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紫砂艺术的视觉美
2015-03-11张邺
张邺
(宜兴 214221)
浅谈紫砂艺术的视觉美
张邺
(宜兴 214221)
创作者在继承传统的同时又着力于创新,根据紫砂最本质的特性,发掘出其自身具备的最天然独特的美,于古风朴朴中渗入现代的气息,赋予作品深厚的内涵及强劲的艺术生命力。紫砂艺术视觉美包括客观美、主观美、情性美。在紫砂艺术家的创作过程中,这三种理解层层递进,与紫砂艺术家的艺术本性密切相联。
紫砂艺术;视觉;创作;传统;泥料
1 前言
紫砂艺术,韵致无穷,道法自然,立意人文,继承创新,卓尔不群。火与土是陶的语言,没有生命的泥土,注入创作者的思想,便有了灵魂。宜兴紫砂是中华陶瓷文化的艺术瑰宝,紫砂壶的精湛工艺和赋予的人文内涵深深地影响着人们艺术欣赏层次的提升。
2 浅谈紫砂艺术的视觉美
红了樱桃,绿了芭蕉。这是时间给世间的颜色。而文化人打开心扉地与紫砂壶创作者合作,则会是世间给时间的色彩。紫砂艺术中流畅的线条,朴拙的造型,峰回路转的一个镂空,都能让人赏心悦目,视觉美是紫砂艺术审美中的第一个层面。它经由视线带来内心的冲动和情感的满足。视觉美是紫砂艺术的特殊目的,抛却了这种形式上的美,紫砂艺术可以提供知识、宣扬一种道德、服务于某种实际目的,这时,紫砂还是紫砂,但是却已经不是艺术了。所以,形式上的视觉美是紫砂艺术不可剥离的一层肌肤。一个好的紫砂艺术作品首先要带来视觉上的愉悦,要具备视觉美。
苏东坡论唐朝大诗人兼画家王维的 《蓝田烟雨图》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诗曰:‘蓝溪白石出,玉山红叶稀,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此摩诘之诗也。或曰:‘非也,好事者以补摩诘之遗’。”这确是一首“诗中有画”的诗。“蓝溪白石出,玉山红叶稀”,可以画出来成为一幅清奇冷艳的画,但是“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二句,却是不能在画面上直接画出来的,即使刻舟求剑似的画出一个人穿了一件湿衣服,即使不难看,也不能把这种意味和感觉像这两句诗那样完全传达出来。好画家可以设法暗示这种意味和感觉,却不能直接画出来。紫砂艺术家在创作的时候也是这样,视觉美背后隐藏着很多欲言又止的情绪。这种情绪不自觉在线条和造型中流露,因此马克思在论及美与艺术的时候说:“于是美的规律就是人的规律,即有意识的生命活动”。紫砂艺术的视觉美感,是艺术家内心情感涌动的某种表情,或哭或笑,圆不一式,方非一相,都是艺术本性的倾诉。好的紫砂艺术作品在视觉美上能够引起共鸣,作者将生命与情感存在于作品中,谁都不能视而不见。因此,视觉美不只是一种客观的美,或者说它其实是一种主观的美。
创作者在继承传统的同时又着力于创新,根据紫砂最本质的特性,发掘出其自身具备的最天然独特的美,于古风朴朴中渗入现代的气息,赋予作品深厚的内涵及强劲的艺术生命力。紫砂艺术视觉美包括客观美、主观美、情性美。在紫砂艺术家的创作过程中,这三种理解层层递进,与紫砂艺术家的艺术本性密切相联。
笔者把紫砂当成一辈子的事业在奋斗,自身的努力常常让周围的朋友钦佩不已。为了完成一个设计,常常几天甚至几十天不出家门,宅在家中,埋首研究;为了一时的灵光一闪,常在历史书海中跋涉寻觅……笔者是真正把紫砂融入了生活,融入了生命,所以作品拥有独一无二的特质,气韵清灵,形意飘逸,一件件的精品佳作也让人喜爱,叫人向往。
笔者与泥料之缘,缘起泥的美感:丝绸般的光泽,陨石的色彩,传说的神秘,它柔滑,有着流水般的动感和韵律感,无限的想象之中,看紫砂就像是把人带到了云南石林。所以,笔者钟情于配土之妙,感受于每一颗紫砂颗粒的生命感,它们会舍会得,与之交流,其乐无穷。壶之制作,将形而上的思想指挥形而下的技术。以所想,所患,所感,所悟入壶,以传统技艺辅之,才得有型之体,有形之貌。
3 结语
艺术家以大类分之有三,其一曰,重灵性、重感悟者。其二曰,重理性者。其三曰,以高度理性驭高度热性者。其中一、三两类,代有大家,唯第二类则庸才相望,不绝如缕。笔者作品,再察其神韵,可见笔者是重灵性、重感悟的。郑板桥所谓:“删繁就简三秋树,立异标新二月花”,正是由灵性感悟的追逐必然出现的艺术手段,王国维于《人间词话》中讲“无言外之味,弦外之响,终不能与第一流之作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