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国内高校也在越来越多的关注计算机基础教育的改革,例如北京大学自 2010年开始开展了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并确立了“以应用为导向、突出文科特色”的教学理念,建立并逐步完善了“分层次+模块化”课程体系,从教学模式、教学手段等方面开展课程教学改革。
谭浩强在《面向计算机应用与科学思维能力培养——关于计算机基础教育深化改革的思考》一文中指出:“计算机基础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具备在各个领域应用计算机的能力,大力提高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大批计算机应用人才,推动各个领域中的信息化。”[2]
计算机已成为服务于各行各业的重要的不可替代的工具,不同专业和行业对计算机应用的需求是不同的,应该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和需求,建立不同的课程体系,设置不同的知识模块,选择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让学生在自己熟悉的专业领域为解决实际的问题而学习使用计算机知识,而不是单纯仅仅为了学习计算机。
因此,形成一套为非计算机专业服务的、以专业应用需求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已成为高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迫切需要。
3 以专业应用为导向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方案
以专业应用为导向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旨在使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基础教育充分面向专业。
首先,通过对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应用能力需求以及各专业人才培养计划的调研,构建服务于专业的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课程体系主要包括体现知识分层设计的“知识普及教学模块”和体现按专业分类的“专业应用教学模块”两大模块。
(1)知识普及教学模块设计。面向所有专业的知识普及教学模块,采取“分层次+模块化教学内容”的改革方案。主要涉及计算机基本应用、计算机维护、信息技术素养、信息安全等基础理论。
(2)专业应用教学模块。以专业应用为导向,整合专业应用类课程,按照专业应用需求,选择与专业对接的案例进行项目驱动式教学。计算机专业教师和各院系专业教师的共同参与,相互交叉渗透,合力促进计算机在专业领域中更深入的应用。
其次,针对入学计算机操作水平差距大的问题,在学生入学后进行分模块测试,根据测试情况,通过Moodle网络互动教学平台有针对性地进行个体化辅导,逐步实行分层教学。
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同,为了满足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更深入需求,提高学生的自主学生能力,让学生能够后在课堂外动手实践。教师可以选择现在国内外流行的慕课(MOOC, 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3]形式提供优秀的服务于专业的计算机基础网络学习视频,作为对课堂知识的补充。可以采用模块知识点类聚的方式,每个模块划分为多个主题,每个主题由相关的多个知识点的视频教程构成,每个视频设计时需注意:具备紧凑的知识结构和适度的时间,可以控制在15分钟,可以让学习者一口气看完。endprint
教师也可以结合专业,开发基本型,提高型,综合型项目的课外教学案例,将教学案例放置在互动平台上。例如会计电算化专业学生在学习Excel教学模块时,基础型案例可以设计银行存款情况数据清单,其中要求格式化数据,设置数据有效性,设置边框和底纹美化数据清单。在数据清单的基础上设计提高型案例,计算出存款人在五年后可以从银行中提取的金额数。要求:分别使用行引用模拟运算表,列引用模拟运算表进行求解;双变量模拟运算表求解。设计综合型案例:物业管理收款收据及统计系统。要求根据管理方提供的住户资料,制作完善收款收据及全部统计,管理方只需填写住户姓名(第一次使用时在1月份的住户栏单元格填写姓名,便在该住户所应该出现的地方出现该住户姓名,以后不再填写,永远使用)。填写一个数据(1月份除外),便自动完成一个住户全部的填写、计算与统计。要求设计功能:预交金额设置;自动生成收款日期;票据格式按需调整;收据及统计全部自动计算;根据需要选择使用违约金设置;交款金额不足整元的移至下月计算;人民币生成的金额自动转换成大写形式;关闭时文档自动备份到指定盘指定文件夹。
3)“知识模块化,训练项目化”教学方法设计。依据知识结构按阶段进行模块化设计。以综合案例作为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主线,将综合案例进行分解,分解为与相应知识模块相配套的实训项目,形成应用能力递增驱动的“知识模块化,训练项目化”的教学方法[4]。改进传统的“教师边讲解边演示,学生边听边模仿”的教学方式,创建适合学科课程特点教学方式。
进行以专业应用为导向的计算机基础课程实践教学研究和改革非常必要,高校在研究和改革过程中,需要在深入分析各专业对计算机应用与实践能力的要求的基础上,从教学模块的合理规划,计算机基础课程标准的修定,专业教师、专家及一线岗位工作者参与教学项目、案例的设计等具体方面不断地进行探索与实践,以满足专业应用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张莉.中外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经济基础教育调研与思考[J].计算机教育,2009.
[2] 谭浩强.面向计算机应用与科学思维能力培养——关于计算机基础教育深化改革的思考[J].计算机教育,2014(7).
[3] 王颖,张金磊,张宝辉.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Mooc)典型项目特征分析及启示[J].远程教育杂志,2013(4).
[4] 杨知玲.以就业竞争力为导向的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初探[J].无线互联科技,201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