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图书成本核算

2015-03-10李瑞银

中国总会计师 2014年8期
关键词:成本核算核算出版社

李瑞银

摘要:在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的背景下,如何通过加强财务管理来提高企业的效益,是出版企业面临的重大难题。笔者认为,出版企业应围绕图书的开发、生产、营销等环节进行一体化的成本核算,将核算重心转向单品种和全成本核算。同时,可运用成本回避的理念,改单位成本结转法为成本弥补法,以便有效降低虚假利润和不实资产。

关键词:图书 成本核算

图书成本核算是出版企业财务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图书成本核算的准确性对出版社的生产经营活动有着决定性的作用。目前,我国绝大部分的出版社已实现了由事业单位向生产企业的转型,出版社的生产形态也从单纯的图书编辑加工向图书研发、生产、营销一体化转型,这两种转型对图书成本核算提出了新的要求,图书成本核算的内容与方法也需要与时俱进,进而以有效的成本管理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

一、图书成本核算的特点

图书产品(含纸质图书和期刊、电子出版物)具有以下特点:

(1)品种繁多。出版社出书量基本上日出一种(含重印),一年少则几百种,多则上千种,这是其与其他行业最大的区别;(2)出版周期短。一般图书从确定选题到图书上市只要半年左右的时间,畅销图书的出版周期会更短;(3)重复生产品种少。由于图书市场竞争激烈,大部分图书都属于时效性图书,几乎无再版可能,只有常销图书和教材才有再版机会;(4)成本项目复杂。图书的成本项目主要有选题策划费、编校费、稿酬、装帧设计费、排版费、印刷材料费、租型费以及编录经费等。

图书产品的特点,决定了其成本核算区别于其他制造业的特点,主要有:(1)工作量大,无论是核算生产成本,还是产成品成本,都要按品种分版(印)次计算;(2)按品种法,既不需要分步骤也不能分批别计算成本;(3)不需要计算在产品成本,不存在将编录经费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分配;(4)重印图书也作为新品种单独核算,每一种图书只有一个固定的单位成本。

二、图书成本核算方法

(一)定价法(计划成本法)

目前,出版行业对成本核算应用较普遍的是“定价法”,即以图书码洋(图书订价)直接作为单书成本,实际成本与定价间的差异计入“产品成本差异”并计算出差异率,期末再将产成品成本和图书销售成本还原为实际成本。这种方法简便易行,较好地解决了图书入库与会计核算不同步的矛盾,减少了成本会计工作量。但这种方法也存在着差异数额大的缺点(通常实际成本只占码洋的40%-50%),导致财务账面库存与实际库存严重不符、核算结果粗糙,同时也难以做到对图书进行单品种核算。

(二)实际成本法

伴随着国有文化单位逐步完成由事业到企业的身份转换,业界竞争将更加激烈,要想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就必须改变过去粗放的管理。因此,单品种核算图书成本已是大势所趋,实际成本法就成了必然的选择。但是,由于图书出版环节多、结算周期较长,往往图书已经入库并已销售,而相关成本费用还没有完全结清,导致收入与成本不配比。《新闻出版业会计核算方法》由此引入了“应计生产成本”科目,解决了成本费用结算不及时的尴尬困境。在实际工作中,图书出版合同已明确约定定价、字数、内容篇幅、开本、印数以及纸张要求等,据此基本可以准确测算图书印制成本,而编校审等费用在图书印制前已实际发生,所以操作性还是很强。这种方法满足了企业精细化管理,同时也有利于及时掌握每种图书产销存及盈利情况。

三、图书成本结转方法

(一)单位成本结转法

目前我国大部分出版社都在采用传统的单位成本结转法对图书销售成本进行结转,即先将图书出版总成本除以该图书的印制数量,从而得到单本图书的成本,再根据该图书的实际销售数量结转图书销售成本。

单位成本结转法将销售收入和销售成本一一对应,虽然符合收入与成本的配比原则,但是无法回避图书滞销和图书贬值的行业特点,极有可能出现图书成本无处可转、存货成本高留低转形成潜亏的情况,使得出版行业经营风险加剧。采用这种方法,并不能准确反映图书成本变动和利润的真实性。再者,目前大部分出版社都将图书毛利作为考核业务人员的主要指标,并以此计算相关人员的绩效奖励,这样往往会导致实际亏损图书却能提成奖励的不合理现象。

(二)成本弥补法

为了弥补单位成本结转法的缺陷,目前,部分出版社在对图书销售成本进行结转时借鉴了国际通行的做法,应用了成本回避的理念,即只需核算图书总成本,不再计算单位成本,当期实现的销售收入首先弥补成本,只有将成本完全弥补以后才确认利润,从而既防止了利润虚增又避免资产不实,以此考核业务人员的绩效也更为合理。成本弥补法也可理解为零毛利法,即以本期销售收入为限结转销售成本直至成本结转完毕再确认利润,体现了谨慎性原则,同时也简单方便利于操作。这种方法近似管理会计中的有效产出会计,是出版行业在实践中摸索出的经验。

(三)单位成本结转法与成本弥补法实例比较

某出版社2009年印制一套丛书10000套,总成本1552476.18元,单位成本155.25元/套。历年数据用两种方法比较如下表:(人民币 元/套)

根据上述实例,清晰的看出图书时效性强的特殊性,销售数逐年减少,直至处于滞销状态。但是根据单位成本结转法核算,每年均产生利润,滞销的图书账面资产竟达112.68万元,累计确认毛利68.87万元。而采用成本弥补法,滞销的图书账面资产仅为43.81万元,因成本未弥补完毕,所以未产生毛利。深入分析还可以看出,如果图书全部销售,最终两种方法计算的毛利是相等的,收入和成本整体是配比的。但是如果出现图书滞销,那么成本弥补法对于加强财务管理,有效防范企业资产虚增起到了良好的作用,同时更加合理地对业务人员进行绩效考核与激励。

四、图书成本核算展望

在经营性文化单位体制改革和市场化进程不断加快的时代背景下,作为高等学校出资举办的出版社,应当以现代企业制度建设为抓手,构建组织框架和管理制度。在财务管理上,成本核算对于出版社的精细化管理和业绩激励尤为重要,可采取研发、生产、营销一体化的全成本核算,合理确定图书定价,有效控制成本支出。

(一)成本核算应向全成本核算转型

出版社的经营活动已经从单纯的出书、发行转型为以现代企业管理为依托、集“研发、生产、营销”为一体的现代出版活动,核算重心自然要从图书加工制造成本转向包括研发成本、营销成本以及管理成本的全成本核算。注重整个图书制作流程,围绕图书的研发、生产、营销等环节进行一体化的全成本核算,从整体上寻找到成本控制和图书质量的平衡点。

(二)成本核算要与市场营销相结合

出版社成本核算应更加充分结合市场需求,在发行图书之前做好充足的前期市场调研准备,充分了解客户的需求,避免发行图书滞销的情况。同时,出版社应当拥有敏锐的市场触觉,通过对市场的实时监控,及时调整图书发行数量。总之,随着图书宣传营销力度的加强,图书营销成本的比重也成上升趋势。

(三)成本核算应成为财务管理的轴线

成本管理是企业应对市场竞争的有效途径,加强图书成本核算是牵动出版社全局的大事,不仅是成本管理科学化、精细化的必然要求,同时也关乎企业核心竞争力。就目前激烈的市场竞争来看,出版社除了以服务、质量作为竞争筹码外,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价格的竞争。因此,出版社的财务管理应当以精确的成本核算为轴线,进而合理确定图书定价,有效控制研发、生产、营销等成本,促进利润最大化和风险最小化。

参考文献:

[1]张慧.出版社战略成本管理探讨[J].编辑之友,2009(1).

[2]胡炯.加强产品成本核算提高企业竞争能力[J].经济研究导刊,2012(15).

(作者单位:河海大学财务处)

猜你喜欢

成本核算核算出版社
2020年河北省国民经济核算
我等待……
会计集中核算制下的内部审计工作
事业单位的成本核算
浅析我国中小企业成本核算的有效对策
成本核算与管理中的常见问题及完善对策
今日華人出版社有限公司
2014年GDP首破60万亿
石油工业出版社
对交易性金融资产核算的几点思考