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紫砂壶的历史、文化及艺术魅力

2015-03-11吴卫兰

佛山陶瓷 2015年7期
关键词:陶器宜兴紫砂壶

吴卫兰

(宜兴 214221)

1 前言

宜兴,战国时代称"荆溪",秦汉时置名为"阳羡",晋惠帝时期又改阳羡为义兴。北宋时,为避太宗赵光义讳,改称宜兴而沿用迄今。宜兴盛产一种特殊陶土,其颜色多为绛紫,故统称紫砂。但其颜色亦有红、绿、黄、白等,故又誉为"五色土"。用其所做茶具即为紫砂壶。明清时期,紫砂逐渐形成了一种文化艺术。多种文化性质的巧妙结合,成了紫砂文化的标志性特色。

2 紫砂壶的历史、文化及艺术魅力

定义一件完美的紫砂作品,可以从两方面衡量:一方面,紫砂作为美术品,应具备形、神、气、态四要素。形,即形式美,指作品的外部轮廓;神,即神韵;气,即气质,陶艺所蕴含的和谐色泽美;态,即形态,作品的高低肥瘦刚柔方圆的各种姿态。另一方面紫砂壶还需满足其作为茶具的根本特性--实用性。如壶体的容量和重量比例恰当,壶嘴出水流畅,壶把端拿方便舒适,壶盖四周合缝等。紫砂壶和一般陶瓷不同,它属于无釉茶具,采用宜兴特有的紫砂泥矿制成生坯然后高温烧制而成。由于其成型后烧成过程中温度较高,烧结密致,胎质细腻,既不渗漏,更有肉眼难辨的气孔能吸附茶汁,蕴蓄茶味。故老壶、旧壶虽冲白开水也能散发淡淡茶香。紫砂的特性材质属性,即使开水冲泡也不至于烫手,冷热剧变更不会破裂,而热天盛茶则逾夜不馊。

紫砂壶,是一种典型的手工艺陶器,是中国陶瓷艺苑中一颗璀璨的明珠。紫砂陶材料特殊,陶泥具有砂性,所制作的陶器内外均不施釉,制品烧成后,主要呈现紫红色,因而被称为紫砂。紫砂陶器成型工艺特别,手工成型是主要方法。其造型式样极为丰富,陶器色泽古朴典雅,器物表面还常镌刻诗文书画作为装饰,从而更加增添了造型的书卷气息,成为一种具有高雅气质和浓厚文化传统的实用艺术品,从一个方面鲜明地反映了中华民族造型审美意识。

如今的紫砂艺术经过几十代紫砂艺人的奉献,也已趋于成熟,无论是在造型装饰还是工艺技术等方面,都形成了一套系列性的理论知识。宜兴紫砂始自北宋,盛于明清,当今更趋兴旺。其间,名家辈出,代有精品。新一代壶艺高手在继承传统制壶技艺的基础上,借鉴古今名师制壶的优秀成果,发挥紫砂五色土的神奇功能,运用造型、装饰等技艺技法,大胆尝试,推陈出新,使得这片艺苑愈发欣欣向荣、气象万千。

紫砂壶的传统手工制作,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一项特别的工艺和文化内容,也是最有价值和最值得重视、传承的内容。它成形于农业文明时代,经历代艺人的传承、发展而成为一套完备有序的手工技艺,充分体现了紫砂壶艺人的聪明才智和多彩多姿的审美情趣。这种制作方法的最大特点是个体完成单个创作,因而带有丰富的个性特征,其手法也因人而异,从而使紫砂壶造型千变万化,也由于实际操作时每人出手有高低,故其作品的水平高下分明。

我们每个人,生来就都不是完美的,也因为这种不完美,让每个人都成为独一无二的风景,不必费心讨好别人,而去改变真实的自己。如果想要拥有快乐,就卸下那些沉重的思想包袱,做个洒脱有尊严的自己,时光在走,很多的事情注定被遗忘,很多人注定成为过客,放开手,大步向前迈,没有人会是你一辈子的依靠,让心在静怡中享受温润时光,轻轻搁浅记忆的尘烟,轻握一份洒脱,在风轻云淡中过随遇而安的生活。

3 结语

紫砂艺术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态,是科学和艺术的融汇,技术与艺术的结合,实用与功能的统一。形象美、形态美、古朴美、典雅美、舒适美,都通过了造型形式加以反映,通过创作者、使用者、收藏者的心灵契合加以融汇贯通,这就是紫砂艺术的高雅气质。

猜你喜欢

陶器宜兴紫砂壶
宜兴釉陶
“陶”醉心田 点赞新宜兴
“陶”醉心田 点赞新宜兴
此时无声胜有声——论紫砂壶“谦德提梁”的创作
淅川县双河镇遗址M19及出土陶器组合
大巧若拙,大拙至美——浅谈紫砂壶“供春”的传承与创新
论紫砂壶“洞天福地”的创作
紫砂壶的自然意趣——紫砂壶“怡情”创作漫谈
新砦期 猪首形陶器盖
新砦期 陶器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