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医院诊治小儿肠套叠的体会
2015-03-11朱云炜张名忠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方医院222042
朱云炜 张名忠 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方医院 222042
基层医院诊治小儿肠套叠的体会
朱云炜张名忠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方医院222042
摘要目的:提高基层医院对小儿肠套叠诊治的认识。方法:对我院2011年1月-2015年6月所诊治的41例小儿肠套叠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1例均经B超检查,37例诊断为肠套叠,4例疑诊。所有病例均经空气灌肠确诊为肠套叠。41例空气灌肠40例整复成功,1例整复失败,成功率达97.56%。结论:B超应作为小儿肠套叠的首选检查,空气灌肠复位是首选治疗方法,使用遥控空气灌肠仪进行复位治疗更方便、有效。
关键词肠套叠空气灌肠小儿
肠套叠是小儿常见疾病,患儿常出现阵发性腹痛、腹块及便血等症状,过去依赖手术治疗,50年代出现了空气灌肠复位治疗,大部分患儿可避免创伤性的手术治疗,成为肠套叠的首选治疗方法。基层医院往往作为患儿的首诊医院,应提高肠套叠诊治的认识,做到早诊断、早治疗,避免耽误时间过长而导致肠坏死等并发症。现归纳我院2011年1月-2015年6月所诊治的41例肠套叠患儿的资料,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小儿肠套叠患儿共41例,其中男25例,女16例,年龄5个月~6岁,平均年龄17个月,病程3~72h。临床表现:阵发性哭闹或腹痛者40例,呕吐6例,血便15例,腹块21例,所有病例均无高热、脓臭血痢、腹膜炎等明显肠坏死症状、体征。
1.2治疗方法空气灌肠前常规谈话、签字,请外科医生共同配合治疗。使用日立PHF-15XVC2型数字胃肠机、今健JS-628型电脑遥控灌肠整复仪。患儿平躺检查床上,嘱两位成人穿上铅衣,固定患儿。用一次性球囊肛管,头端抹上液体石蜡油,插入患儿肛门,向球囊注气40ml,再向下牵拉肛管,使球囊与肛门接触紧密,再将肛管末端与遥控整复仪相接。先设定灌肠压力8.0kPa行诊断性空气灌肠,若气体在结肠内运行受限,头端可见局限性腹块,可确诊为肠套叠,摄片记录(图1)。再将压力设为12kPa行治疗性空气灌肠,多可发现腹块随气体逐渐向回盲部退缩并消失,同时小肠快速充气显影,显示复位成功(图2)。若复位不成功,可充-放气多次结合腹块按摩或适当提高灌肠压力,复位多可成功。
2结果
41例均经B超检查,37例诊断为肠套叠,4例疑诊。所有病例均经空气灌肠确诊为肠套叠。41例空气灌肠40例整复成功,成功率达97.56%(40/41),1例整复失败者,后证实因空气灌肠仪长时间无压力校准,压力不够,此患儿后转至外院再行空气灌肠,复位成功。所有病例均没有出现肠破裂、肠坏死等并发症。
图1结肠头端升结肠肝曲处可图2肠套叠复位成功
见软组织肿块影,肠套叠诊断成立
3讨论
3.1B超应作为小儿肠套叠的首选检查肠套叠小儿往往以腹痛、腹块为首发症状来就诊,B超的优势在于简单方便、无辐射、诊断可靠。肠套叠在B超上表现为腹部探及混合性包块,周围可见不规则暗区,纵切面呈强弱回声多层交错排列的“套筒征”,横切面呈“同心圆征”。此外,在导致小儿腹痛、腹块病变的鉴别诊断中,B超也具有优势,防止误诊误治。部分肠套叠患儿有原发病变,为继发性肠套叠,往往需手术治疗。高频超声在诊断肠套叠的同时,能清晰显示原发病灶的大小、形态、囊实性及病变区与周围肠管的关系,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诊断符合率[1],为患儿肠套叠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重要参考。
3.2空气灌肠复位治疗小儿肠套叠适应证凡病程在48h以内,全身状态良好,或发病超过48h,但无明显脱水,腹胀不明显,无腹膜刺激征者,可施行空气灌肠复位治疗[2]。
3.3空气灌肠需注意医疗安全在基层医院进行空气灌肠,因其有一定危险性,为获取家属的信任和理解,也为避免医疗纠纷,需要常规术前签字,讲明治疗的原理及可能的并发症。同时治疗时,外科医生也需在场,以防发生紧急情况时,能够及时处理。另外在治疗时应拍片记录套头部肿块、肿块退缩及复位成功(套叠影消失、小肠充气像),举证套叠诊断明确,治疗成功。
3.4遥控空气灌肠器在小儿肠套叠诊治中的应用
3.4.1优点:操作便捷,放射科医生可在操作台旁隔室进行遥控操作,既方便操作胃肠机,也可根据需要随时予以充放气及增减压操作,避免医务人员长时间接触射线,且灌肠压力调整精确。由于操作方便,有效缩短了整个治疗时间,也减少了患儿接受的辐射量。
3.4.2空气灌肠压力的选择:应视患儿病程长短、全身状况灵活掌握。笔者往往先用小压力5~6kPa进行诊断,当确定患儿为肠套叠时,若患者病程短(往往小于48h)、全身状况好,无腹膜炎等体征,常直接给予较高的安全压力12kPa灌肠,因在临床实践中,笔者发现,若治疗从较小压力开始,套叠复位往往不成功,患儿接受较多的射线照射,而从12kPa开始,不但安全,而且患儿复位往往一次成功。若复位仍不成功,对全身状况好、肿块可移动者,治疗压力可增加至12~16kPa,但不可盲目加大压力[3]。
3.5肠套叠治疗的经验体会
3.5.1固定患儿很重要,良好的固定才可以缩短诊治时间,也避免患儿接受无谓的射线辐射。可两名成人配合,穿上铅衣,一人固定患儿头及上臂,另一人固定臀部及下肢,嘱其用双手扶住臀部,适度用力向会阴方向摁压,防止球囊导管在加压过程中从肛门脱出。
3.5.2若灌肠至回盲处肿块受阻无法回纳时,可适当减压再行充气或局部按压多可回纳。国内杨青、李淑娟认为充放气使肠套叠复位其机制可能与以下几个因素有关:(3)反复注气的具有“冲击”作用;(2)反复注气肠管呈钟摆样运动,有利于套头绕过结肠的弯曲部位;(3)反复注气可使套入部痉孪暂时性消失。手法按摩能使肠套叠复位原因为手法按摩能够改善局部肠管血液循环,缓解套入部痉挛从而减轻水肿,同时还可以起到机械性复位的作用[4]。
3.5.3一部分肠套叠患儿在空气灌肠术后出现套叠复发,仍可进行空气灌肠,若反复发作3次以上者应警惕继发性肠套叠,需进一步检查。笔者曾遇到1例反复3次套叠,后CT证实为肠腔息肉引起的继发性肠套叠,改行手术治疗治愈。
3.5.4空气灌肠仪应定期维护,进行压力校准。笔者曾遇1例肠套叠患儿行空气灌肠,将压力加至16kPa仍复位不成功,笔者担心压力过高导致肠破裂,放弃灌肠,后患者转至其他医院仍行空气灌肠复位成功。以后笔者对此灌肠仪校准时发现其显示的压力明显偏低。
肠套叠是引起小儿腹痛的常见原因,B超能够早期发现、早期诊断,空气灌肠复位是首选治疗方法,使用遥控空气灌肠复位治疗仪进行空气灌肠复位简单、方便、有效。基层医院往往是患儿就诊第一站,基层医生应提高对此病诊治认识,避免延误病情而导致各种并发症的出现。
参考文献
[1]王世城,裴广华,李林,等.小儿继发性肠套叠的超声诊断价值〔J〕.天津医药,2012,40(5):522-523,529.
[2]邹文华,孙景辉,韩立志.小儿肠套叠118例诊治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4,29(29):4755-4756.
[3]张亦鹏,石英佐,于忠勤,等.670例小儿肠套叠空气灌肠治疗临床分析〔J〕.江苏医药,2012,4(23):2895-2896.
[4]杨青,李淑娟.空气灌肠诊治小儿肠套叠的临床应用〔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4,24(9):1656-1657.
(本文通讯作者:张名忠)
(编辑落落)
收稿日期2015-09-22
中图分类号:R574.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7585(2015)24-336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