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意志静悄悄
2015-03-10塞北的雪
塞北的雪
湿柴不能用
2008年12月,老公拿到科隆大学经济系的奖学金,我们开始为赴德国做准备。一切都很顺利,唯一犯愁的是住宿问题解决得不理想,只联系到了距科隆大学不远的一处小公寓。好在老公上课很方便,房东夫妇又是通情达理的大学老师,这让我们很踏实。
飞机抵达科隆已是深夜,公寓看着不大,设施却齐全。我对客厅里的小壁炉颇为喜欢,好想马上点燃炉火,感受一个暖意融融又罗曼蒂克的科隆冬夜。事实上,我也没等太久。第二天一早,老公出门办事,我拿起几根放在壁炉边的木柴,引燃了炉火。没过多久,就听到一阵急促的敲门声,开门一看,是一位身材高大的中年妇人。她打了个招呼,探着身子朝壁炉方向看看,表明了来意,“我住在隔壁,您使用壁炉了吧?我敢肯定您的木柴有问题,因为我闻到了一股特殊的味道。”木柴是房东留下的,会有什么问题呢?不管怎样,我还是先弄灭了炉火,并立刻给房东打电话说明经过。房东夫妇火速赶来,向我解释了事情的原委。
在德国,使用壁炉必须严格遵守相关规定,比如每个月只能使用8天,每次不得超过5小时,燃料必须要使用自然放置至少两年的干木柴,而我用的木料因为几天前被一场冬雨打湿,便不能再用了。“湿木柴的燃烧不完全,会释放一氧化碳等有毒气体,对人的身体及自然环境都有影响。我们不能只图自己高兴和舒服而不顾他人的利益和感受,尤其是破坏大自然的事,更不能做。”
狗叫算时间
老公开学后,为了打发时间,我把一只不到一岁的泰迪犬抱回家作伴,没想到只过了两天,这只狗狗就为我惹出了大麻烦。还是之前那位和我打过交道的芳邻,敲开我的房门后看了一眼在玄关处欢蹦乱跳的狗狗,便开口说话了:“我计算了一下,从早上5点到现在,这只狗的叫声已经累计超过30分钟了。您打算怎么处理呢?”
这么小的狗狗刚到一个新家,难免要适应几天,多叫几声有那么严重吗?我心有戚戚。上网一查才知道,这事真的很严重。在德国,宠物狗白天吼叫的时间不能超过30分钟。节假日里,中午12点到下午3点,晚上7点到第二天早上8点,是绝对禁止狗叫的时间。如果有哪只狗胆敢扰乱邻居的耳根清净,它的主人很可能会遭到投诉,并受到处罚。
德国人是非常爱狗的。在我居住的那栋公寓,有些居民甚至养了不止一条。据说我们家楼上那户主人就有三只斗牛犬,可我却从没有听到过狗叫或狗跑的声音。如果不是物业的人提起,我甚至连他们家养了宠物都不知道。
在德国人的居家生活中,安静被视为必须遵守的头号公德,人们毫不打折扣地执行着。 后来,房东太太又向我列举了另外一些要注意的事:如果有玩乐器的爱好,暂时放一放吧;如果有朋友聚会,晚上10点前也散了吧……否则你会成为不受欢迎的人。最后,我只得忍痛把那只好动的狗狗送人了。
烧烤免谈
2011年夏天,因为经济条件改善,我们搬到一处带草坪的大房子里,偏巧两位国内的朋友要来科隆看我们,我和老公便打算露天烧烤招待客人。一边欣赏落日余晖下的黄昏美景,一边品尝美味的食物,想想都是很惬意的一件事。
不知怎的,这件事传到了邻居尤尔根的耳朵里,他找上门来,劝我们用其他方式款待朋友,理由是:露天烧烤产生的烟会破坏空气质量,对环境有害。我和老公搞不懂了:在自家庭院的草坪上烧烤,也妨碍不到别人呀?我们去洛杉矶玩的时候,也曾经露天烧烤,没听到美国人说三道四呀!可尤尔根非常坚持,“庭院虽然是你家的,但空气和环境却是大家的。露天烧烤肯定要影响到其他人,你们还是换一种待客方式吧。”
在德国,不只是在自家庭院里烧烤受到限制,像清洗后的内衣裤挂在庭院露天晾晒,也是一种不文明和没有公德心的表现。别看我们住的那个社区家家有半个足球场大小的庭院,却从不见谁会把贴身的衣物晾晒在大庭广众之下。正应了中国人常说的那句话:自己家的东西,不能随便给外人看。
从孩子抓起
2012年,我和老公被邀请旁听了一堂女儿所在幼儿园的公开课。那一次,我们简直有种被洗脑的感觉。老师先在课堂上给学生讲述了一个真实的故事:1917年,德国斯巴达克同盟在柏林发动十一月革命时,起义者在王宫门前奋勇冲锋,伤亡惨重,可就是没有一个人越过草地从两侧进攻。因为当时草地上竖立着一个小小的牌子,上面写着4个字:禁止穿行。
接下来,老师又提出一个问题:如果深夜时你走在空无一人的街上,过马路时遇上红灯,你会怎么办?所有的孩子都选择在斑马线上等待,等待红灯变绿灯。我在科隆街头曾亲眼目睹这一幕。一位老人在冬夜的寒风里像雕塑一样站着等待变灯,让我十分震撼。
德国的学校还会跟学生讲垃圾分类的重要性。老师会告诉大家黄、蓝、黑等不同颜色的垃圾箱分别有什么功用。德国孩子从小就懂得要把不同的垃圾扔进相应的垃圾箱,而不是不分青红皂白地一股脑倒掉了事,为垃圾处理人员及废物的回收利用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今年6月,儿子的学校组织郊游,如果家长有空,也可以随行。我当时正在休假,便一起跟着去了。
那一次的行程先是参观一家矿产博物馆,50多个孩子走在前面,老师和几个家长走在后面。十几岁的孩子,正是爱玩爱闹的年纪,但随行的老师相当淡定。孩子们十分守规矩,没有人嬉戏推搡,没有人大声讲话,排着整齐的队伍观看展品,室内的安静氛围就和大家进来之前没什么两样。
午餐是在野外进行的。吃饭之前,老师给每位同学发了一个纸袋,我问儿子这是做什么用的,儿子说是收集垃圾用的。
一个小时后,老师召集大家排队,准备乘坐大巴向下一个目的地进发。我回头看了看刚才孩子们吃饭时聚集的那片树荫。那里没有果皮纸屑,没有食品包装纸,没有饮料瓶,除了一片绿油油的草地。所有的垃圾和废物都被孩子们装进口袋带走了。那一刻,除了赞叹,我找不到其他的情绪表达。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