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筑电工与电气设备》教学中主题活动课的创设

2015-03-11许东胜

科学中国人 2015年24期
关键词:活动课创设评价

许东胜

福建省永泰城乡建设职业中专学校

《建筑电工与电气设备》教学中主题活动课的创设

许东胜

福建省永泰城乡建设职业中专学校

本文分析了当前中职学生的学习情况,阐述了在建筑电工教学中采用主题活动课的意义和实施步骤,介绍了创设主题活动课时主题设计、课堂实施、教师掌控、作业评价的方法和策略。

主题活动课;主题设计;评价

《建筑电工与电气设备》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在教学中,如何让基础偏差的中职学生融入课堂,进行有效性的课堂实施,是我们一线教师必须解决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我们采用主题活动课创设教学。

主题活动课是学生在学习完一定章节的知识与技能后,教师根据学生情况和实际教学内容,创造一个场景,设计一个主题,融合章节知识与技能点,并在教学实施过程中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一种教学活动模式。该如何进行主题活动课的创设?根据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创设主题活动课可从主题设计、课堂实施、师生互动等方面进行分析与实施。

一.主题设计:学生兴趣激发的前提

主题活动课中,主题的设计是关键。设计的主题要求实用、有趣、适时、可操作性强,能让学生通过“活动”来获得知识、技巧与技能,并运用所学,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然后内化为技术素养,

1.主题设计的实用性

一个好的主题活动,首先要有其实用价值存在,能够与实际生活、工作的一些现象产生共鸣。“创造源于生活”,在学习“电气照明与照明线路”这节课时,先让学生分析:教室和自己家里的卧室、厨房、餐厅、卫生间、客厅阳台等灯具选择的类型以及线路布置方案,因为学生对身边的建筑物都熟悉,很多同学都有自己的一些见解,所以在接到主题活动课的任务书时,都相当高兴,能对自己学过的知识学以致用,充满了成就感和幸福感。其次,主题创设的实用性还体现在适用于教学,能够解决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在活动过程中学生掌握技能点和知识点。而达到主题活动课的创设目的,从而使学生掌握到知识与技能技巧。

2.主题设计的趣味性

一个具有趣味性的主题活动能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让这些有懒散习性的学生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比如,在学习“安全用电常识”时,如果按照课本的步骤,学生也能够简单的操作,但按部就班的学习明显会产生枯燥、烦琐的感觉,学生在学习中提不起兴趣,达不到主动学习的目的,对知识点的掌握也有限。所以通过创设一个“安全用电常识”主题活动,设计兴趣盎然的对话,课前让学生百度查找几个触电事故案例,根据案例分析:触电的原因,总结触电的种类、形式以及触电事故发生的规律,还可以让同学之间在课堂演示触电急救。从而达到安全用电知识点的讲授与技能训练。在活动中,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效率随之提高,课堂气氛也生动活泼起来。

3.主题活动的可操作性

主题活动课设计中,方便运行,可操作性强,学生容易上手是设计的重要标准。要让学生易于对主题实践内容操作、实施,对主题的每一个板块、每一个技能要求、每一项任务、最后的整体效果都清楚明了,操作时做到有的放矢,杜绝无从下手或无事可做。因此,为保证活动课的顺利执行,课堂的学案设计是主题活动课创设的一个重要任务。学案设计是学生完成主题活动的任务指导书,是学生完成活动的过程步骤的依据。有了学案,学生在操作时有事可做,有据可依,懂得做什么内容,达到什么目标,完成什么样的效果,从而使得主题活动课更容易实施。比如,“电动机点动控制”线路的安装主题活动课,在学案设计中,分成:原理图、各原件的性能与作用、电线的连接工艺三个模块,每个模块要完成的任务,每个任务要达到的效果,都分别进行分析后再安装。学生根据学案的要求,在操作时就方便易了。

二.课堂实施:学生主体作用的体现

主题设计好之后,要进行课堂的教学实施,主题设计本身只是一种载体,学生才是活动的主体。一个成功的主题活动课要能够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教师要做到:

1.学习方法的指导

当前中职学生普遍基础较差,学习目的不明确。要让学生、课堂、教学过程动起来,让学生成为活动的主人,并在整个活动过程中积极参予,发挥主观能动性,学习方法的指导就是教师教学的一个重点了。在课堂实施中,学生要做到五点:一、认真听课,做好笔记,保持好奇心;二、不懂就问,对所学保持问疑态度;三、认真分析考察,将所学为已所用;四、懂得质疑,找出不同方法;五、踏实做事,认真笃行践实。

2.注重因材施教、体现个人差异

当前中职学生的个体差异性较大,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接受知识水平参差不齐,大体可分为三大类。第一类学生思想较为活跃,接收新知识较快。对这一类的学生,关键在于激励与任务拓展,主题课堂设计时,可以创设拓展性的任务并要求这类学生完成并给予精神上的激励。第二类学生占大部分,他们思想上有想进步,也想去学会一技之长,但因为习惯,或其他原因,在学习上有一定困难,且容易打退堂鼓。对这一类的学生,可采取的策略是分组时与水平较好的学生合作。教师要多关注这些学生的活动进展情况,及时给予帮助与指导,让学生自始至终充满信心完成整个活动。第三类学生或思想懒散、不思进取,或学习困难、方法缺乏。针对此类学生,可在活动课中设计一些基本任务,要求他们能按学案设计完成课堂活动,让他们能在每一次的课堂中都有一点点的收获,并在他们有进步时适时给予表扬,长久以往,这些学生也会学到一些知识,甚至提高学习兴趣,真正融入到学习中。

三.教师掌控:课堂成功与否的关键

一个比较开放、活跃的课堂,特别是主题活动课,教师在活动中应当处于主导地位,对主题课堂要有全面掌控的能力和操纵课堂实施过程的能力,并发挥教育者的身份。

1.主题设计时教师主导地位

一个质量高的主题活动课设计,需要授课教师在课前必须做足功夫,精心设计课堂。身处主导地位的教师,在设计主题活动课时要起到总设计师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一、对全局要有掌控性。要求教师要纵观全局,要考虑到主题的选择是否适用、能否达到教学目标;二、对教材要有全瞻性。对教材要有整体概念、能对教材进行初步整合,通晓单元内容知识点、技能点的分布,把握章节重、难点;三、对设计要有整体性。在主题设计时,能分析主题课活动的方式、选择完成主题的素材、设计活动的板块、预测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设计学生作品中需要评价的信息等。只有充分的前期准备工作,教师在主题活动课设计时才能胸有成竹、活动过程中的辅导才能游刃有余。

2.活动过程中教师的掌控作用

主题活动课是以学生为主体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应该多放手让学生去做。这要求教师能调动课堂气氛,对学生在课堂活动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能做到及时反应与解决。对不同的学生,给予不同的表扬方式,比如程度较好的学生,多给予激励和技术上的指导,并在他们当中形成竞争氛围;对程度中等的学生,多给予他们鼓励和辅导,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对于掌握程度不够或思想不够端正的学生,课堂中多加以提醒与指正,对于他们的每一点进步都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帮助他们重拾学习的兴趣。通过不同方式的表扬,不同的学生都会觉得自己得到重视与赏识,是学习的主人,从而在学习中产生一种积极向上的幸福感。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能感受到收获的成就,教师本身也有一种教学的愉悦,从而达到创建和谐师生关系、构筑幸福课堂的目的。

四、作业评价:主题活动的重要环节

学生作业的评价是主题活动课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既是知识和技能的总结和深化,又进一步沟通师生之间的情感。该如何有效的进行课堂中的作业评价?一教师要留出适当的时间,让学生表达自己观点的机会。二是教师要制定合适的评价标准。按照评价标准,可让学生自评或互评,最后教师总结的评价。三是作品要有代表性。凡是能暴露问题的、具有独创比较新颖的、具有示范模仿作用的,都可以作为师生共同评价的作业。在作业评价中,学生自评与互评相结合,师评与互评相交融,让学生在作业评价中发现问题、交流问题,解决问题,在问题中弥补不足,在成功中体验快乐和喜悦。

结束语

好的主题活动课可充分调动学生的学生兴趣,最大可能的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增强学习自信心,同时也让课堂讨论更活跃,小组配合更默契,教师在教学中也更加轻松、有效。可以说主题活动课不仅在建筑专业课教学中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在其他专业课程的教学中也能够有一席之地。

[1]职业教育学—原理与应用.黄尧.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6

[2]建筑电工与电气设备-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5

猜你喜欢

活动课创设评价
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在低年级的实践与探究
创设未来
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的实践探索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活动课
“简约数学”创设简约课堂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
多维度巧设听课评价表 促进听评课的务实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