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激酶在结核性胸膜炎包裹性积液治疗中的应用
2015-03-10庞卓
庞卓
摘要:目的 探讨胸腔注入尿激酶对结核性胸膜炎所致包裹性积液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3年1月~12月我院收治的60例结核性胸膜炎包裹性积液患者作为本组研究的观察对象,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在胸腔注入尿激酶,对比两组患者的胸液吸收时间、抽液总量以及临床疗效。结果 ①观察组的胸液吸收时间为(15.51±3.49)d,抽液总量为(4325±551)ml;对照的胸液吸收时间为(19.23±4.61)d,抽液总量为(2944±374)ml;观察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观察组中,显效17例,有效1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中,显效11例,有效15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86.67%;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结核性胸膜炎包裹性积液患者的胸腔注入尿激酶,可以有效增加胸液引流量,缩短胸液吸收时间,临床疗效确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尿激酶;结核性胸膜炎;包裹性积液
结核性胸膜炎是结核科临床中常见的胸膜疾病,传统的治疗方法多以常规抗结核药物配合胸腔穿刺抽液或注入激素、抗结核药物等为主,但难以一次性将胸腔内的积液彻底抽出,反复穿刺会造成患者胸膜粘连、胸膜肥厚、钙化,甚至出现脓胸、支气管胸膜瘘等并发症[1],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中将探讨胸腔注入尿激酶对结核性胸膜炎所致包裹性积液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12月我院收治的60例结核性胸膜炎包裹性积液患者作为本组研究的观察对象,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中男性19例,女性11例;年龄17~69岁,平均(42.52±5.21)岁。观察组中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龄16~67岁,平均(41.42±4.63)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2HRZE/6HR[2]抗结核治疗方案[异烟肼(H)、利福平(R)、吡嗪酰胺(Z)、乙胺丁醇(E)]作为基础治疗:在超声引导下选择穿刺位置、方向和深度,置入中心静脉导管,进行胸腔闭式引流。对照组向胸腔内注射生理盐水20ml;观察组向胸腔内注射1~3次生理盐水20ml+尿激酶l0万U,夹闭24h后放开引流,直到胸腔内无积液流出,通过B超复查,当胸腔内积液深度<1cm时拔管。
1.3评价标准[3] 本组临床疗效标准:①显效:临床症状消失,胸腔积液完全吸收,无胸膜增厚或粘连;②有效: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胸腔积液吸收或只有极少量液体,胸膜增厚或粘连;③无效:未达到以上指标。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6.0软件分析,计量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数据对比采取χ2校验,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差异具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胸液吸收时间与抽液总量 观察组的胸液吸收时间为(15.51±3.49)d,抽液总量为(4325±551)ml;对照的胸液吸收时间为(19.23±4.61)d,抽液总量为(2944±374)ml;观察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临床疗效 观察组中,显效17例,有效1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中,显效11例,有效15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86.67%;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结核性胸膜炎患者的胸腔渗液中含有大量的纤维蛋白,其经常沉积于胸膜形成"纤维素苔",加快纤维细胞的粘附与增殖,进而促进胶原蛋白的分泌,胸膜纤维化过程中在壁层与脏层胸膜间形成网格状粘连点,从而形成多房性胸腔积液(Multiloculated Pleural Effusion,MPE)[4]。常规的胸腔穿刺抽吸术效果非常有限,而且容易造成胸膜肥厚、胸膜肥厚、钙化等并发症,而且反复穿刺治疗疗程长,会对患者的生活造成巨大影响。
近年来,尿激酶(UK)在结核性胸膜炎包裹性积液患者的临床治疗中的应用程度越来越高,结核性胸腔积液中所富含的纤维蛋白会导致积液黏稠、形成多房分隔或胸膜肥厚粘连,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5]UK可以产生纤溶酶,可以对胸液中聚集纤维蛋白进行降解,降低胸膜腔积液的粘稠性,裂解纤维分隔,清除粘膜粘连和分隔形成,有利于胸膜腔积液彻底排出,从而缓解胸膜增厚、粘连的程度。本组研究中采用中心静脉导管胸腔置管术,通过导管注入UK可以充分引流胸液,避免反复穿刺对患者造成的痛苦,观察组30例患者中,显效17例,有效1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6.67%,临床疗效显著。
综上所述,在结核性胸膜炎包裹性积液患者的胸腔注入尿激酶,可以有效增加胸液引流量,缩短胸液吸收时间,临床疗效确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于慧玲.胸腔置管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胸膜炎包裹性积液[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0,4(11):88-90.
[2]姜鹏,王璇,张羽,等.胸腔内注射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临床研究[J].西北国防医学杂志,2011,32(4):298-299.
[3]Leddenkemper R,Kaiser D,Frank W.Treatment of parapneumonic pleural effusion and Empyema:conservative view[J].Surgery for Non-Neoplastic Disorders of the Chest:a Clinical
Update,2010,1(1):199-207.
[4]张文学,陈亮,黄小萍.经胸腔置管尿激酶注入治疗包裹性结核性胸膜炎疗效观察[J].现代实用医学,2009,21(10):1095-1097.
[5]崔金花.胸膜腔内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胸膜炎包裹性积液疗效观察[J].药物与临床,2008,34(5):59.编辑/孙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