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广播电视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2015-03-11蔡雪娜
蔡雪娜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953台
当前广播电视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蔡雪娜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953台
在新媒体不断发展更新的环境中,传统的广播电视行业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但随着数字电视技术的普及,广电行业又遇到了新的发展机遇,可以借助宽带网络以及互联网络进一步发展广播电视。文章通过对当前广播电视发展面临的问题进行简单分析,并以此为基础探索发展对策,以进一步促进国家广播电视行业的发展。
广播电视;面临问题;发展对策
一、广播电视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经过长时期的发展,我国广播电视行业已经形成了基本完善的产业体系,但是,不难发现,在新媒介环境的压力下,在传统媒介环境的影响下,广播电视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逐渐突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广电行业的发展:
1、由于各地区发展水平存在差距,广电行业基础实力、发展速度、发展规模等参差不齐,这就导致了各区域广电发展水平的不平衡,同时,国家整体实力与国际发展也存在差距。
2、大部分的西方媒体都属于媒体集团,经营范围很广,甚至跨行业、跨地区经营,而国内的媒体成分单一,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媒体集团化发展,影响了广电行业的经济效益。
3、国家的媒介经营结构比较单一,近一半的媒体主要依靠广告收入维持经营,发行以及节目收入所占比重小,与西方媒体的经营收入存在差距,相关产品的开发也比较少。
4、在广电行业中资金支出结构不合理,大部分的资金用于工资福利,改善媒介软硬件设施,而对于媒介重要的信息、广告等资源在资金分配上明显偏少,与西方媒体反差较大。
5、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管理体制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对于机构设置、人才战略、行业发展战略的研究不清,管理经营混合,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广电发展。
6、当前的新闻媒介还没有形成合理的产业机构和系统的产业链条,造成了产业资源的浪费、成本消费过高,传统收视习惯影响着数字电视以及收费电视等新兴产业的起步和发展。
7、广播电视机构是国家事业单位,管理经营分不开,公益性和经营性容易混淆,资金投入与产出不平衡,多元化的投资渠道尚未畅通,在资本运作和经营上还缺乏实战经验。
8、在立法方面,国家尚未形成完整的广播电视法律法规,一系列的行业自律规则不能形成系统,无法规范和制约广播电视行业,造成了部分市场的无序竞争,影响了广电行业。
二、广播电视发展的有效对策
当前,在“三网融合”的大环境下,广播电视的发展迎来了新的机遇,“三网融合”为广播电视的数字化发展开辟了广阔的空间,如何能够改善目前广播电视发展现状成为运营商需要重视的一大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对策以供参考:
1、加强行业立法,促进规范发展
行业规范发展的前提是立法。目前,“三网融合”的广播电视信息化工程还不够系统和完善,还处于初级阶段,国家的立法还有所欠缺,统一的标准尚未形成。目前,国家广播电视行业一直使用的是九七年国务院制定的广播电视管理条例,但是,在新媒介不断更新换代的环境下,传统的法律已经不能够适应市场经济体制下广播电视行业的发展需求,因此,国家急需制定相关法律为广播电视行业发展提供法律依据。尤其是在互联网与电信网与广电的融合中,更加需要法律的保障才能维持广播电视发展秩序,保证广播电视行业在健康、良好的环境中规范发展,更好地促进广播电视行业功能的实现。
2、加强技术应用,开放多元平台
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带来的是新媒体形式不断出现,比如互联网电视、手机电视、IPTV都已经都已经走进了人们的生活中,在不同形式的广播电视网络平台层出不穷的形势下,要进一步加强技术应用,要保证多元化网络平台的正常运作。当然,还有一点需要注意的就是广播电视制作内容这一关键环节,制作内容要符合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要符合社会核心价值观,同时也要坚持”三贴近”原则,用受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制作他们喜爱的电视节目,要充分发挥广播电视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同时也要重视自身经济效益的建设,在技术进步和提升服务水平上下功夫,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局面。
3、合理利用资源,促进行业优化
广播电视行业的发展仅仅依靠丰富节目内容是不够的,还要更加合理配置社会资源,提高科技建设水平,通过建设相关产业链条来扩大经济收入。比如,在数字电视技术方面,广播电视行业就需要与媒体传播平台进行合作,数字技术的加入会带动网络通讯的发展;再比如,广播电视终端方面,广播电视行业就需要与终端制造商结合,就因此推动了媒体终端设备的制造和应用。在这样相互合作中,资源不会被浪费,更不会出现重复建设的情况。在广播电视发展的同时,要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再结合国内实际情况进行选择,由于广播电视的发展要依靠电信网以及互联网,广播电视在发展中必须要考虑相关产业链发展现状。
[1]国家广电总局发展研究中心:《中国广播电影电视发展报告(2012)》,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
[2]徐舫州:《中国电视改革的问题及对策》,载《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