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高血压的社区干预与治疗
2015-03-10麦伟迎
麦伟迎
摘要:目的 对社区干预应用于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对8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按照随机分组的形式进行不同的治疗方式,一组进行常规治疗护理,为对照组,一组在此基础上,进行社区干预治疗,为研究组,统计两组患者在接受护理治疗之后对于高血压基本常识的了解情况、对于治疗的满意度,患者的遵医行为以及对血压控制程度。结果 进行社区干预的研究组患者,对高血压相关知识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护理满意度更高、更加积极配合高血压的治疗、血压控制理想且不良反应改善令人满意,相较于对照组,治疗效果更为明显,差异明显(P<0.05)。结论 高血压患者在接受科学的社区干预之后显著改善了其不良生活习惯,该方法可以作为防治与护理高血压病的有效方法而大力推行。
关键词:原发高血压;硝苯地平控释片;社区干预;硝酸脂类药物
高血压是当今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患者数量呈现逐年递增的态势。引发高血压病的因素有许多,主要原因在于人们的生活方式不合理、不健康[1]。一旦患者的病情没有得到有效控制,极有可能引昏迷、眩晕,甚至会造成老年人生命的危险[2]。现在临床上对于老年高血压治疗的方法众多,何种方法最为有效依旧是临床工作者广为热议的话题[3]。能否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找寻一种更为合理的辅助治疗方法来提高治愈效果,已经成为学者们关心的话题[4]。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挑选2012年12月~2013年12月医治原发性高血压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年龄为32~78岁,其中男36例,女44例,病程2~8年,患者在确诊及治疗之前均无精神异常和痴呆表现,患者均无认知障碍情况,家属同意接受本次研究,按照随机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研究组40例,平均年龄(56.36±15.01)岁;身高156.1~183.0cm,平均身高(168.6±13.8)cm;体重48.2~94.6kg,平均体重(63.1±9.6)kg,对照组40例,平均年龄(55.6±18.6)岁;身高156.1~186.1cm,平均身高(166.9±13.6)cm;体重44.3~89.6 kg,平均体重(62.1±11.6)kg。除了医治的方式有所不同,所有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和病因等均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全部患者在治疗前均经过本院的临床检查,并排除心功能不全、严重器质性脏器损害者。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治疗方式,口服使用口服硝苯地平控释片,用药时间和用药剂量严格按照使用说明书进行,服药时间基本在每天清晨。同时,使用硝酸脂类药物治疗,口服45mg/d分2次,患者连续用药不少于2个月。
1.3干预措施 研究组患者在根据关于医治高血压疾病的常规药物疗法接受治疗的同时,还要接受社区干预。
1.3.1健康教育 选取的大部分患者,基本很少从事医学相关工作,因此,在患有高血压时,很少能够对于高血压的相关知识有较为系统的了解。所以在社区干预过程中,要按期普及患者的高血压病的相关知识,加强其保健意识。
1.3.2心理干预 高血压患者是敏感群体,当进行相关治疗之前由于过度紧张会不知所措,造成不必要的心理恐慌,医护人员可以通过多种方法对患者进行必要的心理疏导,帮助患者解除焦虑和不安;使患者拥有良好的睡眠质。
1.3.3用药干预 医治高血压的主要方式是药物疗法,因此在社区干预过程中,要指导患者准确的服药方式。在药物治疗时,医护人员要对患者讲解服药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提醒患者时刻注意自身是否出现不良反应。
1.4检测项目 对两组患者的基本生理生化指标进行观测,主要的观察项目为:应用袖带水银柱式血压计,取坐位测右肱动脉血压,治疗期间住院患者测血压2次/d。
1.5遵医行为调查 患者出院 3 个月后,对其进行自行设计的遵医行为问卷调查。遵医行为涉及多个方面,主要评价患者是否积极参与治疗,与医护人员的配合程度等,评价因素参考目前较为常用的评价体系。
1.6疗效判定标准 根据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降低情况,舒张压下降在20mmHg以上,或10mmHg以上并已降至正常者视为显效;舒张压下降10~19mmHg,或在10mmHg以下但已恢复正常或患者收缩压下降超过30mmHg,视为有效;患者未达有效标准,即为无效。
1.7统计学方法 应用数据分析软件,得到常规的数据统计学分析,本次研究的所有数据采用GraphPad Prism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处理,组间之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 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降压情况评价 治疗前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的血压水平相差不大,在治疗后,两组血压均有所下降,但研究组血压下降水平较对照组更为明显(P<0.05),见表1。
2.2临床治疗效果 见表2。
2.3两组遵医行为比较 对两组患者进行遵医行为调查后,由专人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最终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的遵医行为要好于对照组,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高血压患者在治疗中需要长期服药,最大限度降低血压,但是在临床上单药治疗效果常常不理想。阿替洛尔为长效、选择性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可降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减轻由运动所致的血压增高。而硝酸脂类药依靠其促进患者血管的平滑肌松弛,使患者血管进一步扩张,改善患者血管内皮,对血管硬化进行逆转,避免舒张压过低,促进血管扩张,降压效果持久等特点,广泛应用于高血压的治疗中[5]。
高血压社区干预强调以患者为中心,在治疗中加强患者对疾病的相关知识以及心理调整的方式来适应患者现实生活状况的一种护理模式[6]。干预措施包含多项内容,都是围绕着患者自身的情况展开,具有很强的个性化风格,适合于针对性防治。在护理干预中,要积极劝导患者改掉不良生活习惯,戒烟戒酒、早睡早起、控制饮食并调整饮食结构。同时,患者的心理疏导也是社区干预的重点。大部分患者因为在患病时的举手无措,对于疾病的过于恐慌,会造成严重的心理障碍,诸如抑郁、焦虑或不安等。在干预中,要警惕患者的情绪波动,通过心理干预给予患者必要的心理疏导,有助于患者血压的治疗。
在本研究中,对患者进行高血压常规药物治疗的同时,采取了社区干预进行辅助,40例研究组患者对高血压相关知识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更加积极配合高血压的治疗、血压控制理想。这些结果证明社区干预可以作为高血压防治的有效手段而加以推广。
参考文献:
[1]叶圣英.硝酸脂类药物对老年单纯收缩性高血压影响的观察[J].健康必读杂志,2011,5(5):327.
[2]罗英杰.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40例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09,21(6):74-75.
[3]古彩英.系统健康教育对高血压病患者的探讨[J].护理学杂志,2004,19(19):42.
[4]李立明,胡永华,曹卫华,等.原发性高血压的社区综合防治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02,34(5):519.
[5]韩光香.陈爱兰.梁瑜,等.高血压病患者疾病知识掌握情况及护理干预调查分析[J].社区医学杂志,2004,2(1):7.
[6]许美雄.健康教育在高血压病患者整体护理中的应用[J].当代医学,2012,19(5):130-131.
编辑/哈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