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产妇血清胆汁酸、ALT、AST水平变化及对围生儿的影响
2015-03-11王之萍杜洁常熟市中医院江苏常熟215500
王之萍,杜洁(常熟市中医院,江苏常熟215500)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产妇血清胆汁酸、ALT、AST水平变化及对围生儿的影响
王之萍,杜洁(常熟市中医院,江苏常熟215500)
摘要:目的观察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产妇血清胆汁酸、ALT、AST水平变化及其对围生儿的影响。方法选取140例ICP产妇为ICP组,同期分娩的120例健康产妇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总胆汁酸(TBA)、ALT、AST、羊水粪染程度、胎儿宫内窘迫程度、新生儿出生胎龄、新生儿体质量、新生儿窒息等情况。结果根据血清TBA、ALT、AST水平,ICP组中轻度60例,中度45例,重度35例; ICP组血清TBA、ALT、AST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ICP组中度与重度者围生儿羊水粪染、新生儿窒息及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率高于轻度者及对照组,新生儿体质量、胎龄及Apgar评分小于轻度者及对照组(P均<0.05);ICP组轻度者与对照组相比,P均>0.05。结论 ICP产妇血清TBA、ALT、AST水平升高,这可能是引起胎儿缺氧、增加新生儿不良预后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胆汁酸;谷氨酸氨基转移酶;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新生儿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属于一种妊娠中、晚期特发并发症,易导致胎儿宫内窘迫及早产,甚至引起胎死宫内等严重并发症,增加新生儿死亡率[1]。研究表明,总胆汁酸(TBA)及ALT、AST水平上升可作为诊断ICP的敏感指标[2]。为此,我们观察了ICP产妇血清TBA、ALT、AST水平变化,现探讨其对围生儿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2012年3月~2013年6月收治的ICP产妇140例(ICP组),年龄22~36(27.4±2.1)岁;孕周32~41(35.1±1.4)周;初产妇128例,经产妇12例。均符合ICP诊断标准[3,4]。选取同期来院分娩的120例健康产妇为对照组,年龄21~37(26.3±3.2)岁;孕周30~40(34.2±1.3)周;初产妇106例,经产妇14例。两组产妇年龄、孕周及孕次等资料具有可比性。
1.2观察项目两组产妇于孕34周抽取空腹静脉血,采用奥林巴斯AU27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TBA、ALT、AST水平。比较两组羊水粪染程度、胎儿宫内窘迫程度、新生儿出生胎龄、新生儿体质量、新生儿窒息等情况。
2结果
2.1两组血清TBA、ALT、AST水平比较ICP组血清TBA、ALT、AST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见表1。参考文献[5]根据血清TBA、ALT、AST水平对ICP组进行分层,其中轻度(TBA 20~30 μmol/L、ALT 40~100 IU/L、AST 40~100 IU/L)60例,中度(TBA 31~40 μmol/L、ALT 101~200 IU/L、AST 100~200 IU/L)45例,重度(TBA>40 μmol/L、ALT>200 IU/L、AST>200 IU/L)35例。
组别nTBA(μmol/L)AST(U/L)ALT(U/L)ICP组14035.3±15.2*61.5±26.6*62.6±28.2*对照组1206.2±0.711.2±2.315.7±3.6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2.2两组围生儿情况比较ICP组轻、中、重度者及对照组新生儿体质量分别为(3 132±234)、(2 739±366)、(2 634±232)、(3 268±243)g,出生胎龄分别为(271.2±6.8)、(259.2±9.4)、(254.9±8.6)、(275.6±8.8)d,Apgar评分分别为(7.4±1.1)、(6.5±1.3)、(5.6±1.5)、(8.5±1.2)分。ICP组中度与重度者羊水粪染、胎儿宫内窘迫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高于轻度者及对照组,新生儿体质量、出生胎龄及Apgar评分小于轻度者及对照组(P均<0.05)。ICP组轻度者与对照组相比,P均>0.05。详见表2。
3讨论
表2 两组羊水粪染、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
注:与轻度者及对照组相比,*P<0.05。
ICP是妊娠中晚期特有的并发症,产后迅速消失,对孕妇影响较小,但常造成胎儿宫内窘迫及新生儿预后不良,其确切病因尚未明确[6,7]。高浓度胆汁酸在胎儿及孕妇体内蓄积是ICP的显著特点,也是造成围生儿预后不良及胎儿宫内缺氧的基础[8,9]。ICP的病理基础为肝细胞内胆汁淤积对肝脏细胞的损伤,当肝细胞受损后,首先会出现ALT释放增加,其敏感性最高;而当细胞膜及线粒体膜等生物膜受损时,才会出现AST水平升高[10]。TBA水平越高,说明ICP产妇肝细胞损伤越严重,患者ALT及AST水平也越高。有研究显示,在ICP患者中,TBA、ALT及AST水平均升高,且三者呈正相关关系[11]。
有学者[12]研究表明,高水平的胆汁酸可在一定程度上损害细胞器,进而导致多核细胞生理功能部分丧失或异常,最终影响胎盘的转运及合成功能。妊娠中、晚期胎儿肝脏合成的胆汁酸由胎盘转运到母体排泄,以减少胎儿血胆汁酸浓度、保护胎儿。母体的胆汁酸亦通过胎盘转运,当胆汁酸的正常运转机制遭到破坏时,胆汁酸则异常积累,使胎盘绒毛表面血管痉挛,胎盘绒毛间隙变窄,血流量减少,影响胎儿氧供,使其正常生长发育受限。当缺氧状态加剧时,则会引起胎儿宫内窘迫,胎粪失禁,污染羊水[13,14]。尤其胎儿早产时,其器官系统发育多不成熟,肝脏合成凝血因子的功能不健全,容易引起出血,加之缺氧损害,胎儿发生颅内出血甚至死亡的几率更大。本研究中,ICP组产妇血清TBA水平高于对照组,提示ICP对胎儿的影响可能与TBA水平过高影响胎盘功能有关。
马红梅[4]根据TBA、ALT、AST水平将ICP分为轻、中、重度三组,发现中重度ICP发生羊水粪染及新生儿窒息的几率较轻度者显著升高,新生儿出生胎龄则降低;中、重度ICP者羊水粪染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随剖宫产终止妊娠时间的提前而持续上升;重度ICP者低体重儿发生率亦高于健康产妇及轻度ICP者,故提示TBA、ALT、AST水平增高可能是增加胎儿宫内危险性的重要原因。关于TBA对围生儿影响的报道已较多[15,16],ALT、AST水平升高是否会对围产儿造成损伤尚不明确。本研究结果表明,ICP组中度与重度者围生儿羊水粪染、新生儿窒息及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率高于轻度者及对照组,新生儿体质量及胎龄小于轻度者及对照组,提示血清TBA、ALT、AST水平与新生儿预后密切相关。
综上所述,ICP产妇血清TBA、ALT、AST水平升高,可能是引起胎儿缺氧、增加新生儿不良预后的原因。为提高新生儿生存质量,应对ICP产妇血清TBA、ALT、AST水平进行监测,发现其升高时,应密切关注胎儿宫内情况,给予积极干预。
参考文献:
[1] 袁海英,王建霞,姜静霞,等.中医药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疗效观察[J].山东医药,2012,52(39):75-76.
[2] 李蕾,赵新颜,欧晓娟,等.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临床分析[J].中华肝脏病杂志,2013,21(4):295-298.
[3] 马李娜,李慧敏.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及其对胎儿的影响[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3,34(15):2035-2036.
[4] 程小娟.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胆汁酸、肝酶指标对妊娠结局的影响[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13,20(6):55-56.
[5] 马红梅.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胆汁酸及肝酶指标变化的临床意义[J].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0,8(8):49-50.
[6] 蒋苏梅. 熊去氧胆酸联用思美泰对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生化指标及瘙痒程度的影响[J].中国药业,2013,22(23):19-20.
[7] 李红霞,刘伯锋,薛艳霞,等.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血清甘胆酸水平与新生儿预后的关系[J].中国妇幼保健,2009,24(7):907-909.
[8] 周素芬,黄爱武.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血清胆汁酸水平对孕妇及胎儿的影响[J].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13):1947-1948.
[9] 谭伟坚,何志毅.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胆汁酸对新生儿预后的影响[J].广东医学,2010,31(13):1701-1702.
[10] 陈忠,张婷,印永祥,等.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对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发病的影响[J].山东医药,2011,51(44):54-55.
[11] 宁建英,刘莹,谷强,等.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对围生儿结局的影响[J].中国全科医学,2013,16(23):2746-2747.
[12] 谢莉玲,余昕烊,朱建华,等.351例重症孕产妇转诊病种和结局分析[J].实用妇产科杂志,2011,27(5):385-388.
[13] 尹学琼,倪瑶,吕艳,等.控制刺激性饮食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对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妊娠结局的临床分析[J].重庆医学,2014,(15):1941-1943.
[14] 周凡,高冰心,王晓东,等.熊去氧胆酸和S-腺苷蛋氨酸改善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结局的系统评价[J].中华肝脏病杂志,2014,22(4):299-304.
[15] 廖志,张勇,罗红权,等.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孕妇所产新生儿脐动脉血清诱导A549细胞凋亡的机制研究[J].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4,29(2):98-100.
[16] 张丽娟,张凤华,汤丽丽,等.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与胎儿损伤[J].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38(6):645-652.
(收稿日期:2014-11-13)
通信作者:杜洁
中图分类号:R714.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2-266X(2015)02-0048-02
doi:10.3969/j.issn.1002-266X.2015.0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