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紫砂《虚扁壶》的造型魅力

2015-03-11万俊峰

佛山陶瓷 2015年7期
关键词:全手工扁壶紫砂壶

万俊峰

(宜兴 214221)

1 前言

中国紫砂陶艺熔铸八百年文明,吞吐八百年人文,滋润八百年生活,已经成为一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传统艺术宝殿。当今工艺美术界,紫砂可说是独领风骚,魅力无穷。究其原因,除了紫砂的“三特”,即材料独特、工艺独特、功能独特外,还有产生于“三特”基础之上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文化性”上。

2 浅谈紫砂《虚扁壶》的造型魅力

一把小小的茶壶包容了诗书画印等文化艺术,历代文人对紫砂壶的吟咏从未停歇。大学士苏东坡的老师欧阳修的诗里面就很明确地写到:喜供紫瓯吟且酌,羡君潇洒有余情。苏东坡自己更是“砖炉石铫行相随”,不管到哪里,都带着砖炉、石铫,兴致来了,随时架火烧茶。湖北襄樊的米公祠里面有一幅很大的对联是米芾的真迹,上联是:阳羡春茶瑶摇草碧,下联是:兰陵美酒郁金香。明代著名书画家、诗人徐渭在《某伯子惠虎丘茗谢之》中写道:虎丘春茗妙烘蒸,七碗何愁不上升。青箬旧封题谷雨,紫砂新罐买宜兴。却从梅月横三弄,细搅松风灺一灯。合向吴侬彤管说,好将书上玉壶冰。

与茶交流人生,是紫砂壶内的思考;与茶凝望生命,是白瓷杯中的感悟;与茶共品生活,是碧波潭里的享受;与茶畅谈成败,是缕缕茶雾的释然。一撮香叶,一泓开水,袅袅婷婷的烟雾伴着茶香,从壶中溢出,又漫开来。就这样,我爱上了这充满灵气的尤物,与它携手,与它交往,与它一起诠释世间哲理。

“虚扁”自明末即有,散见于各大紫砂典籍图谱。此壶式在各个时代都有名家加以临摹再创作,佳构不绝。“虚扁”是紫砂传统全手工成型中最难得的器型,行话“造型扁一分,成型难一分”,从围身筒成筒型,然后用“泥拍子”一下一下的拍成这么扁,力要匀,扁又不能塌,对于全手工操作技巧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虚扁壶》是若干紫砂壶造型中的一种,由于其外形设计巧妙独特,适合收藏把玩,使用起来也很方便,所以深受喜爱。它的造型容易聚拢香气、不易散热、利于茶叶的翻滚浸泡、便于投茶和喝过之后的清理。

《虚扁壶》用简约的线条勾勒出淋漓古韵,其壶嘴三弯,壶把婉转于壶身一处,悄然融为整体。壶盖比例与壶身协调,气韵天成。此作品色泽圆润,气质淡雅,可窥风致。

紫砂壶是实用工艺品,且时时使用,常常把玩的。有人偏重于“工”,有人则重于“艺”。其实,“工”和“艺”好比一台电脑的硬件和软件,是谁也离不开谁的。无“工”则无法见“艺”,无“艺”则无法显“工”。熟能生巧,工精生艺,在长期的紫砂壶创作过程中,打下了坚实的全手工制壶基础,对于紫砂茶壶的“工”来说,具有了一定的基础。一件作品的内涵,必须具备三个主要因素:(1)美好形象。(2)结构精湛的制作技巧。(3)优良的实用功能。一件精品本身就必须给人以凝重朴致大方、轮廓周正,精巧适宜,线条清晰,比例恰当,黄金分割到位的杰作。象形上要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千变万化,精思妙想。壶体每一个部位从点、线、面刀三维空间视觉,每一个功用点曲线流畅,轮廓直线抑扬顿挫,来龙去脉交代清楚,让作品有一种内涵度很深的气质和风格。本人在创作这把《虚扁壶》时就考虑了以上的因素。

3 结语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对于紫砂发展来说,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要不断开拓创新,不但使紫砂作品具有造型工艺之美,更要有精气神韵之美,同时还要将文化注入紫砂,让紫砂散发出恒久的魅力。

猜你喜欢

全手工扁壶紫砂壶
扁壶为什么扁
北朝到唐代陶瓷扁壶发展脉络探究
——以石家庄市博物馆馆藏隋代青釉扁壶为切入点
西夏扁壶造型与装饰工艺述略
“南海I号”福禄扁壶说略
此时无声胜有声——论紫砂壶“谦德提梁”的创作
大巧若拙,大拙至美——浅谈紫砂壶“供春”的传承与创新
论紫砂壶“洞天福地”的创作
紫砂壶的自然意趣——紫砂壶“怡情”创作漫谈
浅谈全手工紫砂经典造型
浅谈《方舟》壶的陶刻装饰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