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初二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015-03-11李飞
李 飞
重庆市巴蜀中学校
如何在初二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李 飞
重庆市巴蜀中学校
随着近几年新课改的不断深入,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基础教学理念越来越被广大教育工作者所接受,很多教师除了讲授教材知识外更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初中物理教学中,更要着重培养学生的想象、逻辑及发散的思维能力,以便于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能更好的吸收理解物理知识。本文通过生活、实验等方面入手,详细解析怎样利用知识体系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初中物理教学;思维能力;培养策略
组成素质教育的重要部分就包括学生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初中物理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当前学生的学习需求,与传统教学中单一传授知识的模式,新课改背景下的物理教学更着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其实,培养学生物理思维能力和物理教学是相互作用的,学生的思维必须开阔才能更好的掌握物理知识,真正做到触类旁通闻一知十,更加深刻直观的认识这个世界,实现其全面又个性的发展。笔者就如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做以下解析。
一、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俗话说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只有更好的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并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才能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任何学习都必须基于兴趣之上,物理学习也是一样只有产生学习兴趣,才能更加积极的去学习物理知识,才会对物理知识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随时保持高涨的激情去学习物理知识。因此,初中物理教学活动中教师可多用实践性教学模式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并鼓励学生对各种物理知识提出自己的看法和问题,当已学知识无法解决提出的问题时,学生就会对即将学习的内容感兴趣,进而增强了学习的动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案例
(一)培养思路
初二学生正处于物理学习的起步阶段,该阶段学生是否能学好物理,并养成良好的物理思维能力,还在于学生归纳推理能力的培养。在这一阶段的学生经常凭借自身经验等去理解相关对象,虽然这一理解具体形象却过于片面,因此,这还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推理,从而更好的培养其思维能力。此外,初中生发展并不成熟,对各种事物都充满好奇,在培养其物理思维能力时,不仅可利用生活实例提高感性认知,还可以利用实验的方式培养其思维能力,以下是几个实际案例分析。
(二)实际案例分析一
例:《牛顿第一定律》教学活动,以教材内容演示实验证明亚氏观点的错误,促使学生建立良好的感性认知,并以伽利略及相关科学家的研究成果过渡个别到一般,从而归纳推理出牛顿第一定律。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未讲解该知识时学生皆认为亚氏观点为正确的,对此,笔者认为需列出一些实例让学生进行自主思考,如:已发射的箭在不受力的情况继续飞行;或当汽车在发动机关闭后在不受力情况依然会滑行;亦或不受力情况下消防员使用的水龙头仍旧继续向前喷水等诸如此类的例子。当学生对这些例子进行详细的分析实验后,会发现亚氏观点其实是不对的,从而也就否定了学生主观意识的思想,成功在其脑海中建立起良好的感性认知。并且这时段学生已经产生迫切学习接下来知识的欲望,为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推理的最佳时机。
在学生进行归纳时可将例子拆分开来,首先是归纳各例的第一部分,学生基本都能归纳出来各部分属于物体,且为一切物体而非单个物体,而通过上述例子的观察学生还会发现是一切正在运动的物体,这样逐渐的缩小概念范围,学生对其的理解也就更容易;其次是归纳各例的第二部分,这一部分学生已经注意到其与外界关系的共同点是没有外力作用的;最后是第三部分的归纳,通过对以上两部分的归纳推理,学生很快就得出结论即继续运动。
通过以上归纳,学生将对“所有处于运动状态的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情况下,还会继续运动”有所了解,并且基于这一结论上还可引导学生产生联想,当处于静止状态的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是否又会保持静止状态呢?最终的结论自然是会保持静止状态的。通过这类型的归纳推理,学生不但锻炼了自身的思维能力,对牛顿第一定律的记忆和理解也将更加深刻。
(三)实际案例分析二
初中生属于青春发育期,该阶段的学生都有一个共性就是猎奇心极强,尤其是对物理的实验课特别感兴趣,而实验既需要动手又需要动脑,所以,实验课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有极大促进作用。例如说物理中抽象难以理解的概念,像电流电阻、浮力等一系列抽象概念,不仅学生难以理解教师讲解也是一大难题,不过教师若能设计好实验方案,并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实验,就可以通过实验过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例:讲解浮力知识点时,笔者多是通过这种实验,随机抽取一名同学让其托住一只乒乓球,或是将乒乓球放在水盆中,通过对这对这两种做法的观察,同学们会发现乒乓球并没有落下去。那么,这时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了:放在水面上的乒乓球是不是也和放在手里相同,都受到向上的托力呢?通过这种贴近生活的实验,学生不仅理解了浮力的概念,还发现这种物理现象与生活息息相关,从而更好的将知识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
对物理规律的认知需建立在实践和科学实验的基础上,而物理实验课就集实践和科学研究为一体的教学活动,在实验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将进行频繁的运动,对物理规律进行全面详尽的认知。同时,物理知识与生活息息相关,虽然很多物理现象学生早就知道,但要真正使学生学会并应用这些知识,还需要同化的阶段,也就是教学情境的创设,通过真实物理问题情境的创设,将引发学生的思维,促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思考问题过程中得以锻炼。例:液体气化知识点讲解中,笔者通常是创设的这种教学情境:日常生活中烧开水的时候,若以小伙烧水会发现锅盖里很多水汽冒出来,但以大火烧水却很少有水汽从锅盖里冒出来,那么是什么导致的这种现象呢?还有夏天为什么扇电风扇虽然不能降温却能让人感到凉爽呢?或是为什么晒水在地面室温会降低呢?通过这些贴近生活的实际例子的引入,学生会对各式各样的物理知识感到亲切,而在这种情境下思考问题,学生的兴趣将得到很大提升。
结语:
学生物理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一项长期工程,是当前新课改背景下的重要任务,只有有效合理的应用各种教学方法,才能确保学生思维能力有所提升。
[1]董燕.如何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J].考试周刊,2014,94:127.
[2]蔡玲.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学生观察及思维能力的培养[J].中学物理,2015,08: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