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紫砂《掇只壶》的造型和内涵

2015-03-11邵益春

佛山陶瓷 2015年7期
关键词:制壶大亨紫砂陶

邵益春

(宜兴 214221)

1 前言

紫砂壶的产生和发展,是历代陶人和民间艺人以及各路文化人参与,不断创新的结果。经历朝历代相继相承,完成了紫砂壶传统造型的各大系列。紫砂作为一门独特的陶瓷门类,经过数十辈艺人的努力和积累,形成了独特的语境和形象。它一方面充分诠释了紫砂陶土的本质特性和材质美感,找到了一种适切的表现形式,并将其规范化,讲究其制作工艺,其手法、形制上的积累。

2 紫砂《掇只壶》的造型和内涵

紫砂壶的历史记载最早可以追溯到明末启年间。当时有个叫周高起的在《阳羡茗壶录》中记述的一个有趣的传说:古代有一远方僧人游到丁鼎蜀山村边行边叫卖富贵土。引得路人嗤笑不已,僧人又说:“贵不欲买,买富何如?”后有几个好奇的村民随他来到附近的青龙山黄龙山脚穴中掘出的泥土,“果备五色,烂若披锦”,这便是其后烧制紫砂器的原料——紫砂陶土,又主要呈紫红色,紫砂之名由此诞生。紫砂器不假釉饰亦无彩绘,纯粹手工捏制烧成,造型别致古朴典雅。

紫砂作为一门独特的陶瓷门派,经过数十辈艺人的努力和积累,形成了独特的语境和形象。它一方面充分诠释了紫砂陶土的本质特性和材质美感,找到了一种确切的表现形式,并将其规范化。讲究制作工艺,反复理做、细腻、精致,其手法、形制的积累和完善逐渐形成了它独特的“味”—即审美感觉,并获得了很大的声誉,但在树立起自身形象的同时,由于文化层次等诸多原因的影响,又自觉不自觉将自身的继承和创作方式定格于这种“味”。

紫砂自北宋发祥以来直至今日,无论从造型、气韵以及文化内涵都得到很大的发展与进步。它是紫砂艺人借助于材料和工艺手段将内心的观念情感化为二度和三度空间形式的艺术,从提拿到把玩,从一个实用性到实用性与艺术性相结合的过渡,是经过无数紫砂艺人的创新与努力,它诉诸于视觉和触觉的表面肌理和人文情怀。

宜兴紫砂自发现以来,便承载了不同时代的人文特点,只因其艺术与质地的不朽性成就了有价值的把玩佳品,或收藏珍品。而真正关注一把紫砂壶,最具视觉冲击力的应该是得体大方,古朴雅致的形态,鲜明独特,个性张扬的创意,这种视觉美,便来源于造型艺术。

“掇只”是紫砂壶造型中特有的一种壶型,造型像是把许多球状和半球状堆积到一起,由于掇在汉语里有连缀堆叠的意思,因此,这种造型的壶被称为掇只壶。邵大亨是清朝中期的制壶名家,经他之手做出的紫砂壶以朴素和有风骨见长,著名紫砂巨匠顾景舟曾评价邵大亨:大亨以后百五十余年中,无有超越他之上者。可见邵大亨的制壶工艺早已得到后世的推崇。

“大亨掇球壶”,壶身长近一尺,高过六寸,壶色浑厚深沉,莹润如玉,造型古朴端庄,稳重,气度不凡,充分体现了邵大亨精妙绝伦的壶艺技术。清朝高熙《茗壶说》云:“邵大亨所长,非一式而雅,善仿古,力追古人,有过之无不及也。其掇壶,肩项及腹,骨肉亭匀,雅俗共赏,无飨者之讥,识者谓后来居上焉。注权胥出自然,若生成者,截长注尤古峭。口盖直而紧,虽倾侧无落帽忧。口内厚而狭,以防其缺,气眼外小内锥,如喇叭形,故无窒塞不通之弊。”

紫砂这些年在经历了百年难逢的发展高潮后,也遭遇了其他陶瓷和工艺美术已经历过的困境,这个过程即充分显示了紫砂传统的优秀,它的东方精神内涵、审美情趣、文化品位及实用把玩的特性,能充分适应和满足爱好者的需求。

3 结语

一把精美的紫砂壶一定是制壶艺人心境与修养的表露,这里面渗透着紫砂壶制作者的灵魂。这是一种质朴的感情,更是一种古拙的意境,只有懂得这种古拙意境的人,才能读懂紫砂壶独到的艺术魅力。

猜你喜欢

制壶大亨紫砂陶
火箭大亨突然离世,巨额遗产留给一只猫
紫砂陶刻“稚子垂纶瓶”的创作及评析
坭兴陶手工拉坯制壶的基本技法应用与探讨
A Brief Review of Translation Critiques of George Kao’s Chinese Version of TheGreatGatsby
紫砂壶艺制作创新表述
浅析紫砂陶的造型与审美表达
论紫砂陶刻的装饰与发展
开宗立派 重构传统——吴鸣紫砂陶艺历史价值之再认识
浅谈制壶的创新与发展
紫砂泥料在制壶中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